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陆战队自成立之后,执行作战任务的地点几乎都是在辽东半岛地区,主要的对手便是清军。期间受命回了一趟南海参与马尼拉战役,然后便又赶到北方加入朝鲜战场继续与清军战斗。所以交战双方都对敌方的状况比较熟悉,也大致能料想到敌人接下来会采取的措施。
孙丙知道清军不会对目前的状况坐视不理,接到警讯之后必定会出兵追剿,而其出动的兵力肯定不会少,要是被对方截在岸上,想再脱身就很麻烦了,所以必须尽快撤到海上。只要一登船离岸,清军就半点手段也用不上了,就算有上万大军赶到,也只能在岸上干瞪眼了。
而阿济格也知道海汉军的惯用战术便是通过海岸投送小股部队,在清军控制的地区实施袭扰战,劫掠近海村镇或是打击附近清军据点之后便快速从海上撤离,让清军防不胜防。去年清军主力进入朝鲜之后,辽东海岸线几乎是被海汉组织的联军给捅成了筛子,至今都还有很多地方尚未恢复人气。
这次海汉军登陆的地点附近并无平民村落,所以阿济格判断对手的目标应该便是堡垒防线或大营这边进行换防的部队。如今对手既然已经暴露踪迹,而且成功对清军部队实施了打击,那接下来照其标准做法便是撤离了。如果不拦下他们,说不得过几天他们又会在其他地方登陆,将类似的场景再上演一遍。
金石滩海岸附近这片山林的面积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小,十几平方公里还是有的,按照巴亚诺等幸存者的报告,参与战斗的海汉军大概只有百人左右,而这么点人藏身于这样一片山林中,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找到的。所以阿济格为求稳妥,才会调动了整整四个甲喇的兵马,合计约莫五千人左右,已经足足是大营驻军的三分之二人马了。
为确保搜山过程中不会有遗漏的区域,每个甲喇下属的五个牛录也是拉开了一定的间距齐头并进,这样一旦有所发现,同伴就可以很快得到信号进行集结围剿。
刚刚死里逃生的巴亚诺,也主动参与了追击行动。在他看来如果能把握好时机,或许真有机会将先前动手的那队海汉军给截在岸上。到时候数千人围着百十来号人,就算围而不打,对方又能撑得了多久?说不定便将是一场大胜。而且阿济格都亲自出马指挥行动,为了今后的待遇打算,这个时候自然是要表现得英勇一些,不能让这位清国王爷给看扁了。
在距离预定会合地点还有大约六七里地的时候,孙丙的队伍便撞见了匆匆进山的一队清军。孙丙毫不犹豫地下令开火,打倒了当头的数人之后,那队清兵便调头逃跑了。不过这样一来,孙丙队伍就已经暴露了行踪,他也能想到进山的清军肯定不止这一队人马,其他地方的清军听到枪声之后肯定会迅速朝这个方向聚拢过来,当即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同时放弃部分辎重,比如伤势较重的俘虏,以及在刚才战斗中缴获的一部分武器。
这个时候脱身要紧,为了能够轻装前进,只能选择性地带走一部分证物。好在刚才还缴获了一批战马,否则要带走物证还好说,人证可能就没法弄回去了。
虽然很顺利地击退了这一小股清军,但敌人出现的速度其实比孙丙预料的还要更快一些,这也让他嗅到了危机来临的味道。
不过好在这山林环境中,对手也难以利用骑兵的机动力来快速完成合围。在积雪的密林间,四条腿的马并不比两条腿的人走得快,也就只是载重能力大一些罢了。所以只要陆战队的行进速度够快,清军倒也很难绕到前方去进行拦截,只能跟在屁股后面追了。
火枪射击的声音在山林间是能传出去很远的,不过枪声经过山间的折射回荡之后,在远处要准确判断出枪响的方向和位置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等清军大部队赶到交战地点的时候,海汉军已经通过了这一区域。不过地上纷乱的马蹄印和脚印的方向,却是让清军有了比较明确的追击方向。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脚印在前方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然后呈扇形分别去往了更多的方向。很显然,前方逃跑海汉军在发现清军的追击之后已经采取了反制措施来迷惑他们。
不过这种临时措施并不能拖住清军太长的时间,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一名甲喇额真稍后赶到这里查看现场之后,便能判断出这些脚印轨迹的大方向都是东边的海岸,分出两个牛录分别追踪最左与最右的两路踪迹,剩下的人马则是直接在中间选了一路看起来脚印比较多的继续追踪。
稍后阿济格赶到此地,听说前面甲喇额真的调度之后也大为赞同,而此时东边果然再次传来枪声。阿济格辨明方向之后,便指挥部队朝枪响处赶去。
孙丙在战前也做了一些撤离方案的部署,不过他也没有料想到真正要回撤的时候竟会是如此紧张的状况,清军几乎是脚跟脚地衔尾而至,而且大概是对本地的环境更为适应的原因,追击的速度极快,陆战队暴露行迹之后,已经无法彻底将其摆脱了。
孙丙不得不安排了三队人马,以次第断后的方式掩护载着证物的马队先行撤离。这种撤退方案在海汉军中算是传统技能,基本上所有作战部队都要掌握,所以即便是事前未曾做过相应的训练,此时也依然能够很熟练地运用这种战术来阻击追来的清军。
清军在兵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但问题在于山林之间很难集结起大股部队的冲锋,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等待后续部队到齐之后再摆开架势与海汉军交手,各支部队的行军路线和速度都有差异,要等齐一批人马所需的时间太长,很有可能在此期间就放跑了敌人。
阿济格下的命令是要截杀这支海汉军,谁要是发现敌军却不奋勇上前战斗,那很容易会在事后被扣一个“畏战不前”或是“纵敌逃遁”的罪名。于是阿济格安排追击又在当下这种特定环境中变成了添油战术,每次追到最前面与海汉军交手的全是小股清军,在对手的火力打击之下很难讨得了好。眼见就那么十来丈的交战距离,但想要将这个距离进一步缩短,对清军而言却是相当困难。
即便是有很多悍不畏死的清兵试图用人肉冲锋来突破陆战队的火力网,但每一支留下断后的小队都有十人以上,所形成的交叉火网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突破的。而且交战距离的拉近对清军也不尽然是好处,在这么近的距离上,他们手里的盾牌和身上的轻甲很难抵挡住敌人的子弹,而海汉军的射击命中率也会因此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一击命中的几率极大。再加上所使用的连发步枪能够保持密集的射击频率,让尝试发动冲锋的清兵几乎都成为了活靶子。
在距离海岸线大约还有两里左右的位置,从多个方向追击而来的清军终于慢慢对陆战队形成了扇形合围的局面。但攻击面的增大并未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孙丙也很及时地调整了策略,将断后小组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几乎一半的兵力都投放在了这上面,收效也是很显着的。
但孙丙也并未因此就松一口气,从望远镜里不难发现远处山林中密密麻麻的清军士兵正朝这个方向快速涌来,仅仅依靠当下的火力强度,要在完全没有防御工事的环境中阻击数以千计的清军是不太现实的。而且每个士兵所携带的弹药数量是有限的,以当下这种作战强度,弹药的消耗速度就未必能支撑到他们撤到船上去了。
孙丙此时只能寄希望于赶来接应自己撤离的船只已经就位,否则陆战队在空无一物的海滩上可没法支撑太久。
此时阿济格已经能看到远处林间的交火场面了,他在战前便宣布了“杀一人赏一百两银,活捉一人赏五百两银”的高额悬赏,看来的确还是起到了作用,赶到交战地点的清军士兵都是奋力冲锋,恨不得立刻将对面这些行走的钱袋子揽入手中。
虽然在追击行动期间已经有了不小的伤亡,但阿济格认为只要能将这支海汉军拦下来并加以歼灭,那便是近年来少有的大胜仗了,必定可以大大地鼓舞军心士气,让皇太极对自己刮目相看。
但很快阿济格便发现事情不对,自己的人马并未能够成功拦截住敌军,交战地带依然在向东边的海岸方向不断移动。这很显然是对方还在且战且退,而己方的追击还没有能与敌军形成缠斗之势。
“传我号令,凡成功截杀敌人者,除先前公布的赏赐之外,另赏包衣五人,良田五十亩!”阿济格当下也急眼了,这眼看就要到海边了,很显然海汉人是打算从海上撤离此地,要是这到了碗里的鸭子又飞了,那清军单方面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清军中原本就有许多不惜命的狠人,接到这个命令之后更是人人争先,终究还是用密集的弓矢射倒了数名海汉兵。
而孙丙当下也只能以队伍的安全撤退为先,伤者能救则救走,实在救不到的也只能狠心放弃了。毕竟战场上的厮杀不可能没有伤亡,哪怕陆战队的单兵战斗力能高出对方一大截,但在这种野外环境下,也依然难以抵挡如蝗虫一般蜂拥而至的清军。
当然如果能有防御工事可用,那海汉军的处境必定会比当下要从容得多,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挡下清军的攻势。但此时第一要务是撤离,何况孙丙也不知道后面追击而来的清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在这种情况下不敢恋战,只求能尽快脱离战场。
“连长,我们的船在海边了!”
这个消息让孙丙精神一振,船到了就意味着有了退路,当即定下神来调派人手,让伤员留下弹药先行撤退,其余的人仍是互相掩护分批次后撤。
这个时候先期撤到海岸的士兵将俘虏和证物交给了划小艇到沙滩接应的水兵,之后又有一部分人折返回来,一同掩护战友后撤。
此时已经到了沙滩上的开阔地带,清军也终于冲出山林,以更大的弧形包围圈向后推中的陆战队压上来。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意识到硬冲的效果不佳,对方的火力强度足以将冲锋压制在十丈左右的距离,而使用弓箭抛射杀敌的效果反而更佳。
一时间四面八方都有弓矢飞来,而陆战队为求行动便利,基本上都是身无片甲,一旦中箭便是比较严重的伤势,火力输出强度也较之前有所削弱。
这个时候在近岸处海面上停留的两艘海汉战船上的舰炮也开火了,为了不伤及岸上的陆战队,他们开火的方向都是朝着陆战队的左右两翼,以便能减轻陆战队所受到的攻击。
来自海上的炮击虽然强度有限,但作用却很显着,火炮在清军的认知中是一种近乎无敌的武器,而海汉军已经在这几年的交战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去年海汉舰队封锁鸭绿江,在河岸边架起炮台炮轰九连城的战斗,在清军内部也是广为流传,对于海汉这种战船炮击战术的威力,清军一直都心存忌惮。
此时炮声隆隆响起,接着便有几发炮弹落在清军阵中,顿时在人群中犁出了一道血**壑来,很多人根本连惨叫声都发不出来便已经变成了一堆碎肉,这场面的冲击力可比步枪杀人震撼多了。
一轮炮击下来,造成的死伤其实不是太大,但清军的阵形却是已经自动向中间收缩,以避免在两翼白白充当活靶子。sxbiquge/read/19/19191/ )
孙丙知道清军不会对目前的状况坐视不理,接到警讯之后必定会出兵追剿,而其出动的兵力肯定不会少,要是被对方截在岸上,想再脱身就很麻烦了,所以必须尽快撤到海上。只要一登船离岸,清军就半点手段也用不上了,就算有上万大军赶到,也只能在岸上干瞪眼了。
而阿济格也知道海汉军的惯用战术便是通过海岸投送小股部队,在清军控制的地区实施袭扰战,劫掠近海村镇或是打击附近清军据点之后便快速从海上撤离,让清军防不胜防。去年清军主力进入朝鲜之后,辽东海岸线几乎是被海汉组织的联军给捅成了筛子,至今都还有很多地方尚未恢复人气。
这次海汉军登陆的地点附近并无平民村落,所以阿济格判断对手的目标应该便是堡垒防线或大营这边进行换防的部队。如今对手既然已经暴露踪迹,而且成功对清军部队实施了打击,那接下来照其标准做法便是撤离了。如果不拦下他们,说不得过几天他们又会在其他地方登陆,将类似的场景再上演一遍。
金石滩海岸附近这片山林的面积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小,十几平方公里还是有的,按照巴亚诺等幸存者的报告,参与战斗的海汉军大概只有百人左右,而这么点人藏身于这样一片山林中,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找到的。所以阿济格为求稳妥,才会调动了整整四个甲喇的兵马,合计约莫五千人左右,已经足足是大营驻军的三分之二人马了。
为确保搜山过程中不会有遗漏的区域,每个甲喇下属的五个牛录也是拉开了一定的间距齐头并进,这样一旦有所发现,同伴就可以很快得到信号进行集结围剿。
刚刚死里逃生的巴亚诺,也主动参与了追击行动。在他看来如果能把握好时机,或许真有机会将先前动手的那队海汉军给截在岸上。到时候数千人围着百十来号人,就算围而不打,对方又能撑得了多久?说不定便将是一场大胜。而且阿济格都亲自出马指挥行动,为了今后的待遇打算,这个时候自然是要表现得英勇一些,不能让这位清国王爷给看扁了。
在距离预定会合地点还有大约六七里地的时候,孙丙的队伍便撞见了匆匆进山的一队清军。孙丙毫不犹豫地下令开火,打倒了当头的数人之后,那队清兵便调头逃跑了。不过这样一来,孙丙队伍就已经暴露了行踪,他也能想到进山的清军肯定不止这一队人马,其他地方的清军听到枪声之后肯定会迅速朝这个方向聚拢过来,当即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同时放弃部分辎重,比如伤势较重的俘虏,以及在刚才战斗中缴获的一部分武器。
这个时候脱身要紧,为了能够轻装前进,只能选择性地带走一部分证物。好在刚才还缴获了一批战马,否则要带走物证还好说,人证可能就没法弄回去了。
虽然很顺利地击退了这一小股清军,但敌人出现的速度其实比孙丙预料的还要更快一些,这也让他嗅到了危机来临的味道。
不过好在这山林环境中,对手也难以利用骑兵的机动力来快速完成合围。在积雪的密林间,四条腿的马并不比两条腿的人走得快,也就只是载重能力大一些罢了。所以只要陆战队的行进速度够快,清军倒也很难绕到前方去进行拦截,只能跟在屁股后面追了。
火枪射击的声音在山林间是能传出去很远的,不过枪声经过山间的折射回荡之后,在远处要准确判断出枪响的方向和位置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等清军大部队赶到交战地点的时候,海汉军已经通过了这一区域。不过地上纷乱的马蹄印和脚印的方向,却是让清军有了比较明确的追击方向。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脚印在前方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然后呈扇形分别去往了更多的方向。很显然,前方逃跑海汉军在发现清军的追击之后已经采取了反制措施来迷惑他们。
不过这种临时措施并不能拖住清军太长的时间,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一名甲喇额真稍后赶到这里查看现场之后,便能判断出这些脚印轨迹的大方向都是东边的海岸,分出两个牛录分别追踪最左与最右的两路踪迹,剩下的人马则是直接在中间选了一路看起来脚印比较多的继续追踪。
稍后阿济格赶到此地,听说前面甲喇额真的调度之后也大为赞同,而此时东边果然再次传来枪声。阿济格辨明方向之后,便指挥部队朝枪响处赶去。
孙丙在战前也做了一些撤离方案的部署,不过他也没有料想到真正要回撤的时候竟会是如此紧张的状况,清军几乎是脚跟脚地衔尾而至,而且大概是对本地的环境更为适应的原因,追击的速度极快,陆战队暴露行迹之后,已经无法彻底将其摆脱了。
孙丙不得不安排了三队人马,以次第断后的方式掩护载着证物的马队先行撤离。这种撤退方案在海汉军中算是传统技能,基本上所有作战部队都要掌握,所以即便是事前未曾做过相应的训练,此时也依然能够很熟练地运用这种战术来阻击追来的清军。
清军在兵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但问题在于山林之间很难集结起大股部队的冲锋,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等待后续部队到齐之后再摆开架势与海汉军交手,各支部队的行军路线和速度都有差异,要等齐一批人马所需的时间太长,很有可能在此期间就放跑了敌人。
阿济格下的命令是要截杀这支海汉军,谁要是发现敌军却不奋勇上前战斗,那很容易会在事后被扣一个“畏战不前”或是“纵敌逃遁”的罪名。于是阿济格安排追击又在当下这种特定环境中变成了添油战术,每次追到最前面与海汉军交手的全是小股清军,在对手的火力打击之下很难讨得了好。眼见就那么十来丈的交战距离,但想要将这个距离进一步缩短,对清军而言却是相当困难。
即便是有很多悍不畏死的清兵试图用人肉冲锋来突破陆战队的火力网,但每一支留下断后的小队都有十人以上,所形成的交叉火网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突破的。而且交战距离的拉近对清军也不尽然是好处,在这么近的距离上,他们手里的盾牌和身上的轻甲很难抵挡住敌人的子弹,而海汉军的射击命中率也会因此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一击命中的几率极大。再加上所使用的连发步枪能够保持密集的射击频率,让尝试发动冲锋的清兵几乎都成为了活靶子。
在距离海岸线大约还有两里左右的位置,从多个方向追击而来的清军终于慢慢对陆战队形成了扇形合围的局面。但攻击面的增大并未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孙丙也很及时地调整了策略,将断后小组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几乎一半的兵力都投放在了这上面,收效也是很显着的。
但孙丙也并未因此就松一口气,从望远镜里不难发现远处山林中密密麻麻的清军士兵正朝这个方向快速涌来,仅仅依靠当下的火力强度,要在完全没有防御工事的环境中阻击数以千计的清军是不太现实的。而且每个士兵所携带的弹药数量是有限的,以当下这种作战强度,弹药的消耗速度就未必能支撑到他们撤到船上去了。
孙丙此时只能寄希望于赶来接应自己撤离的船只已经就位,否则陆战队在空无一物的海滩上可没法支撑太久。
此时阿济格已经能看到远处林间的交火场面了,他在战前便宣布了“杀一人赏一百两银,活捉一人赏五百两银”的高额悬赏,看来的确还是起到了作用,赶到交战地点的清军士兵都是奋力冲锋,恨不得立刻将对面这些行走的钱袋子揽入手中。
虽然在追击行动期间已经有了不小的伤亡,但阿济格认为只要能将这支海汉军拦下来并加以歼灭,那便是近年来少有的大胜仗了,必定可以大大地鼓舞军心士气,让皇太极对自己刮目相看。
但很快阿济格便发现事情不对,自己的人马并未能够成功拦截住敌军,交战地带依然在向东边的海岸方向不断移动。这很显然是对方还在且战且退,而己方的追击还没有能与敌军形成缠斗之势。
“传我号令,凡成功截杀敌人者,除先前公布的赏赐之外,另赏包衣五人,良田五十亩!”阿济格当下也急眼了,这眼看就要到海边了,很显然海汉人是打算从海上撤离此地,要是这到了碗里的鸭子又飞了,那清军单方面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清军中原本就有许多不惜命的狠人,接到这个命令之后更是人人争先,终究还是用密集的弓矢射倒了数名海汉兵。
而孙丙当下也只能以队伍的安全撤退为先,伤者能救则救走,实在救不到的也只能狠心放弃了。毕竟战场上的厮杀不可能没有伤亡,哪怕陆战队的单兵战斗力能高出对方一大截,但在这种野外环境下,也依然难以抵挡如蝗虫一般蜂拥而至的清军。
当然如果能有防御工事可用,那海汉军的处境必定会比当下要从容得多,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挡下清军的攻势。但此时第一要务是撤离,何况孙丙也不知道后面追击而来的清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在这种情况下不敢恋战,只求能尽快脱离战场。
“连长,我们的船在海边了!”
这个消息让孙丙精神一振,船到了就意味着有了退路,当即定下神来调派人手,让伤员留下弹药先行撤退,其余的人仍是互相掩护分批次后撤。
这个时候先期撤到海岸的士兵将俘虏和证物交给了划小艇到沙滩接应的水兵,之后又有一部分人折返回来,一同掩护战友后撤。
此时已经到了沙滩上的开阔地带,清军也终于冲出山林,以更大的弧形包围圈向后推中的陆战队压上来。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意识到硬冲的效果不佳,对方的火力强度足以将冲锋压制在十丈左右的距离,而使用弓箭抛射杀敌的效果反而更佳。
一时间四面八方都有弓矢飞来,而陆战队为求行动便利,基本上都是身无片甲,一旦中箭便是比较严重的伤势,火力输出强度也较之前有所削弱。
这个时候在近岸处海面上停留的两艘海汉战船上的舰炮也开火了,为了不伤及岸上的陆战队,他们开火的方向都是朝着陆战队的左右两翼,以便能减轻陆战队所受到的攻击。
来自海上的炮击虽然强度有限,但作用却很显着,火炮在清军的认知中是一种近乎无敌的武器,而海汉军已经在这几年的交战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去年海汉舰队封锁鸭绿江,在河岸边架起炮台炮轰九连城的战斗,在清军内部也是广为流传,对于海汉这种战船炮击战术的威力,清军一直都心存忌惮。
此时炮声隆隆响起,接着便有几发炮弹落在清军阵中,顿时在人群中犁出了一道血**壑来,很多人根本连惨叫声都发不出来便已经变成了一堆碎肉,这场面的冲击力可比步枪杀人震撼多了。
一轮炮击下来,造成的死伤其实不是太大,但清军的阵形却是已经自动向中间收缩,以避免在两翼白白充当活靶子。sxbiquge/read/19/19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