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
“都给我再快点!”
“建虏就在前面!”
辽东边墙不远,满桂大声怒吼道。
他在先前出兵时,还有些不疾不徐,照顾秦良玉麾下的步卒行军速度。
但是在得知建虏将要逃跑后,顿时就急切起来。带着麾下的五千骑兵和宰赛等人招募的蒙古骑兵,率先向着沈阳奔去。
不过即使如此,他们距离沈阳也有点远,现在才抵达边墙,距离沈阳百里。
这百里正常来说至少需要两日,等不及的满桂,催促部下连夜进军。
各队举着火把、火炬,如同一条火龙,显得煞是壮观。
“如火燎原!如日中天!”
“谁能想到,明军短短几年,就有如此实力!”
宰赛伯爵羡慕地看着这一幕,向其他首领感叹道。
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大明的大队兵马,有朝一日敢这样行进。
这不仅需要充足的燃料,还需要强大的组织、严明的军纪。
否则军队在夜间自己就乱了,更别说可能遇袭。
宰赛就不敢让自己的部下随着走,即使他挑出来的两千人,已是族中精锐。
能乞、兔金、歹青同样也不敢,他们是奈曼、敖汉两部中,选择投靠大明的人。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很正确,大明不但为他们册封爵位、发下市赏。还在攻破奈曼、敖汉两部后,让他们统领两个部落的残余牧民。
现在,三人麾下都能拿出千余骑兵,和宰赛的两千骑兵相加,兵力能和满桂媲美。
但是他们却丝毫不敢有其他心思,既敬且畏地看着满桂向沈阳奔袭。
“大明的火铳实在太利害了!”
“咱们什么时候才有如此神器?”
三个首领中的歹青道。
他知道满桂之所以敢连夜行军、不担心士兵疲惫,原因就是放铳需要的力气很小,远比射箭省力。
如果他们也有这样火铳,草原上没有人能打过他们。
甚至面对建虏,他们也敢碰碰。
宰赛同样对此怀着期望,去年大宁草原上的一战,不但建虏丧胆,草原上的蒙古人更是敬畏。
他们深知建虏有多强横,去年横扫漠南,几乎无一合之敌。
然而这样的建虏,却被满桂如杀鸡一般屠杀了数千人。首级堆成京观,震慑草原上所有人。
也因为此,满桂今年让他们带路,他们才如此配合。甚至在冬天驱赶牲畜,帮助运输后勤物资。
看着满桂带着火龙离去,宰赛道:
“走吧!”
“咱们去见秦将军。”
“满将军命我们三日内把秦将军的士兵运到沈阳,这下的是军令,千万不要误了日期。”
“将来立下功劳,定然能拿到配额买火器。”
留下一部兵马守着边墙,其他人回去帮秦良玉运输兵力。
——
与此同时,沈阳城中的建虏,已经开始撤离。
在城外的明军威胁下,黄台吉迅速定下撤离次序,正黄旗和正红旗先撤。
他们将负责保护八旗将士、尤其是各位贝勒的家眷,先行前往科尔沁。
送行的时候,黄台吉握着代善的手,很是恳切地道:
“兄长,我知道你对我不满,觉得我没有打好。”
“但是你仔细想想,这几仗的失败,都是谁的责任?”
“纯粹是明军火器太强,咱们无法应对。”
“现在更应该精诚团结,保存满洲族人。”
一番话语重心长,代善想到了之前跟着黄台吉,屡战屡胜的事情。
他知道单以能力来说,没有人能胜过自己这个弟弟。当年自己就是因为敬服他,推举他登上汗位。
这几年之所以不满,是黄台吉成为大汗之后,侵占各大贝勒的权力。
如今都成了这个样子了,他放下芥蒂道:
“汗弟放心!”
“有我在,定然护送他们安全抵达科尔沁。”
向黄台吉行了一礼,护送数万人马,浩浩荡荡离去。
——
如此大的动静,自然被南岸的明军发现。
毛文龙、侯世禄想要率兵追赶,却发现北岸的建虏,多出了许多兵力。
这些“兵”大多铠甲都没穿,甚至只拿个削尖的木棍,被建虏驱赶在前。
明军若是用火器,能够把他们轻易射杀。
但是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弹药,怎么能浪费在这上面!
“怎么办?”
“这一仗要怎么打?”
曹文诏向侯世禄请示道。
侯世禄神情凝重地看着对岸,下令道:
“我和刘将军率兵渡河。”
“你用火器掩护,伺机准备过去。”
调集各将家丁组成的三千骑兵,还有刘兴祚编练的几个女真牛录,准备渡河近战。
这一战,他要用最原始的方式,冲破建虏军阵。
曹文诏听得热血沸腾,武艺高强的他,同样想这样发挥。请求道:
“大帅,您的身躯贵重,不如由末将突击。”
“左军营也是出自辽东,没有忘了近战!”
侯世禄毫不犹豫拒绝:
“你们是朝廷精心训练的新军,以后辽东的兵马还要靠你们整训。”
“我们这些人死了也没什么,但是你们却不能死,关宁军以后要靠你们!”
否决了曹文诏的请求,命令亲兵披甲,亲率骑兵上阵。
后方的指挥,被他交给了毛文龙,同时给曹文诏、孙应元自主决断的权力。
毛文龙心知侯世禄这么勇猛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想为封侯拿下决定性功绩!
如果被侯世禄率先冲破敌阵进入沈阳,那他成为侯爵,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同样想要封侯的他,也想获得这个机会。
但他并不以勇武著称,麾下的骑兵数量又不如侯世禄。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侯世禄以总指挥的名义,夺取这个机会。
——
“明军要渡河了!”
“明军冲过来了!”
“明军火器开火了!”
“快跑……快跑啊……”
对面,建虏驱赶奴隶组成的军阵,毫无疑问溃退。
眼看他们退到弓箭射程里,多尔衮当即下令:
“放箭!”
驱赶这些奴隶,继续面对明军。
对他来说,明军开火的那一刻,这些人的价值已经发挥出来了。
他就是要用这些人消耗明军弹药,甚至逼他们近战。
侯世禄的选择,无疑正中他下怀。他要像对待赵率教那样,射杀明军主帅。
不过侯世禄明显汲取了教训,没有冲在最前面。
甚至不疾不徐地指挥士兵搭建浮桥渡河,指挥已经渡河的将领,带着家丁驱赶建虏奴隶,令他们反冲建虏军阵。
背靠河流的他,看起来反而比建虏更从容。因为他身后的明军,正在用火器保护他们。
只要建虏靠得近了,明军的火炮和线膛火铳,就会开火射击。
虽然声音不如覆盖射击密集,杀伤效率却远甚。
侯世禄靠着它们保护,从容指挥明军骑兵以小队为单位驱赶奴隶,把建虏用奴隶设下的军阵破坏。
毛文龙指挥李九成等人,渡过河流支援。
——
多尔衮凝重地看着这一幕,知道此战危险。
对面的侯世禄虽然以勇敢精悍著称,却不是莽撞之人。
他这样的战法,正好针对己方缺陷——
八旗将士正是不敢面对火器,所以才用奴隶布置军阵。
但是仓促抓捕的奴隶,即使有包衣带领,组成的阵型也没有多大威力。
侯世禄等关宁军将领的家丁,能够轻易击溃他们。
明军面对这些人虽然有所消耗,但是最重要的消耗弹药目标,却是收效甚微。
眼看麾下的奴隶不断溃散,甚至有一些旗奴杀了包衣向河流两边逃跑,多尔衮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向自己弟弟多铎道:
“十弟,这一战就看你的了。”
“只要冲过这段距离,明军的火器就不敢射击。”
指着对面驱赶旗奴的明军,多尔衮使用他们的目的就在这里。
只要八旗将士冲过去和明军搅在一起,对面的明军就不敢乱放火器。
这才是八旗兵熟悉的战斗,和敌人面对面短兵相接。
多铎狠狠点了点头,当即下命令道:
“正白旗,出动。”
“洗刷屈辱就在今朝!”
把上一次的辽阳之战视作耻辱,如今誓要赢取胜利。
这次,被河流隔在对岸的明军,可没办法支援他们了。
而且关宁军的数量更少,只有他们一半。
在他的命令之下,正白旗的建虏,拿出了无所畏惧的勇气。
他们冒着明军火器喷射的弹药,和驱赶旗奴的关宁军,狠狠撞在一起。
既前些日子的辽阳会战后,正白旗和关宁军这对老对手,又一次展开血战。
伤亡之重之惨,染红了浑浊的河流。
曹文诏急得催促部下,渡河前来支援。(本章完)
“都给我再快点!”
“建虏就在前面!”
辽东边墙不远,满桂大声怒吼道。
他在先前出兵时,还有些不疾不徐,照顾秦良玉麾下的步卒行军速度。
但是在得知建虏将要逃跑后,顿时就急切起来。带着麾下的五千骑兵和宰赛等人招募的蒙古骑兵,率先向着沈阳奔去。
不过即使如此,他们距离沈阳也有点远,现在才抵达边墙,距离沈阳百里。
这百里正常来说至少需要两日,等不及的满桂,催促部下连夜进军。
各队举着火把、火炬,如同一条火龙,显得煞是壮观。
“如火燎原!如日中天!”
“谁能想到,明军短短几年,就有如此实力!”
宰赛伯爵羡慕地看着这一幕,向其他首领感叹道。
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大明的大队兵马,有朝一日敢这样行进。
这不仅需要充足的燃料,还需要强大的组织、严明的军纪。
否则军队在夜间自己就乱了,更别说可能遇袭。
宰赛就不敢让自己的部下随着走,即使他挑出来的两千人,已是族中精锐。
能乞、兔金、歹青同样也不敢,他们是奈曼、敖汉两部中,选择投靠大明的人。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很正确,大明不但为他们册封爵位、发下市赏。还在攻破奈曼、敖汉两部后,让他们统领两个部落的残余牧民。
现在,三人麾下都能拿出千余骑兵,和宰赛的两千骑兵相加,兵力能和满桂媲美。
但是他们却丝毫不敢有其他心思,既敬且畏地看着满桂向沈阳奔袭。
“大明的火铳实在太利害了!”
“咱们什么时候才有如此神器?”
三个首领中的歹青道。
他知道满桂之所以敢连夜行军、不担心士兵疲惫,原因就是放铳需要的力气很小,远比射箭省力。
如果他们也有这样火铳,草原上没有人能打过他们。
甚至面对建虏,他们也敢碰碰。
宰赛同样对此怀着期望,去年大宁草原上的一战,不但建虏丧胆,草原上的蒙古人更是敬畏。
他们深知建虏有多强横,去年横扫漠南,几乎无一合之敌。
然而这样的建虏,却被满桂如杀鸡一般屠杀了数千人。首级堆成京观,震慑草原上所有人。
也因为此,满桂今年让他们带路,他们才如此配合。甚至在冬天驱赶牲畜,帮助运输后勤物资。
看着满桂带着火龙离去,宰赛道:
“走吧!”
“咱们去见秦将军。”
“满将军命我们三日内把秦将军的士兵运到沈阳,这下的是军令,千万不要误了日期。”
“将来立下功劳,定然能拿到配额买火器。”
留下一部兵马守着边墙,其他人回去帮秦良玉运输兵力。
——
与此同时,沈阳城中的建虏,已经开始撤离。
在城外的明军威胁下,黄台吉迅速定下撤离次序,正黄旗和正红旗先撤。
他们将负责保护八旗将士、尤其是各位贝勒的家眷,先行前往科尔沁。
送行的时候,黄台吉握着代善的手,很是恳切地道:
“兄长,我知道你对我不满,觉得我没有打好。”
“但是你仔细想想,这几仗的失败,都是谁的责任?”
“纯粹是明军火器太强,咱们无法应对。”
“现在更应该精诚团结,保存满洲族人。”
一番话语重心长,代善想到了之前跟着黄台吉,屡战屡胜的事情。
他知道单以能力来说,没有人能胜过自己这个弟弟。当年自己就是因为敬服他,推举他登上汗位。
这几年之所以不满,是黄台吉成为大汗之后,侵占各大贝勒的权力。
如今都成了这个样子了,他放下芥蒂道:
“汗弟放心!”
“有我在,定然护送他们安全抵达科尔沁。”
向黄台吉行了一礼,护送数万人马,浩浩荡荡离去。
——
如此大的动静,自然被南岸的明军发现。
毛文龙、侯世禄想要率兵追赶,却发现北岸的建虏,多出了许多兵力。
这些“兵”大多铠甲都没穿,甚至只拿个削尖的木棍,被建虏驱赶在前。
明军若是用火器,能够把他们轻易射杀。
但是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弹药,怎么能浪费在这上面!
“怎么办?”
“这一仗要怎么打?”
曹文诏向侯世禄请示道。
侯世禄神情凝重地看着对岸,下令道:
“我和刘将军率兵渡河。”
“你用火器掩护,伺机准备过去。”
调集各将家丁组成的三千骑兵,还有刘兴祚编练的几个女真牛录,准备渡河近战。
这一战,他要用最原始的方式,冲破建虏军阵。
曹文诏听得热血沸腾,武艺高强的他,同样想这样发挥。请求道:
“大帅,您的身躯贵重,不如由末将突击。”
“左军营也是出自辽东,没有忘了近战!”
侯世禄毫不犹豫拒绝:
“你们是朝廷精心训练的新军,以后辽东的兵马还要靠你们整训。”
“我们这些人死了也没什么,但是你们却不能死,关宁军以后要靠你们!”
否决了曹文诏的请求,命令亲兵披甲,亲率骑兵上阵。
后方的指挥,被他交给了毛文龙,同时给曹文诏、孙应元自主决断的权力。
毛文龙心知侯世禄这么勇猛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想为封侯拿下决定性功绩!
如果被侯世禄率先冲破敌阵进入沈阳,那他成为侯爵,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同样想要封侯的他,也想获得这个机会。
但他并不以勇武著称,麾下的骑兵数量又不如侯世禄。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侯世禄以总指挥的名义,夺取这个机会。
——
“明军要渡河了!”
“明军冲过来了!”
“明军火器开火了!”
“快跑……快跑啊……”
对面,建虏驱赶奴隶组成的军阵,毫无疑问溃退。
眼看他们退到弓箭射程里,多尔衮当即下令:
“放箭!”
驱赶这些奴隶,继续面对明军。
对他来说,明军开火的那一刻,这些人的价值已经发挥出来了。
他就是要用这些人消耗明军弹药,甚至逼他们近战。
侯世禄的选择,无疑正中他下怀。他要像对待赵率教那样,射杀明军主帅。
不过侯世禄明显汲取了教训,没有冲在最前面。
甚至不疾不徐地指挥士兵搭建浮桥渡河,指挥已经渡河的将领,带着家丁驱赶建虏奴隶,令他们反冲建虏军阵。
背靠河流的他,看起来反而比建虏更从容。因为他身后的明军,正在用火器保护他们。
只要建虏靠得近了,明军的火炮和线膛火铳,就会开火射击。
虽然声音不如覆盖射击密集,杀伤效率却远甚。
侯世禄靠着它们保护,从容指挥明军骑兵以小队为单位驱赶奴隶,把建虏用奴隶设下的军阵破坏。
毛文龙指挥李九成等人,渡过河流支援。
——
多尔衮凝重地看着这一幕,知道此战危险。
对面的侯世禄虽然以勇敢精悍著称,却不是莽撞之人。
他这样的战法,正好针对己方缺陷——
八旗将士正是不敢面对火器,所以才用奴隶布置军阵。
但是仓促抓捕的奴隶,即使有包衣带领,组成的阵型也没有多大威力。
侯世禄等关宁军将领的家丁,能够轻易击溃他们。
明军面对这些人虽然有所消耗,但是最重要的消耗弹药目标,却是收效甚微。
眼看麾下的奴隶不断溃散,甚至有一些旗奴杀了包衣向河流两边逃跑,多尔衮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向自己弟弟多铎道:
“十弟,这一战就看你的了。”
“只要冲过这段距离,明军的火器就不敢射击。”
指着对面驱赶旗奴的明军,多尔衮使用他们的目的就在这里。
只要八旗将士冲过去和明军搅在一起,对面的明军就不敢乱放火器。
这才是八旗兵熟悉的战斗,和敌人面对面短兵相接。
多铎狠狠点了点头,当即下命令道:
“正白旗,出动。”
“洗刷屈辱就在今朝!”
把上一次的辽阳之战视作耻辱,如今誓要赢取胜利。
这次,被河流隔在对岸的明军,可没办法支援他们了。
而且关宁军的数量更少,只有他们一半。
在他的命令之下,正白旗的建虏,拿出了无所畏惧的勇气。
他们冒着明军火器喷射的弹药,和驱赶旗奴的关宁军,狠狠撞在一起。
既前些日子的辽阳会战后,正白旗和关宁军这对老对手,又一次展开血战。
伤亡之重之惨,染红了浑浊的河流。
曹文诏急得催促部下,渡河前来支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