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家里能做生意,姜丰年他们心里揣着兴奋,都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一晚上没咋睡着。
翌日,看着哥哥嫂嫂眼下两坨乌黑,小糯宝像只打了鸣的小公鸡,忍不住扶腰嘎嘎直笑。
光是多门营生,就让全家这般兴奋?
要是她再告诉全家,自己昨夜观看过,这兴办老人堂,会使姜家步入云城富户之列。
只怕娘和哥嫂们会乐晕过去!
小糯宝坐在炕沿晃着短腿,笑得眼睛弯弯,她当然要保留这个悬念,免得全家失去干劲儿。
这时,冯氏又把家人叫到一块合计。
“咱家要办的这个老人堂,既是要对外揽客,那便还得起个名字,你们都有啥想法。”
论到起名之事,丰年和丰虎都读书不多,一时想不出啥。
最后,还是最通文墨的丰景开口:“娘,就叫福善堂怎么样,有福有善,都是对老人利好的字,听着让人心里踏实。”
冯氏听着不住点头,这便拍板定下,就以“福善堂”三字作名了!
……
姜家要开福善堂的消息,很快便在村里传开。
村长早就把小糯宝奉为祖宗,不管姜家做啥,他都积极支持。
他兴冲冲过来跟冯氏道:“有我老头子这村长在,你家只管放开了去做,要是有啥需要搭把手的,就跟乡亲们说,可不许客气。”
冯氏笑着承下村长这份情。
不过心里却另有想法。
这做生意和盖房子不同,涉及到钱财利益,就算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断没有让乡亲们再白帮忙的可能。
若要用人,只有花钱雇着他们做事,那才能用得安心。
看着娘不占小便宜吃大亏,小糯宝也就踏实了,她默默拍了两下小巴掌,在心里给娘比了个大拇哥。
姜家人做事勤快,很快便开始动工,先去把大房宅院打扫一番。
“这正房、厢房还有耳房加一起,一共十二间屋子,好在当年都通了火炕,倒也方便咱了。”冯氏累出了一身的汗。
她站在院里打量,各间屋子倒是好收拾。
就是前后院堆了些杂物,还得忙活两天。
“老大,虽不知能有多少人入住咱福善堂,不过该做的准备还是得做。”冯氏说道:“这两日我和你媳妇她们,负责打理院子,你和老二就去城里多打几个衣箱,桌椅板凳回来,供福善堂用。”
“好嘞娘!”姜丰年对城里木工坊,已经是轻车熟路。
为了早些把福善堂开起来,当天他便急着去了木工坊,多花了几百文加急银子,定了个急单。
看着娘和嫂嫂们忙着清理院子,一个个回家时,累得衣襟都是湿呱呱了。
小糯宝看着也是心疼。
于是当天夜里,二鬼便受了召唤,齐齐蹲在窗外听令。
小糯宝听着**呼噜声,翻出被窝趴在窗台,板着小脸一本正经。
“去,拿上扫帚、水桶、抹布,把那边的大宅院子,全部清扫干净,不得有误。”小糯宝用最奶的声音,下最狠的命令。
二鬼一看是做苦力。
都忍不住有些泄气。
再一抬头看着小仙子一脸严肃,谁也不敢耽搁,连忙飘去福善堂就开动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冯氏和两个儿媳妇浑身疲惫,正要去大房那边接着干时,一开门,仨人却顿时都吓了一大跳。
只见偌大的前院里,杂物瞬间空了,地上的积灰一丝不见,就连墙砖都被擦洗过一遍,亮得都能照人。
“娘!”这时,孙春雪跑去后院,更是惊得大喊:“地上杂草咋都没了,昨天还有我小腿肚子那么高呢。”
冯氏连忙过去一看。
何止是草被除干净了,就连那菜地都重新分垄。
只剩下用过的扫帚水桶,摆在院子中间,除此再无别物。
“娘,难不成是哪个乡亲帮咱干的?”李七巧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是咋回事。
冯氏惊得瞳孔睁大。
缓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家里乖宝儿。
“兴许是啥田螺姑娘来了,帮咱干的也不一定。”冯氏抿嘴笑笑:“行了,既活儿都干完了,那只等着把匾挂上,老二媳妇,你就能去告诉杨老板送老爷子来了。”
姜家又准备了三日。
待把家具桌椅全部摆好,新定制出来的牌匾也挂好。
于是这福善堂,便算是正儿八经地开业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福善堂既已开业,那相应的收费还有规矩,自然也是要定下的。
一共十二件屋子,皆是能烧土炕、家具齐全的好屋子。
想着不同屋子大小不同,姜家便定下,正房四间大屋,每月十二两银子。
两侧厢房屋子虽稍小些,但也不差,便收费十两银子一个月。
至于两边的耳房,则定下七两银子。
但凡入住福善堂,每日皆可包吃三餐,按两荤两素一汤的来。
除此之外,像缝补、清洗衣物,也由福善堂来做。
至于想在乡下,感受种菜养鸡鸭的,那么后院空地颇大,可以由着老人们随意使用。
姜家想过,能舍得花钱送老人来此,买的就是一个安心照料,所以若是有老人需近身伺候,福善堂也可在村里替他们找寻护工。
只不过费用另算,不在这每月的食宿费中。
这个消息一出,周围好些村子都很哑然。
只觉得大柳村的福善堂收费颇高,怎可能有人入住。
不过冯氏却拿定了主意,这福善堂就是为了给有钱人家准备的,让他们图个安心下乡养老,至于值不值的,自然得来过才知道。
杨老板最先得知此事。
头一个就把他老丈人,吴大夫送了过来。
吴大夫背着个药箱子过来时,看到福善堂竟是个好大的宅院,立马就双眼发亮。
小糯宝听到有头一个客人入住,也很是捧场。
她换上新亮亮的兔毛比甲,戴着小虎头帽,站在福善堂门口,仰着小圆脸,就朝吴大夫甜甜一笑。
“欢迎吴爷爷入住福善堂,窝是小糯宝,哇,一看吴爷爷就似有福之银,住了窝家福善堂,保你长命百岁,越活越年轻!”小糯宝挑着吉利话说,说完还使出必杀技,萌萌大笑脸。
吴大夫一下子被小糯宝逗乐了。
连忙掏兜,翻出一小包饴糖给小糯宝。
“好孩子,吴爷爷承你吉言了,没活到一百岁前,我可就赖在你家福善堂不走了。”
说完,他拍着杨老板的肩膀:“好好,你找的这地儿甚好,我老头子就在这住下了,回头直接交上一年的费用,我也好住得踏实。再给你蒋伯去封书信,让他过来陪我。”
看着闺女几句话间,就多带出来一个客人,冯氏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迎着吴大夫进去挑屋子。
吴大夫挑了个正房大屋。
每月十二两的。
不出几日,他那旧友蒋老爷,也带着铺盖卷,过来寻他。
杨老板和蒋老爷在城中人脉甚广,有着他们二人的宣传,加之这乡下福善堂听着确实新鲜,不出半个月,就陆续来了几十余人来相看。
福善堂一共十二间屋子,也很快便住满了十一间!
翌日,看着哥哥嫂嫂眼下两坨乌黑,小糯宝像只打了鸣的小公鸡,忍不住扶腰嘎嘎直笑。
光是多门营生,就让全家这般兴奋?
要是她再告诉全家,自己昨夜观看过,这兴办老人堂,会使姜家步入云城富户之列。
只怕娘和哥嫂们会乐晕过去!
小糯宝坐在炕沿晃着短腿,笑得眼睛弯弯,她当然要保留这个悬念,免得全家失去干劲儿。
这时,冯氏又把家人叫到一块合计。
“咱家要办的这个老人堂,既是要对外揽客,那便还得起个名字,你们都有啥想法。”
论到起名之事,丰年和丰虎都读书不多,一时想不出啥。
最后,还是最通文墨的丰景开口:“娘,就叫福善堂怎么样,有福有善,都是对老人利好的字,听着让人心里踏实。”
冯氏听着不住点头,这便拍板定下,就以“福善堂”三字作名了!
……
姜家要开福善堂的消息,很快便在村里传开。
村长早就把小糯宝奉为祖宗,不管姜家做啥,他都积极支持。
他兴冲冲过来跟冯氏道:“有我老头子这村长在,你家只管放开了去做,要是有啥需要搭把手的,就跟乡亲们说,可不许客气。”
冯氏笑着承下村长这份情。
不过心里却另有想法。
这做生意和盖房子不同,涉及到钱财利益,就算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断没有让乡亲们再白帮忙的可能。
若要用人,只有花钱雇着他们做事,那才能用得安心。
看着娘不占小便宜吃大亏,小糯宝也就踏实了,她默默拍了两下小巴掌,在心里给娘比了个大拇哥。
姜家人做事勤快,很快便开始动工,先去把大房宅院打扫一番。
“这正房、厢房还有耳房加一起,一共十二间屋子,好在当年都通了火炕,倒也方便咱了。”冯氏累出了一身的汗。
她站在院里打量,各间屋子倒是好收拾。
就是前后院堆了些杂物,还得忙活两天。
“老大,虽不知能有多少人入住咱福善堂,不过该做的准备还是得做。”冯氏说道:“这两日我和你媳妇她们,负责打理院子,你和老二就去城里多打几个衣箱,桌椅板凳回来,供福善堂用。”
“好嘞娘!”姜丰年对城里木工坊,已经是轻车熟路。
为了早些把福善堂开起来,当天他便急着去了木工坊,多花了几百文加急银子,定了个急单。
看着娘和嫂嫂们忙着清理院子,一个个回家时,累得衣襟都是湿呱呱了。
小糯宝看着也是心疼。
于是当天夜里,二鬼便受了召唤,齐齐蹲在窗外听令。
小糯宝听着**呼噜声,翻出被窝趴在窗台,板着小脸一本正经。
“去,拿上扫帚、水桶、抹布,把那边的大宅院子,全部清扫干净,不得有误。”小糯宝用最奶的声音,下最狠的命令。
二鬼一看是做苦力。
都忍不住有些泄气。
再一抬头看着小仙子一脸严肃,谁也不敢耽搁,连忙飘去福善堂就开动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冯氏和两个儿媳妇浑身疲惫,正要去大房那边接着干时,一开门,仨人却顿时都吓了一大跳。
只见偌大的前院里,杂物瞬间空了,地上的积灰一丝不见,就连墙砖都被擦洗过一遍,亮得都能照人。
“娘!”这时,孙春雪跑去后院,更是惊得大喊:“地上杂草咋都没了,昨天还有我小腿肚子那么高呢。”
冯氏连忙过去一看。
何止是草被除干净了,就连那菜地都重新分垄。
只剩下用过的扫帚水桶,摆在院子中间,除此再无别物。
“娘,难不成是哪个乡亲帮咱干的?”李七巧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是咋回事。
冯氏惊得瞳孔睁大。
缓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家里乖宝儿。
“兴许是啥田螺姑娘来了,帮咱干的也不一定。”冯氏抿嘴笑笑:“行了,既活儿都干完了,那只等着把匾挂上,老二媳妇,你就能去告诉杨老板送老爷子来了。”
姜家又准备了三日。
待把家具桌椅全部摆好,新定制出来的牌匾也挂好。
于是这福善堂,便算是正儿八经地开业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福善堂既已开业,那相应的收费还有规矩,自然也是要定下的。
一共十二件屋子,皆是能烧土炕、家具齐全的好屋子。
想着不同屋子大小不同,姜家便定下,正房四间大屋,每月十二两银子。
两侧厢房屋子虽稍小些,但也不差,便收费十两银子一个月。
至于两边的耳房,则定下七两银子。
但凡入住福善堂,每日皆可包吃三餐,按两荤两素一汤的来。
除此之外,像缝补、清洗衣物,也由福善堂来做。
至于想在乡下,感受种菜养鸡鸭的,那么后院空地颇大,可以由着老人们随意使用。
姜家想过,能舍得花钱送老人来此,买的就是一个安心照料,所以若是有老人需近身伺候,福善堂也可在村里替他们找寻护工。
只不过费用另算,不在这每月的食宿费中。
这个消息一出,周围好些村子都很哑然。
只觉得大柳村的福善堂收费颇高,怎可能有人入住。
不过冯氏却拿定了主意,这福善堂就是为了给有钱人家准备的,让他们图个安心下乡养老,至于值不值的,自然得来过才知道。
杨老板最先得知此事。
头一个就把他老丈人,吴大夫送了过来。
吴大夫背着个药箱子过来时,看到福善堂竟是个好大的宅院,立马就双眼发亮。
小糯宝听到有头一个客人入住,也很是捧场。
她换上新亮亮的兔毛比甲,戴着小虎头帽,站在福善堂门口,仰着小圆脸,就朝吴大夫甜甜一笑。
“欢迎吴爷爷入住福善堂,窝是小糯宝,哇,一看吴爷爷就似有福之银,住了窝家福善堂,保你长命百岁,越活越年轻!”小糯宝挑着吉利话说,说完还使出必杀技,萌萌大笑脸。
吴大夫一下子被小糯宝逗乐了。
连忙掏兜,翻出一小包饴糖给小糯宝。
“好孩子,吴爷爷承你吉言了,没活到一百岁前,我可就赖在你家福善堂不走了。”
说完,他拍着杨老板的肩膀:“好好,你找的这地儿甚好,我老头子就在这住下了,回头直接交上一年的费用,我也好住得踏实。再给你蒋伯去封书信,让他过来陪我。”
看着闺女几句话间,就多带出来一个客人,冯氏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迎着吴大夫进去挑屋子。
吴大夫挑了个正房大屋。
每月十二两的。
不出几日,他那旧友蒋老爷,也带着铺盖卷,过来寻他。
杨老板和蒋老爷在城中人脉甚广,有着他们二人的宣传,加之这乡下福善堂听着确实新鲜,不出半个月,就陆续来了几十余人来相看。
福善堂一共十二间屋子,也很快便住满了十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