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一开口,既指责了江凡,给百官找回点面子,又从另一个角度赞扬了五国君大义,还搬出蛮族外患而凸显必要,一时间也算面面俱到,总算给此事定了个性。
百官自然也懒得争了,纷纷轻声附和表示有理,但却依然没人明确表示响应。
钟厚德道:“本相亦理解百官所顾及,便是盟主一家独大,五国失衡,不过,陛下、太子圣明,将于其余四国中选出贤者,出任要员,与五国盟主并肩效力皇庭,想来诸位之担忧不会发生。大可不必再做争执。”
他这么一说,百官也就干脆顺坡下驴了,纷纷表示此事可行。于是乎,司马棘在众人瞩目下,成功接下圣旨,成为五国盟主,皇庭赐封其为上柱国。
尘埃落定,饶是司马棘心性沉稳,也终于忍不住露出些微喜色,却很快又控制住了表情。
江凡悄悄观察其他人,也发觉神色各有不一。夏王老脸低垂,看不出任何喜怒。虞倾城微笑中有那么几许无奈。司马如看似一脸平静,但那拉低的嘴角却也出卖了他。其他文武百官也神色各有不同,至于上面的太子则依旧看不出任何表情。
这时候,就有官员发问,方才钟宰辅所言之要员究竟是哪位。显然这也是百官暗地里真正关心的,那个平衡上柱国权力之人。
而此时,一直没说话的太子终于开口:“再宣。”
于是,那王文策又取出一道圣旨,高声宣读。
跑去冗长前缀之后,剩下的关键内容就是——
大周龙脉出事了,被乱臣贼子盗墓,镇国神器打神鞭被偷走,这时候大忠臣镇西王脚踩五色祥云出现,千里追踪,大小几十番苦战,终于夺回神器,送归皇庭。
而这时候呢,皇庭就觉得,神器埋藏近千年于此际出世,说明太宰底下有灵,知道大周国运艰难,特送出神器以寻良才辅国度厄。皇庭特此从五国挑选贤良,前来参验太宰传承,一旦找到能执掌神鞭者,即可视为太宰传人,将延袭其镇国隐相之封号,虽不参政,但有权拿着鞭子鞭策君主,痛击奸佞,还有着奉诏调兵勤王的权力。
这道圣旨一出,先不说别的,大周龙脉失窃首先引发百官惊怒,整个紫薇宫一片哗然。
那可是大周龙脉,几乎所有大周官员都视为周朝国运所系,龙脉失窃,简直是天大祸事。
而万幸,镇西王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将神器抢回来了,尽管有许多人暗中觉得有猫腻,可很难想象其中到底发生过什么,更不太可能怀疑皇庭监守自盗,能做出掘自家地宫,毁自家风水这种无稽之谈。
百官哗然中,有人自然质询此事,结果毫不意外,太子直接出面证实,并且太子还邀了英王一同。
江凡简直好笑,英王也算倒霉,好处没拿到不说,还因为自己曾参与此事,被太子要挟来作证。
更有趣的是,这位便宜老子还申明,魏国、夏国甚至暗朝都在夺回打神鞭的事儿上出了不少力。
自然,司马如、张仪和暗朝出席人尉獠左相也都只能捏着鼻子帮衬,光看这几位脸色,江凡就知道,太子肯定也没省着他们。
于是,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此事有问题的情况下,江大公子摇身一变,从刚才人人恶之的狂徒又变成忠君爱国的功臣。甚至有的人在想,难怪他方才那么嚣张,合着有这种大功劳傍身。
也有少数私心较强之人还有点感激江凡。在他们看来,龙脉关系大周国运,而大周若在自己的官爵就在,看在这份上,年轻人,狂点就狂点吧,能忍。
但接下来的事才是重点。镇国隐相!
众所周知,自太宰自除官职,皇庭就再没了太上宰辅之职。而随着太宗葬下神鞭,封闭地宫,大周连镇国隐相封号也彻底消失。
整整九百年,时间久远到世人绝大多数都忘记还有这么档子事儿,还有这么个虽不曾有人获封、却也从未取缔的至上封号。
文武百官相顾愕然,完全不曾想,九百年后,居然再次被提上桌面,而那个成全大周开国,却尘封已久的封号,也将随着大周欲挽倾颓而可能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但这件事反对的几乎没有。
原因有三。第一,刚才确立盟主之事。五国盟主之所以被百官所抵触,就是因为天下只有五国,弄出个盟主,似威胁到皇庭。但有了这镇国隐相,而且出自其他四国,显然对上柱国形成制约,皇庭也不怕大权旁落了。
第二个理由,大周实在是太衰败了,而他们这些人既然身居高位,谁不想延长国祚,保持自己的荣华富贵、权势功名?自然,镇国神器的出世,国相重临,必然是好事,至少给了这些大周臣子们不少虚无缥缈的玄幻信心。尤其这国相全称为镇国隐相,不参政的,理论上对自己没太大威胁。早先之所以心中非常抵触,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打神鞭的事儿,也不知道所谓国相其实是镇国隐相。
第三个理由,皇庭给出的选择方式也很合理,最终定下除去晋国之外,四国各出具五人参选,公平合理。
而到了这个时候,许多人开始暗赞太子精明,虽然立下个盟主,却又找了个国相制衡,这俩人要代为斡旋五国不说,甚至许多人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认为,对皇庭而言,几乎算一下子掌握了两大诸侯,实权暴涨,何愁不能慢慢递进,最终掌握五国,重归一统?那时候自己这个官儿可就真的有名有实矣。
于是,这第二件事,直接得到文武一致赞同。
江凡都有点稀罕,想象中来自朝堂的阻挠完全没出现。但他也明白,真正的阻挠,也并非来自于此。
果然,在王文策第三问可有人反对之时,山下乍然钟鼓齐鸣,随之一个声音浩荡而来。
“某,不同意。”
百官皆是一惊,纷纷向外望去。
江凡则心中微微一叹,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百官自然也懒得争了,纷纷轻声附和表示有理,但却依然没人明确表示响应。
钟厚德道:“本相亦理解百官所顾及,便是盟主一家独大,五国失衡,不过,陛下、太子圣明,将于其余四国中选出贤者,出任要员,与五国盟主并肩效力皇庭,想来诸位之担忧不会发生。大可不必再做争执。”
他这么一说,百官也就干脆顺坡下驴了,纷纷表示此事可行。于是乎,司马棘在众人瞩目下,成功接下圣旨,成为五国盟主,皇庭赐封其为上柱国。
尘埃落定,饶是司马棘心性沉稳,也终于忍不住露出些微喜色,却很快又控制住了表情。
江凡悄悄观察其他人,也发觉神色各有不一。夏王老脸低垂,看不出任何喜怒。虞倾城微笑中有那么几许无奈。司马如看似一脸平静,但那拉低的嘴角却也出卖了他。其他文武百官也神色各有不同,至于上面的太子则依旧看不出任何表情。
这时候,就有官员发问,方才钟宰辅所言之要员究竟是哪位。显然这也是百官暗地里真正关心的,那个平衡上柱国权力之人。
而此时,一直没说话的太子终于开口:“再宣。”
于是,那王文策又取出一道圣旨,高声宣读。
跑去冗长前缀之后,剩下的关键内容就是——
大周龙脉出事了,被乱臣贼子盗墓,镇国神器打神鞭被偷走,这时候大忠臣镇西王脚踩五色祥云出现,千里追踪,大小几十番苦战,终于夺回神器,送归皇庭。
而这时候呢,皇庭就觉得,神器埋藏近千年于此际出世,说明太宰底下有灵,知道大周国运艰难,特送出神器以寻良才辅国度厄。皇庭特此从五国挑选贤良,前来参验太宰传承,一旦找到能执掌神鞭者,即可视为太宰传人,将延袭其镇国隐相之封号,虽不参政,但有权拿着鞭子鞭策君主,痛击奸佞,还有着奉诏调兵勤王的权力。
这道圣旨一出,先不说别的,大周龙脉失窃首先引发百官惊怒,整个紫薇宫一片哗然。
那可是大周龙脉,几乎所有大周官员都视为周朝国运所系,龙脉失窃,简直是天大祸事。
而万幸,镇西王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将神器抢回来了,尽管有许多人暗中觉得有猫腻,可很难想象其中到底发生过什么,更不太可能怀疑皇庭监守自盗,能做出掘自家地宫,毁自家风水这种无稽之谈。
百官哗然中,有人自然质询此事,结果毫不意外,太子直接出面证实,并且太子还邀了英王一同。
江凡简直好笑,英王也算倒霉,好处没拿到不说,还因为自己曾参与此事,被太子要挟来作证。
更有趣的是,这位便宜老子还申明,魏国、夏国甚至暗朝都在夺回打神鞭的事儿上出了不少力。
自然,司马如、张仪和暗朝出席人尉獠左相也都只能捏着鼻子帮衬,光看这几位脸色,江凡就知道,太子肯定也没省着他们。
于是,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此事有问题的情况下,江大公子摇身一变,从刚才人人恶之的狂徒又变成忠君爱国的功臣。甚至有的人在想,难怪他方才那么嚣张,合着有这种大功劳傍身。
也有少数私心较强之人还有点感激江凡。在他们看来,龙脉关系大周国运,而大周若在自己的官爵就在,看在这份上,年轻人,狂点就狂点吧,能忍。
但接下来的事才是重点。镇国隐相!
众所周知,自太宰自除官职,皇庭就再没了太上宰辅之职。而随着太宗葬下神鞭,封闭地宫,大周连镇国隐相封号也彻底消失。
整整九百年,时间久远到世人绝大多数都忘记还有这么档子事儿,还有这么个虽不曾有人获封、却也从未取缔的至上封号。
文武百官相顾愕然,完全不曾想,九百年后,居然再次被提上桌面,而那个成全大周开国,却尘封已久的封号,也将随着大周欲挽倾颓而可能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但这件事反对的几乎没有。
原因有三。第一,刚才确立盟主之事。五国盟主之所以被百官所抵触,就是因为天下只有五国,弄出个盟主,似威胁到皇庭。但有了这镇国隐相,而且出自其他四国,显然对上柱国形成制约,皇庭也不怕大权旁落了。
第二个理由,大周实在是太衰败了,而他们这些人既然身居高位,谁不想延长国祚,保持自己的荣华富贵、权势功名?自然,镇国神器的出世,国相重临,必然是好事,至少给了这些大周臣子们不少虚无缥缈的玄幻信心。尤其这国相全称为镇国隐相,不参政的,理论上对自己没太大威胁。早先之所以心中非常抵触,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打神鞭的事儿,也不知道所谓国相其实是镇国隐相。
第三个理由,皇庭给出的选择方式也很合理,最终定下除去晋国之外,四国各出具五人参选,公平合理。
而到了这个时候,许多人开始暗赞太子精明,虽然立下个盟主,却又找了个国相制衡,这俩人要代为斡旋五国不说,甚至许多人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认为,对皇庭而言,几乎算一下子掌握了两大诸侯,实权暴涨,何愁不能慢慢递进,最终掌握五国,重归一统?那时候自己这个官儿可就真的有名有实矣。
于是,这第二件事,直接得到文武一致赞同。
江凡都有点稀罕,想象中来自朝堂的阻挠完全没出现。但他也明白,真正的阻挠,也并非来自于此。
果然,在王文策第三问可有人反对之时,山下乍然钟鼓齐鸣,随之一个声音浩荡而来。
“某,不同意。”
百官皆是一惊,纷纷向外望去。
江凡则心中微微一叹,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