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大柳村笼上了一层月纱。
借着星月光亮,姜丰年端着水盆布巾,擦洗着马车里的血迹。
待吴大夫好了,肚子里也咕咕叫了两轮,冯氏留下他来一起用晚饭。
顺便,借着给他拿饭的间隙,把熬煮好的阿胶参粥,一并送拿给了萧兰衣。
因着萧兰衣出事,乡亲们都难免担心,村子里也有了难得安静。
平日里,众人用过晚饭,都会披上小袄,抓上两把炒瓜子,走出家门唠唠闲嗑。
可眼下,家家户户虽亮着油灯,但除了村口大黄偶叫几声,再也没有别的动静。
冯氏送回了吴大夫后,又去仙泉居看了一眼。
客人们有着引儿招呼,不管是泡汤泉还是饮茶的,都一派和谐。
冯氏端上了一份点心,送去给那对报信夫妇,见他俩一脸朴实,她也没表示出什么,只笑笑便走。
至于萧家那些个仆人们,这会儿都在客房里,哭天抹泪的,生怕公子有个好歹。
冯氏既不敢能他们明说,又怕他们哭哭啼啼,让客人们以为出了啥大事。
索性,就朝吴大夫要了安睡汤药,一人给了一碗,也好让这些小可怜能睡个好觉。
这一夜,注定要有好些人睡不踏实。
待天光大亮,姜丰泽就顶着两坨眼圈,裹着被子坐在炕梢。
冯氏也醒得挺早,披上外裳正要抱柴。
听到西屋有动静,她过去一看,就见丰泽眼睛一直盯着萧兰衣,左瞅右瞅。
“昨天折腾那么一通,怎么不多睡会儿。”冯氏还有些心疼。
姜丰泽却纳闷道,“娘,你说昏着的人,也会磨牙说梦话吗?”
冯氏嗓子卡壳,看了眼萧兰衣,连忙装傻,“什么,这话是什么意思,娘好像有点听不懂呢。”
“这一晚上我都没咋睡,听他说了两回梦话,磨了三次牙。”姜丰泽一本正经。
炕上躺着的人,这会儿还正轻声打着呼噜,哪里知道,冯氏已经汗流浃背了。
“啊,啊!是这样啊!”冯氏打着哈哈,“那个啥,等白天我去问问吴大夫,看看是怎么个事儿,不过萧公子只是晕了,磨个牙有啥稀罕。”
说罢,她把儿子支走,“那个老三,你既起来了,就来给娘搭把手,把你妹妹那小尿壶倒了,再把院子扫了。”
姜丰泽本就心中放不下,这会儿找些活计做,反而能让他不去胡思乱想,就赶紧下地忙叨了。
没过多久,村长家的鸡都打过两遍鸣了,乡亲们陆陆续续起来。
看到姜家大门开着,有不少饭刚做好,端着苞米饼子就大葱,就过来询问萧兰衣的事。
“怎么样,萧公子醒了没?”
“他怎么样了?”
“什么?没醒?那还有没有气?”
乡亲们说话直白,但心里的担心,都是实打实的。
冯氏扯下围裙,擦了擦手,一一回话道,“唉,人还是那样,一直没睁过眼,也不知后面能不能醒,但性命应是无碍,大伙快回去吃饭吧。”
村长他们一听,都忍不住直叹气。
不知哪个嚼多了大葱的,这会儿哈气味道太大,熏得大伙也待不住,只好转身回去吃饭。
这时,冯氏余光看见,昨个儿报信的那对夫妇,也正站在不远处,一直打量着这边。
巧的是,这两口子眼下,也是乌青一片,显然也是一宿没歇息好。
冯氏笑笑,立马上前问道,“可是我仙泉居招待不周,看你俩昨夜像是没咋睡好。”
那二人一听,暗暗拽了拽衣角。
其中的男人露出憨笑,“哪里,哪里的话,明明是我们这些大老粗,山猪吃不来细糠,头一回住这么好的地儿,有点睡不惯。”
那妇人莞尔一笑,挽住了男人的手臂,“我家这个就是个傻木匠,只会干活不会说话,您别跟他见怪。多谢您家的招待,我们还有些不好意思呢。”
冯氏温和点头,“你俩也别瞎客气,你们算是救了萧公子的人,我们怎么感谢都不为过,只管踏实在我家这安顿下来,日后若是有别的打算,我家都能搭把手。”
三人嘴上虽是客气,但暗地里,却是都悄悄打量。
冯氏目光上下掠了遍,瞧见这两口子虽衣着粗麻,脚穿烂鞋。
但手背却是光滑细腻,唯有虎口和四指指肚,起了层干净的薄茧,比起干活之人,倒更像是练过剑、刀之人。
那夫妇俩一脸憨笑,也扫了冯氏一遍。
瞧得出她当真是个农妇,二人心里也算是放下点戒备,又想问问萧兰衣的情况。
“对了,这位夫人。”妇人试探开口,“昨个儿那个萧公子,一直就没醒过吗?”
冯氏啧啧一声,指了指院里正扫地的丰泽,“方才不都说了吗,还一直昏着呢,能不能醒得来都是两说,不然我这儿子,也不至于一宿没睡啊。”
看了眼院子里的姜丰泽,确是一脸憔悴,那夫妻俩对视一眼,这就松口气回去了。
这一上午,姜家人进进出出,隔一小会儿,就要有人进去看看萧兰衣。
李七巧煮好了参汤,要端进来给萧兰衣喂。
姜丰苗放课回来了,要戳戳他脸。
更不用说姜丰泽了,动不动就跟看着眼珠子似的,过来守他一会儿,再喂坐在炕沿叹会儿气。
萧兰衣实在是有些受不住,几次险些就装不下去。
好在有小糯宝这个好宝儿,睡醒了后忙去西屋看着,不管谁进来了,就立马给支使出去,可算是给他解了围。
到了晌午前后,因伤口太深,虽是缝合得当,但萧兰衣多少还是有点扛不住,微微发了点热。
小糯宝就忙前忙后,拿着布巾蘸水,一遍遍往他脸上擦。
午前不是太冷,外屋又烧着灶火,冯氏脱下袄子,只穿了件缎面短衫,就在锅台揉面做饼。
想起萧兰衣发热,冯氏扭头对李七巧道,“老二媳妇,我记得村长家先前做了些黄桃罐头,你去讨来一个,娘想吃了。”
李七巧不觉有疑,点点头道,“对了娘,晌午需不需要给萧公子,熬些什么粥水,他现在又醒不过来,只能喂些汤汤水水了。”
冯氏琢磨一下,不能当真只喂汤水,便道,“先算了,萧公子发着热,未必能喂得下。你快去要个罐头回来,饭娘自己做,咱晌午简单吃个煮面条,再放点虾皮就行了。”
李七巧应了声,放下锅铲就出门了。
北地天冷,向来有做罐头的习俗。
用那干净的白瓷瓶,把桃或是梨子切成片,投上少于糖蜜,再拿泥一封,能吃到来年开春不说。
而且一直放在窖里或者是井下,开瓶后凉哇哇的,对于发热或是头痛之人,吃一个最好使了。
没多久,桃罐头就要回来了。
小糯宝听到瓷罐动静,挪着短腿跳下炕,过来举着小碗,就要盛上一碗。
李七巧只当她是嘴馋,连忙拿起饭勺,给她弄了碗一半桃块一半甜水的。
小糯宝捧着小碗,哒哒哒的,就跑进了西屋,要往萧兰衣嘴巴里喂。
“萧锅锅,快吃快吃,娘说了,吃完就不热了。”小糯宝夹着一块桃块,小声说道。
刚刚睡过一觉,萧兰衣好受一些。
“该不会是罐头吗,小时候在京城时,只要一有个头疼脑热,我祖母也总让丫鬟给我开罐头。”萧兰衣眯起眼。
他闻着甜滋滋的香味,探起身子,就想咬上一口,
只是一低头,就看见糯宝顶着馋巴巴的小脸,一边淌着哈喇子,一边乖巧要喂他。
这萌乎乎的小样,让他心肝都化成一滩软水。
借着星月光亮,姜丰年端着水盆布巾,擦洗着马车里的血迹。
待吴大夫好了,肚子里也咕咕叫了两轮,冯氏留下他来一起用晚饭。
顺便,借着给他拿饭的间隙,把熬煮好的阿胶参粥,一并送拿给了萧兰衣。
因着萧兰衣出事,乡亲们都难免担心,村子里也有了难得安静。
平日里,众人用过晚饭,都会披上小袄,抓上两把炒瓜子,走出家门唠唠闲嗑。
可眼下,家家户户虽亮着油灯,但除了村口大黄偶叫几声,再也没有别的动静。
冯氏送回了吴大夫后,又去仙泉居看了一眼。
客人们有着引儿招呼,不管是泡汤泉还是饮茶的,都一派和谐。
冯氏端上了一份点心,送去给那对报信夫妇,见他俩一脸朴实,她也没表示出什么,只笑笑便走。
至于萧家那些个仆人们,这会儿都在客房里,哭天抹泪的,生怕公子有个好歹。
冯氏既不敢能他们明说,又怕他们哭哭啼啼,让客人们以为出了啥大事。
索性,就朝吴大夫要了安睡汤药,一人给了一碗,也好让这些小可怜能睡个好觉。
这一夜,注定要有好些人睡不踏实。
待天光大亮,姜丰泽就顶着两坨眼圈,裹着被子坐在炕梢。
冯氏也醒得挺早,披上外裳正要抱柴。
听到西屋有动静,她过去一看,就见丰泽眼睛一直盯着萧兰衣,左瞅右瞅。
“昨天折腾那么一通,怎么不多睡会儿。”冯氏还有些心疼。
姜丰泽却纳闷道,“娘,你说昏着的人,也会磨牙说梦话吗?”
冯氏嗓子卡壳,看了眼萧兰衣,连忙装傻,“什么,这话是什么意思,娘好像有点听不懂呢。”
“这一晚上我都没咋睡,听他说了两回梦话,磨了三次牙。”姜丰泽一本正经。
炕上躺着的人,这会儿还正轻声打着呼噜,哪里知道,冯氏已经汗流浃背了。
“啊,啊!是这样啊!”冯氏打着哈哈,“那个啥,等白天我去问问吴大夫,看看是怎么个事儿,不过萧公子只是晕了,磨个牙有啥稀罕。”
说罢,她把儿子支走,“那个老三,你既起来了,就来给娘搭把手,把你妹妹那小尿壶倒了,再把院子扫了。”
姜丰泽本就心中放不下,这会儿找些活计做,反而能让他不去胡思乱想,就赶紧下地忙叨了。
没过多久,村长家的鸡都打过两遍鸣了,乡亲们陆陆续续起来。
看到姜家大门开着,有不少饭刚做好,端着苞米饼子就大葱,就过来询问萧兰衣的事。
“怎么样,萧公子醒了没?”
“他怎么样了?”
“什么?没醒?那还有没有气?”
乡亲们说话直白,但心里的担心,都是实打实的。
冯氏扯下围裙,擦了擦手,一一回话道,“唉,人还是那样,一直没睁过眼,也不知后面能不能醒,但性命应是无碍,大伙快回去吃饭吧。”
村长他们一听,都忍不住直叹气。
不知哪个嚼多了大葱的,这会儿哈气味道太大,熏得大伙也待不住,只好转身回去吃饭。
这时,冯氏余光看见,昨个儿报信的那对夫妇,也正站在不远处,一直打量着这边。
巧的是,这两口子眼下,也是乌青一片,显然也是一宿没歇息好。
冯氏笑笑,立马上前问道,“可是我仙泉居招待不周,看你俩昨夜像是没咋睡好。”
那二人一听,暗暗拽了拽衣角。
其中的男人露出憨笑,“哪里,哪里的话,明明是我们这些大老粗,山猪吃不来细糠,头一回住这么好的地儿,有点睡不惯。”
那妇人莞尔一笑,挽住了男人的手臂,“我家这个就是个傻木匠,只会干活不会说话,您别跟他见怪。多谢您家的招待,我们还有些不好意思呢。”
冯氏温和点头,“你俩也别瞎客气,你们算是救了萧公子的人,我们怎么感谢都不为过,只管踏实在我家这安顿下来,日后若是有别的打算,我家都能搭把手。”
三人嘴上虽是客气,但暗地里,却是都悄悄打量。
冯氏目光上下掠了遍,瞧见这两口子虽衣着粗麻,脚穿烂鞋。
但手背却是光滑细腻,唯有虎口和四指指肚,起了层干净的薄茧,比起干活之人,倒更像是练过剑、刀之人。
那夫妇俩一脸憨笑,也扫了冯氏一遍。
瞧得出她当真是个农妇,二人心里也算是放下点戒备,又想问问萧兰衣的情况。
“对了,这位夫人。”妇人试探开口,“昨个儿那个萧公子,一直就没醒过吗?”
冯氏啧啧一声,指了指院里正扫地的丰泽,“方才不都说了吗,还一直昏着呢,能不能醒得来都是两说,不然我这儿子,也不至于一宿没睡啊。”
看了眼院子里的姜丰泽,确是一脸憔悴,那夫妻俩对视一眼,这就松口气回去了。
这一上午,姜家人进进出出,隔一小会儿,就要有人进去看看萧兰衣。
李七巧煮好了参汤,要端进来给萧兰衣喂。
姜丰苗放课回来了,要戳戳他脸。
更不用说姜丰泽了,动不动就跟看着眼珠子似的,过来守他一会儿,再喂坐在炕沿叹会儿气。
萧兰衣实在是有些受不住,几次险些就装不下去。
好在有小糯宝这个好宝儿,睡醒了后忙去西屋看着,不管谁进来了,就立马给支使出去,可算是给他解了围。
到了晌午前后,因伤口太深,虽是缝合得当,但萧兰衣多少还是有点扛不住,微微发了点热。
小糯宝就忙前忙后,拿着布巾蘸水,一遍遍往他脸上擦。
午前不是太冷,外屋又烧着灶火,冯氏脱下袄子,只穿了件缎面短衫,就在锅台揉面做饼。
想起萧兰衣发热,冯氏扭头对李七巧道,“老二媳妇,我记得村长家先前做了些黄桃罐头,你去讨来一个,娘想吃了。”
李七巧不觉有疑,点点头道,“对了娘,晌午需不需要给萧公子,熬些什么粥水,他现在又醒不过来,只能喂些汤汤水水了。”
冯氏琢磨一下,不能当真只喂汤水,便道,“先算了,萧公子发着热,未必能喂得下。你快去要个罐头回来,饭娘自己做,咱晌午简单吃个煮面条,再放点虾皮就行了。”
李七巧应了声,放下锅铲就出门了。
北地天冷,向来有做罐头的习俗。
用那干净的白瓷瓶,把桃或是梨子切成片,投上少于糖蜜,再拿泥一封,能吃到来年开春不说。
而且一直放在窖里或者是井下,开瓶后凉哇哇的,对于发热或是头痛之人,吃一个最好使了。
没多久,桃罐头就要回来了。
小糯宝听到瓷罐动静,挪着短腿跳下炕,过来举着小碗,就要盛上一碗。
李七巧只当她是嘴馋,连忙拿起饭勺,给她弄了碗一半桃块一半甜水的。
小糯宝捧着小碗,哒哒哒的,就跑进了西屋,要往萧兰衣嘴巴里喂。
“萧锅锅,快吃快吃,娘说了,吃完就不热了。”小糯宝夹着一块桃块,小声说道。
刚刚睡过一觉,萧兰衣好受一些。
“该不会是罐头吗,小时候在京城时,只要一有个头疼脑热,我祖母也总让丫鬟给我开罐头。”萧兰衣眯起眼。
他闻着甜滋滋的香味,探起身子,就想咬上一口,
只是一低头,就看见糯宝顶着馋巴巴的小脸,一边淌着哈喇子,一边乖巧要喂他。
这萌乎乎的小样,让他心肝都化成一滩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