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胤锡如遭雷击,呆立当场。这是可以触碰的话题吗?若是在崇祯朝,说这样话的官员但凡被锦衣卫听到,少不得要下狱问罪,搞不好还要被杀头。
堵胤锡毕竟是一省巡抚,这点见识还是有的,只不过不敢说出来。远的不说,就说前几年,孙传庭在潼关编练新军,缺少军费,朝廷又不给军饷,孙传庭只能在陕西当地募集军费,可是那些富户豪绅呢?你五十两,我一百两,结果一百多家权贵竟然就凑出了不到一万两银子。
气的孙传庭下令清丈田亩,逼着他们给钱。结果人家立刻告御状,跟京师的官员联合起来,不断上书,催孙传庭出兵,要把这瘟神给送走。结果崇祯也是不谙世事,被蒙蔽视听,自己刚愎自用,也不断催促孙传庭出兵,甚至给孙传庭扣上不出兵就是叛乱的大帽子,逼得孙传庭出兵潼关。结果柿园之战惨败,孙传庭兵败身死,明军全军覆没,大顺军攻进去之后,立刻开始追赃助饷,结果不肯给钱的山西士绅硬是被大顺军搞出了几千万两银子。
试想,若是这些人愿意出几百万两给孙传庭当军费,是不是就不会落得灭族的下场了?可人家还就这么干了,就是不出钱,宁可全家被杀,所有财产被大顺军抢走,也不愿意出钱。你说这些人是**吗?不,这就是人的劣根性,大刀不架在脖子上,永远不会吐出钱财。
“所以我们要从制度上约束人性,光是相信人性是不可取的,人都是自私的,谁也不会把自己的钱财无缘无故拿出来给朝廷,这就说明,我们必须要取消那些不合理的制度,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不仅仅要从底层民众身上收税,还要从达官贵人的头上收税,你挣得越多,交的就要越多,否则何来公平可言。”高衡说道。
堵胤锡的精神都有些恍惚,他万万想不到一个安南当地的军阀竟然会有如此的见识,这简直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高衡是炎黄子孙不假,听陆涛说,这兴华军也都是炎黄子孙组成,可是他们竟然有这样的见识,这有些颠覆他的认知了。
堵胤锡用有些颤抖的声音问道:“那高大帅以为,如何解决。”
“简单,就一句话,丁亩合一,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高衡斩钉截铁道。
“啊!这!”堵胤锡彻底呆住了,他喃喃道:“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
“难道说?”堵胤锡眼神一亮道。
高衡点点头,“不错,我就是字面意思。丁亩合一,原来独立的丁税就不存在了,丁随地起,田地多则税收多,田地少则税收少,没有田地就没有谁,直接从根本上调整官府、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消除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无立锥之地,反多徭役的情况,然后官绅一体纳粮。”
高衡指了指堵胤锡道:“堵大人,你不交税吧。”
堵胤锡老脸一红,他乃是一省巡抚,怎么可能交税呢?高衡指了指自己道:“我交!”
“啊?”堵胤锡道。
“不错,在我兴华军治下,自本帅以下,大小文官武将全部交税,并且按照定制纳税,比如定制一分税,一个普通士兵一年军饷二十两,那就交二两银子的个人所得税,比如一个旅长一年两千两,那就要交二百两银子的个人所得税。而且不存在什么火耗一说,该多少就是多少,所谓火耗归公,就是直接把火耗定死,你说一分火耗,那行,那就交二百二十两的税,抵消你的一分火耗,如此一来,各司其职,大家收入多的就多交,收入少的少交,全民上下一心,为整体利益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高衡挥了挥拳头道。
“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啊。”堵胤锡惊叹道。怪不得这地方能发展成这个样子,没想到高衡竟然在此地实施了如此先进的制度,这种制度虽然堵胤锡是第一次听说,但是他是文官,还是地方大员,如何能不理解里面的深层含义,如果大明能按照这个方略实施下去,不出三年,国库立刻就会充盈起来,到时候征兵练兵,扩充军备,还不是易如反掌。
“我回去之后,要立刻上书给。”说到这里,堵胤锡顿住了。因为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现在还是带罪之身,且不说自己还能不能回去,是不是一回去就会被何腾蛟抓住,就算自己能回去,又上书给谁?隆武朝廷已经被建虏四面合围,估计自身难保了,堵胤锡明白,按照大明的尿性,估计又会掀起一阵谁是正统的争斗,到时候肯定是腥风血雨。
高衡道:“不说这些了,堵大人,我们已经到谅山府了。”
两人一路交谈,堵胤锡全神贯注,竟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谅山府城下了。经过高衡提醒,他才抬头一看,没想到这一看,他又震惊了。
在他面前,分明是一堵高大的城墙,这城墙的规模让他有些恍惚。他嘴唇蠕动一下道:“这,这就是谅山府。这城墙,这。”
高衡笑了笑,因为这里是兴华军最重要的大本营,军部时期就对城墙进行扩建和加固,数年时间过去,现在的谅山府早就不是曾经的安南谅山府,现在的谅山府城墙虽说比不上京师,但是在堵胤锡眼里看起来比长沙府的城墙还要高大雄伟。城头人影绰绰,显然是大量士兵驻守,城门打开,往来行人摩肩接踵,城内人声鼎沸,显然是繁华异常。
“放!”砰砰砰。
一阵爆豆一般的声音传来,堵胤锡大惑不解,高衡道:“哦,大人不必惊慌,这是我们城外大校场上将士们在训练。”
堵胤锡问道:“那这声音是?”
“火铳。我兴华军以火器见长,所以平日里最多的就是火铳训练。”高衡回答道。
堵胤锡搓了搓手,相比于谅山府城内的景象,虽然他很好奇,也很有兴趣见识一下,可他没忘了自己是来干嘛的,既然高衡提到了军队,堵胤锡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大帅,不知道,在下有没有这个资格,去看一看兴华军军威。”
高衡笑道:“哈哈,好,既然大人有兴趣,那就请吧。”他做了个请的手势,将堵胤锡引向城外大校场。
这里是兴华军传统的训练区域,谅山府城外,有两个训练场,一个就是大校场,这是平日里士兵们训练的地方,现在训练的就是刚刚征召整编不久的一个新训旅。另一个训练场就是兴华制造局的试验场,那里主要是用来试验火器的,特别是技术兵种的装备,所以两个地方各司其职,各有各的作用。
自从过完年之后,经过制造总局一行人的不懈努力,四四式火铳的产量终于取得了一些突破,原来是五百杆,后来增加到一个月八百杆,现在已经突破了一千,达到了每月一千二白杆的水平,如果加班加点,还能再提一提,达到一千五百杆也不是不可能。按照现在兴华军的规模,一年的产量足以装备至少五到六个旅。
目前兴华军总兵力按照统帅部的设定,已经达到了十三个旅。其中谅山府这里有四个新训旅,高平府那里征集了一个新训旅。原来的部队当中有一个水师旅、一个炮兵旅、一个骑兵旅和四个步兵旅,另外陆涛指挥一个特务旅,除了特务旅之外,剩下的十二个旅已经是全部征召完毕,但只是兵力到位,武器装备还没有到位,特别是五个新训旅,目前仅有两个旅接收了新生产的四四式。高衡预计,到明年过年之前,全军能全部装备四四式,还有一部分精英射手可以装备南怀仁搞出来的四六式。
统帅部已经在考虑对军队进行编制提升,也就是原来的旅级单位可能已经不能满足未来战争的需求,高衡作为特种兵,自然了解军事。对于明末明清两军的交战,他也有略微的研究。在他看来,清军的编制也是能保持上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清军是八旗制度,一个旗如果按照严格的兵力计算,是以二十五个牛录构成,一个牛录三百兵丁,一个旗就是七千五百人,这是在满员的情况下。
反观明军军制,也就是卫所制,一个卫就是一个参将指挥使领兵,参将手下兵力齐装满员是五千六百人,也就是说,清军一个旗可以暴击一个卫,这就是单位方面的优势。
有人肯定说了,那我多集结几个卫不就行了,清军来一个旗,我上两个卫,三个卫,不就领先了。
这只能说是很多军盲说出来的话,要知道,指挥体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后世我军为什么要构建垂直指挥体系,为什么大漂亮要精简指挥体系,甚至能做到指挥单兵,就是因为单位越多,协同作战就越复杂。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抗日时期,脚盆鸡一个师团两万多人,我军一个师一万人,甚至很多架子师就几千人。要吃掉一个师团,要动用数倍的兵力,那就是五个师甚至十个师,这当中只要有一个师掉链子,就是满盘皆输。而日军一个师团,动不动就能把你打穿,这就是整体单位作战能力的体现。
所以,兴华军的旅级单位对于清军的甲喇可能有优势,但是对于一个齐装满员的旗,可就不行了。这也是高衡在扬州之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那么,兴华军随着兵力增多,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单位。高衡在考虑是直接三旅为一师还是五旅为一军,他更加倾向于军,因为这样,一个军能够随时应对当面的战事,未来,兴华军至少构建五个军,防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威胁。
当然,目前兴华军的兵力还不够,去掉水师和特务旅,能组建的最多两个军。不过没关系,饭要一口一口吃,目前兴华军刚刚掌握百万人口,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来支撑,能扩充四万兵力,已经是二十五比一了,这基本上是生产力的极限了。所谓生产力极限,就是在兴华军正常情况下可以拥有的兵力,像流贼那种动不动裹胁百万饥兵的情况不算。如果再想扩军,兴华军至少还要掌控一百万人口。
这就让高衡有些犯难了,云南和广西虽然输入了一些民众,但是速度太慢,跟炎黄子孙不沾边的高衡又不想要,所以很是头痛。
堵胤锡在高衡的带领下来到了大校场的门口,刚刚往那里一站,就听见了里面喊杀声震天,三千兴华军将士正在训练。
高衡指了指将士们道:“堵大人,我看您对军事很有兴趣,怎么样,让兴华军的将士们展示一下。”
两人来到点将台上,堵胤锡深感震惊,台下三千将士,全部装备清一色的火铳,不仅如此,竟然是人人铁甲,别的不说,就这三千人马,光是装扮看起来就是一等一的精锐,跟大明卫所那些叫花子兵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堵胤锡道:“恕我冒昧,大帅麾下兵力到底有多少,人人都是如此装备?”
高衡道:“这只是一个新训旅,全是由新兵组成,我们的精锐老兵都在外面执行任务,老兵加上新兵算起来有十几个旅。”
堵胤锡张大了嘴巴,十几个旅,下面这一个旅是三千人,十几个旅岂不是三四万人。而且新兵都如此装备了,那么老兵会是什么样子,这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堵胤锡还没反应过来,高衡便给掌旗兵下令道:“操演开始!”
只见大批士兵出列,每个人都扛着木靶,他们小跑着将靶子设置在百步的位置上,然后集体归队。高衡笑着看了堵胤锡一眼,心道:“就让你见识一下吧。”
堵胤锡毕竟是一省巡抚,这点见识还是有的,只不过不敢说出来。远的不说,就说前几年,孙传庭在潼关编练新军,缺少军费,朝廷又不给军饷,孙传庭只能在陕西当地募集军费,可是那些富户豪绅呢?你五十两,我一百两,结果一百多家权贵竟然就凑出了不到一万两银子。
气的孙传庭下令清丈田亩,逼着他们给钱。结果人家立刻告御状,跟京师的官员联合起来,不断上书,催孙传庭出兵,要把这瘟神给送走。结果崇祯也是不谙世事,被蒙蔽视听,自己刚愎自用,也不断催促孙传庭出兵,甚至给孙传庭扣上不出兵就是叛乱的大帽子,逼得孙传庭出兵潼关。结果柿园之战惨败,孙传庭兵败身死,明军全军覆没,大顺军攻进去之后,立刻开始追赃助饷,结果不肯给钱的山西士绅硬是被大顺军搞出了几千万两银子。
试想,若是这些人愿意出几百万两给孙传庭当军费,是不是就不会落得灭族的下场了?可人家还就这么干了,就是不出钱,宁可全家被杀,所有财产被大顺军抢走,也不愿意出钱。你说这些人是**吗?不,这就是人的劣根性,大刀不架在脖子上,永远不会吐出钱财。
“所以我们要从制度上约束人性,光是相信人性是不可取的,人都是自私的,谁也不会把自己的钱财无缘无故拿出来给朝廷,这就说明,我们必须要取消那些不合理的制度,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不仅仅要从底层民众身上收税,还要从达官贵人的头上收税,你挣得越多,交的就要越多,否则何来公平可言。”高衡说道。
堵胤锡的精神都有些恍惚,他万万想不到一个安南当地的军阀竟然会有如此的见识,这简直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高衡是炎黄子孙不假,听陆涛说,这兴华军也都是炎黄子孙组成,可是他们竟然有这样的见识,这有些颠覆他的认知了。
堵胤锡用有些颤抖的声音问道:“那高大帅以为,如何解决。”
“简单,就一句话,丁亩合一,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高衡斩钉截铁道。
“啊!这!”堵胤锡彻底呆住了,他喃喃道:“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
“难道说?”堵胤锡眼神一亮道。
高衡点点头,“不错,我就是字面意思。丁亩合一,原来独立的丁税就不存在了,丁随地起,田地多则税收多,田地少则税收少,没有田地就没有谁,直接从根本上调整官府、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消除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无立锥之地,反多徭役的情况,然后官绅一体纳粮。”
高衡指了指堵胤锡道:“堵大人,你不交税吧。”
堵胤锡老脸一红,他乃是一省巡抚,怎么可能交税呢?高衡指了指自己道:“我交!”
“啊?”堵胤锡道。
“不错,在我兴华军治下,自本帅以下,大小文官武将全部交税,并且按照定制纳税,比如定制一分税,一个普通士兵一年军饷二十两,那就交二两银子的个人所得税,比如一个旅长一年两千两,那就要交二百两银子的个人所得税。而且不存在什么火耗一说,该多少就是多少,所谓火耗归公,就是直接把火耗定死,你说一分火耗,那行,那就交二百二十两的税,抵消你的一分火耗,如此一来,各司其职,大家收入多的就多交,收入少的少交,全民上下一心,为整体利益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高衡挥了挥拳头道。
“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啊。”堵胤锡惊叹道。怪不得这地方能发展成这个样子,没想到高衡竟然在此地实施了如此先进的制度,这种制度虽然堵胤锡是第一次听说,但是他是文官,还是地方大员,如何能不理解里面的深层含义,如果大明能按照这个方略实施下去,不出三年,国库立刻就会充盈起来,到时候征兵练兵,扩充军备,还不是易如反掌。
“我回去之后,要立刻上书给。”说到这里,堵胤锡顿住了。因为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现在还是带罪之身,且不说自己还能不能回去,是不是一回去就会被何腾蛟抓住,就算自己能回去,又上书给谁?隆武朝廷已经被建虏四面合围,估计自身难保了,堵胤锡明白,按照大明的尿性,估计又会掀起一阵谁是正统的争斗,到时候肯定是腥风血雨。
高衡道:“不说这些了,堵大人,我们已经到谅山府了。”
两人一路交谈,堵胤锡全神贯注,竟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谅山府城下了。经过高衡提醒,他才抬头一看,没想到这一看,他又震惊了。
在他面前,分明是一堵高大的城墙,这城墙的规模让他有些恍惚。他嘴唇蠕动一下道:“这,这就是谅山府。这城墙,这。”
高衡笑了笑,因为这里是兴华军最重要的大本营,军部时期就对城墙进行扩建和加固,数年时间过去,现在的谅山府早就不是曾经的安南谅山府,现在的谅山府城墙虽说比不上京师,但是在堵胤锡眼里看起来比长沙府的城墙还要高大雄伟。城头人影绰绰,显然是大量士兵驻守,城门打开,往来行人摩肩接踵,城内人声鼎沸,显然是繁华异常。
“放!”砰砰砰。
一阵爆豆一般的声音传来,堵胤锡大惑不解,高衡道:“哦,大人不必惊慌,这是我们城外大校场上将士们在训练。”
堵胤锡问道:“那这声音是?”
“火铳。我兴华军以火器见长,所以平日里最多的就是火铳训练。”高衡回答道。
堵胤锡搓了搓手,相比于谅山府城内的景象,虽然他很好奇,也很有兴趣见识一下,可他没忘了自己是来干嘛的,既然高衡提到了军队,堵胤锡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大帅,不知道,在下有没有这个资格,去看一看兴华军军威。”
高衡笑道:“哈哈,好,既然大人有兴趣,那就请吧。”他做了个请的手势,将堵胤锡引向城外大校场。
这里是兴华军传统的训练区域,谅山府城外,有两个训练场,一个就是大校场,这是平日里士兵们训练的地方,现在训练的就是刚刚征召整编不久的一个新训旅。另一个训练场就是兴华制造局的试验场,那里主要是用来试验火器的,特别是技术兵种的装备,所以两个地方各司其职,各有各的作用。
自从过完年之后,经过制造总局一行人的不懈努力,四四式火铳的产量终于取得了一些突破,原来是五百杆,后来增加到一个月八百杆,现在已经突破了一千,达到了每月一千二白杆的水平,如果加班加点,还能再提一提,达到一千五百杆也不是不可能。按照现在兴华军的规模,一年的产量足以装备至少五到六个旅。
目前兴华军总兵力按照统帅部的设定,已经达到了十三个旅。其中谅山府这里有四个新训旅,高平府那里征集了一个新训旅。原来的部队当中有一个水师旅、一个炮兵旅、一个骑兵旅和四个步兵旅,另外陆涛指挥一个特务旅,除了特务旅之外,剩下的十二个旅已经是全部征召完毕,但只是兵力到位,武器装备还没有到位,特别是五个新训旅,目前仅有两个旅接收了新生产的四四式。高衡预计,到明年过年之前,全军能全部装备四四式,还有一部分精英射手可以装备南怀仁搞出来的四六式。
统帅部已经在考虑对军队进行编制提升,也就是原来的旅级单位可能已经不能满足未来战争的需求,高衡作为特种兵,自然了解军事。对于明末明清两军的交战,他也有略微的研究。在他看来,清军的编制也是能保持上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清军是八旗制度,一个旗如果按照严格的兵力计算,是以二十五个牛录构成,一个牛录三百兵丁,一个旗就是七千五百人,这是在满员的情况下。
反观明军军制,也就是卫所制,一个卫就是一个参将指挥使领兵,参将手下兵力齐装满员是五千六百人,也就是说,清军一个旗可以暴击一个卫,这就是单位方面的优势。
有人肯定说了,那我多集结几个卫不就行了,清军来一个旗,我上两个卫,三个卫,不就领先了。
这只能说是很多军盲说出来的话,要知道,指挥体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后世我军为什么要构建垂直指挥体系,为什么大漂亮要精简指挥体系,甚至能做到指挥单兵,就是因为单位越多,协同作战就越复杂。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抗日时期,脚盆鸡一个师团两万多人,我军一个师一万人,甚至很多架子师就几千人。要吃掉一个师团,要动用数倍的兵力,那就是五个师甚至十个师,这当中只要有一个师掉链子,就是满盘皆输。而日军一个师团,动不动就能把你打穿,这就是整体单位作战能力的体现。
所以,兴华军的旅级单位对于清军的甲喇可能有优势,但是对于一个齐装满员的旗,可就不行了。这也是高衡在扬州之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那么,兴华军随着兵力增多,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单位。高衡在考虑是直接三旅为一师还是五旅为一军,他更加倾向于军,因为这样,一个军能够随时应对当面的战事,未来,兴华军至少构建五个军,防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威胁。
当然,目前兴华军的兵力还不够,去掉水师和特务旅,能组建的最多两个军。不过没关系,饭要一口一口吃,目前兴华军刚刚掌握百万人口,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来支撑,能扩充四万兵力,已经是二十五比一了,这基本上是生产力的极限了。所谓生产力极限,就是在兴华军正常情况下可以拥有的兵力,像流贼那种动不动裹胁百万饥兵的情况不算。如果再想扩军,兴华军至少还要掌控一百万人口。
这就让高衡有些犯难了,云南和广西虽然输入了一些民众,但是速度太慢,跟炎黄子孙不沾边的高衡又不想要,所以很是头痛。
堵胤锡在高衡的带领下来到了大校场的门口,刚刚往那里一站,就听见了里面喊杀声震天,三千兴华军将士正在训练。
高衡指了指将士们道:“堵大人,我看您对军事很有兴趣,怎么样,让兴华军的将士们展示一下。”
两人来到点将台上,堵胤锡深感震惊,台下三千将士,全部装备清一色的火铳,不仅如此,竟然是人人铁甲,别的不说,就这三千人马,光是装扮看起来就是一等一的精锐,跟大明卫所那些叫花子兵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堵胤锡道:“恕我冒昧,大帅麾下兵力到底有多少,人人都是如此装备?”
高衡道:“这只是一个新训旅,全是由新兵组成,我们的精锐老兵都在外面执行任务,老兵加上新兵算起来有十几个旅。”
堵胤锡张大了嘴巴,十几个旅,下面这一个旅是三千人,十几个旅岂不是三四万人。而且新兵都如此装备了,那么老兵会是什么样子,这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堵胤锡还没反应过来,高衡便给掌旗兵下令道:“操演开始!”
只见大批士兵出列,每个人都扛着木靶,他们小跑着将靶子设置在百步的位置上,然后集体归队。高衡笑着看了堵胤锡一眼,心道:“就让你见识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