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18章 华夏人的军舰开过来啦!

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作者:十月廿二 更新时间:2025-01-16 20:26:07 源网站:2k小说网
  “这次任务在技术上或许有些复杂,但就潜艇本身所需要负责的部分而言,反倒没什么过于特殊的……除了要突破第一岛链以外。”

  范朝晖一边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掏出一个印着“机密”字样的档案袋,一边对韩向杰说道:

  “所以我重点介绍需要对这艘艇进行的改进……其中一部分可能会影响到航行性能。”

  听到这副公事公办的语气,后者不由得撇了撇嘴。

  怎么话里话外有一种被轻视了的感觉?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整个潜艇部队,乃至于整个人民海军都相对缺乏远洋经验,而水下的情况又远比水面更加复杂,哪怕是他这样资深的艇长,生涯中的绝大多数能耐也都是在东海和南海练就出来的。

  现实不是电脑游戏,浅水复杂地形和远洋深水区的操艇技术,是两条相对独立的技能线,上级和兄弟单位对此有所考虑,也实属正常。

  “看来这次得记录一些额外的航行数据,给未来的类似行动打个基础……”

  韩向杰有一种预感,本次任务不会是像0990试验(核潜艇连续潜航90天记录)或580任务那样的孤例,而是会成为华夏海军远洋时代的序章。

  而他,则有幸成为了这个序章当中的一个重要音符。

  就在心里盘算着的功夫,范朝晖已经取出了档案袋里面的资料,并在一张桌子上铺展开来。

  韩向杰和王康二人上前两步,发现是一张……或者说一系列设计图。

  “目前的计划是,在艇后部的8号发射筒内装入一套折叠式的天线组件,并在7-10号管下方设置后台处理和信息记录终端,当然也是相对轻量化的,不需要对艇体结构进行太大范围的改造……”

  这也恰好解释了韩向杰从刚才就开始产生的疑惑,也就是为什么要专门派长征9号这样一艘弹道**核潜艇,而不是相对更加安静的长征7/8号来执行本次任务。

  范朝晖则继续介绍道:

  “唯一的问题是,需要总计20-25名操作人员,所以潜艇艇员的数量需要减少到大约90人左右……”

  王康闻言皱了皱眉,用征询的眼神看了一眼旁边的韩向杰。

  09IV并不以自动化程度见长,艇员队满编数量达到了120人以上,就一艘大约9000吨排水量的潜艇而言稍有些偏多。

  尽管这里面包含了一些冗余人手,但一次砍掉四分之一,尤其还是在相对陌生的远洋航行当中,还是让作为基地指挥员的他捏了把汗。

  不过韩向杰本人倒是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反而关注到了另外的点:

  “为什么不能安排在更靠前一些的位置?”

  看着面露不解的另外两人,他又继续解释道:

  “**舱后面是就是核反应堆,虽然经过特殊的屏蔽设计,可以保证动力舱附近的辐射值维持在人体安全阈值以下,但你们这个设备看上去有点……朴素,会不会受到影响?”

  他本来想说简陋,但最后还是换上了一个更加温和的形容词。

  范朝晖也露出几分无奈的表情,顺势把设计图翻到第二页。

  上面是天线完全展开的样子:

  “为了保证截获概率,电科集团设计的天线展向尺寸比较大,我们要尽可能保证安装位置靠近潜艇的中间部分。”

  “另外,在1号和2号发射筒前面到围壳后面,还会安装一部多功能无人潜航器(UUV),需要额外留出一些空间……”

  “无人潜航器?”

  韩向杰终于没忍住,开口打断了对方:

  “不是对空监视任务么?”

  “而且我军什么时候装备的这种东西,我怎么完全不知道?”

  这个问题,总算是问到了范朝晖的老本行上:

  “或许你曾经听说过,很多年以前,我军一艘常规潜艇曾经在东海俘获过一个自卫队……或者说是美军的UUV,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海军工程大学就以科考设备的名义开始研制类似的装备,现在这个甚至已经是第二代了。”

  “至于目的……”

  范朝晖低下头,望着图纸上的UUV沉默了片刻:

  “上级给我们规划出的任务区域恰好在X51A助推器的落点附近,虽然助推器本身马上就会沉下去,但或许可以采集到一些碎片或者受污染的水样……总之反正你的发射筒空着也是空着,不在乎多带一件装备……”

  如果韩向杰稍微冷静思索一下就能分析出,带着UUV顺便参与测试很可能是范朝晖自己的意思,因为无论采集水样还是碎片,潜艇本身其实都能完成。

  不过刚才那一番回答的关键显然不在这里。

  “上级……连X51A助推器的落点在哪都知道?”

  韩向杰觉得自己过去一年中提出的问题都没有刚才这半个小时多。

  作为一名军官似乎不应该有这么多疑问,但一来反正不违反纪律,二来也确实是按捺不住好奇心。

  美国人的行事风格历来霸道,像是为了这次测试而划出的警告区域并不是几个可能存在坠落物的风险位点,而是一整个几百公里的长条,根本没办法直接判断出分离点和落点位置。

  这一次,范朝晖却只是摇了摇头:

  “我也不是很清楚……或许是有什么特别的情报来源也说不定?”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一边沉默不语的王康倒是有些猜测。

  特殊情报来源当然是不太可能存在的,如果上级有这种渠道,那何苦还要让海军不远万里跑这么一趟去搞监视。

  反倒是华夏自己也有对应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制计划,如果恰好有一种和X51A类似的吸气式型号,那么或许可以结合自身研制经验,从公开信息中推测出一些有用的数据。

  而且要真是这样,那么国产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制进度,恐怕并不落后于美国人太多……

  只不过另外二人的军衔不够高,所以这话不能直接说出来而已。

  直到情况介绍结束后,他才清了清嗓子,开始总结性发言:

  “总之,这次美国人给咱们留出的时间不少,距离任务开始还有差不多两个月,务必抓住这个机会,证明咱们海军潜艇部队的能力和价值……”

  “韩向杰同志,你负责拟一份上艇人员名单,这段时间里,所有参与任务的人员上交全部个人通讯设备,也不得离开基地,全程维持战备状态并进行针对性训练!”

  ……

  实际上,美国人之所以把X51A的测试时间放在4月10号,完全是因为一场意外。

  按照沙普尔·柯林杰最初的计划,由于LENS-2并没有足够的总温还原能力和单次运行时间,因此在两轮风洞测试结束之后,X51A应当尽早投入到试飞当中。

  只不过,在2007年一月底进行的第二次挂飞试验当中,被专门改造用作载具的那架B52H轰炸机出现了动力故障。

  由于试验机上的不少设备都是独一份,所以为了保证稳妥,五角大楼和波音公司才被迫决定将首飞任务延后一个月,用于对载机平台进行一次彻底的检修。

  也正是因此,才给了华夏方面充分的准备时间。

  两个月后,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第412测试联队指挥官维克托·曼宁上校走入作战指挥室,向端坐于会议桌首位的参联会**彼得·佩斯和空军参谋长米切尔·莫斯利敬了个礼:

  “报告,参与测试的B52H轰炸机已经检修完毕,根据气象飞机获取到的参数判断,未来24小时内,圣克鲁斯岛西北部海域气象状况都会保持良好,随时可以起飞执行发射测试任务……”

  佩斯将军点点头,接着又向旁边一名身穿海军**的准将军官开口道:

  “再确认一遍,飞行路径周边海空域已经净空了吧?”

  早年间其它项目搞测试的时候,就出现过一艘油轮莫名其妙闯入封闭海域,结果导致整个计划被迫推迟的事情。

  后者翻开面前的文件夹,调转方向之后递给佩斯:

  “已经确认净空,只有一支上个月就出航的华夏海军舰队一直在周边徘徊,不过马斯廷号、肖普号和普雷贝尔号正在进行密切跟踪监视,而且对方似乎也没有继续深入的意思,一直维持在距离测试区域大约120-150海里左右的范围内徘徊。”

  佩斯皱了皱眉。

  在某种程度上,圣克鲁斯岛西部已经算是美国西海岸附近。

  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都只有美军舰队单方面跑到第一岛链内耀武扬威,如今却有一支华夏舰队反过来出现在距离自家本土这么近的位置,让他感觉到颇为难以接受。

  但再怎么难接受,那地方也是公海,只能尽量迫使对方远离测试区域。

  “舰队规模呢?”

  他再次问道。

  “一艘南仓级补给舰,识别为青海湖号,两艘旅洋Ⅱ级驱逐舰,识别为金城号和椰城号,还有一艘电子侦察船北极星号……”

  很明显,这种配置的舰队哪怕不是专门为了收集情报,也至少是带着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想法过来的。

  于是,佩斯看向了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柯林杰博士。

  “如果对方不进一步靠近,而是维持在120-150海里的距离上,那么不可能有效探测到X51A的飞行过程……”

  后者开门见山地回答道:

  “对于3万米高度以下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没经过专门优化的雷达很难精确捕捉到信号,至于电子侦察船……我们的传感器信号是通过定向中继发送,不会被监听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那么。”

  佩斯抬起手腕看了看表:

  “4个小时后,西部时间上午9时,测试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