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弹劾内容一一证实,建元帝再怎么不愿意,也只能按律执法,将那些违背律法,中饱私囊的官吏纷纷下狱。
同时紧急对变法内容进行修正。
也就是俗称的打补丁。
比如说增加了一些监督机构,要求很多生产工具上留下工匠的名字等等。
但即便如此,建元帝与儒家还是损失惨重,特别是儒家,因为那些被下狱的官吏大多都是儒家门人,毕竟变法是他们提出来的,执行的也是他们,当然得用自己人,如今出问题时要惩罚的。
自然还是他们。
然而这只是白圣报复的开端,因为紧接着,白圣便在全国各地大小城市大建蒙学私塾,正式开始扫盲启蒙教育。
启蒙书籍都是黄老一派的内容。
初级学堂加入百家学派基础内容。
中级学堂可以选择某一个派系进行深入学习,但儒家不在内,儒家属于选修,只要触类旁通的了解一下就行了。
高级学堂就是稷下学宫,教授各种最新知识的同时还提供研究资金等等。
先前白圣其实就有针对自己工坊里的工人子弟,三军亲人子弟进行过教育普及,那时候之所以只局限于自己人。
主要是老师不够,资金不足。
所以当然得优先考虑自己人。
谁有好事,都不可能先想着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只要不是彼此有什么深仇大恨,那肯定得优先考虑亲戚朋友之类,再不然也得是自己的亲信啥。
而如今将范围扩大到全国,报复儒家只是很不起眼的一点,即便不报复儒家,最多迟了一两年,她也会这么干。
毕竟一个学说想要长存于世,还是得传播,得有足够的受众,知道的人越多越不容易失传。敝扫自珍,不到一百年恐怕就没人知道了,或者被扭曲的一塌糊涂,不管未来怎么发展,反正现阶段想要维系黄老学说的地位以及打压儒家,将他们传播出去,就是最佳选择。
可以说白圣先前的那些行为与这一操作相比,真的能用温婉客气来形容。
而现在的操作。
只能说是一刀直戳儒家大动脉。
儒家那边在破防的同时,还有些惊疑不定,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太皇太后到底哪来的钱,又哪来的那么多教师?
明明太皇太后的财路都已经被他们切断了大半,可为什么还能有钱建这么多学校,甚至于不收费,并提供一天两顿饭,给所有适龄孩童进行免费启蒙。
“怎么办?照这样下去,只要三年时间,整个大乾下一代接受的启蒙可就基本都是黄老学说了,到时候我儒家哪还有什么未来,总不能就靠我们收的那些弟子,与全天下所有人相抗衡吧?”
“太皇太后到底哪来的钱?”
“她肯定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来钱渠道,否则根本不可能支撑得起这么庞大的消耗,怎么办,毫无头绪啊!”
“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太皇太后好像都不怎么使用铜币了,拿出来的都是上币,金和银,有没有可能太皇太后在什么地方找到了金银矿,并且偷偷开采,所以才能没了收入后依旧有钱用。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虽然依旧难以彻底掰倒太皇太后,但彻底斩断她的收入来源,削弱她势力还是没问题的。”
“也对,如今最大的危机无非就是太皇太后手里有钱,只要她没钱了,这些私塾自然就办不下去了,到时候难以收场,指不定非但没什么美名,反倒还会被骂,我们启奏陛下,同时自己私下也查一查,尽量摸清楚太皇太后的金银到底是从哪偷采的,到时一网打尽。”
“善!”
儒家那边并不傻,他们一直都很清楚,太皇太后难搞就难搞在,她手里有钱有权,权可能相对虚浮,但钱是实实在在的,足以稳住她虚浮的权,只有斩断太皇太后财源,才能将她彻底镇压。
再加上对白圣资金的仔细观察。
很容易就判断出白圣可能有什么大规模获取金银的渠道,而这时候不做生意,想要获取金银,能有什么渠道呢。
无非就是自己采矿,自己冶炼呗。
不过聪明的可不止儒家,建元帝那边稍加思索之后,也做出了类似猜测。
并且开始积极探寻金银矿所在。
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查,都没有查到白圣有在哪边开采金银矿,只查到她似乎运了不少人去海外,如果太皇太后偷采的金银矿是海外金银矿的话,那他们可就没辙了,毕竟他们手再长,也无法管到那些不属于他们大乾领土的地方。
甚至就是一些诸侯王的领地矿产。
他们都不太好管。
也就是在这时候,殷商古国派遣外交官员前往鸿胪寺请求归附,这是一种比诸侯王更加自由的附藩,每年象征意义上贡些特产,认你做老大,其他的还是自己管理自己,宗主国并无权插手。
本来小国附庸并不是什么大事,自从大乾几次击败匈奴,并且覆灭了西域三十六国之后,最近这些年一直陆续有胆小的国家过来归附,殷商古国号称自己是殷商遗民,也不算太离谱,本来建元帝都没打算见他们,更别说关心了。
但离谱的是,殷商古国的国君亲自过来,并且在长信宫拜见太皇太后的时候与太皇太后一见如故,一个说见了太皇太后,就像是见了自己早已亡故的祖母,一个觉得小国国君贴心可人,然后太皇太后直接在长信宫,将殷商古国的国君认做自己的干孙子,并祭祀祖庙。
毕竟又不需要封王啥的。
所以倒也不用建元帝同意。
紧接着更离谱的事就来了,殷商古国的国君子辛,原名窦子辛,不过对外号称殷商遗民,姓子,说自己感念太皇太后收自己做干孙子的恩德,特献上黄金三百万两,白银一千万两,算寿礼。
然后太皇太后也当即表示自己很感动,从没有见过这么孝顺的孙子,立刻命令自己手下所有工坊开工,准备把从现在生产,一直到她干孙子子辛离开期间,所生产的所有东西,都算作回礼。
真真是孙孝祖母慈啊!
(本章完)
随着弹劾内容一一证实,建元帝再怎么不愿意,也只能按律执法,将那些违背律法,中饱私囊的官吏纷纷下狱。
同时紧急对变法内容进行修正。
也就是俗称的打补丁。
比如说增加了一些监督机构,要求很多生产工具上留下工匠的名字等等。
但即便如此,建元帝与儒家还是损失惨重,特别是儒家,因为那些被下狱的官吏大多都是儒家门人,毕竟变法是他们提出来的,执行的也是他们,当然得用自己人,如今出问题时要惩罚的。
自然还是他们。
然而这只是白圣报复的开端,因为紧接着,白圣便在全国各地大小城市大建蒙学私塾,正式开始扫盲启蒙教育。
启蒙书籍都是黄老一派的内容。
初级学堂加入百家学派基础内容。
中级学堂可以选择某一个派系进行深入学习,但儒家不在内,儒家属于选修,只要触类旁通的了解一下就行了。
高级学堂就是稷下学宫,教授各种最新知识的同时还提供研究资金等等。
先前白圣其实就有针对自己工坊里的工人子弟,三军亲人子弟进行过教育普及,那时候之所以只局限于自己人。
主要是老师不够,资金不足。
所以当然得优先考虑自己人。
谁有好事,都不可能先想着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只要不是彼此有什么深仇大恨,那肯定得优先考虑亲戚朋友之类,再不然也得是自己的亲信啥。
而如今将范围扩大到全国,报复儒家只是很不起眼的一点,即便不报复儒家,最多迟了一两年,她也会这么干。
毕竟一个学说想要长存于世,还是得传播,得有足够的受众,知道的人越多越不容易失传。敝扫自珍,不到一百年恐怕就没人知道了,或者被扭曲的一塌糊涂,不管未来怎么发展,反正现阶段想要维系黄老学说的地位以及打压儒家,将他们传播出去,就是最佳选择。
可以说白圣先前的那些行为与这一操作相比,真的能用温婉客气来形容。
而现在的操作。
只能说是一刀直戳儒家大动脉。
儒家那边在破防的同时,还有些惊疑不定,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太皇太后到底哪来的钱,又哪来的那么多教师?
明明太皇太后的财路都已经被他们切断了大半,可为什么还能有钱建这么多学校,甚至于不收费,并提供一天两顿饭,给所有适龄孩童进行免费启蒙。
“怎么办?照这样下去,只要三年时间,整个大乾下一代接受的启蒙可就基本都是黄老学说了,到时候我儒家哪还有什么未来,总不能就靠我们收的那些弟子,与全天下所有人相抗衡吧?”
“太皇太后到底哪来的钱?”
“她肯定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来钱渠道,否则根本不可能支撑得起这么庞大的消耗,怎么办,毫无头绪啊!”
“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太皇太后好像都不怎么使用铜币了,拿出来的都是上币,金和银,有没有可能太皇太后在什么地方找到了金银矿,并且偷偷开采,所以才能没了收入后依旧有钱用。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虽然依旧难以彻底掰倒太皇太后,但彻底斩断她的收入来源,削弱她势力还是没问题的。”
“也对,如今最大的危机无非就是太皇太后手里有钱,只要她没钱了,这些私塾自然就办不下去了,到时候难以收场,指不定非但没什么美名,反倒还会被骂,我们启奏陛下,同时自己私下也查一查,尽量摸清楚太皇太后的金银到底是从哪偷采的,到时一网打尽。”
“善!”
儒家那边并不傻,他们一直都很清楚,太皇太后难搞就难搞在,她手里有钱有权,权可能相对虚浮,但钱是实实在在的,足以稳住她虚浮的权,只有斩断太皇太后财源,才能将她彻底镇压。
再加上对白圣资金的仔细观察。
很容易就判断出白圣可能有什么大规模获取金银的渠道,而这时候不做生意,想要获取金银,能有什么渠道呢。
无非就是自己采矿,自己冶炼呗。
不过聪明的可不止儒家,建元帝那边稍加思索之后,也做出了类似猜测。
并且开始积极探寻金银矿所在。
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查,都没有查到白圣有在哪边开采金银矿,只查到她似乎运了不少人去海外,如果太皇太后偷采的金银矿是海外金银矿的话,那他们可就没辙了,毕竟他们手再长,也无法管到那些不属于他们大乾领土的地方。
甚至就是一些诸侯王的领地矿产。
他们都不太好管。
也就是在这时候,殷商古国派遣外交官员前往鸿胪寺请求归附,这是一种比诸侯王更加自由的附藩,每年象征意义上贡些特产,认你做老大,其他的还是自己管理自己,宗主国并无权插手。
本来小国附庸并不是什么大事,自从大乾几次击败匈奴,并且覆灭了西域三十六国之后,最近这些年一直陆续有胆小的国家过来归附,殷商古国号称自己是殷商遗民,也不算太离谱,本来建元帝都没打算见他们,更别说关心了。
但离谱的是,殷商古国的国君亲自过来,并且在长信宫拜见太皇太后的时候与太皇太后一见如故,一个说见了太皇太后,就像是见了自己早已亡故的祖母,一个觉得小国国君贴心可人,然后太皇太后直接在长信宫,将殷商古国的国君认做自己的干孙子,并祭祀祖庙。
毕竟又不需要封王啥的。
所以倒也不用建元帝同意。
紧接着更离谱的事就来了,殷商古国的国君子辛,原名窦子辛,不过对外号称殷商遗民,姓子,说自己感念太皇太后收自己做干孙子的恩德,特献上黄金三百万两,白银一千万两,算寿礼。
然后太皇太后也当即表示自己很感动,从没有见过这么孝顺的孙子,立刻命令自己手下所有工坊开工,准备把从现在生产,一直到她干孙子子辛离开期间,所生产的所有东西,都算作回礼。
真真是孙孝祖母慈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