双山寺是个大庙,就坐落在荒僻冷落的大北门外,距离城门极近,然而却是个本地人很少会去的地方,此寺主要的用途便是停放棺木。笔·趣·阁biquge.info广州富家在长辈死后,为了寻找风水佳地下葬,往往要历时数年,便暂厝棺椁于此。外来商旅客死异乡,要运回家乡安葬的,除了有会馆的,也多半在在这里暂厝。“看街的”检到的“路倒”,水里捞出来的无名尸,也先送到这里。待衙门验看过,再送流花桥的官地火化埋葬。
此寺在旧时空一直存在到20世纪五十年代初仍存在,其内阴森可怖。二鸦期间侵占广州城的鬼佬不无夸张地将这里标记为“thecityofthedead”。
元老院进城之后,对这类设施萧规曹随,警察局便在双山寺设立了停尸房和临时的法医鉴定所,专门停放检验刑事案件和街道、水道上发现的尸体。
寺门内外,不管是临高来的小法医、还是广州城留用的老仵作,寺里留用的和尚,搬运尸体的仵工,来认尸的家属……人群进进出出,一派热闹又不显忙乱的景象,让这所原本远离尘世气息的阴森冷清之所,似乎变成了一片热闹的市集。
因为这里已经属于警务系统管理,所以门口照例有两个手持长棍的警察站岗执勤。警察拿出证件给门岗上验看过方才能进去。
双山寺虽大,内里的建筑却很是破败。不然也不至于沦为近乎义庄的存在。警察局接受这里之后,稍稍修缮了房屋,还改建了一部分建筑以适应新的用途。
在其中一个院子里,元老院警务系统里的首席法医苏莞正穿着全身式油布围裙,脚蹬油布高筒靴,头戴一顶圆筒形的油布帽子,戴着纱布口罩,两只手紧握一把长柄大笊篱,在小心翻搅着架在旺火上的大锅——锅里翻滚的水花不时泛起几朵油花,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奇异的香味儿……
院子里,一溜排开着十多个新砌的砖灶,上面都架着铁锅,一个个翻滚着冒着热气。要不是地上的油布单子上排列整齐的人骨,乍一见到的人多半还以为哪家老财家办事请跑棚子大厨在忙活。
小警察进来的时候,苏法医正拿笊篱捞起一块肉骨头,用铁筷子检查熟烂程度。小伙子闻到空气中浓浓的香味,不由得嘴里生出大量的口水来。可一想到这锅里炖的东西……一股凉气从背后直窜后脑勺,瘆人的感觉让他浑身都不自在!
正是紧张的时候,冷不丁旁边苏法医拎着大勺,从后背拍了小伙一下,“嘿!让开!干嘛呢,挤在这儿?没看我们正忙着的嘛!怎么,有事啊?”
“报……报告!慕慕慕慕……慕首长说……”小警察一紧张,人都结巴了,“慕……慕首长说,从现场发现过一只……一只中年男性的头骨,希望您能尽快做个面部重建工作!”
“怎么,有新发现?”
小伙摇摇头,表示不大清楚。
苏大厨翻翻手边的记录本,用笔做了记号,然后用大勺指着走廊边上的一只大锅说,“喏,46-1号样品正在15号锅脱肉,过一会儿就该出锅了。
小伙子偷偷舔了舔嘴皮,压下心中那股奇怪的感觉,“我……我先回去了,慕……慕首长那儿还等消息呢!”
苏法医摇摇头,“唉!这么紧张?没见过大场面啊!”
这话让院里干活的老仵作听了都暗叹——这大宋专家心理素质就是好!架了一院子大锅,锅里炖着……这种恐怖场面,就是换了我这验了一辈子尸体的老家伙,也有点儿受不了啊!
经过了初期的乱相,双山寺从凌乱摆放尸骸碎片的恶臭熏天,到刘大夫喷撒消毒药水的怪味漫天,再到苏法医弄得满院肉香……法医和仵作们的工作对象――待检尸体,也都按规定一一编号、做了初步处理。因为尸骸实在太多,原本建得临时冷库放不下,只好临时从香港调运冰块来妥善储藏。用来脱去尸骸上的组织的特大号铁锅也不够:一般人家没有这样大的锅,铸造铺没有订货也不会做这么大的锅子。苏莞不得不叫警察局设法从跑大棚的厨子那里购买。
用水煮的方式去除骨骼上的人体组织是传统作法,不过水煮之后dna会被破坏,旧时空的法医很少这么干了,往往使用食腐昆虫来去除。她现在做不了dna检测,自然也无需顾忌。
最为难的是技术人员太少,包括来帮忙的刘三和他的徒弟在内,每天也只能完成几具尸体的解剖检验工作。到这会儿,苏法医也只能一面催促众人加紧干活,一面先拣着疑点比较大的“工件”下手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包括那名可疑中年男性在内的几具**尸身的身份,成了专案组的调查重点。但凌乱的案发现场、残忍不堪的作案手段、还有案发时已经高度变质的“工件”样本,再加上根本不清楚受害者的社会关系网,使得传统的熟人认尸很难实现。
还好有颅骨复原技术,也叫面部重建,是根据人的颅骨形状,来复原受害人生前基本相貌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的依据是,在某个具体的位置,人类面部的软组织的厚度,基本上是一定的。颅骨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这人长什么样子。再加上解剖方面的证据,比如生前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生活经历等,这些可以给相貌带来某些改变的因素,综合起来对模拟模型做出修正,最终形成受害人的模拟相貌。
颅骨复原最初是有经验的法医手工完成的。经过去除残存组织、清洗、翻模(也有直接在原骨上进行)、塑形、修整、上色等步骤,最终形成拟合复原头像。这其中塑形是最重要、也最需要经验的道工序,具体作法先用塑土线在颅骨各个主要部位粘贴标记出具体的肌肉高度和形状,再根据这些塑土线形成的大致轮廓补土塑造,自然这工作仰赖于法医的个人经验和对人体解剖学的掌握程度。如果这一步出错,对最终的形象影响是很大的。
先进一些的手段就是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系统了。配合x光扫描和3d打印机,可以在不毁坏“工件”原样的情况下,直接打印输出立体的模拟头像。有很多考古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模拟重建生前相貌的。
苏法医穿越前倒是带了一套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系统软件,但x光机这里没有,3d打印机也没有。于是法医选用了手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先去除残存组织,然后扫描颅骨外形,结合计算机模拟,手工在模型上塑形修整。
按照苏法医的说法,一可以练练手,防止多年不练手感生疏;二可以锻炼新人,一帮徒弟得经过实践才能走向成熟;三嘛,也是显示大宋法医的无所不能,可以有效震慑不法之徒。
为了节省电子设备,特别是三维扫描仪的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苏莞是不用这些设备的,主要是靠自己带徒弟手把手的教。准确度虽然差点,好歹也能大概看出个样子来。
不过这次要检验的尸体实在是太多了,案情又特别重大,她决定还是祭出这个神器来。
麻烦之处是这个神器上的电池已经基本上完寿了。所以她不得不带着一个类似大号拉杆旅行箱的黑色箱子:也有拉杆,也有脚轮。不过却比旅行箱重很多很多,这东西就是所谓的“钟氏5号移动电源组”。
这种电源组制造的初衷就是为了给移动的电子设备供电,毕竟就算是元老院治下,有稳定的电力供应的也只有临高而已。所以考虑了“可移动性”。
别看尺寸大得惊人,提供的电量却实在感人。为了保证用电的延续性,苏法医的这套系统由两组“移动电源组”和一个“手摇发电机”组成。慕敏专门派了几个警察为她摇发电机充电。
既然慕敏要求首先处理46-1号,她就先给做这个颅骨的复原工作好了。
这时候负责观察的小徒弟过来报告:“师傅……15号锅火候差不多了!”
“好。”苏莞一挥手,“捞出来,准备翻模!”
小徒弟拿起笊篱,将锅子里翻滚的骨骸撩起来,沥干水,再摊在桌子上的大油布上。仵作在旁边看着,没脱干净的重新捡回锅里去煮。骨骸上都用铁丝挂着编号的小铁片,小徒弟很快就找到了46-1号颅骨。
被笊篱从锅里捞出来的颅骨在大火烂炖之下,残存组织已经脱离骨骼,头骨完整地显现出来。
“来!让我瞧瞧,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苏法医托起木制托盘,仔细瞧着眼前的半成品,“开工了!专案组那边急着要结果呢!”(未完待续。)
此寺在旧时空一直存在到20世纪五十年代初仍存在,其内阴森可怖。二鸦期间侵占广州城的鬼佬不无夸张地将这里标记为“thecityofthedead”。
元老院进城之后,对这类设施萧规曹随,警察局便在双山寺设立了停尸房和临时的法医鉴定所,专门停放检验刑事案件和街道、水道上发现的尸体。
寺门内外,不管是临高来的小法医、还是广州城留用的老仵作,寺里留用的和尚,搬运尸体的仵工,来认尸的家属……人群进进出出,一派热闹又不显忙乱的景象,让这所原本远离尘世气息的阴森冷清之所,似乎变成了一片热闹的市集。
因为这里已经属于警务系统管理,所以门口照例有两个手持长棍的警察站岗执勤。警察拿出证件给门岗上验看过方才能进去。
双山寺虽大,内里的建筑却很是破败。不然也不至于沦为近乎义庄的存在。警察局接受这里之后,稍稍修缮了房屋,还改建了一部分建筑以适应新的用途。
在其中一个院子里,元老院警务系统里的首席法医苏莞正穿着全身式油布围裙,脚蹬油布高筒靴,头戴一顶圆筒形的油布帽子,戴着纱布口罩,两只手紧握一把长柄大笊篱,在小心翻搅着架在旺火上的大锅——锅里翻滚的水花不时泛起几朵油花,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奇异的香味儿……
院子里,一溜排开着十多个新砌的砖灶,上面都架着铁锅,一个个翻滚着冒着热气。要不是地上的油布单子上排列整齐的人骨,乍一见到的人多半还以为哪家老财家办事请跑棚子大厨在忙活。
小警察进来的时候,苏法医正拿笊篱捞起一块肉骨头,用铁筷子检查熟烂程度。小伙子闻到空气中浓浓的香味,不由得嘴里生出大量的口水来。可一想到这锅里炖的东西……一股凉气从背后直窜后脑勺,瘆人的感觉让他浑身都不自在!
正是紧张的时候,冷不丁旁边苏法医拎着大勺,从后背拍了小伙一下,“嘿!让开!干嘛呢,挤在这儿?没看我们正忙着的嘛!怎么,有事啊?”
“报……报告!慕慕慕慕……慕首长说……”小警察一紧张,人都结巴了,“慕……慕首长说,从现场发现过一只……一只中年男性的头骨,希望您能尽快做个面部重建工作!”
“怎么,有新发现?”
小伙摇摇头,表示不大清楚。
苏大厨翻翻手边的记录本,用笔做了记号,然后用大勺指着走廊边上的一只大锅说,“喏,46-1号样品正在15号锅脱肉,过一会儿就该出锅了。
小伙子偷偷舔了舔嘴皮,压下心中那股奇怪的感觉,“我……我先回去了,慕……慕首长那儿还等消息呢!”
苏法医摇摇头,“唉!这么紧张?没见过大场面啊!”
这话让院里干活的老仵作听了都暗叹——这大宋专家心理素质就是好!架了一院子大锅,锅里炖着……这种恐怖场面,就是换了我这验了一辈子尸体的老家伙,也有点儿受不了啊!
经过了初期的乱相,双山寺从凌乱摆放尸骸碎片的恶臭熏天,到刘大夫喷撒消毒药水的怪味漫天,再到苏法医弄得满院肉香……法医和仵作们的工作对象――待检尸体,也都按规定一一编号、做了初步处理。因为尸骸实在太多,原本建得临时冷库放不下,只好临时从香港调运冰块来妥善储藏。用来脱去尸骸上的组织的特大号铁锅也不够:一般人家没有这样大的锅,铸造铺没有订货也不会做这么大的锅子。苏莞不得不叫警察局设法从跑大棚的厨子那里购买。
用水煮的方式去除骨骼上的人体组织是传统作法,不过水煮之后dna会被破坏,旧时空的法医很少这么干了,往往使用食腐昆虫来去除。她现在做不了dna检测,自然也无需顾忌。
最为难的是技术人员太少,包括来帮忙的刘三和他的徒弟在内,每天也只能完成几具尸体的解剖检验工作。到这会儿,苏法医也只能一面催促众人加紧干活,一面先拣着疑点比较大的“工件”下手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包括那名可疑中年男性在内的几具**尸身的身份,成了专案组的调查重点。但凌乱的案发现场、残忍不堪的作案手段、还有案发时已经高度变质的“工件”样本,再加上根本不清楚受害者的社会关系网,使得传统的熟人认尸很难实现。
还好有颅骨复原技术,也叫面部重建,是根据人的颅骨形状,来复原受害人生前基本相貌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的依据是,在某个具体的位置,人类面部的软组织的厚度,基本上是一定的。颅骨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这人长什么样子。再加上解剖方面的证据,比如生前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生活经历等,这些可以给相貌带来某些改变的因素,综合起来对模拟模型做出修正,最终形成受害人的模拟相貌。
颅骨复原最初是有经验的法医手工完成的。经过去除残存组织、清洗、翻模(也有直接在原骨上进行)、塑形、修整、上色等步骤,最终形成拟合复原头像。这其中塑形是最重要、也最需要经验的道工序,具体作法先用塑土线在颅骨各个主要部位粘贴标记出具体的肌肉高度和形状,再根据这些塑土线形成的大致轮廓补土塑造,自然这工作仰赖于法医的个人经验和对人体解剖学的掌握程度。如果这一步出错,对最终的形象影响是很大的。
先进一些的手段就是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系统了。配合x光扫描和3d打印机,可以在不毁坏“工件”原样的情况下,直接打印输出立体的模拟头像。有很多考古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模拟重建生前相貌的。
苏法医穿越前倒是带了一套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系统软件,但x光机这里没有,3d打印机也没有。于是法医选用了手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先去除残存组织,然后扫描颅骨外形,结合计算机模拟,手工在模型上塑形修整。
按照苏法医的说法,一可以练练手,防止多年不练手感生疏;二可以锻炼新人,一帮徒弟得经过实践才能走向成熟;三嘛,也是显示大宋法医的无所不能,可以有效震慑不法之徒。
为了节省电子设备,特别是三维扫描仪的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苏莞是不用这些设备的,主要是靠自己带徒弟手把手的教。准确度虽然差点,好歹也能大概看出个样子来。
不过这次要检验的尸体实在是太多了,案情又特别重大,她决定还是祭出这个神器来。
麻烦之处是这个神器上的电池已经基本上完寿了。所以她不得不带着一个类似大号拉杆旅行箱的黑色箱子:也有拉杆,也有脚轮。不过却比旅行箱重很多很多,这东西就是所谓的“钟氏5号移动电源组”。
这种电源组制造的初衷就是为了给移动的电子设备供电,毕竟就算是元老院治下,有稳定的电力供应的也只有临高而已。所以考虑了“可移动性”。
别看尺寸大得惊人,提供的电量却实在感人。为了保证用电的延续性,苏法医的这套系统由两组“移动电源组”和一个“手摇发电机”组成。慕敏专门派了几个警察为她摇发电机充电。
既然慕敏要求首先处理46-1号,她就先给做这个颅骨的复原工作好了。
这时候负责观察的小徒弟过来报告:“师傅……15号锅火候差不多了!”
“好。”苏莞一挥手,“捞出来,准备翻模!”
小徒弟拿起笊篱,将锅子里翻滚的骨骸撩起来,沥干水,再摊在桌子上的大油布上。仵作在旁边看着,没脱干净的重新捡回锅里去煮。骨骸上都用铁丝挂着编号的小铁片,小徒弟很快就找到了46-1号颅骨。
被笊篱从锅里捞出来的颅骨在大火烂炖之下,残存组织已经脱离骨骼,头骨完整地显现出来。
“来!让我瞧瞧,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苏法医托起木制托盘,仔细瞧着眼前的半成品,“开工了!专案组那边急着要结果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