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常浩南身为高超音速武器项目的负责人,也不可能随便说句话就把一个人给拉入到研发团队里面。
优先提档权,那可是当年两弹一星工程才能获得的待遇。
更何况,就算被选调者本人和所在单位都同意了,像徐鹏飞这种进来之后势必要负责领导一块任务的关键人员,也还得经过颇为复杂的政审和背景调查之后才能真正上岗。
因此,常浩南只是在完成视察之后再次确认了对方的意愿,然后便没再多提此事,而是直接从琼省回到了京城——
真打起仗来当然不可能分白天黑夜,但就测试工作而言,如果情况真如徐鹏飞刚才所说,那么完全可以和临近空间的研究工作同步开展。
而另外一边,也就在常浩南负责太空渔船项目的这段时间里,位于怀柔科学城的JF14风洞也已经顺利竣工并通过了全部验收测试,随时可以开始工作。
年初那次测试的相关数据,也已经基本分析完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一周后。
2006年9月10日。
京城。
航空动力集团总部的一间会议室内。
时隔近两年时间,高超音速项目下属所有任务组的负责人和各主要参与单位的代表,终于再一次被全员集中到了一起。
相比上一次开会时以将信将疑为主的情绪,这次有了成功的试射经验作为底气,众人的信心也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各位同志。”
看着眼前跃跃欲试的几十位项目骨干,常浩南从会议桌首位缓缓站起,来到身后不远处的幕布旁边:
“尽管在正式获得型号批准之前,还需要对乘波体的飞行动力学和高超音速飞行条件下的多物理场耦合情况进行一些补充性研究,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可以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启动乘波体构型高超音速武器研究的基本条件……”
只是第一句话结束,会议室内便掀起了空前整齐而热烈的掌声。
常浩南抬起双手向下压了好几次,才勉强平复了现场有些过于高涨的气氛。
“各单位和任务组的分工和验证弹时期基本相同,所以其中重复的部分,我就不再过多赘述,只强调一下新增和有所变化的地方。”
听到这句话,在场所有人的腰板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些许。
“首先,也是最明显的,相比于射程只有几百公里,因此只需要考虑末端制导的双锥体验证弹,乘波体高超,即便是射程较短的吸气式动力方案也有上千公里级别的射程,而滑翔式方案如果采用东风31作为助推动力,那么仅滑翔段射程就将在5000公里以上,加之飞行轨迹复杂,大部分时间又运行在大气层内或是大气层边缘,所以必须依赖全程制导……”
“这里面,末端导引头的研制方案和主管单位不变,而射程中段的惯性-天文-卫星多源导航系统则由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一研究院负责……”
“……”
十一院在复合制导领域的经验相对丰富,因此他们派出的代表沈茂阳当然也早有预料,只是沉着地回应道:
“是!”
常浩南点了点头,按动手中的翻页笔,把幕布上的PPT翻到后面一页:
“一个好消息是,得益于近些年我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组网进度和定位精度都被大大提前,无需依赖地面站发送导航信号的二代星座预计明年年中就会开始提供服务,所以省去了很多定位信息转换带来的麻烦。”
“还有,在之前其它项目的测试过程中,我已经基本验证了穿越等离子体鞘套进行电磁信号传输的可行性,只是具体设计方案还需要结合飞行器的总体情况而定,所以导航信号本身和信号传输效率方面的问题不会太大。”
“不过……茂阳同志,从前期测试积累的经验看,你们面临的困难还是很严峻。”
他说着看向坐在会议桌左侧中间位置的沈茂阳:
“首先是星光导航,无论哪种方案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在高速或大姿态机动时,都会导致导航星点在星敏感器成像平面内的曝光出现拖尾现象,这种拖尾会降低星点信息提取的效率,从而影响后续的星图识别及姿态解算环节,不利于飞行器的姿态精度。”
“另外,高超音速飞行时,飞行器表面与气体的剧烈摩擦不仅会产生等离子体鞘套,也会同时产生气动光学效应,使星敏感器窗口内的星点成像出现扰动,星点质心位置发生偏差,此时得到的姿态噪声不再满足高斯白噪声假设,会影响后续组合导航的滤波精度……”
“这一块的问题,需要你们用惯**件测量的动态参数辅助进行拖尾图像的复原,并针对气动光学效应导致的量测噪声有色化,利用鲁棒滤波算法改善滤波器在扰动环境下的滤波精度。”
“其次是卫星导航,虽然信号传输的问题应该可以解决,但飞行器超高速飞行时会产生很强的多普勒效应,在常规GNSS/INS组合模式下卫星导航接收机接收的信号的频率变化会超过锁相环的跟踪极限,进而出现信号环路失锁,导致卫星导航精度大大降低,甚至直接不可用。”
“这方面需要你们和负责卫星导航系统研发的空间技术研究院那边合作,利用高度角自适应多重渐消因子,对北斗/INS深组合导航系统做出针对性的改进……”
“再然后是惯性导航……”
“……”
导航和制导系统是唯一一个涉及到高超音速项目核心,但又不是由常浩南直接牵头的部分,因此他的说明相当详细。
因此,直到大约四十分钟之后,才进入到第二个部分:
“在动力方面,滑翔式高超的飞行体本身为无动力,而助推段则计划直接使用现有的中远程弹道**,因此不作为本次讨论的重点。”
“而吸气式高超项目的主动力为超燃冲压发动机,这部分由我和航空动力集团牵头负责,辅助动力的形式现阶段尚未确定,保留火箭助推发动机和亚燃冲压发动机两种可能性,其中火箭助推方案由航天科工三院的同志负责……”
当说到这里时,常浩南注意到来自三院的代表林成刚微微皱了皱眉,脸上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一般来说,领导在上面讲话的时候当然不能随便打断,就算有问题也得留到会后再说。
但立项之前的技术研讨事关重大,常浩南希望能在第一时间解决,或者至少找出任何隐患。
“成刚同志,你有什么要说么?”
被突然点到名字的林成刚动作一滞,但很快就恢复过来:
“是的,常院士。”
他语气有些沉重地回答道:
“我们目前选择的固体助推器是使用AP/HTPB/Al推进剂,通过调整其中的铝颗粒形貌以及含量来控制工作末期的不稳定燃烧……”
“但测试结果和理论分析的情况……无论如何都对不上!”
优先提档权,那可是当年两弹一星工程才能获得的待遇。
更何况,就算被选调者本人和所在单位都同意了,像徐鹏飞这种进来之后势必要负责领导一块任务的关键人员,也还得经过颇为复杂的政审和背景调查之后才能真正上岗。
因此,常浩南只是在完成视察之后再次确认了对方的意愿,然后便没再多提此事,而是直接从琼省回到了京城——
真打起仗来当然不可能分白天黑夜,但就测试工作而言,如果情况真如徐鹏飞刚才所说,那么完全可以和临近空间的研究工作同步开展。
而另外一边,也就在常浩南负责太空渔船项目的这段时间里,位于怀柔科学城的JF14风洞也已经顺利竣工并通过了全部验收测试,随时可以开始工作。
年初那次测试的相关数据,也已经基本分析完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一周后。
2006年9月10日。
京城。
航空动力集团总部的一间会议室内。
时隔近两年时间,高超音速项目下属所有任务组的负责人和各主要参与单位的代表,终于再一次被全员集中到了一起。
相比上一次开会时以将信将疑为主的情绪,这次有了成功的试射经验作为底气,众人的信心也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各位同志。”
看着眼前跃跃欲试的几十位项目骨干,常浩南从会议桌首位缓缓站起,来到身后不远处的幕布旁边:
“尽管在正式获得型号批准之前,还需要对乘波体的飞行动力学和高超音速飞行条件下的多物理场耦合情况进行一些补充性研究,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可以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启动乘波体构型高超音速武器研究的基本条件……”
只是第一句话结束,会议室内便掀起了空前整齐而热烈的掌声。
常浩南抬起双手向下压了好几次,才勉强平复了现场有些过于高涨的气氛。
“各单位和任务组的分工和验证弹时期基本相同,所以其中重复的部分,我就不再过多赘述,只强调一下新增和有所变化的地方。”
听到这句话,在场所有人的腰板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些许。
“首先,也是最明显的,相比于射程只有几百公里,因此只需要考虑末端制导的双锥体验证弹,乘波体高超,即便是射程较短的吸气式动力方案也有上千公里级别的射程,而滑翔式方案如果采用东风31作为助推动力,那么仅滑翔段射程就将在5000公里以上,加之飞行轨迹复杂,大部分时间又运行在大气层内或是大气层边缘,所以必须依赖全程制导……”
“这里面,末端导引头的研制方案和主管单位不变,而射程中段的惯性-天文-卫星多源导航系统则由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一研究院负责……”
“……”
十一院在复合制导领域的经验相对丰富,因此他们派出的代表沈茂阳当然也早有预料,只是沉着地回应道:
“是!”
常浩南点了点头,按动手中的翻页笔,把幕布上的PPT翻到后面一页:
“一个好消息是,得益于近些年我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组网进度和定位精度都被大大提前,无需依赖地面站发送导航信号的二代星座预计明年年中就会开始提供服务,所以省去了很多定位信息转换带来的麻烦。”
“还有,在之前其它项目的测试过程中,我已经基本验证了穿越等离子体鞘套进行电磁信号传输的可行性,只是具体设计方案还需要结合飞行器的总体情况而定,所以导航信号本身和信号传输效率方面的问题不会太大。”
“不过……茂阳同志,从前期测试积累的经验看,你们面临的困难还是很严峻。”
他说着看向坐在会议桌左侧中间位置的沈茂阳:
“首先是星光导航,无论哪种方案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在高速或大姿态机动时,都会导致导航星点在星敏感器成像平面内的曝光出现拖尾现象,这种拖尾会降低星点信息提取的效率,从而影响后续的星图识别及姿态解算环节,不利于飞行器的姿态精度。”
“另外,高超音速飞行时,飞行器表面与气体的剧烈摩擦不仅会产生等离子体鞘套,也会同时产生气动光学效应,使星敏感器窗口内的星点成像出现扰动,星点质心位置发生偏差,此时得到的姿态噪声不再满足高斯白噪声假设,会影响后续组合导航的滤波精度……”
“这一块的问题,需要你们用惯**件测量的动态参数辅助进行拖尾图像的复原,并针对气动光学效应导致的量测噪声有色化,利用鲁棒滤波算法改善滤波器在扰动环境下的滤波精度。”
“其次是卫星导航,虽然信号传输的问题应该可以解决,但飞行器超高速飞行时会产生很强的多普勒效应,在常规GNSS/INS组合模式下卫星导航接收机接收的信号的频率变化会超过锁相环的跟踪极限,进而出现信号环路失锁,导致卫星导航精度大大降低,甚至直接不可用。”
“这方面需要你们和负责卫星导航系统研发的空间技术研究院那边合作,利用高度角自适应多重渐消因子,对北斗/INS深组合导航系统做出针对性的改进……”
“再然后是惯性导航……”
“……”
导航和制导系统是唯一一个涉及到高超音速项目核心,但又不是由常浩南直接牵头的部分,因此他的说明相当详细。
因此,直到大约四十分钟之后,才进入到第二个部分:
“在动力方面,滑翔式高超的飞行体本身为无动力,而助推段则计划直接使用现有的中远程弹道**,因此不作为本次讨论的重点。”
“而吸气式高超项目的主动力为超燃冲压发动机,这部分由我和航空动力集团牵头负责,辅助动力的形式现阶段尚未确定,保留火箭助推发动机和亚燃冲压发动机两种可能性,其中火箭助推方案由航天科工三院的同志负责……”
当说到这里时,常浩南注意到来自三院的代表林成刚微微皱了皱眉,脸上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一般来说,领导在上面讲话的时候当然不能随便打断,就算有问题也得留到会后再说。
但立项之前的技术研讨事关重大,常浩南希望能在第一时间解决,或者至少找出任何隐患。
“成刚同志,你有什么要说么?”
被突然点到名字的林成刚动作一滞,但很快就恢复过来:
“是的,常院士。”
他语气有些沉重地回答道:
“我们目前选择的固体助推器是使用AP/HTPB/Al推进剂,通过调整其中的铝颗粒形貌以及含量来控制工作末期的不稳定燃烧……”
“但测试结果和理论分析的情况……无论如何都对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