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彬却不知道,此时真正的系统,已经被顾陌劫走,改良过后,去绑定程景了。
内心善良而坚定的人,得到了系统的时候,第一时间考虑的,是自己可以利用这个系统,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为自己的信仰做些什么。
而不是如侯彬一般,利用系统肆无忌惮发泄自己的恶意。
所以得到系统的程景,如同拥有了一个懂她理解她、与她并肩而行的同盟一般,更加的有干劲儿了。
她最近遇到了一件专门针对女性的不公的案件。
一个十岁的小姑娘,拿着山上采的野果子到城里卖。
回家的时候,被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盯上,那男子抢了她卖野果子的钱,还将她先**虐杀了。
然而,就因为被杀的是个女孩,因为男子是国家的壮劳力,所以这个男孩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依旧逍遥法外,甚至还能毫无心理负担的炫耀他是如何虐杀那个女孩的。
程景知道这件事后,闹上公堂,要替这个女孩讨回公道。
却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女孩的父亲。
因为他觉得自己女儿被人那样,已经让他在街坊邻居面前丢尽了脸面。
现在程景还要把事情闹大,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他脸上无光,让程景不要多管闲事。
程景看着面前这个朝着她叫嚣的男子,她打听过,这个男子的妻子当年生孩子的时候难产,他直接拿着擀面杖,强行把妻子肚子里的孩子挤了出来,妻子难产而死。
而挤出来的孩子是个女孩,也被他嫌弃。
现在这个女孩儿被人害死了,他没有想过惨死的女儿讨回公道,他只想到了他的脸面。
程景忍不住想,如果死的是个儿子,他恐怕是拼了命都要去为他讨回公道吧?
而这世上,又还有多少这样的家庭呢?
她要改变的,何止是一两个人,她要改变的,是这整个扭曲而畸形的社会啊。
程景借着这件事,提出废除梁国那些专门针对女性的酷刑,取消浸猪笼、骑木驴等刑罚。
也取消女子到公堂告男子要先杖刑、男子犯法不杀等无理取闹的刑罚。
无论男女,犯了罪,该坐牢就坐牢,该杀头就杀头,一视同仁,不能有例外。
程景的提议自然遭到了阻拦,但她的奔走操劳并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民间已经出现了支持她的声音,开始跟着她到官府去抗议。
而顾陌这边配合她的举动,就是发疯。
发疯,基本上是顾陌当上太后的基操了,只要朝堂上有什么事情不如她的意,她就要发疯。
发疯就算了,每次发疯都打着上天啊先祖的旗号,动不动就说自己是老天附身了、被梁国先祖们附身了,她所做的事所说的话,那都是上天和先祖们让她传达的意思。
至于梁国朝臣们听不听,她管不着。
但不听,要遭报应就是了。
已经有人开始忘记了当年梁国新君即位就死的事,开始跟顾陌唱反调。
结果一唱反调,就开始倒霉,走路摔跤,喝开水塞牙缝都是轻的,还有人因此遭遇意外差点丧命的……
时间久了,朝臣们学会了在顾陌发疯的时候闭嘴,然后在顾陌发完疯后服从。
因为他们治不了顾陌,他们也怕遭报应。
因为敬畏和害怕,顾陌在梁国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她能帮到程景的,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虽然程景为女性和底层百姓争取的过程还是那么艰难,但至少,她已经不是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着石头过河了。
她已经有了帮助她的盟友
即便程景可能并不知道。
而最后,在经过程景和她的同盟们一系列努力之后,她们的抗争成功了。
梁国从上到下,三分之二的人都主张重修梁律,最终重修梁律的事,还交给了程景。
但程景要以什么身份去主修律法?当然不能名不正言不顺不是?
这样一来就要封官了。
提到封官,朝臣们总觉得属于自己的领地,正在被女性一点一点的蚕食,他们又开始激烈反对了。
反对的理由千奇百怪,最后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妇人头发长见识短,智力低下,就不可能办得成这样的事,从古至今就没有妇人当官的先例,梁国怎么过逆天而行?
他们反对,顾陌又开始发疯了。
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智力低下办不成大事是吧?从古至今没有妇人封官、没有妇人参与**是吧?
史书上记载的多的是,顾陌随便拎几个出来,就把他们的脸打的啪啪响。
“你们这些话骗骗那些没有机会读书的女孩子还行,还骗到我身上来了?呵,看你们这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是骗别人骗久了,连自己都骗过去了?真觉得女人就不如男人了?女人若是不如男人,那史书上这些女人,又当如何解释?女人若是不如男人,你们砌上高墙把女人关在里面,压着女人的头做什么?”
“历史上那些女人,只是个例!这能说明什么?”
“这确实是个例,但只有这些个例的原因,你们应该心知肚明才对,如果妇女拥有和你们男子一样的机会站到人前,岂会只有这几个个例?她们艰难的冲破了你们的压制,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就足以证明证明了妇女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证明你们是压制不住人性的。”
论嘴皮子,顾陌这辈子就没输给谁过,梁国朝臣加起来几百张嘴,就比不上她被上天和先祖“附身”后这张开光的嘴。
最后梁国朝臣们嗓子眼都冒烟了,顾陌还战斗力依旧。
“上天和先祖们看重程景的才能,要让程景在梁国推行变法,强大我梁国,你们因她是女子便要挡着拦着,你们到底是何居心?莫不是居心叵测,要用此手段覆灭我梁国?”
朝臣们,“……”
还能怎么办?
最后只能再次妥协,让顾陌得逞了。
于是程景被封了官,成为梁国历史上首位女官。
侯彬却不知道,此时真正的系统,已经被顾陌劫走,改良过后,去绑定程景了。
内心善良而坚定的人,得到了系统的时候,第一时间考虑的,是自己可以利用这个系统,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为自己的信仰做些什么。
而不是如侯彬一般,利用系统肆无忌惮发泄自己的恶意。
所以得到系统的程景,如同拥有了一个懂她理解她、与她并肩而行的同盟一般,更加的有干劲儿了。
她最近遇到了一件专门针对女性的不公的案件。
一个十岁的小姑娘,拿着山上采的野果子到城里卖。
回家的时候,被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盯上,那男子抢了她卖野果子的钱,还将她先**虐杀了。
然而,就因为被杀的是个女孩,因为男子是国家的壮劳力,所以这个男孩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依旧逍遥法外,甚至还能毫无心理负担的炫耀他是如何虐杀那个女孩的。
程景知道这件事后,闹上公堂,要替这个女孩讨回公道。
却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女孩的父亲。
因为他觉得自己女儿被人那样,已经让他在街坊邻居面前丢尽了脸面。
现在程景还要把事情闹大,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他脸上无光,让程景不要多管闲事。
程景看着面前这个朝着她叫嚣的男子,她打听过,这个男子的妻子当年生孩子的时候难产,他直接拿着擀面杖,强行把妻子肚子里的孩子挤了出来,妻子难产而死。
而挤出来的孩子是个女孩,也被他嫌弃。
现在这个女孩儿被人害死了,他没有想过惨死的女儿讨回公道,他只想到了他的脸面。
程景忍不住想,如果死的是个儿子,他恐怕是拼了命都要去为他讨回公道吧?
而这世上,又还有多少这样的家庭呢?
她要改变的,何止是一两个人,她要改变的,是这整个扭曲而畸形的社会啊。
程景借着这件事,提出废除梁国那些专门针对女性的酷刑,取消浸猪笼、骑木驴等刑罚。
也取消女子到公堂告男子要先杖刑、男子犯法不杀等无理取闹的刑罚。
无论男女,犯了罪,该坐牢就坐牢,该杀头就杀头,一视同仁,不能有例外。
程景的提议自然遭到了阻拦,但她的奔走操劳并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民间已经出现了支持她的声音,开始跟着她到官府去抗议。
而顾陌这边配合她的举动,就是发疯。
发疯,基本上是顾陌当上太后的基操了,只要朝堂上有什么事情不如她的意,她就要发疯。
发疯就算了,每次发疯都打着上天啊先祖的旗号,动不动就说自己是老天附身了、被梁国先祖们附身了,她所做的事所说的话,那都是上天和先祖们让她传达的意思。
至于梁国朝臣们听不听,她管不着。
但不听,要遭报应就是了。
已经有人开始忘记了当年梁国新君即位就死的事,开始跟顾陌唱反调。
结果一唱反调,就开始倒霉,走路摔跤,喝开水塞牙缝都是轻的,还有人因此遭遇意外差点丧命的……
时间久了,朝臣们学会了在顾陌发疯的时候闭嘴,然后在顾陌发完疯后服从。
因为他们治不了顾陌,他们也怕遭报应。
因为敬畏和害怕,顾陌在梁国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她能帮到程景的,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虽然程景为女性和底层百姓争取的过程还是那么艰难,但至少,她已经不是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着石头过河了。
她已经有了帮助她的盟友
即便程景可能并不知道。
而最后,在经过程景和她的同盟们一系列努力之后,她们的抗争成功了。
梁国从上到下,三分之二的人都主张重修梁律,最终重修梁律的事,还交给了程景。
但程景要以什么身份去主修律法?当然不能名不正言不顺不是?
这样一来就要封官了。
提到封官,朝臣们总觉得属于自己的领地,正在被女性一点一点的蚕食,他们又开始激烈反对了。
反对的理由千奇百怪,最后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妇人头发长见识短,智力低下,就不可能办得成这样的事,从古至今就没有妇人当官的先例,梁国怎么过逆天而行?
他们反对,顾陌又开始发疯了。
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智力低下办不成大事是吧?从古至今没有妇人封官、没有妇人参与**是吧?
史书上记载的多的是,顾陌随便拎几个出来,就把他们的脸打的啪啪响。
“你们这些话骗骗那些没有机会读书的女孩子还行,还骗到我身上来了?呵,看你们这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是骗别人骗久了,连自己都骗过去了?真觉得女人就不如男人了?女人若是不如男人,那史书上这些女人,又当如何解释?女人若是不如男人,你们砌上高墙把女人关在里面,压着女人的头做什么?”
“历史上那些女人,只是个例!这能说明什么?”
“这确实是个例,但只有这些个例的原因,你们应该心知肚明才对,如果妇女拥有和你们男子一样的机会站到人前,岂会只有这几个个例?她们艰难的冲破了你们的压制,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就足以证明证明了妇女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证明你们是压制不住人性的。”
论嘴皮子,顾陌这辈子就没输给谁过,梁国朝臣加起来几百张嘴,就比不上她被上天和先祖“附身”后这张开光的嘴。
最后梁国朝臣们嗓子眼都冒烟了,顾陌还战斗力依旧。
“上天和先祖们看重程景的才能,要让程景在梁国推行变法,强大我梁国,你们因她是女子便要挡着拦着,你们到底是何居心?莫不是居心叵测,要用此手段覆灭我梁国?”
朝臣们,“……”
还能怎么办?
最后只能再次妥协,让顾陌得逞了。
于是程景被封了官,成为梁国历史上首位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