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现在正是南疆各郡最警戒的时候,我们不要轻举妄动。先让箭矢在天空中多飞一会儿,等到交趾的军队与夜郎国的部队交锋后,我们在从零陵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占郁林郡,受到的损失可以降至最低。
即使交趾方面得到消息,也会因为无暇分兵,只能任凭我们占领郁林郡。”孙膑低声说道。
…………
而此时的交趾刺史府,却因为选何人为帅南下援助九真郡出现了争论。
大汉王朝这几十年来,南疆因为远在天南,又在士氏家族的治理下,非常的平稳,很少发生战乱。
这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因为很少发生战乱,没有锻炼出来一批优秀的将领。
这些年南下避难的饱学之士不少,除了出身陈郡袁氏的袁徽外,还有原本历史中,吴国比较出名的两位重臣,曾经担任吴国太子太傅的名儒程秉与担任吴国尚书仆射兼太子少傅的薛综。
或许受后世那本名著的影响,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们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背景板,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是百无一用是书生最典型的案例。
然而历史中的他们,却是非常有能力的。
程秉是人杰地灵的汝南人,年少时,师从这个时代的著名大儒、经学家郑玄。
青年时期,正逢天下大乱,董卓进京擅权,中原各地烽火不断,四方盗贼如蚂蚁般聚集在一起。
程秉为躲避战乱,南下交趾。
在这期间,与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刘熙一起考究五经大义,被交趾太守士燮引为上宾,担任交趾郡长史一职。
而薛综的出身更是了不得,他的祖上是战国时代鼎鼎大名的齐国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受封于薛地后,因田甲叛乱而被齐王猜忌,孟尝君交权辞官,隐居薛邑,颐养天年。
秦灭六国后,孟尝君失去祭祀,子孙分散各地。
汉高祖平定天下,非常仰慕当年信陵君等战国四公子这般养士的风范,路过齐地后,寻访孟尝君的后裔。
寻到了孟尝君的孙子田陵、田国二人,想恢复其封地。
但是当时正是刘邦大杀异姓王的时候,田陵、田国心惊胆战之下,互相推让,皆不敢接受。
数年后,刘邦去世,此事也不了了之。
田陵、田国二人怕孟尝君孙子的身份受到牵连,于是来到竹邑,并定居于此,以孟尝君当年封地薛为姓。
自此之后数百年的时间,竹邑薛氏世代担任本郡掌管典籍的官职,成为沛郡的世家大族。
薛综年少时通晓经学,擅长撰写文章,有优异之才。
中原大乱后,薛综跟随族人南下到交趾避难,士燮得知对方之才,聘请为本郡的从事。
此时的交趾刺史府内,包括袁徽、程秉、薛综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来到这里。
而他们正在争论的是让谁领兵南下援助九真郡。
…………
“岭南这些年趋于平定,诸郡内很少出现战火,所以并没有涌现出优秀的将领。各郡将领率领数千人去平定山贼盗匪还行,与夜郎国的大军相抗衡,恐怕力不从心。
夜郎国虽然没有鼎盛时期的十万精兵,但是数万的兵力还是有的。
我本想亲自率领交趾的大军前去支援,但是被袁老弟制止,并认为我必须坐镇交趾,否则一旦前方战事不顺,交趾必定出现人心惶惶的局面,需要我来主持大局,不知诸位可有合适的人选,或是有谁自愿意告奋勇的去解九真郡之难?”士燮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这……我等读书人学习的都是儒家的经学,讲究的是如何治理国家、贯通天人以及教化百姓,行军打仗的兵家那一套,却不是我们擅长的。”程秉脸上尴尬之色一闪而逝的说道。
他这些年躲避战乱,南下交趾,受到了士燮的大力优待,如今交趾出现了困局,他却无能为力,感到十分的惭愧。
薛综看了看周围无人出声,本想挺身而出,率军前去救援九真郡,但是想了想自己虽然读过兵书,却并没有上过战场。
如果冒然率军前去,失败事小,造成整个大汉边疆沦落于夜郎国人之手,那就是千古大罪了。
原本历史中,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赤壁之战后的孙吴政权,影响力迅速上涨,极大的震撼了身处南疆的士燮。
在孙权的招揽之下,薛综跟随士燮一起归附孙权,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出任合浦、交阯二郡太守。
当时的交州地区刚刚被大汉王朝开发,许多小型势力并不服从汉王朝的管理,以珠崖洲(后世海南岛)的本地土著骆越人为首,他们极为反感被汉王朝的官吏管理。
因为几乎每一任驻守珠崖洲的官吏都会贪污受贿,搜求珍宝,民不堪役,所以引起的反抗斗争连年不断。
薛综作为向导,跟随时任交州刺史的吕岱一同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渡海远征,一直打到了九真郡,才彻底平定叛乱。
薛综也因为此次平叛有功,返回后兼任谒者仆射。
之后薛综又参与了数次平叛,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不过,那都是他四十岁后的经历了,现在的他不过是一位刚刚到达弱冠之年的儒生而已。
士燮见到薛综欲言又止的模样,不禁出声问道:“敬文(薛综)是不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不瞒刺史大人,我虽然没有率领过大军,兵书却读过不少,如果刺史大人麾下有人愿意领军前去,敬文愿意担任参军一职,协助对方共同破敌。
至于让我独领一军,敬文自问还没有这样的能力。”薛综轻叹一声的说道。
“既然没人愿意担此重任,父亲不妨让孩儿一试。孩儿这些年在交趾大多数时候都在军营中历练,自问在整个岭南地区,没有人能在军事上超越我。”
士燮连忙望过去,发现说话之人正是自己的长子士徽。
“这……”面对自己长子的自告奋勇,士燮显得非常犹豫。
即使交趾方面得到消息,也会因为无暇分兵,只能任凭我们占领郁林郡。”孙膑低声说道。
…………
而此时的交趾刺史府,却因为选何人为帅南下援助九真郡出现了争论。
大汉王朝这几十年来,南疆因为远在天南,又在士氏家族的治理下,非常的平稳,很少发生战乱。
这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因为很少发生战乱,没有锻炼出来一批优秀的将领。
这些年南下避难的饱学之士不少,除了出身陈郡袁氏的袁徽外,还有原本历史中,吴国比较出名的两位重臣,曾经担任吴国太子太傅的名儒程秉与担任吴国尚书仆射兼太子少傅的薛综。
或许受后世那本名著的影响,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们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背景板,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是百无一用是书生最典型的案例。
然而历史中的他们,却是非常有能力的。
程秉是人杰地灵的汝南人,年少时,师从这个时代的著名大儒、经学家郑玄。
青年时期,正逢天下大乱,董卓进京擅权,中原各地烽火不断,四方盗贼如蚂蚁般聚集在一起。
程秉为躲避战乱,南下交趾。
在这期间,与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刘熙一起考究五经大义,被交趾太守士燮引为上宾,担任交趾郡长史一职。
而薛综的出身更是了不得,他的祖上是战国时代鼎鼎大名的齐国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受封于薛地后,因田甲叛乱而被齐王猜忌,孟尝君交权辞官,隐居薛邑,颐养天年。
秦灭六国后,孟尝君失去祭祀,子孙分散各地。
汉高祖平定天下,非常仰慕当年信陵君等战国四公子这般养士的风范,路过齐地后,寻访孟尝君的后裔。
寻到了孟尝君的孙子田陵、田国二人,想恢复其封地。
但是当时正是刘邦大杀异姓王的时候,田陵、田国心惊胆战之下,互相推让,皆不敢接受。
数年后,刘邦去世,此事也不了了之。
田陵、田国二人怕孟尝君孙子的身份受到牵连,于是来到竹邑,并定居于此,以孟尝君当年封地薛为姓。
自此之后数百年的时间,竹邑薛氏世代担任本郡掌管典籍的官职,成为沛郡的世家大族。
薛综年少时通晓经学,擅长撰写文章,有优异之才。
中原大乱后,薛综跟随族人南下到交趾避难,士燮得知对方之才,聘请为本郡的从事。
此时的交趾刺史府内,包括袁徽、程秉、薛综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来到这里。
而他们正在争论的是让谁领兵南下援助九真郡。
…………
“岭南这些年趋于平定,诸郡内很少出现战火,所以并没有涌现出优秀的将领。各郡将领率领数千人去平定山贼盗匪还行,与夜郎国的大军相抗衡,恐怕力不从心。
夜郎国虽然没有鼎盛时期的十万精兵,但是数万的兵力还是有的。
我本想亲自率领交趾的大军前去支援,但是被袁老弟制止,并认为我必须坐镇交趾,否则一旦前方战事不顺,交趾必定出现人心惶惶的局面,需要我来主持大局,不知诸位可有合适的人选,或是有谁自愿意告奋勇的去解九真郡之难?”士燮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这……我等读书人学习的都是儒家的经学,讲究的是如何治理国家、贯通天人以及教化百姓,行军打仗的兵家那一套,却不是我们擅长的。”程秉脸上尴尬之色一闪而逝的说道。
他这些年躲避战乱,南下交趾,受到了士燮的大力优待,如今交趾出现了困局,他却无能为力,感到十分的惭愧。
薛综看了看周围无人出声,本想挺身而出,率军前去救援九真郡,但是想了想自己虽然读过兵书,却并没有上过战场。
如果冒然率军前去,失败事小,造成整个大汉边疆沦落于夜郎国人之手,那就是千古大罪了。
原本历史中,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赤壁之战后的孙吴政权,影响力迅速上涨,极大的震撼了身处南疆的士燮。
在孙权的招揽之下,薛综跟随士燮一起归附孙权,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出任合浦、交阯二郡太守。
当时的交州地区刚刚被大汉王朝开发,许多小型势力并不服从汉王朝的管理,以珠崖洲(后世海南岛)的本地土著骆越人为首,他们极为反感被汉王朝的官吏管理。
因为几乎每一任驻守珠崖洲的官吏都会贪污受贿,搜求珍宝,民不堪役,所以引起的反抗斗争连年不断。
薛综作为向导,跟随时任交州刺史的吕岱一同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渡海远征,一直打到了九真郡,才彻底平定叛乱。
薛综也因为此次平叛有功,返回后兼任谒者仆射。
之后薛综又参与了数次平叛,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不过,那都是他四十岁后的经历了,现在的他不过是一位刚刚到达弱冠之年的儒生而已。
士燮见到薛综欲言又止的模样,不禁出声问道:“敬文(薛综)是不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不瞒刺史大人,我虽然没有率领过大军,兵书却读过不少,如果刺史大人麾下有人愿意领军前去,敬文愿意担任参军一职,协助对方共同破敌。
至于让我独领一军,敬文自问还没有这样的能力。”薛综轻叹一声的说道。
“既然没人愿意担此重任,父亲不妨让孩儿一试。孩儿这些年在交趾大多数时候都在军营中历练,自问在整个岭南地区,没有人能在军事上超越我。”
士燮连忙望过去,发现说话之人正是自己的长子士徽。
“这……”面对自己长子的自告奋勇,士燮显得非常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