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溰此行其实并没有与大明官员照面的计划,毕竟以当下三国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言,在舟山这种归属权尚有争议的地方跟大明官员碰面,即便是没有什么冲突,互相也会觉得尴尬。他的确没想到宁波的官员这么看得开,居然还跑来舟山岛与自己会面,看样子自己的身份在大明官员眼中还是有些份量。
不过李溰这下却是高估了朝鲜和自己的影响力,大明地方官员愿意在此事当中露面,主要还是看在了石迪文的面子上。而且正好近期有一批用于出售的军火运抵定海港,所以附近沿海州府的军头们都赶了过来,想看看能不能从石迪文手上买些合用的装备。而李溰的出现正好恰逢其会,也没人真把与朝鲜世子会面这件事当成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不过是让舟山岛上诸多迎来送往的国际社交活动又多了一桩谈资了。
比起几年前海汉刚刚占领舟山岛的时候,岛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非常显着的变化,除了港口码头这种显眼的区域之外,岛上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今天用来招待李溰一行人的宴会厅,便是在去年才建成,主要用于每年的招商活动,既能布展又能设宴,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开大会。
李溰随石迪文进入宴会厅之后,果然见到在此等候的有数人都是明人衣着,与海汉的短衣对襟装扮截然不同。而且这几人肤色黝黑,身体健壮,一看便知是长期在海边讨生活的人。
石迪文主动向李溰介绍道:“世子,这位是昌国卫的严国伟严指挥使……这是石浦所的马灵马千户……临山卫魏山魏指挥使……观海卫黄涛黄指挥使……”
李溰当然知道大明军方的卫所体系,这随便一个指挥使手底下都有几千兵马,而在场等级最低的武官也是千户,能将这么多大明的实权武官聚集到这里,这让他对石迪文在本地的影响力又有了新的认识。
石迪文当然不会向李溰说明这些大明武官来到定海港的真正原因,他想借此机会向李溰展示一下海汉与大明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么紧张,两国的来往也远不止经贸层面而已。在水面之下,两国的合作领域其实远远超过了外交协议中的内容,而这些往来其实都是在大明的默许之下。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只不过是地方上的卫所军头们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的选择,并不能代表大明朝廷的态度,但客观上他们的表现必定会被外界理解为大明朝廷的态度。要知道在场这些官员可不是什么小角色,上到正三品的指挥使,下至正五品的千户,个个手中掌有兵权,在海疆边境上说话比同级的文官还更管用。而朝廷毕竟天高皇帝远,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象征符号罢了,没是好忌惮的,相比之下还是捞到手的好处更实在一些。
退一万步说,即便朝廷不认同这些地方军头的做法,也拿他们没多少办法了。有福建许心素这个榜样在前,许多大明武官都对自己的兵权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自己掌握的兵权不仅仅可以用来打仗,而想要利用兵权敛财,也不是只有吃空饷这一种办法而已,至于对朝廷的指令阳奉阴违,在地方上自行其是,更是学得飞快。
这次来定海港求购军火的这些大明武官,他们的军购经费可不是来自兵部,朝廷也没有这个闲钱让江浙这边加强武备。这军费的一部分是由他们自掏腰包,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他们辖区内的富商士绅的捐助。而他们不惜血本也要加强武装实力的原因,正是效仿了福建许氏的做法,只有兵力足够强大,才能够既不听调也不听宣,安安稳稳在地方上当个富贵军阀。
不过海汉的军火生意一向都是卖方市场,交易往往还会附加一些政治条件,买家就算有钱也未必能买到想要的武器装备。所以这帮人才会在今天这个场合出现,通过为石迪文站台来争取好感,这样或许能在接下来的军火抢购中得到一点友情份额。
李溰自然也注意到了石迪文向他介绍的这些人几乎都是浙江本地的武官,眼见已经到了宾客的队伍末尾,李溰才终于看到了一个文人打扮的中年男子。
“这位是何肖先生。”
让李溰稍感意外的是,石迪文却没有介绍此人的官职,敢情他并非朝廷命官。但此人能有资格与这些武官站在一起,李溰还是觉得其身份必有特别之处。
果然石迪文接着便继续介绍道:“何先生是宁波知府曲大人的亲信幕僚,一般曲大人不太方便的时候,便是由何先生出面。”
李溰这下便听明白了,原来这位是代表宁波知府大人的师爷,怪不得其他这些武官对他的存在毫不奇怪。知府能派人参与今天这个宴席,已经算是表明了态度,李溰也不奢望自己能在海汉人的地头上见到大明地方官府的一把手。
何肖拱手作揖道:“何某见过世子,谨代知府大人向世子问好!”
何肖这话就说得很明白了,无需李溰再猜测其立场。李溰当即应道:“知府大人有心了,还请何先生也向知府大人转达本世子的问候。”
由于李溰身份比较敏感,今天这个宴会的嘉宾名单中,除了何肖便没有其他民间人士了,全是大明与海汉两国的官员,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使节。李溰想起出国之前父王的叮嘱,果然这第一站便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国外作为朝鲜象征的压力。他在国内的时候虽然偶尔也会旁听议政,随李倧会见外国使节,但从未独自与这么多的外国官员会面,当下也不免有些紧张,连口都不敢张了。
石迪文却是唯恐众人不知李溰来意,入席之后便大声向众人说明道:“朝鲜世子此行是要南下访问我国首都三亚,并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会留在三亚与我国进行文化交流。世子来访也象征着我国与朝鲜之间的深厚友谊,所以作为世子进入海汉的第一站,先在舟山为世子接风洗尘!诸位,让我们一起敬世子一杯!”
李溰连忙举杯起身向众人回礼,他没想到这海汉高官会如此高调地向其他国家宣扬自己留学一事,当下也不便向这些人解释其中的来龙去脉,只好先把这杯酒喝了。
石迪文的打算很明确,就是要利用李溰到海汉留学的这个契机,向各国宣扬海汉的国际地位——你们看清楚,朝鲜世子都到海汉留学了,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朝鲜的立场,海汉的阵营里已经又多了一个成员。
至于大明官员们对此作何感想,其实在朝鲜那边确认了世子留学的安排之后,石迪文便已经去找曲余同做过沟通,询问他作为一名大明官员对朝鲜此举的看法。
曲余同当时所给出的说法非常实际:“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朝鲜想换个主子,那谁又能拦得住呢?朝廷如今连使臣不往朝鲜派了,就算对朝鲜的选择不满,那也没地方发脾气,难道还能治得了朝鲜的罪吗?”
至于作为地方官员对待此事的态度,曲余同也说得非常直白:“对我们没影响,那就当热闹看看好了。如果能对老夫管辖的地区带来益处,那干嘛不支持?”
李溰留学对浙江沿海州府有好处吗?或许还是有那么一点的。海汉虽然在北方还有山东和辽东的统治区,但如果以贸易为目的,那舟山定海港才是海汉治下距离朝鲜最近的一处贸易港。李溰留学海汉肯定会促进海汉与朝鲜的贸易往来,来往于定海港与朝鲜之间的商船也会逐渐增多,而宁波府作为距离定海港最近的州府,必然也会近水楼台先得月,从中得到诸多的好处。
对于曲余同个人而言,他实际控制的商行船行都可以借机开展针对朝鲜的业务,而且越早进场就能越有先发优势。实施上在战后第一批进入汉城收购房产准备落脚的大明商家当中,便有何肖的兄弟何礼掌控的船行在其中,而这船行的幕后大老板就正是曲余同本人。
朝鲜更换宗主国,的确是对大明的不忠,但也只是面子上有点过不去罢了。真要说给大明造成了什么实际损失,那倒也未必。最起码大明不会隔三差五再倒贴钱出兵去救助这个武力羸弱的小弟,无需再为了维护这个藩属国而承受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
而对于像曲余同这样有门路又有手段的大明官员来说,朝鲜的政治立场变更其实是一个发财良机,可以毫不费力地跟随海汉进入朝鲜市场,并且从中获取可观的收益。而如果能有机会与朝鲜王位继承人建立起私交,这或许在未来将会带来当下无法想像的好处,所以尽管曲余同为了避嫌而没有亲自来舟山岛与李溰会面,但他还是派来了何肖作为自己的代表,向朝鲜世子释放善意。
这其中的门道,作为外交菜鸟的李溰当下可能还意识不到,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这些大明官员对他似乎并无恶感,或者说对他的身份并没有他所预料的那么敏感。反倒是不断有人过来向他敬酒,然后顺便打听几句朝鲜国的现状,特别是贸易方面的信息,几乎人人都很感兴趣。
李溰不是太明白为什么这些武将会对朝鲜市场上的货物买进卖出情况这么感兴趣,但这种事料想应该不会涉及到国家机密,他也基本都是坦然告之,并没有摆出贵族的架子。
李溰的这种态度倒是很容易便博得了在场这些大明武官的好感,他们找李溰套近乎的目的再简单不过,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赚钱的机会。他们比不了曲余同这种与海汉高层有联姻关系的官员,能够很容易就拿到第一手的内部消息,只能找机会收集信息,而李溰这种身份,无疑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情报来源,众人自然蜂拥而上,希望从他这里得到更多有关朝鲜市场的信息。
李溰过去二十多年一直生活在宫廷当中,在成为世子后便受到父王的有意辖制,与大臣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外交方面也的确还比较稚嫩。这些大明武官对他吹捧一番,然后酒劲上来,他也就将谨言慎行四个字抛在了脑后,与这帮武官有说有笑了。
而随李溰一同前来的朝鲜学员们就纯粹只是陪客了,他们这批人当中只有武官没有文官,而武官又全是低级军官,甚至连上前向海汉和大明官员敬酒的资格都还不够,只能老老实实坐在最外围,一边吃一边观摩这场外交活动。
宴席结束之前,李溰便已经不胜酒力,只能让人用藤椅给抬回住处。等他午夜因为口渴醒来,却无论如何都想不起自己入席之后到醉倒之前的那段经历了。他记得的最后一幕便是七八名大明武官围在自己周围,称有机会要去朝鲜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
李溰想起这一幕不禁冷哼了一声,过去这几年朝鲜也曾多次向大明请求军事援助,希望他们能够出兵帮助自己抵御北边的后金。但大明的反应却让他们一再失望,除了皮岛上的东江镇兵马还在坚持作战,便再未向朝鲜派遣一兵一卒。到最后东江镇兵马被大明所放弃,为了自保不得不离开朝鲜改投海汉,然后迁去了金州。迫不得已之下,朝鲜才将求援对象改为了海汉,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响应。
如今这些大明军官毫无廉耻地口称要去朝鲜观光,可之前朝鲜求了大明这么久,怎么没见有谁带兵去朝鲜的。
李溰并不理解大明所面临的内忧外患有多么严重,已经不可能再像万历年间那样出兵朝鲜助战。他只知道最后拯救了朝鲜的是海汉人,而对朝鲜危局袖手旁观的却是曾经的宗主国大明。
不过李溰这下却是高估了朝鲜和自己的影响力,大明地方官员愿意在此事当中露面,主要还是看在了石迪文的面子上。而且正好近期有一批用于出售的军火运抵定海港,所以附近沿海州府的军头们都赶了过来,想看看能不能从石迪文手上买些合用的装备。而李溰的出现正好恰逢其会,也没人真把与朝鲜世子会面这件事当成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不过是让舟山岛上诸多迎来送往的国际社交活动又多了一桩谈资了。
比起几年前海汉刚刚占领舟山岛的时候,岛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非常显着的变化,除了港口码头这种显眼的区域之外,岛上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今天用来招待李溰一行人的宴会厅,便是在去年才建成,主要用于每年的招商活动,既能布展又能设宴,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开大会。
李溰随石迪文进入宴会厅之后,果然见到在此等候的有数人都是明人衣着,与海汉的短衣对襟装扮截然不同。而且这几人肤色黝黑,身体健壮,一看便知是长期在海边讨生活的人。
石迪文主动向李溰介绍道:“世子,这位是昌国卫的严国伟严指挥使……这是石浦所的马灵马千户……临山卫魏山魏指挥使……观海卫黄涛黄指挥使……”
李溰当然知道大明军方的卫所体系,这随便一个指挥使手底下都有几千兵马,而在场等级最低的武官也是千户,能将这么多大明的实权武官聚集到这里,这让他对石迪文在本地的影响力又有了新的认识。
石迪文当然不会向李溰说明这些大明武官来到定海港的真正原因,他想借此机会向李溰展示一下海汉与大明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么紧张,两国的来往也远不止经贸层面而已。在水面之下,两国的合作领域其实远远超过了外交协议中的内容,而这些往来其实都是在大明的默许之下。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只不过是地方上的卫所军头们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的选择,并不能代表大明朝廷的态度,但客观上他们的表现必定会被外界理解为大明朝廷的态度。要知道在场这些官员可不是什么小角色,上到正三品的指挥使,下至正五品的千户,个个手中掌有兵权,在海疆边境上说话比同级的文官还更管用。而朝廷毕竟天高皇帝远,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象征符号罢了,没是好忌惮的,相比之下还是捞到手的好处更实在一些。
退一万步说,即便朝廷不认同这些地方军头的做法,也拿他们没多少办法了。有福建许心素这个榜样在前,许多大明武官都对自己的兵权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自己掌握的兵权不仅仅可以用来打仗,而想要利用兵权敛财,也不是只有吃空饷这一种办法而已,至于对朝廷的指令阳奉阴违,在地方上自行其是,更是学得飞快。
这次来定海港求购军火的这些大明武官,他们的军购经费可不是来自兵部,朝廷也没有这个闲钱让江浙这边加强武备。这军费的一部分是由他们自掏腰包,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他们辖区内的富商士绅的捐助。而他们不惜血本也要加强武装实力的原因,正是效仿了福建许氏的做法,只有兵力足够强大,才能够既不听调也不听宣,安安稳稳在地方上当个富贵军阀。
不过海汉的军火生意一向都是卖方市场,交易往往还会附加一些政治条件,买家就算有钱也未必能买到想要的武器装备。所以这帮人才会在今天这个场合出现,通过为石迪文站台来争取好感,这样或许能在接下来的军火抢购中得到一点友情份额。
李溰自然也注意到了石迪文向他介绍的这些人几乎都是浙江本地的武官,眼见已经到了宾客的队伍末尾,李溰才终于看到了一个文人打扮的中年男子。
“这位是何肖先生。”
让李溰稍感意外的是,石迪文却没有介绍此人的官职,敢情他并非朝廷命官。但此人能有资格与这些武官站在一起,李溰还是觉得其身份必有特别之处。
果然石迪文接着便继续介绍道:“何先生是宁波知府曲大人的亲信幕僚,一般曲大人不太方便的时候,便是由何先生出面。”
李溰这下便听明白了,原来这位是代表宁波知府大人的师爷,怪不得其他这些武官对他的存在毫不奇怪。知府能派人参与今天这个宴席,已经算是表明了态度,李溰也不奢望自己能在海汉人的地头上见到大明地方官府的一把手。
何肖拱手作揖道:“何某见过世子,谨代知府大人向世子问好!”
何肖这话就说得很明白了,无需李溰再猜测其立场。李溰当即应道:“知府大人有心了,还请何先生也向知府大人转达本世子的问候。”
由于李溰身份比较敏感,今天这个宴会的嘉宾名单中,除了何肖便没有其他民间人士了,全是大明与海汉两国的官员,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使节。李溰想起出国之前父王的叮嘱,果然这第一站便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国外作为朝鲜象征的压力。他在国内的时候虽然偶尔也会旁听议政,随李倧会见外国使节,但从未独自与这么多的外国官员会面,当下也不免有些紧张,连口都不敢张了。
石迪文却是唯恐众人不知李溰来意,入席之后便大声向众人说明道:“朝鲜世子此行是要南下访问我国首都三亚,并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会留在三亚与我国进行文化交流。世子来访也象征着我国与朝鲜之间的深厚友谊,所以作为世子进入海汉的第一站,先在舟山为世子接风洗尘!诸位,让我们一起敬世子一杯!”
李溰连忙举杯起身向众人回礼,他没想到这海汉高官会如此高调地向其他国家宣扬自己留学一事,当下也不便向这些人解释其中的来龙去脉,只好先把这杯酒喝了。
石迪文的打算很明确,就是要利用李溰到海汉留学的这个契机,向各国宣扬海汉的国际地位——你们看清楚,朝鲜世子都到海汉留学了,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朝鲜的立场,海汉的阵营里已经又多了一个成员。
至于大明官员们对此作何感想,其实在朝鲜那边确认了世子留学的安排之后,石迪文便已经去找曲余同做过沟通,询问他作为一名大明官员对朝鲜此举的看法。
曲余同当时所给出的说法非常实际:“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朝鲜想换个主子,那谁又能拦得住呢?朝廷如今连使臣不往朝鲜派了,就算对朝鲜的选择不满,那也没地方发脾气,难道还能治得了朝鲜的罪吗?”
至于作为地方官员对待此事的态度,曲余同也说得非常直白:“对我们没影响,那就当热闹看看好了。如果能对老夫管辖的地区带来益处,那干嘛不支持?”
李溰留学对浙江沿海州府有好处吗?或许还是有那么一点的。海汉虽然在北方还有山东和辽东的统治区,但如果以贸易为目的,那舟山定海港才是海汉治下距离朝鲜最近的一处贸易港。李溰留学海汉肯定会促进海汉与朝鲜的贸易往来,来往于定海港与朝鲜之间的商船也会逐渐增多,而宁波府作为距离定海港最近的州府,必然也会近水楼台先得月,从中得到诸多的好处。
对于曲余同个人而言,他实际控制的商行船行都可以借机开展针对朝鲜的业务,而且越早进场就能越有先发优势。实施上在战后第一批进入汉城收购房产准备落脚的大明商家当中,便有何肖的兄弟何礼掌控的船行在其中,而这船行的幕后大老板就正是曲余同本人。
朝鲜更换宗主国,的确是对大明的不忠,但也只是面子上有点过不去罢了。真要说给大明造成了什么实际损失,那倒也未必。最起码大明不会隔三差五再倒贴钱出兵去救助这个武力羸弱的小弟,无需再为了维护这个藩属国而承受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
而对于像曲余同这样有门路又有手段的大明官员来说,朝鲜的政治立场变更其实是一个发财良机,可以毫不费力地跟随海汉进入朝鲜市场,并且从中获取可观的收益。而如果能有机会与朝鲜王位继承人建立起私交,这或许在未来将会带来当下无法想像的好处,所以尽管曲余同为了避嫌而没有亲自来舟山岛与李溰会面,但他还是派来了何肖作为自己的代表,向朝鲜世子释放善意。
这其中的门道,作为外交菜鸟的李溰当下可能还意识不到,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这些大明官员对他似乎并无恶感,或者说对他的身份并没有他所预料的那么敏感。反倒是不断有人过来向他敬酒,然后顺便打听几句朝鲜国的现状,特别是贸易方面的信息,几乎人人都很感兴趣。
李溰不是太明白为什么这些武将会对朝鲜市场上的货物买进卖出情况这么感兴趣,但这种事料想应该不会涉及到国家机密,他也基本都是坦然告之,并没有摆出贵族的架子。
李溰的这种态度倒是很容易便博得了在场这些大明武官的好感,他们找李溰套近乎的目的再简单不过,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赚钱的机会。他们比不了曲余同这种与海汉高层有联姻关系的官员,能够很容易就拿到第一手的内部消息,只能找机会收集信息,而李溰这种身份,无疑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情报来源,众人自然蜂拥而上,希望从他这里得到更多有关朝鲜市场的信息。
李溰过去二十多年一直生活在宫廷当中,在成为世子后便受到父王的有意辖制,与大臣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外交方面也的确还比较稚嫩。这些大明武官对他吹捧一番,然后酒劲上来,他也就将谨言慎行四个字抛在了脑后,与这帮武官有说有笑了。
而随李溰一同前来的朝鲜学员们就纯粹只是陪客了,他们这批人当中只有武官没有文官,而武官又全是低级军官,甚至连上前向海汉和大明官员敬酒的资格都还不够,只能老老实实坐在最外围,一边吃一边观摩这场外交活动。
宴席结束之前,李溰便已经不胜酒力,只能让人用藤椅给抬回住处。等他午夜因为口渴醒来,却无论如何都想不起自己入席之后到醉倒之前的那段经历了。他记得的最后一幕便是七八名大明武官围在自己周围,称有机会要去朝鲜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
李溰想起这一幕不禁冷哼了一声,过去这几年朝鲜也曾多次向大明请求军事援助,希望他们能够出兵帮助自己抵御北边的后金。但大明的反应却让他们一再失望,除了皮岛上的东江镇兵马还在坚持作战,便再未向朝鲜派遣一兵一卒。到最后东江镇兵马被大明所放弃,为了自保不得不离开朝鲜改投海汉,然后迁去了金州。迫不得已之下,朝鲜才将求援对象改为了海汉,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响应。
如今这些大明军官毫无廉耻地口称要去朝鲜观光,可之前朝鲜求了大明这么久,怎么没见有谁带兵去朝鲜的。
李溰并不理解大明所面临的内忧外患有多么严重,已经不可能再像万历年间那样出兵朝鲜助战。他只知道最后拯救了朝鲜的是海汉人,而对朝鲜危局袖手旁观的却是曾经的宗主国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