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成国公和阳武侯更失落的,则是连封地都没有的勋贵。
平时他们没有什么感觉,这次聚在一起后,很多人却猛然发现:
勋贵中最热门的话题,已经从游乐享受、参与朝政,变成了开辟封地。
那些封地贵族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大喊着你有几条船、我有多少兵,让他们觉得极为刺耳,聚起来讥笑这些不懂礼仪。
但是内心之中,很多人却产生了失落感。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船兵,就是这些新贵族的权势来源——
即使朝堂大臣,在面对这些新贵时,也需要小心对待。
因为若是把这些人逼急了,他们真的会动手。有皇帝和贵族议会护着,朝廷官员轻易也奈何不了他们。
这让很多贵族,想起了祖上在国初的风光。那时的文官面对勋贵,是何等的低声下气。
但是自从土木堡之变勋贵殒落后,他们已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没想到这些被他们看不起的新贵,却隐隐有了国初的架势。
甚至引来一些文官颇为担忧,时不时上疏弹劾他们。
好在这些新贵大部分时间在封地,能被弹劾的事情没有多少。他们在京城的代表即使能代表他们行事,轻易也跋扈不起来。
这让文官和勋贵的冲突不怎么显眼,被皇帝轻易压了下去。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封地贵族只是刚刚开始起势。未来他们会更壮大,成为朝堂上不可忽视的势力。
以前的旧贵族如果不转成封地贵族,下场很可能是边缘化,就像南京勋贵一般。
抚宁侯朱国弼被一群人围着,就颇有心不在焉的意味。
身为神机营提督、未来很可能成为京营总督的他,感受到了什么是风光不再。
放在以前,他凭这个身份在勋贵中不说风头无俩,也必然是最风光的人之一。
但是这两年时间做下来,他却感受到自己的权势越来越小,影响力也逐渐式微。
在皇帝设置的架构中,京营虽然名义上仍旧由勋贵掌管,但是具体的训练却由参谋司负责。军官选拔和后勤事务,也有护军司掌管。
他这个提督高高在上,其实却没有多大权力。
像是李邦华清理虚冒、整顿京营的事情,他就说不上多少话。枢密院和兵部官员,都更倾向李邦华。
就连皇帝,也只是让他维持京营的稳定。真正在意的军队,其实是巡捕营新军。
这让朱国弼感觉到强烈的失落感,感觉自己就是在张维贤去世后成为京营总督,也说不上有多大权力:
『皇上这样安排,是把我当门面啊!』
『真要当个空架子,还不如去南京当守备。』
京营总督、南京守备,这是勋贵能担任的最高职务,以前也数这两个位置最风光。
如今朱国弼却感觉,京营总督正在成为鸡肋,在参谋司和护军司的架空下,没有多少实权可言。
想到南京城十里秦淮的繁华,他有了去南京的心思,将来去那边当守备。
但是想到南京城再繁华也不是自己的,他又看向了那些封地贵族,想着是不是向皇帝请求,去海外开辟一块封地。
如果再不下手,他担心距离大明近的地方,都会被那些新贵族抢占。他就是想开辟藩国,也找不到机会。
——
这个预感很正确,因为于日升、戚昌国等人,都有开辟封地的心思。
他们这些不开辟封地就无法获得贵族资格的人,其实才是最失落的一群人。
朱国弼等旧贵族不管怎么说,都有贵族身份存在。皇帝就算把他们边缘化,也不会轻易削去他们的爵位。
但是于日升等人虽然祖上被追赠了爵位,皇帝也允许他们袭爵,但是在开辟封地之前,他们的身份却只能是世官——
在成功开辟封地前,他们并不会被皇帝授予爵位。一些人甚至只有金吾卫虚职,什么权力都没有。
这让于日升想到当初皇帝向自己和张同敞的问话,就有些悔不当初。
若是他当时积极点,现在江陵公张家的风光,就是他们于家的。
可惜现在一切都晚了,他只是世袭指挥使,远远比不上名震朝野的江陵公。
去年就对此有所感觉的于日升,已经准备去南洋开藩。
这次勋贵聚会,他更是向郑家的代表郑鸿逵询问道:
“南洋开藩的事情,到底有什么难处?”
“怎么这一年下来,没有多大动静?”
于日升和田尔耕等人的关系还不错,郑家因为帮助田尔耕等阉党开拓东宁的事情,和他们颇是有些情谊。
郑鸿逵在京城没少得到锦衣卫的照顾,此时他就向于日升仔细解释道:
“南洋开藩的事情,是顺也有些不顺。”
“靖江王世子已经在占城和柬埔寨那边,建立港口和补给点。靠着海岸线去南洋,没有多大难度。”
“但是婆罗洲、爪哇岛等地,现在被荷兰人掌控。他们在被驱逐出东宁岛后,一直想要报复。”
“去年再次打败马打蓝王国后,荷兰人就出动舰队,把爪哇宣抚使李国助夺回的安不纳岛重新给侵占了。”
“南洋的大洋航线被荷兰人阻绝,现在自然无法去婆罗洲开藩。”
这是郑家非常恼怒的地方,他们实在没有想到,荷兰人竟然要阻拦自己去婆罗洲开藩。
甚至吕宋的西班牙人也不愿意看到大明重新介入南洋,拒绝他们的船只在吕宋港口停靠。
这让琉球之战后准备下南洋开藩的郑芝龙,感到十分恼怒,打算同荷兰人打一场,决出南洋霸主之位。
李国助等人对此也十分支持,因为南洋总督郭尚友已经下令,必须要夺回安不纳岛,否则就以失土罪名上报朝廷处置。
这让李国助感到压力山大,充分体会到身为大明官员的不容易:
若非皇帝规定海外是戒严区,很多朝廷制度可以不在海外执行。他在丢失安不纳岛的时候,就有可能被处斩。
因此他这次使出了浑身解数,劝说刘香等人,一起帮助郑芝龙同荷兰人作战。
现在的南洋,也因此战云密布,甚至影响到了航运。
荷兰商船更是被郑家驱逐出沿海,完全断绝了同大明的贸易。
甚至连日本的贸易都受影响,被郑家船队阻断。
这让以赚钱为目的的东印度公司难以承受损失,他们已经出动战船,主动寻找郑家船队作战。(本章完)
平时他们没有什么感觉,这次聚在一起后,很多人却猛然发现:
勋贵中最热门的话题,已经从游乐享受、参与朝政,变成了开辟封地。
那些封地贵族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大喊着你有几条船、我有多少兵,让他们觉得极为刺耳,聚起来讥笑这些不懂礼仪。
但是内心之中,很多人却产生了失落感。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船兵,就是这些新贵族的权势来源——
即使朝堂大臣,在面对这些新贵时,也需要小心对待。
因为若是把这些人逼急了,他们真的会动手。有皇帝和贵族议会护着,朝廷官员轻易也奈何不了他们。
这让很多贵族,想起了祖上在国初的风光。那时的文官面对勋贵,是何等的低声下气。
但是自从土木堡之变勋贵殒落后,他们已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没想到这些被他们看不起的新贵,却隐隐有了国初的架势。
甚至引来一些文官颇为担忧,时不时上疏弹劾他们。
好在这些新贵大部分时间在封地,能被弹劾的事情没有多少。他们在京城的代表即使能代表他们行事,轻易也跋扈不起来。
这让文官和勋贵的冲突不怎么显眼,被皇帝轻易压了下去。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封地贵族只是刚刚开始起势。未来他们会更壮大,成为朝堂上不可忽视的势力。
以前的旧贵族如果不转成封地贵族,下场很可能是边缘化,就像南京勋贵一般。
抚宁侯朱国弼被一群人围着,就颇有心不在焉的意味。
身为神机营提督、未来很可能成为京营总督的他,感受到了什么是风光不再。
放在以前,他凭这个身份在勋贵中不说风头无俩,也必然是最风光的人之一。
但是这两年时间做下来,他却感受到自己的权势越来越小,影响力也逐渐式微。
在皇帝设置的架构中,京营虽然名义上仍旧由勋贵掌管,但是具体的训练却由参谋司负责。军官选拔和后勤事务,也有护军司掌管。
他这个提督高高在上,其实却没有多大权力。
像是李邦华清理虚冒、整顿京营的事情,他就说不上多少话。枢密院和兵部官员,都更倾向李邦华。
就连皇帝,也只是让他维持京营的稳定。真正在意的军队,其实是巡捕营新军。
这让朱国弼感觉到强烈的失落感,感觉自己就是在张维贤去世后成为京营总督,也说不上有多大权力:
『皇上这样安排,是把我当门面啊!』
『真要当个空架子,还不如去南京当守备。』
京营总督、南京守备,这是勋贵能担任的最高职务,以前也数这两个位置最风光。
如今朱国弼却感觉,京营总督正在成为鸡肋,在参谋司和护军司的架空下,没有多少实权可言。
想到南京城十里秦淮的繁华,他有了去南京的心思,将来去那边当守备。
但是想到南京城再繁华也不是自己的,他又看向了那些封地贵族,想着是不是向皇帝请求,去海外开辟一块封地。
如果再不下手,他担心距离大明近的地方,都会被那些新贵族抢占。他就是想开辟藩国,也找不到机会。
——
这个预感很正确,因为于日升、戚昌国等人,都有开辟封地的心思。
他们这些不开辟封地就无法获得贵族资格的人,其实才是最失落的一群人。
朱国弼等旧贵族不管怎么说,都有贵族身份存在。皇帝就算把他们边缘化,也不会轻易削去他们的爵位。
但是于日升等人虽然祖上被追赠了爵位,皇帝也允许他们袭爵,但是在开辟封地之前,他们的身份却只能是世官——
在成功开辟封地前,他们并不会被皇帝授予爵位。一些人甚至只有金吾卫虚职,什么权力都没有。
这让于日升想到当初皇帝向自己和张同敞的问话,就有些悔不当初。
若是他当时积极点,现在江陵公张家的风光,就是他们于家的。
可惜现在一切都晚了,他只是世袭指挥使,远远比不上名震朝野的江陵公。
去年就对此有所感觉的于日升,已经准备去南洋开藩。
这次勋贵聚会,他更是向郑家的代表郑鸿逵询问道:
“南洋开藩的事情,到底有什么难处?”
“怎么这一年下来,没有多大动静?”
于日升和田尔耕等人的关系还不错,郑家因为帮助田尔耕等阉党开拓东宁的事情,和他们颇是有些情谊。
郑鸿逵在京城没少得到锦衣卫的照顾,此时他就向于日升仔细解释道:
“南洋开藩的事情,是顺也有些不顺。”
“靖江王世子已经在占城和柬埔寨那边,建立港口和补给点。靠着海岸线去南洋,没有多大难度。”
“但是婆罗洲、爪哇岛等地,现在被荷兰人掌控。他们在被驱逐出东宁岛后,一直想要报复。”
“去年再次打败马打蓝王国后,荷兰人就出动舰队,把爪哇宣抚使李国助夺回的安不纳岛重新给侵占了。”
“南洋的大洋航线被荷兰人阻绝,现在自然无法去婆罗洲开藩。”
这是郑家非常恼怒的地方,他们实在没有想到,荷兰人竟然要阻拦自己去婆罗洲开藩。
甚至吕宋的西班牙人也不愿意看到大明重新介入南洋,拒绝他们的船只在吕宋港口停靠。
这让琉球之战后准备下南洋开藩的郑芝龙,感到十分恼怒,打算同荷兰人打一场,决出南洋霸主之位。
李国助等人对此也十分支持,因为南洋总督郭尚友已经下令,必须要夺回安不纳岛,否则就以失土罪名上报朝廷处置。
这让李国助感到压力山大,充分体会到身为大明官员的不容易:
若非皇帝规定海外是戒严区,很多朝廷制度可以不在海外执行。他在丢失安不纳岛的时候,就有可能被处斩。
因此他这次使出了浑身解数,劝说刘香等人,一起帮助郑芝龙同荷兰人作战。
现在的南洋,也因此战云密布,甚至影响到了航运。
荷兰商船更是被郑家驱逐出沿海,完全断绝了同大明的贸易。
甚至连日本的贸易都受影响,被郑家船队阻断。
这让以赚钱为目的的东印度公司难以承受损失,他们已经出动战船,主动寻找郑家船队作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