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1章需要重型水压机!
“没错,三峡。”
金桂点了点头:
“按照计划,目前的第一期14台机组,会从德国的福伊特、西门子、美国的通用电气、法国阿尔斯通和瑞士abb分别采购,第二批的时候再开始考虑消化吸收技术搞国产化。”
“不过厂里面还是觉得,这东西不能光想着等靠要,当年老大哥和咱们的关系看着多铁,最后不也是靠山山倒靠人人走,更何况现在这些外国公司。
所以我们从几年前就开始试着自己研究一些关键技术,最开始只是寻思着搞搞预研,这样后面搞国产化竞标的时候也能有点底气,至少别人耍花样的时候咱不至于跟个一样不知道。”
“不过后来做着做着,我们发现目前除了轴承部分完全没有技术储备需要进口之外,剩下的好像都可以尝试自己搞,正好厂里这两年效益还行,就批了一笔经费把项目拉扯起来了。”
听过之后,常浩南也不免感到几分敬佩:
“原来是这样……”
轴承,尤其是滚珠和滚子轴承对于华夏来说确实是老大难问题,前世北方重工搞大尺寸盾构机的时候,主轴承也是最后才由包括北方重工、中科院金属所和雒阳新强联等几家单位合作攻克。
所以能在90年代就把超大功率水电机组的其它部分搞出名堂来,就已经算是极为不易了。
常浩南暗自记下了这个数字,同时心里也多少有些没底。
尽管他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在科工委主任那边也已经挂了号,但像是这种可以说涉及到整个制造业领域的大活,别说是他,就算杜义山,乃至丁高恒本人,也是不可能一句话就定下来的。
唯一的好消息是,由于常浩南本人的影响,现在国产大飞机项目应该不会如同前世一样随着麦道被并购而暴毙,并且计划生产的型号也很可能从d90的70吨级升级到图214的100吨级。
“这个么……我不敢100打包票。”
好在华夏这边客观条件还是有的。
虽然是供销部部长,但金桂说起这些东西来倒也算是如数家珍一般:
“要说起来的话,那台3万吨的机子已经算是全世界最厉害的15台模锻压机之一了,像德国和英国,也就跟咱们一个水平,不过要想造出我们设计的那个轮毂,还远远不够。”
“3万吨都不够?”
这对于常浩南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意外之喜。
只是如今各领域的研究经费都还不富裕,要想搞这种前期高投入的工程,总得拿出点足够的理由,去找上面要特批才行。
别的不说,可行性论证,以及成本回收周期这些东西总要做的。
“现在咱们只有3万吨,那这就是翻了一番呐,在我们飞机领域,这最大起飞重量要是增加一倍,技术难度可是相当了不得,咱们国家现在的基础……”
金桂果断摇头:
一旦造出来,完全可以用个几十上百年,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个问题倒不是常浩南装傻,而是他确实想多了解一些,以便于后面去找丁高恒要项目:
“我看那些飞机制造厂造起落架之类的零部件,也会用到超大型的锻压设备,那种还不够么?”
常浩南当然知道大型锻件和车加工件是装备制造业的难点,但还是准备听一听业内人士更具体的说法。
“不够,要想造出来的话,至少要……”
“足够大……那得是多大啊?”
常浩南了然地点了点头。
其实就跟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没办法靠自己把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完工一样。
“很难,或者说,不完全是难的问题。”
不过这一次,对方却没有像刚才的几个小时那样马上给出回答,而是低头沉思了一段时间,以至于常浩南都以为这问题是不是哪里比较敏感了。
得到了想要的信息之后,常浩南便不动声色地跟金桂聊起了其它更轻松的话题,但脑子里却已经在盘算着要如何把这个大项目给落实下来。
坐在对面的金桂继续说道:
“到现在么,整体进展还算不错,但就刚才说的那两块,实在不是我们单独一个厂能解决的,需要上级部门做总体规划才行。”
“我不太清楚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不过至少相关技术,比如压力筒、储压筒、驱动电机这些肯定有过预研,总之这方面的技术绝对不是一片空白,否则我们从一开始也不会有想法。”
他说到这里突然顿住,靠在椅背上思索了几秒:
“至少要5万吨这个水平,如果留出一些余量,比较稳妥的话,恐怕得6万吨起步。”
“6万吨……”
“不够,你说的应该是咱们国家的那台3万吨模锻压机,或者另外一台12万吨自由锻压机,都是独苗。”
“这方面很难么?”
重型锻压机可以对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齑粉合金等难化形材料开展热模锻和等温超塑性成形,因此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在、核能、石油化工、船舶等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发挥作用。
金桂拧开保温杯的盖子喝了一口:
“既然您是搞飞机的,应该也理解,一个东西只有中等大小的最容易制造,无论想要做到很大还是很小,难度都非常高,就像波音747肯定比运5难造得多。”
后世那台8万吨模锻压机是2013年才投入试生产的。
金桂轻轻摸了摸下巴:
“但我知道80年代末的时候,青华大学设计过一台65万吨的重型模锻压机,而且已经做了不少生产准备工作,只是在中途被叫停了。”
当然也包括航空航天。
“我们要造的这个轮机端盖,还有转轮轮毂,成品都是近百吨的量级,尤其那个转轮,因为要直接承受水流的冲击,对轮毂的强度的要求很高,而且因为在水里面工作,还要采用马氏体不锈钢……”
他很懂得如何勾出后面的话题,更何况交谈对象又是个发言欲望很强的人,所以根本不用费什么事。
比如大飞机起落架、机体承重框、起落架、大型火箭锻环等等的制造都需要用到。
“总之,不能像是铁匠打铁那样通过多次反复加工来制造,必须用一台足够大的设备,一次锻压成型,这种设备的复杂程度非常高,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必须得靠机械工业部这种等级的部门,整合全国资源才有可能搞出来。”
常浩南重生前在新闻上看到过华夏有一台全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但确实没想到在90年代就能有3万吨的。
正如金桂刚才所说,大型设备涉及到的领域实在太多,装备制造业又是个很吃积累的行当,以现在的情况想要复刻出来恐怕……很难。
所以这个重型锻压机搞出来以后可以保证有持续的用武之地,不至于造了几个水电机组零件之后就搁那闲着。
但这还不够。
至少不够保险。
第201章需要重型水压机!
“没错,三峡。”
金桂点了点头:
“按照计划,目前的第一期14台机组,会从德国的福伊特、西门子、美国的通用电气、法国阿尔斯通和瑞士abb分别采购,第二批的时候再开始考虑消化吸收技术搞国产化。”
“不过厂里面还是觉得,这东西不能光想着等靠要,当年老大哥和咱们的关系看着多铁,最后不也是靠山山倒靠人人走,更何况现在这些外国公司。
所以我们从几年前就开始试着自己研究一些关键技术,最开始只是寻思着搞搞预研,这样后面搞国产化竞标的时候也能有点底气,至少别人耍花样的时候咱不至于跟个一样不知道。”
“不过后来做着做着,我们发现目前除了轴承部分完全没有技术储备需要进口之外,剩下的好像都可以尝试自己搞,正好厂里这两年效益还行,就批了一笔经费把项目拉扯起来了。”
听过之后,常浩南也不免感到几分敬佩:
“原来是这样……”
轴承,尤其是滚珠和滚子轴承对于华夏来说确实是老大难问题,前世北方重工搞大尺寸盾构机的时候,主轴承也是最后才由包括北方重工、中科院金属所和雒阳新强联等几家单位合作攻克。
所以能在90年代就把超大功率水电机组的其它部分搞出名堂来,就已经算是极为不易了。
常浩南暗自记下了这个数字,同时心里也多少有些没底。
尽管他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在科工委主任那边也已经挂了号,但像是这种可以说涉及到整个制造业领域的大活,别说是他,就算杜义山,乃至丁高恒本人,也是不可能一句话就定下来的。
唯一的好消息是,由于常浩南本人的影响,现在国产大飞机项目应该不会如同前世一样随着麦道被并购而暴毙,并且计划生产的型号也很可能从d90的70吨级升级到图214的100吨级。
“这个么……我不敢100打包票。”
好在华夏这边客观条件还是有的。
虽然是供销部部长,但金桂说起这些东西来倒也算是如数家珍一般:
“要说起来的话,那台3万吨的机子已经算是全世界最厉害的15台模锻压机之一了,像德国和英国,也就跟咱们一个水平,不过要想造出我们设计的那个轮毂,还远远不够。”
“3万吨都不够?”
这对于常浩南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意外之喜。
只是如今各领域的研究经费都还不富裕,要想搞这种前期高投入的工程,总得拿出点足够的理由,去找上面要特批才行。
别的不说,可行性论证,以及成本回收周期这些东西总要做的。
“现在咱们只有3万吨,那这就是翻了一番呐,在我们飞机领域,这最大起飞重量要是增加一倍,技术难度可是相当了不得,咱们国家现在的基础……”
金桂果断摇头:
一旦造出来,完全可以用个几十上百年,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个问题倒不是常浩南装傻,而是他确实想多了解一些,以便于后面去找丁高恒要项目:
“我看那些飞机制造厂造起落架之类的零部件,也会用到超大型的锻压设备,那种还不够么?”
常浩南当然知道大型锻件和车加工件是装备制造业的难点,但还是准备听一听业内人士更具体的说法。
“不够,要想造出来的话,至少要……”
“足够大……那得是多大啊?”
常浩南了然地点了点头。
其实就跟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没办法靠自己把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完工一样。
“很难,或者说,不完全是难的问题。”
不过这一次,对方却没有像刚才的几个小时那样马上给出回答,而是低头沉思了一段时间,以至于常浩南都以为这问题是不是哪里比较敏感了。
得到了想要的信息之后,常浩南便不动声色地跟金桂聊起了其它更轻松的话题,但脑子里却已经在盘算着要如何把这个大项目给落实下来。
坐在对面的金桂继续说道:
“到现在么,整体进展还算不错,但就刚才说的那两块,实在不是我们单独一个厂能解决的,需要上级部门做总体规划才行。”
“我不太清楚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不过至少相关技术,比如压力筒、储压筒、驱动电机这些肯定有过预研,总之这方面的技术绝对不是一片空白,否则我们从一开始也不会有想法。”
他说到这里突然顿住,靠在椅背上思索了几秒:
“至少要5万吨这个水平,如果留出一些余量,比较稳妥的话,恐怕得6万吨起步。”
“6万吨……”
“不够,你说的应该是咱们国家的那台3万吨模锻压机,或者另外一台12万吨自由锻压机,都是独苗。”
“这方面很难么?”
重型锻压机可以对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齑粉合金等难化形材料开展热模锻和等温超塑性成形,因此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在、核能、石油化工、船舶等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发挥作用。
金桂拧开保温杯的盖子喝了一口:
“既然您是搞飞机的,应该也理解,一个东西只有中等大小的最容易制造,无论想要做到很大还是很小,难度都非常高,就像波音747肯定比运5难造得多。”
后世那台8万吨模锻压机是2013年才投入试生产的。
金桂轻轻摸了摸下巴:
“但我知道80年代末的时候,青华大学设计过一台65万吨的重型模锻压机,而且已经做了不少生产准备工作,只是在中途被叫停了。”
当然也包括航空航天。
“我们要造的这个轮机端盖,还有转轮轮毂,成品都是近百吨的量级,尤其那个转轮,因为要直接承受水流的冲击,对轮毂的强度的要求很高,而且因为在水里面工作,还要采用马氏体不锈钢……”
他很懂得如何勾出后面的话题,更何况交谈对象又是个发言欲望很强的人,所以根本不用费什么事。
比如大飞机起落架、机体承重框、起落架、大型火箭锻环等等的制造都需要用到。
“总之,不能像是铁匠打铁那样通过多次反复加工来制造,必须用一台足够大的设备,一次锻压成型,这种设备的复杂程度非常高,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必须得靠机械工业部这种等级的部门,整合全国资源才有可能搞出来。”
常浩南重生前在新闻上看到过华夏有一台全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但确实没想到在90年代就能有3万吨的。
正如金桂刚才所说,大型设备涉及到的领域实在太多,装备制造业又是个很吃积累的行当,以现在的情况想要复刻出来恐怕……很难。
所以这个重型锻压机搞出来以后可以保证有持续的用武之地,不至于造了几个水电机组零件之后就搁那闲着。
但这还不够。
至少不够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