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 第902章 海州会战胜利

小说:崇祯重振大明 作者:凤凰北斗 更新时间:2025-08-13 16:24:11 源网站:2k小说网
  “建虏主力动了?”

  带着骑兵增援田见秀的曹变蛟,听到亲兵的传话,略有一丝迟疑。

  单就威胁来说,自然是黄台吉率领的建虏主力威胁大。

  如果明军露出破绽,有可能被对方全盘击溃。

  但是在当前这个战场上,却是田见秀的第一营最危险:

  他们面临多尔衮和代善的夹击,有全军覆没之危。

  曹变蛟观察着战场局势,迅速做出判断:

  “黄台吉不会让建虏主力冲阵,北面战局无危。”

  “所有人听我号令,去西面救援友军。”

  当即定下决策,带领士兵继续去救援。

  这是一个完整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流程,也是皇帝在教导骑兵将领时,着重训练培养的战场决策循环——

  源自博伊德的OODA循环,是用于机动战的理论。

  它和适合消耗战的兰彻斯特方程不同,更适合需要随机应变的骑兵作战。

  曹变蛟作为朱由检着力培养的新一代骑兵将领,是被重点训练的人之一。

  他这样的年轻将领,也愿意学习新思维。

  在经过大量的演习训练后,曹变蛟将这种决策思维化成本能。遇到任何变化,都会先观察判断,再做出决策行动。

  先前在辽南清理山林时救援步兵,也给了他适应的时间。如今曹变蛟已经完全适应这个思维,明白了皇帝所说的决策循环。

  现在,就显出了这种训练的作用。

  面对复杂的战场局势,曹变蛟迅速做出判断,决定继续救援田见秀。

  北面的主力战场,留给主将杨嘉谟应对。

  杨嘉谟远远看到曹文诏继续救援,微微点头赞许。

  认为曹变蛟虽然年轻,却已经有名将的潜力。

  至于主战场这边,他根本就不担心。

  如果建虏以为己方露出缺陷攻上来,他会更加兴奋。

  不过黄台吉显然不会这么做的,已经想着迁徙的他,不会把自己的老本轻易拼上去。

  他只是命令两黄旗和正白旗游弋,给明军施加压力。

  曹变蛟的判断,毫无疑问取得了成功。北面主力战场,没有因为他带着一个大队骑兵离开就遇到危机。

  ——

  真正遇到危机的田见秀,看到友军来支援,顿时感到安心。

  他向旁边的参谋边维中下令道:

  “你来接替指挥,曹将军来了听他的!”

  又向左右大喊:

  “兄弟们,郝兄弟在前面杀鞑子,咱们就看着吗?”

  “鞑子首级就在前面,随我一起杀上去!”

  带着聚集起来的两个中队骑兵,毫不犹豫冲上,前去接应已经冲杀了一阵的郝摇旗。

  曹变蛟带着麾下的骑兵赶来的时候,田见秀已经和建虏厮杀在一起。

  本打算用火铳的他,这时也没敢乱放铳,而是在观察之后,下令道:

  “向后抛射,小心别伤着田将军!”

  举起骑铳向后面的建虏抛射,阻挡他们继续冲过来增援。

  这样的命中率虽然不高,但是在集火之下,还是打死了不少人。

  转轮骑铳的连续射击能力,此时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曹变蛟的指挥下,铳声源源不绝。

  早已把子弹放在月夹上的士兵,在弹巢打空后迅速换弹。他们在短短时间内,就倾泻了数万发子弹。

  (用月夹装弹的转轮火铳,一次可装填六发子弹,并且快速拔出弹壳)

  如此密集的火力,迅速在前面交战的建虏士兵后面,打出一条隔离带。

  只要有建虏士兵冲进去,就会被集火射杀。

  这些士兵本就对明军的火器有畏惧心理,此时还是从海州城逃命,见状开始犹豫,不敢再冲上去。

  过了一会儿竟然开始有人绕过,沿着西面的河岸去汇合镶白旗。

  代善见到这一幕也没阻止,相比吃下田见秀这个营来说,逃出海州城才是他更看重的事情。

  只是可惜了那些和田见秀交战的士兵,已经没有时间救出来——

  代善需要他们吸引明军火力,免得这些人集火针对自己。

  所以他故意忽略了这些人,带着兵马去汇合多尔衮。

  曹变蛟见此心中一喜,对他们同样视而不见,继续阻拦建虏增援,对着后面射击。

  边维中这个时候,已调来一队士兵,他们在布置防御阵地的同时,学着向后抛射。

  但是他们用的单发火铳,这样抛射的火力实在太稀疏了。

  同样都是一个大队,他们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子弹相比曹变蛟的骑兵要差几倍。

  这也让边维中发现了转轮骑铳的用途,觉得现有的步兵火力有缺陷,应同样装备转轮火铳,必要时集火扭转战局。

  眼前这一幕,就是转轮火铳威力的最好证明。它们在特定的战场,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来。

  就连冲杀中的田见秀,此时也注意到了这些。

  想到自己带的也有转轮手铳,他奋力挑翻眼前的敌人,拔出手铳大喊道:

  “兄弟们,用手铳!”

  “咱们射杀这些鞑子!”

  用手中的转轮手铳,“砰砰砰”打死几个敌人。

  其他冲上头的士兵,这时也想起了自己带着手铳。

  纷纷拔出手铳,射杀眼前的建虏。

  几乎眨眼之间,形势就得到逆转。

  眼看剩下的建虏想要跑,曹变蛟吩咐一个中队道:

  “围上去,别让他们逃了。”

  “其他人继续火力封锁!”

  冷静地指挥部下,继续对几乎空无一人的后面射击。

  这样做看似浪费子弹,却让从海州城逃出的建虏,没有打过来的勇气。

  田见秀在得到这股生力军支援后,很快率领他们,把剩下的数百建虏绞杀殆尽。

  这时,他才有空清点麾下的骑兵,发现自己带的两个中队二百五十多人,活着的只有一百多。

  还有很多人身上挂彩,不知以后能不能上阵。

  但是这还不是最惨的,最先冲上去的郝摇旗,才是更惨的那个。

  他那一个中队活着的不到五十个,郝摇旗本人身上同样挂彩。

  但是田见秀是不可能责怪他的,反而捶着郝摇旗的肩膀道:

  “打得好啊!”

  “打出了老秦人的血气!”

  “这一仗的头功,应该是你郝摇旗。”

  直言如果不是郝摇旗迎了上去,被建虏从后方冲入军阵的第一营,有可能全线崩溃。

  田见秀没靠火铳游战、而是同样冲上去的原因,就是担心被建虏冲到阵里去。

  两人这种勇气,让第一营免于崩溃。

  郝摇旗被田见秀捶了一下,疼得咧着嘴道:

  “轻点儿!”

  “嫌我伤得不够利害啊!”

  又看着麾下的兄弟人人挂彩,还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已经不见,他不觉得悲从中来,觉得自己身上这点伤也算不上什么了:

  至少自己还活着,已经足够幸运。

  田见秀心里同样伤心,因为他麾下的骑兵,也有不少是好友和乡亲。

  但此时不是伤感的时候,看着从城中快速冲出的建虏,田见秀道:

  “郝摇旗留下打扫战场,其他人随我向前去。”

  带着麾下的骑兵,和曹变蛟汇合在一起:

  “多谢曹将军来援。”

  “不然第一营就险了!”

  感谢曹变蛟的增援后,田见秀指着和镶白旗汇合在一起的正红旗道:

  “现在怎么办?”

  “对面建虏已经有两个旗。”

  曹变蛟拿出望远镜看着,不屑道:

  “连救出自己人都不敢,正红旗土鸡瓦狗耳!”

  “他们一定不敢冲,多尔衮的镶白旗也不会。”

  ——

  这个判断,一点都没有错。

  代善和多尔衮的骑兵往来游弋,却就是不敢冲阵。

  他们驱赶着汉人、**人进攻,自己却不敢冲上去。

  没有他们的带头,那些仆从军能发挥多少战力呢?

  不过是聊胜于无,消耗明军的弹药储备。

  局面一时转变为僵持,唯有从西城门冲出的杜度,还在和杨御蕃鏖战。

  不过他们显然坚持不了多久,因为在城门大开后,围在东城的陈继盛,已经派兵进城。

  用不了多久,海州城的街道就会被肃清,杜度将从后面遇敌。

  坐在热气球上观察战场局势的瞭望手,对此观看得一清二楚,用旗语传递给各军的通信兵。

  曹变蛟现在等的,就是顶住建虏,等待杨御蕃把镶红旗吃下去。

  然后把留在南面的士兵调上来,迎战建虏主力。

  那时他们胜利的机会就更大了,建虏再没有取胜的机会。

  建虏一方显然也想到了这个可能,多尔衮责问代善道:

  “为何把镶红旗留下?”

  “杜度贝勒在哪里?”

  代善撇了撇嘴,对多尔衮质问自己很是不满,他指着萨哈廉说道:

  “大汗任命的镶红旗主在此,怎么说我没有带着镶红旗?”

  “是杜度自己选的从西门杀出,他自己没本事又怪谁?”

  又向多尔衮道:

  “九贝勒想救杜度贝勒,那就自己去救。”

  “你那镶白旗,可是现在都没有上阵!”

  多尔衮听得一阵气恼,却又知道代善说的是事实。

  代善不管怎么说,都派正红旗上阵险些冲溃了明军。

  他的镶白旗却一直没有上,即使在正红旗险些破阵的时候。

  如果争论起来,代善完全可以说是因为他的不配合,才没有完成两面夹击。

  想到自己和代善两个旗,竟然连对面的一个营都没击溃,多尔衮恨恨挥着马鞭,不知接下来如何打下去。

  黄台吉这时同样有些气恼,因为他根本没料到,代善竟然以镶红旗为饵,只带出了正红旗。

  这让他救出两红旗的想法破灭,只成功了一半。

  现在他需要选择,是不顾一切和明军交战,把镶红旗救出。

  还是就此罢手,带着部下撤退。

  没等他犹豫多久,对面的明军阵上,突然响起了一阵欢呼。

  黄台吉心中一惊,脱口而出询问:

  “镶红旗怎么样了?”

  “难道这么快就被明军消灭?”

  周围无人回答,因为他们不能像明军那样,用热气球掌握战场的局势。

  被安排在后方的阿济格,此时拍马而来,大声道:

  “大汗,明军来了!”

  “曹文诏、孙应元,带着他们的兵马来了!”

  却是明军一方,又多出了一万生力军。

  而且黄台吉还知道,这一万生力军都是火器新军,不是关宁军那样的旧式军队。

  若是被这些人从后面包抄,只怕连他都可能被留下来。

  想清楚这个可能的黄台吉,再也顾不上镶红旗,向各部下达命令道:

  “后撤!”

  “收兵回辽阳去!”

  指挥各部有序后撤,前往辽阳一带。

  ——

  明军见此情景,顿时大声欢呼,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战胜了,建虏已经推却。

  一些明军将士,想要出阵追击,被杨嘉谟严厉制止,只派遣马科率骑兵试探性追一阵。

  在察觉建虏退而不乱、非常有章法后,最终撤了回来。

  他知道相比进攻来说,自己麾下更擅长防御。只派一部分骑兵追击,实在太危险了点。

  现在最重要的,是把镶红旗完全吃下,取得海州会战的完全胜利——

  是的,这一战已经被他称为海州会战,是一场主力会战的胜利。

  单是被围住的镶红旗士兵,就有七千多人。

  加上正红旗的死伤、还有被打死的仆从军,毫无疑问超过一万人。

  这场战斗单独来算都能称为会战,更别说前几日的接触战,杀敌俘敌过五千。

  杨嘉谟毫无疑问取得了这场会战的胜利,能够得到寻常战斗的两倍功绩。

  尤其是镶红旗是黄台吉的支持者,军功是普通建虏的一点二倍。杨嘉谟想到这已经忍不住笑出声,畅想自己将被封为何等爵位。

  ——

  杨御蕃同样极为高兴,因为这一仗最大的战果,是他所斩获的。

  有了这一仗的军功,以后他当总兵,看谁还敢不服气!

  他命令士兵加紧射击,尽快把镶红旗拿下来,获得尽可能多的首级。

  陈继盛则带兵在城中四处搜捕,把一切看到的活人都抓起来。

  曹变蛟和田见秀守在西北角,射杀想从这里出来的敌人。

  辽南镇上上下下,都有军功可拿。甚至就连天雄军,都在南门抓获了不少人。

  失落的当属曹文诏、孙应元,他们紧赶慢赶,却终究差了一些。

  在他们到来的时候,建虏已经撤兵。已经行军数日的他们,也没有精力再追上去。

  不过这一战能够取胜,两人还是有功的。若非他们到来,建虏还不会那么快推却。

  杨嘉谟许诺把他们看作援军,同预备队一样分享功绩。

  这让曹文诏和孙应元的心情,总算好受了一点,让部下加入了打扫战场的队伍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