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被国外影响的程度非常深,这是历史决定的。
在理工科领域毕竟还是要靠事实说话,无论是理科还是工科,它基本没有办法被意识形态所影响。
无论是教会对地心说的坚持,还是李森科对生物获得性遗传的坚持,这些靠着特殊手段违背事实的科学理论,最终你都会被真理所推翻。
而人文社科领域不同,你需要获得西方主流学术圈背书,来为你的学术水平背书,没有一套客观标准说你行,得西方说你行你才行。
这自然就导致,你得遵从西方那套价值观念,新闻学的教授们尚且遵循这套观念,就更别提他们教出来的徒子徒孙们了。
正是因为这种偏向,哪怕是老中本土媒体,他们也希望国内能够把机器人技术开源。
目前还没有人知道这底层技术的内核到底是什么,大部分人只以为是基于机器人的无人驾驶技术。
要是国外的专家学者们知道这底层技术,那这种舆论浪潮会更加激烈。
现在已经很牛了,底层技术内核比外界想象的还要更厉害。
所以这次参加在海口举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的大佬们都被问到了相似问题。
当然大家都挑对自己有利的说,雷君的回答就暗戳戳点明了两点:
第一点是我和陈元光关系很好,他们的实验用车有考虑过小米。
第二点则是小米的智能化程度太高,实验需要的是不智能的汽车。
甚至暗指了大众的智能化程度不行。
虽说捷达是很多年前诞生的油车。
Robin自然也不例外。
百度旗下有和吉利合资成立的极越汽车,存在感太弱了,为了引起大众关注,在舆论上各种炮轰,在朋友圈喷雷君卖车亏钱没公德心。
后来又搞了萝卜快跑,这本质上也是新能源。
Robin参会同样被媒体围着接受采访,他的回答传递的内容自然也要符合百度的利益:
“我们和光甲航天是战略伙伴关系,我和林总围绕着机器人无人驾驶进行了非常多次的沟通。
光甲航天的主业仍然是商业航天,他们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商业航天相关领域,做机器人无人驾驶也是为后续的机器人太空作业做预备研究。
光甲航天进入无人驾驶行业的概率很小。”
Robin明显要给资本市场信心,要提振百度股价。
因为该技术开源这是不确定性很高的事情,哪怕外媒把这件事说的板上钉钉,大家还是不太信。
毕竟老中之前在技术领域一直处于追赶地位,好不容易有领先技术,开源给全球使用,心理这关很难过。
那如果光甲系企业不进入这个领域,技术总是得利用起来,国内这些企业不就有机会了?
百度自然也不例外。
Robin打的就是这个算盘,投资者们自然能读出这层意思。
等林甲抵达会展中心现场的时候,更是几乎所有记者都去了,追着她问,试图打听到一手消息。
“林总,能接受采访吗?”
“林总,想请问一下关于机器人无人驾驶技术是否会开源?”
“林总.”
即便有安保人员,林甲也没有办法冲破重重阻拦,进入到会展中心里面去。
“各位,请让让。”安保人员们想要尽到自己的职责,把林甲安全送进去。
林甲停下脚步,说道:“各位,抱歉会议很快要开始了,我挑三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回答,回答完之后各位请让我先进去。”
周围响起了好的声音。
在场的媒体人们没少和林甲打交道,无论是对方光甲航天高管的身份,还是过去小米汽车负责营销的副总裁,给林甲做过采访的记者不在少数。
至于外国记者,他们就更没什么好说的。
“我知道各位最关心的问题是技术是否开源,抱歉这点我同样不知道,这个元光没有和我提到过到底未来技术是开源还是怎么使用。”
“第二点,关于技术的所有方,我看很多人都在讨论,这项技术有自然基金的参与,具体的所有权是怎么分配,我可以很明确地和各位说,这个有很明确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管理办法》。
光甲航天在项目开始前就根据该管理办法,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方面达成了一致,我们有75%的知识产权,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25%。”
这点属于大众关心的问题,产权归谁。
对于光甲航天这样已经运转超过五年的成熟机构,其中机器人部分是由光甲航天负责制造,因此在项目启动之前就有约定。
前面有提到光甲航天一次性收购了八家机器人公司,用于未来的太空无人采矿。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最先做出来的是汽车司机。
“最后一个回答是关于技术未来应用,具体应用落地我其实并不清楚,但我可以很确定地跟各位讲,光甲航天本身不会做无人驾驶,我们没有这个意愿也没有这个能力。另外Space公司也不会独享相关的无人驾驶技术,我们一定会和相关企业探讨具体合作。”
会是周五开的,林甲的表态传出去之后,A股和港股的受影响企业们闻声大涨。
北汽蓝谷表示我燕京汽车产业长子,自然是要和我合作。
蔚来、百度表示我们和光甲航天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肯定在技术合作上有着领先优势。
小米则认为凭借着雷总和光神私交,小米怎么也能分到一杯羹啊。
不需要基建投入,不需要卫星组网的L4级无人驾驶,考虑到出自陈元光之手,未来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这想象空间足够让独占技术的车企分到巨大的市场蛋糕。
华为靠着智驾够牛吧,但只能说是接近L3,而其他车企在华为长板上都能战胜华为,因此带来的消费者起码是成倍的增长。
就更别谈其他领域的应用了。
当然上面所提到的各大车企所想不是他们自己说的,而是持有这些公司的散户(韭菜)们自己认为的。
当各路媒体在微博上抢跑,把林甲表态简单编辑了一下就发出去之后,也是引起了舆论热议。
“看了林甲的讲话,我觉得光甲航天要比华为要清醒多了,之前华为在造车和做供应商之间摇摆不定。
说不造车但是几乎和自己亲自下场造车没区别,口号却又是喊的自己要做类似博世这样的顶级供应商,这两者是非常矛盾的。
你自己造车,别人怎么敢用你的技术?一直到把赛力斯卖给小康之后,专注造车才定下来。
而光甲航天从一开始就锚定了,哪怕无人驾驶技术再厉害,我们也不会独享技术,我们会把技术授权给相关企业,我们专注于研发和商业航天业务。
虽说光神还和马斯克搞了Space,但是作为光甲航天的灵魂人物,光神从来没有干预Space的经营,连挂职都没有,能够很明显看出光甲航天的战略目标是非常清晰的。”
类似的长篇大论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大部分人还是持肯定态度。
在东大,新能源属于少有的朝阳行业,即便面临着种种本土企业保护壁垒,东大的新能源车没有那么容易进入到全球市场。
但相关技术开放,还是会极大程度上利好东大新能源车企业的出海。
像这种独有科技能够让东大新能源车企业和霓虹、德意志车企,在品牌层面的差距。
而在大会上林甲又再次做了类似技术会开放的表态,引起了会场雷鸣般的掌声。
发言结束后的论坛林甲没有参加,大众中华区的董事长贝瑞德表示:
“我看了视频,我们研发部的同事在打到终结者之后喊我去试驾了,我们很荣幸莱特选择的测试用车是大众,这正说明了大众汽车的稳定性。
它是如此地不可思议,无论是我在后座看到的一切还是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一切。
当我看到机器人流畅地完成打转向灯、拉手刹、踩油门和刹车,换挡等一系列操作,它是如此流畅,和其他研究团队做出来的机器人比起来,差距就像是小区的足球队和拜仁之间的差距。
要不是我亲自尝试过,我很难想象机器人已经能够做到这些。
如果可以我很想请他来给我开车,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哪怕只是看着机器人开车都是一种享受。”
贝瑞德毫不掩饰他对机器人司机的赞叹之情。
一直谈到技术开放这件事上,贝瑞德表示:“华国是否开放技术是华国的自由。
如果可以,大众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来换得这项技术的使用权。”
贝瑞德在老中呆久了,很清楚老中喜欢听什么。
当然他内心想的也是如此,大众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老中车企哪怕有这技术,无非是把原本价值20万的车卖到25万。
甚至不仅不涨价,还可能降价,原本20万的车搭载无人驾驶只卖你18万。
换大众,大众这个牌子卖不了这么多,他们旗下的豪华品牌可以。
大众是一个庞大的集团,旗下的豪华品牌包括保时捷和兰博基尼。
这两者和无人驾驶不那么搭,但奥迪可以。
有着机器人司机的奥迪,简直就是商务精英们绝佳搭配,有这加持的奥迪干过奔驰都不在话下。
而且他都想好了,哪怕能把机器人去了单纯只买无人驾驶,他们都得加上机器人,就好这一口机器人管家所带来的逼格。
无人驾驶一个方向盘在那里自动转,哪有银白色点缀、黑色为主基调再搭配白手套的机器人司机来的有逼格。
豪华品牌的设计很多时候追求的就是脱裤子放屁。
大众的宝宝巴士在欧洲本土都能给你卖到6万欧元,我们的机器人司机奥迪还不得给你卖到个二十万欧元啊。
大众新推出定位是MPV的电动宝宝巴士,除了是大众造的外,和同价位国内新能源车企造的MPV没有办法比。
而林甲在演讲结束后,几乎所有相关大佬都想私下找她聊上两句。
“林总,您明天中午十二点去燕京的飞机,从现在到明天上午十二点,我按照您的意思给您安排了10场单独会面。
这是时间安排表,您看一下?我给具体的每个人预留的时间都是二十分钟。”林欣蕊递给林甲一张做好的表格。
上面有三列,第一列是时间,第二列是名字,第三列是具体职务。
林欣蕊在做这个表的时候给林甲预留了充分的冗余。
每两个对话中间的间隔都有三十分钟,避免有的人控制不住,然后又不好打断对方。
“你和他们的秘书都沟通过了没?”林甲问。
林欣蕊点头道:“都沟通过了,他们都没有意见。”
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向来是谁有主动权谁说了算。
像最近在抖音上搞的风生水起的周红衣,在网红面前一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态度,一切以我为主。
而在Pony面前,哪怕他们之前有过矛盾,Pony甚至把他逼得连夜飞往香江,他也是要多客气有多客气。
“好,那先按照这个来。”
第一个自然是雷君,“师妹,看了你们在申海搞的试点之后,我们自动驾驶团队的所有同学那是茶不思饭不香。
大家都睡不着觉,我们团队的技术负责人晚上睡觉都会做噩梦醒来,因为如果机器人无人驾驶的技术路线是对的,我们所有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就付诸东流了。
我就想知道,是不是这就是最正确的技术路线。”
雷君表情既期待又忐忑,期待得到一个答案,更怕得到的答案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
“师兄,我只能说其实它没有你们看上去那么完美,这项技术落地成本很高,小米的目标客户群体压根不会考虑买它。”林甲说。
“后续有没有可能把成本给压下来?”雷君悬着的心还没彻底放下来。
林甲想了想:“应该不会,具体技术细节我不太了解。
但它和你们理解的无人驾驶有比较大的差别。
它是那种很特别的无人驾驶。”
(本章完)
在理工科领域毕竟还是要靠事实说话,无论是理科还是工科,它基本没有办法被意识形态所影响。
无论是教会对地心说的坚持,还是李森科对生物获得性遗传的坚持,这些靠着特殊手段违背事实的科学理论,最终你都会被真理所推翻。
而人文社科领域不同,你需要获得西方主流学术圈背书,来为你的学术水平背书,没有一套客观标准说你行,得西方说你行你才行。
这自然就导致,你得遵从西方那套价值观念,新闻学的教授们尚且遵循这套观念,就更别提他们教出来的徒子徒孙们了。
正是因为这种偏向,哪怕是老中本土媒体,他们也希望国内能够把机器人技术开源。
目前还没有人知道这底层技术的内核到底是什么,大部分人只以为是基于机器人的无人驾驶技术。
要是国外的专家学者们知道这底层技术,那这种舆论浪潮会更加激烈。
现在已经很牛了,底层技术内核比外界想象的还要更厉害。
所以这次参加在海口举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的大佬们都被问到了相似问题。
当然大家都挑对自己有利的说,雷君的回答就暗戳戳点明了两点:
第一点是我和陈元光关系很好,他们的实验用车有考虑过小米。
第二点则是小米的智能化程度太高,实验需要的是不智能的汽车。
甚至暗指了大众的智能化程度不行。
虽说捷达是很多年前诞生的油车。
Robin自然也不例外。
百度旗下有和吉利合资成立的极越汽车,存在感太弱了,为了引起大众关注,在舆论上各种炮轰,在朋友圈喷雷君卖车亏钱没公德心。
后来又搞了萝卜快跑,这本质上也是新能源。
Robin参会同样被媒体围着接受采访,他的回答传递的内容自然也要符合百度的利益:
“我们和光甲航天是战略伙伴关系,我和林总围绕着机器人无人驾驶进行了非常多次的沟通。
光甲航天的主业仍然是商业航天,他们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商业航天相关领域,做机器人无人驾驶也是为后续的机器人太空作业做预备研究。
光甲航天进入无人驾驶行业的概率很小。”
Robin明显要给资本市场信心,要提振百度股价。
因为该技术开源这是不确定性很高的事情,哪怕外媒把这件事说的板上钉钉,大家还是不太信。
毕竟老中之前在技术领域一直处于追赶地位,好不容易有领先技术,开源给全球使用,心理这关很难过。
那如果光甲系企业不进入这个领域,技术总是得利用起来,国内这些企业不就有机会了?
百度自然也不例外。
Robin打的就是这个算盘,投资者们自然能读出这层意思。
等林甲抵达会展中心现场的时候,更是几乎所有记者都去了,追着她问,试图打听到一手消息。
“林总,能接受采访吗?”
“林总,想请问一下关于机器人无人驾驶技术是否会开源?”
“林总.”
即便有安保人员,林甲也没有办法冲破重重阻拦,进入到会展中心里面去。
“各位,请让让。”安保人员们想要尽到自己的职责,把林甲安全送进去。
林甲停下脚步,说道:“各位,抱歉会议很快要开始了,我挑三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回答,回答完之后各位请让我先进去。”
周围响起了好的声音。
在场的媒体人们没少和林甲打交道,无论是对方光甲航天高管的身份,还是过去小米汽车负责营销的副总裁,给林甲做过采访的记者不在少数。
至于外国记者,他们就更没什么好说的。
“我知道各位最关心的问题是技术是否开源,抱歉这点我同样不知道,这个元光没有和我提到过到底未来技术是开源还是怎么使用。”
“第二点,关于技术的所有方,我看很多人都在讨论,这项技术有自然基金的参与,具体的所有权是怎么分配,我可以很明确地和各位说,这个有很明确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管理办法》。
光甲航天在项目开始前就根据该管理办法,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方面达成了一致,我们有75%的知识产权,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25%。”
这点属于大众关心的问题,产权归谁。
对于光甲航天这样已经运转超过五年的成熟机构,其中机器人部分是由光甲航天负责制造,因此在项目启动之前就有约定。
前面有提到光甲航天一次性收购了八家机器人公司,用于未来的太空无人采矿。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最先做出来的是汽车司机。
“最后一个回答是关于技术未来应用,具体应用落地我其实并不清楚,但我可以很确定地跟各位讲,光甲航天本身不会做无人驾驶,我们没有这个意愿也没有这个能力。另外Space公司也不会独享相关的无人驾驶技术,我们一定会和相关企业探讨具体合作。”
会是周五开的,林甲的表态传出去之后,A股和港股的受影响企业们闻声大涨。
北汽蓝谷表示我燕京汽车产业长子,自然是要和我合作。
蔚来、百度表示我们和光甲航天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肯定在技术合作上有着领先优势。
小米则认为凭借着雷总和光神私交,小米怎么也能分到一杯羹啊。
不需要基建投入,不需要卫星组网的L4级无人驾驶,考虑到出自陈元光之手,未来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这想象空间足够让独占技术的车企分到巨大的市场蛋糕。
华为靠着智驾够牛吧,但只能说是接近L3,而其他车企在华为长板上都能战胜华为,因此带来的消费者起码是成倍的增长。
就更别谈其他领域的应用了。
当然上面所提到的各大车企所想不是他们自己说的,而是持有这些公司的散户(韭菜)们自己认为的。
当各路媒体在微博上抢跑,把林甲表态简单编辑了一下就发出去之后,也是引起了舆论热议。
“看了林甲的讲话,我觉得光甲航天要比华为要清醒多了,之前华为在造车和做供应商之间摇摆不定。
说不造车但是几乎和自己亲自下场造车没区别,口号却又是喊的自己要做类似博世这样的顶级供应商,这两者是非常矛盾的。
你自己造车,别人怎么敢用你的技术?一直到把赛力斯卖给小康之后,专注造车才定下来。
而光甲航天从一开始就锚定了,哪怕无人驾驶技术再厉害,我们也不会独享技术,我们会把技术授权给相关企业,我们专注于研发和商业航天业务。
虽说光神还和马斯克搞了Space,但是作为光甲航天的灵魂人物,光神从来没有干预Space的经营,连挂职都没有,能够很明显看出光甲航天的战略目标是非常清晰的。”
类似的长篇大论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大部分人还是持肯定态度。
在东大,新能源属于少有的朝阳行业,即便面临着种种本土企业保护壁垒,东大的新能源车没有那么容易进入到全球市场。
但相关技术开放,还是会极大程度上利好东大新能源车企业的出海。
像这种独有科技能够让东大新能源车企业和霓虹、德意志车企,在品牌层面的差距。
而在大会上林甲又再次做了类似技术会开放的表态,引起了会场雷鸣般的掌声。
发言结束后的论坛林甲没有参加,大众中华区的董事长贝瑞德表示:
“我看了视频,我们研发部的同事在打到终结者之后喊我去试驾了,我们很荣幸莱特选择的测试用车是大众,这正说明了大众汽车的稳定性。
它是如此地不可思议,无论是我在后座看到的一切还是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一切。
当我看到机器人流畅地完成打转向灯、拉手刹、踩油门和刹车,换挡等一系列操作,它是如此流畅,和其他研究团队做出来的机器人比起来,差距就像是小区的足球队和拜仁之间的差距。
要不是我亲自尝试过,我很难想象机器人已经能够做到这些。
如果可以我很想请他来给我开车,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哪怕只是看着机器人开车都是一种享受。”
贝瑞德毫不掩饰他对机器人司机的赞叹之情。
一直谈到技术开放这件事上,贝瑞德表示:“华国是否开放技术是华国的自由。
如果可以,大众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来换得这项技术的使用权。”
贝瑞德在老中呆久了,很清楚老中喜欢听什么。
当然他内心想的也是如此,大众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老中车企哪怕有这技术,无非是把原本价值20万的车卖到25万。
甚至不仅不涨价,还可能降价,原本20万的车搭载无人驾驶只卖你18万。
换大众,大众这个牌子卖不了这么多,他们旗下的豪华品牌可以。
大众是一个庞大的集团,旗下的豪华品牌包括保时捷和兰博基尼。
这两者和无人驾驶不那么搭,但奥迪可以。
有着机器人司机的奥迪,简直就是商务精英们绝佳搭配,有这加持的奥迪干过奔驰都不在话下。
而且他都想好了,哪怕能把机器人去了单纯只买无人驾驶,他们都得加上机器人,就好这一口机器人管家所带来的逼格。
无人驾驶一个方向盘在那里自动转,哪有银白色点缀、黑色为主基调再搭配白手套的机器人司机来的有逼格。
豪华品牌的设计很多时候追求的就是脱裤子放屁。
大众的宝宝巴士在欧洲本土都能给你卖到6万欧元,我们的机器人司机奥迪还不得给你卖到个二十万欧元啊。
大众新推出定位是MPV的电动宝宝巴士,除了是大众造的外,和同价位国内新能源车企造的MPV没有办法比。
而林甲在演讲结束后,几乎所有相关大佬都想私下找她聊上两句。
“林总,您明天中午十二点去燕京的飞机,从现在到明天上午十二点,我按照您的意思给您安排了10场单独会面。
这是时间安排表,您看一下?我给具体的每个人预留的时间都是二十分钟。”林欣蕊递给林甲一张做好的表格。
上面有三列,第一列是时间,第二列是名字,第三列是具体职务。
林欣蕊在做这个表的时候给林甲预留了充分的冗余。
每两个对话中间的间隔都有三十分钟,避免有的人控制不住,然后又不好打断对方。
“你和他们的秘书都沟通过了没?”林甲问。
林欣蕊点头道:“都沟通过了,他们都没有意见。”
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向来是谁有主动权谁说了算。
像最近在抖音上搞的风生水起的周红衣,在网红面前一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态度,一切以我为主。
而在Pony面前,哪怕他们之前有过矛盾,Pony甚至把他逼得连夜飞往香江,他也是要多客气有多客气。
“好,那先按照这个来。”
第一个自然是雷君,“师妹,看了你们在申海搞的试点之后,我们自动驾驶团队的所有同学那是茶不思饭不香。
大家都睡不着觉,我们团队的技术负责人晚上睡觉都会做噩梦醒来,因为如果机器人无人驾驶的技术路线是对的,我们所有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就付诸东流了。
我就想知道,是不是这就是最正确的技术路线。”
雷君表情既期待又忐忑,期待得到一个答案,更怕得到的答案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
“师兄,我只能说其实它没有你们看上去那么完美,这项技术落地成本很高,小米的目标客户群体压根不会考虑买它。”林甲说。
“后续有没有可能把成本给压下来?”雷君悬着的心还没彻底放下来。
林甲想了想:“应该不会,具体技术细节我不太了解。
但它和你们理解的无人驾驶有比较大的差别。
它是那种很特别的无人驾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