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20章 华夏人的神奇小妙招

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作者:十月廿二 更新时间:2025-01-05 20:20:26 源网站:2k小说网
  把罗罗代表团送回住处之后,任炳达特地找来了之前陪同蒂姆·波迪参观测试车间的那名技术人员:

  “小王,17号操作台上面的东西,那位波迪先生应该都看到了吧?”

  被称为小王的年轻人当即点了点头:

  “我特地给他留了几秒钟空当,然后才叫人去处理,应该是足够让他记下来了……”

  说罢,见周围没有其他人,又压低声音问道:

  “但是任总,那上面的数据本来就是真的,如果上级允许提供给罗罗方面的话,为什么不直接交给他们?”

  任炳达露出狡黠一笑:

  “我问你,三国演义,看过没有?”

  虽然是疑问句,但他根本没有等待对方回答。

  毕竟这个年头,就算没看过原著,也肯定看过央视拍的电视剧。

  于是直接背过双手,摆出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

  “赤壁之战前,周瑜为什么要装睡,让蒋干自己把文书偷走,而不是直接给他看呐?”

  话已至此,小王瞬间明悟:

  “只有这样,英国人才会相信?”

  “对喽……”

  任炳达说着坐回到办公桌后面:

  “所以我们事先就准备了两套预案,如果在之前开会的时候,英国人的表现比较积极,那就直接开始谈合作的事情,但如果他们将信将疑,或者干脆不信,就跟他们玩点心眼子。”

  “人嘛,总会倾向于相信自己主动获取到的,而不是被动送到自己眼前的信息……蒋干盗书的计策虽老,但正好能抓住人性的弱点,好用得很……”

  ……

  与此同时。

  在跟华夏方面的接待团分别之后,波迪甚至都没等回到住处,就赶紧在车上把刚才记在脑子里的几组数字誊写在了随身携带的本子上。

  他当了大半辈子工程师,此前从来没亲自干过这种有点类似商业间谍的行为。

  所以到了这会儿,心脏还有些止不住地扑腾扑腾直跳。

  做了好几个深呼吸,才勉强平复心态,重新关注起了本子上的数据,以及一张取样点选择示意图。

  “1.024mV、1.063mV、1.041mV……”

  三排纵列式取样器,每组13个选点,两侧的取样杆分别等距布置5个,中间取样杆则等距分布3个……

  无论是数据值还是数据形式,都完全符合罗罗自己的检测习惯。

  “Fxxk……”

  波迪在心中暗骂一声。

  如果选择同一家公司的同型号设备和软件还能解释为巧合的话,那么连这些操作流程都完全一致,就基本只剩下了一种可能——

  眼前这套尾气测量的操作标准,是直接从罗罗那边借鉴过来的。

  尤其是考虑到,华夏方面此前还派人参与了遄达900的大部分试飞流程,难免接触到这些细节。

  想到这里,原本还稍微有点负罪感的他顿时没了心理包袱。

  “布莱尔。”

  他转头叫来跟随自己的助理,把本子递给对方:

  “回去之后,你把这些数据发回给总部那边,让他们导入到Rotronic HPR系统里面,看看结果如何。”

  刚一听到这个要求的布莱尔·利金斯还有点没反应过来:

  “这是……”

  “我们此前就知道华夏人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这个很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循环效率和排放数据……”

  波迪轻轻在本子上点了两下。

  但利金斯脸上的疑惑却并没有减轻。

  毕竟只是一组电位数据而已,还需要知道很多主变量参数才能算出最终的气体浓度结果。

  过了好一会,他才压低声音问道:

  “你的意思是……直接套我们的实验条件?”

  如果放在五分钟之前,那波迪或许还会对这种略显粗糙的处理办法有些犹豫。

  但现在,他已经非常确信可以这么做:

  “对,直接用我们的就行……”

  从始至终,波迪完全没有怀疑过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当然本来也是真的)。

  实际上,他虽然肯定没听说过蒋干盗书的典故,但其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情报机关也多次使用过类似的套路,把德国同行玩弄于股掌之中。

  比如通过一份“不慎遗失”的假情报,让后者相信盟军会在加莱海峡,而不是诺曼底进行登陆。

  但正像任炳达所预料的那样,人性的弱点不是说你知道一个计谋就能够完全避免。

  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电光石火的压力之下。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老套的骗术能够经久不衰了……

  ……

  由于时差的缘故,当华夏已经入夜的时候,英国那边还正处在下午。

  因此罗罗总部那边的动作很快。

  还没过当天晚上12点,波迪就接到了从伯明翰打来的卫星电话。

  但接通之后,说话的人却不是某个秘书或者工程师。

  而是波迪的老上级帕诺斯·沃森本人。

  “蒂姆,是我,帕诺斯·沃森。”

  还不等他从惊讶中走出来,对方便开门见山:

  “我已经看到布莱尔提交回来的情况报告了,你能确定里面的那些数据都是可靠的?”

  “九成以上吧……”

  波迪还是没有把话给说死。

  但在这种场合下,“九成”就基本相当于肯定。

  因此他很快继续解释道:

  “这些数据不是华夏人直接提供的,是我在参观过程中无意中看到的,应该是他们的一时疏忽……”

  听到这里,对面的沃森直接红温:

  “简直荒谬!”

  “你现在是NGME项目的首席负责人,这种事情怎么能亲自动手……万一被华夏人抓住把柄,指控你个间谍行为,咱们两个都没好下场!”

  电话那边的沃森连着喘了几口粗气。

  波迪甚至能想象到,对方一边松着脖子上的领带一边气急败坏的样子。

  “放心……”

  他倒是一点不担心:

  “我一直记在脑子里,直到离开之后才写在纸上……总之,基本可以确定数据的真实性。”

  或许是解释起到了作用,几秒钟过后,沃森的声音稍微平静下来:

  “我指的不是数据本身的真假,而是它是否真的属于一台航空发动机……”

  “这两组参数其实对应三个指标,分别是NOx、二氧化碳,以及含碳颗粒物的排放量……具体数据过几分钟会给你传过去,但总之排放特征很不正常。”

  波迪心中有了一丝不太好的预感:

  “意思是尾气中的特征成分含量很低?”

  但沃森那边却犹豫了一瞬间:

  “嗯……特征值低只是一方面,关键是成份比例。”

  “计算结果送到我这的时候,理查德·帕特里奇博士正好也在场,根据他的说法,这个数据相比于航空发动机,反而更接近一台舰用燃气轮机的特征。”

  这个名字,对于波迪来说并不陌生。

  理查德·帕特里奇,罗尔斯·罗伊斯海军系统部总工程师,也是WR21和MT30两个关键燃机项目的研发负责人。

  由于其中的MT30是以遄达800的核心机为基础进行开发,所以大概在几年之前,帕特里奇曾经和他们共事过很长一段时间。

  这位老先生的判断,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所以波迪很是认真思考了一会。

  但最后还是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不太可能是一台燃气轮机……据我所知,华夏方面负责研制船用燃机的部门位于更北方,而且我见过正在测试的一部压气机,虽然距离很远,但能看出来并不符合燃气轮机的进气特征……”

  说到这里,波迪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猛地回忆起了那部压气机略显奇怪的叶片设计。

  尤其是厚度大到有些不合理的**静子……

  “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猜测……”

  波迪突然话锋一转:

  “那台压气机的外形非常古怪,但又给我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之前我一直没记起来在哪见过,但现在突然想起来了。”

  “是90年代末欧盟FP5项目下的CLEAN计划,当时德国MTU、瑞典沃尔沃和法国斯奈克玛一起开发过一种使用间冷回热技术的涡桨概念机,斯奈克玛给出的方案就是把间冷器集成在定子叶片的后面……”

  “……”

  “虽然这方案远没到落地的程度,但考虑到如今华夏人和法国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很可能会继承这个思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