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舟一号裹挟着烈焰与浓烟,在发射现场的十几台摄像机以及上百道目光中、在全球电视观众满怀期待的目光中缓缓加速爬升。
很快,便只剩下身后半空中留下的一道白色尾迹。
芯一级的最主要功能是尽快将火箭提升到足够的高度和速度,因此这一段的尾迹并不会呈现出消耗额外能量时所产生的那种之字形特征。
而相比于常规火箭发射后指挥中心内繁忙且热闹的气氛,此时的现场环境无疑要宁静很多——
实际上,从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第二阶段开始,华夏方面就一直有在低纬度沿海地区建设一个新航天发射场的需求。
一方面是为了借助地球自转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可以解放铁路运输对于火箭直径的严格限制,便于为以后更高级别的火箭发**行服务。
不过,计划归计划。
至少在2006年这个当口,在琼省进行过发射的还只有亚轨道水平的织女系列探空火箭,因此并没有什么专门服务于航天发射任务的基础设施。
加之太空渔船的任务目标40396号太空碎片正处在一个角度非常奇特的轨道上,导致华夏过去建设好的几个遥测站点都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
因此在发射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通过火箭自身安装的传感器来判断飞行情况。
好在这本来也就是弹道**的正常工作环境,所以从旅长杨光到负责联络任务的普通士官,二炮这边的指战员们纷纷表示情绪稳定。
但对于习惯了常规航天发射任务的周平建来说,这火箭发射之后万籁俱寂的场面,就实在是显得太压抑了。
甚至还有些惊悚——
过去一般只有在发射失败之后,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坐立不安地煎熬了大概半分钟之后,他实在还是忍不住,有点没话找话地来了一句:
“这弹道**改出来的火箭,发射起来还真是方便……”
常浩南这会儿正在盯着面前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数据,但因为火箭此时还没有飞进第一个遥测区,以及固体火箭本身结构的限制,倒也没什么特别好看的。
所以听到有人打破沉默之后,也没什么眷恋地转过身。
不过,旁边来自航天科工九院的赵福元却反应更快:
“这个么……我们产品的使用环境和普通火箭还是有些区别,从设计之初考虑的就是在极限环境下作战……呃……使用,所以执行这种小载荷、低轨道的发射任务会方便得多。”
周平建虽然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但在整个航天系统里都有着不弱的话语权。
而且他所负责的发射任务也不只包括神舟飞船和天宫空间站,像是去年发射的青鸾二号星座,就因为计划将承担华夏第一次太空行走的中继通信任务,也被一并列入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当中。
赵福元作为刚刚成立的运载火箭研究中心主任,自然要趁这个机会赶紧营销一下自家目前的主打,也是唯一一个可用型号。
只不过,他以为老周刚才是在表达赞美。
其实对方只是在排解情绪而已……
甚至根本没反应过来赵福元刚才说了什么。
一时间,发射现场的气氛不由得有些尴尬。
好在这个时候,无线电通讯器中也终于传出了第一个声音:
“长江三号,捕获目标!”
长江,也就是远望号测量船在发射任务中的代号。
为了本次需求特殊的发射任务,国家航天局专门调动了多达三艘海上测量船,以保障火箭发射过程中三个最关键节点的测控需求。
而远望三号,则是位于琼省东北部的第一艘。
随着这个声音落下,电脑屏幕上原本漆黑一片的几个窗口,也在同一时间出现了画面或是数据。
常浩南简单扫了一眼。
入目一片绿色。
几乎与此同时,第二声口令再次响起:
“长江三号,雷达数据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听到这句话之后,发射以来的第一阵掌声,终于在这个略显简陋的临时发射场上空响起。
压抑到极点的空气被骤然打破,刚才几乎满头大汗的周平建也明显跟着放松下来。
显然,他还是更习惯这样的局面。
跟着拍了几下巴掌之后,老周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看向身后不远处的赵福元:
“对了老赵,你刚才跟我说什么来着?”
“……”
本来严肃活泼的气氛,差点因为这句话而变得幽默了起来。
赵福元无奈地摇摇头,不过也已经没心思再重复一遍了——
刚才啥都看不见的时候,他心里确实是没有太多感觉。
但这会儿从远望三号传回来的光学观测结果中亲眼看到自己研制的火箭在天上飞,反而让他没来由地感觉到了几分兴奋和紧张。
毕竟,过去作为一名**设计师,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机会。
大约半分钟后,火箭尾部闪烁着的耀眼亮光逐渐减弱,紧接着在几秒钟内完全熄灭。
不过这样一来,反而让光学镜头的成像效果更加清晰了起来。
“唔——”
显示器周围,顿时响起一阵惊呼声。
只见纤细修长的雪白色的弹体外部包裹着一层细密的气流,就如同只裹着一层半透明轻纱的少女胴体。
神秘,而**。
赵福元半弯着腰,几乎恨不得把脸塞进屏幕里面去:
“太好看了……”
而**旅长周光其实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被自己发射出去的东西:
“真是壮观……”
尽管军人的训练让他还维持着正襟危坐的状态,但一双眼睛也是直勾勾地盯着光学窗口。
而常浩南则是在心里默默地倒数掐着点:
“5……4……3……”
快舟一号的前两级并没有进行硬件层面的改动,不过在常浩南设计的能量管理系统中,在每一级发动机关闭之后都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滑行段,以减少在动力段做出过多不必要的机动动作,保证尽可能高的入轨精度。
他的声音不大,但距离最近的几个人还是能依稀听到。
就在赵福元和周平建二人带着些许好奇地把视线投向常浩南时……
“一二级分离!”
常浩南的声音和无线电中的声音几乎重合着响了起来。
很明显,他对于整个过程已经烂熟于心。
而且对时间有着和秒表差不多的把控能力。
周平建双眼微微睁大,但还是没有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出声。
同时,一号箭载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中,一二两级连接处的锁紧装置解除,环绕在箭体周围的12组压缩弹簧同时启动,将分离式推杆的内外套筒相互推离。
在动量守恒定律的作用下,已经完成使命的芯一级火箭失去速度,在图像中缓缓开始下坠。
几乎在同一时间,高温燃气重新从火箭尾部喷涌而出,形成的耀眼光晕迅速笼罩住整个箭体,让光学观测设备再次失去了大量细节。
又是几秒钟后,火箭离开远望三号的测控范围。
刚刚的几个图像窗口重新变为一片漆黑。
不过,这一次的信号中段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位于太平洋中部远望五号很快就重新捕捉到了目标。
而当显示器中的低倍光学窗口重新亮起的时候,出现在其中的画面却让所有人都为止一惊——
已经昏暗发黑的天幕之下,一道轮廓形似三叶虫的白色气流从由远及近,如同撕碎虚空的天神一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掠而来。
“长江五号,雷达数据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来自远望五号的报告声响起。
但所有人,都已经忘记了鼓掌。
这一幕,对于航天器设计的专业人员来说并不算陌生。
水母云而已,哪怕最基础的课本上都会提到。
但要形成如此蔚为壮观的效果,却需要满足相当多的苛刻条件。
由于弹道路径限制,华夏往常的火箭和**发射极少能够满足。
所以,就连在场的很多专业人员,都是第一次完整地观测到这个场景。
“这个画面……会转播出去么?”
过了好一会儿,周平建才有些不舍地打破了沉默。
“会。”
常浩南点了点头:
“不过以目前火箭所处的高度计算,应该会有很多人不需要通过电视……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
“嗯?”
赵福元先是一愣,接着转头看向旁边另一块屏幕上显示着的地图——
快舟一号的轨迹,刚好划过关岛附近海域上空……
很快,便只剩下身后半空中留下的一道白色尾迹。
芯一级的最主要功能是尽快将火箭提升到足够的高度和速度,因此这一段的尾迹并不会呈现出消耗额外能量时所产生的那种之字形特征。
而相比于常规火箭发射后指挥中心内繁忙且热闹的气氛,此时的现场环境无疑要宁静很多——
实际上,从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第二阶段开始,华夏方面就一直有在低纬度沿海地区建设一个新航天发射场的需求。
一方面是为了借助地球自转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可以解放铁路运输对于火箭直径的严格限制,便于为以后更高级别的火箭发**行服务。
不过,计划归计划。
至少在2006年这个当口,在琼省进行过发射的还只有亚轨道水平的织女系列探空火箭,因此并没有什么专门服务于航天发射任务的基础设施。
加之太空渔船的任务目标40396号太空碎片正处在一个角度非常奇特的轨道上,导致华夏过去建设好的几个遥测站点都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
因此在发射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通过火箭自身安装的传感器来判断飞行情况。
好在这本来也就是弹道**的正常工作环境,所以从旅长杨光到负责联络任务的普通士官,二炮这边的指战员们纷纷表示情绪稳定。
但对于习惯了常规航天发射任务的周平建来说,这火箭发射之后万籁俱寂的场面,就实在是显得太压抑了。
甚至还有些惊悚——
过去一般只有在发射失败之后,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坐立不安地煎熬了大概半分钟之后,他实在还是忍不住,有点没话找话地来了一句:
“这弹道**改出来的火箭,发射起来还真是方便……”
常浩南这会儿正在盯着面前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数据,但因为火箭此时还没有飞进第一个遥测区,以及固体火箭本身结构的限制,倒也没什么特别好看的。
所以听到有人打破沉默之后,也没什么眷恋地转过身。
不过,旁边来自航天科工九院的赵福元却反应更快:
“这个么……我们产品的使用环境和普通火箭还是有些区别,从设计之初考虑的就是在极限环境下作战……呃……使用,所以执行这种小载荷、低轨道的发射任务会方便得多。”
周平建虽然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但在整个航天系统里都有着不弱的话语权。
而且他所负责的发射任务也不只包括神舟飞船和天宫空间站,像是去年发射的青鸾二号星座,就因为计划将承担华夏第一次太空行走的中继通信任务,也被一并列入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当中。
赵福元作为刚刚成立的运载火箭研究中心主任,自然要趁这个机会赶紧营销一下自家目前的主打,也是唯一一个可用型号。
只不过,他以为老周刚才是在表达赞美。
其实对方只是在排解情绪而已……
甚至根本没反应过来赵福元刚才说了什么。
一时间,发射现场的气氛不由得有些尴尬。
好在这个时候,无线电通讯器中也终于传出了第一个声音:
“长江三号,捕获目标!”
长江,也就是远望号测量船在发射任务中的代号。
为了本次需求特殊的发射任务,国家航天局专门调动了多达三艘海上测量船,以保障火箭发射过程中三个最关键节点的测控需求。
而远望三号,则是位于琼省东北部的第一艘。
随着这个声音落下,电脑屏幕上原本漆黑一片的几个窗口,也在同一时间出现了画面或是数据。
常浩南简单扫了一眼。
入目一片绿色。
几乎与此同时,第二声口令再次响起:
“长江三号,雷达数据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听到这句话之后,发射以来的第一阵掌声,终于在这个略显简陋的临时发射场上空响起。
压抑到极点的空气被骤然打破,刚才几乎满头大汗的周平建也明显跟着放松下来。
显然,他还是更习惯这样的局面。
跟着拍了几下巴掌之后,老周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看向身后不远处的赵福元:
“对了老赵,你刚才跟我说什么来着?”
“……”
本来严肃活泼的气氛,差点因为这句话而变得幽默了起来。
赵福元无奈地摇摇头,不过也已经没心思再重复一遍了——
刚才啥都看不见的时候,他心里确实是没有太多感觉。
但这会儿从远望三号传回来的光学观测结果中亲眼看到自己研制的火箭在天上飞,反而让他没来由地感觉到了几分兴奋和紧张。
毕竟,过去作为一名**设计师,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机会。
大约半分钟后,火箭尾部闪烁着的耀眼亮光逐渐减弱,紧接着在几秒钟内完全熄灭。
不过这样一来,反而让光学镜头的成像效果更加清晰了起来。
“唔——”
显示器周围,顿时响起一阵惊呼声。
只见纤细修长的雪白色的弹体外部包裹着一层细密的气流,就如同只裹着一层半透明轻纱的少女胴体。
神秘,而**。
赵福元半弯着腰,几乎恨不得把脸塞进屏幕里面去:
“太好看了……”
而**旅长周光其实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被自己发射出去的东西:
“真是壮观……”
尽管军人的训练让他还维持着正襟危坐的状态,但一双眼睛也是直勾勾地盯着光学窗口。
而常浩南则是在心里默默地倒数掐着点:
“5……4……3……”
快舟一号的前两级并没有进行硬件层面的改动,不过在常浩南设计的能量管理系统中,在每一级发动机关闭之后都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滑行段,以减少在动力段做出过多不必要的机动动作,保证尽可能高的入轨精度。
他的声音不大,但距离最近的几个人还是能依稀听到。
就在赵福元和周平建二人带着些许好奇地把视线投向常浩南时……
“一二级分离!”
常浩南的声音和无线电中的声音几乎重合着响了起来。
很明显,他对于整个过程已经烂熟于心。
而且对时间有着和秒表差不多的把控能力。
周平建双眼微微睁大,但还是没有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出声。
同时,一号箭载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中,一二两级连接处的锁紧装置解除,环绕在箭体周围的12组压缩弹簧同时启动,将分离式推杆的内外套筒相互推离。
在动量守恒定律的作用下,已经完成使命的芯一级火箭失去速度,在图像中缓缓开始下坠。
几乎在同一时间,高温燃气重新从火箭尾部喷涌而出,形成的耀眼光晕迅速笼罩住整个箭体,让光学观测设备再次失去了大量细节。
又是几秒钟后,火箭离开远望三号的测控范围。
刚刚的几个图像窗口重新变为一片漆黑。
不过,这一次的信号中段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位于太平洋中部远望五号很快就重新捕捉到了目标。
而当显示器中的低倍光学窗口重新亮起的时候,出现在其中的画面却让所有人都为止一惊——
已经昏暗发黑的天幕之下,一道轮廓形似三叶虫的白色气流从由远及近,如同撕碎虚空的天神一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掠而来。
“长江五号,雷达数据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来自远望五号的报告声响起。
但所有人,都已经忘记了鼓掌。
这一幕,对于航天器设计的专业人员来说并不算陌生。
水母云而已,哪怕最基础的课本上都会提到。
但要形成如此蔚为壮观的效果,却需要满足相当多的苛刻条件。
由于弹道路径限制,华夏往常的火箭和**发射极少能够满足。
所以,就连在场的很多专业人员,都是第一次完整地观测到这个场景。
“这个画面……会转播出去么?”
过了好一会儿,周平建才有些不舍地打破了沉默。
“会。”
常浩南点了点头:
“不过以目前火箭所处的高度计算,应该会有很多人不需要通过电视……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
“嗯?”
赵福元先是一愣,接着转头看向旁边另一块屏幕上显示着的地图——
快舟一号的轨迹,刚好划过关岛附近海域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