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洛忠奸之辩,让满达海也觉得颇有道理,只是满达海仔细想了许久,才从中想出一丝漏洞。
满达海问道:“可若是假装剃发,实则心中暗藏反意,又该如何?”
博洛冷哼一声,说道:“这等人数不胜数,反又不敢反,只敢在心中腹诽,这等人,皆无胆之人,唯有敢在剃发令一出时,便举械反抗者,这才是最为不安之要素。”
随后博洛正式命令**全境,悉数剃发,行新朝之雅政,一时间,无数的官绅哀嚎一片,反抗者有,剃发者亦有,正所谓,板荡之时,方显人心。
多少曾经高举华夷之辩大旗的人,剃了头发,也有曾经沉默寡言之人,毅然举起反旗。
此前李淏未反时,**虽是清廷的属国,但是清廷只是要求**称臣,并没有过于干涉其内政。
即便博洛洗劫了一波,清廷上下也没把**当回事,哪知清廷穷途末路,便连**这块没多少收益的破地也不放过。
这次博洛的剃发令,**上下自然也有举义反抗者,很多从汉江之战溃败的义兵,在返回乡里后,很快又相继在当地官绅的组织下,高举反抗剃发令的大旗。
不过很可惜的是,李朝的战力一直很感人,当年萨尔浒之战,明朝征讨努尔哈赤时,**君臣便想着当年明朝的再造之恩,因此派出一万五千余人的军队,去配合明军,进攻努尔哈赤。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这一万五千余人的军队,枪都没放几轮,便吓的跪地乞降,此后五百八旗兵,就杀到汉城,逼迫**求和。
等皇太极登基后,清军再次出兵**,一月时间,**北面数道,全面沦陷,最后被迫向皇太极称臣。
**军队的战力,从万历援朝,到清军崛起,再到如今清廷衰弱,周军北伐之时,战力极为稳定,从未变过,即便是号称精锐的内禁军,一遇上真正的战斗,立刻便露出其真实的水平。
这些义兵的反抗连个大点的浪花都翻不起来,除了少部分硬骨头外,需要八旗兵出马,其余大部皆被投靠清廷的**绿营兵所平灭。
但这不代表**就变的平静,许多人躲在山区中,拒绝接受博洛的统治,这些民众,或为匪,或号义军,平日里在山里务农,一有消息,便出山袭杀官府人员,劫掠商队,一时间乱象纷纷,**几无太平之地。
………………
关内。
而姜镶这一路,面对拜音图所部一万六千汉兵,四千八旗兵,姜镶觉得如今优势在己,所行之策略,与孟浚截然相反。
孟浚一路上,结硬寨,打呆仗,把多尔衮耗的都没脾气,而姜镶却是大开大合,出浑源后,先取蔚县,再夺涞源,随后在易县分兵两路。
一路是偏师以姜镶部将王辅臣为主,率骑兵千人,步卒万余人,经浃县,涿州,固安,永清,东安,随后进入天津,以汇合周军主力。
一路则是姜镶主力,六万步兵,近三千骑,经浃水,涿州,随后北上良乡,直接威胁北京城。
而拜音图的应对之举也和多尔衮截然不同,多尔衮折腾那么久,就是试图与孟浚进行一场大规模的野外决战,而拜音图却是小心谨慎,不寻到良机,绝不轻易出击。
姜镶在面对拜音图麾下一万六千汉兵与四千八旗精锐,心中并无畏怯,反而涌起一股壮志。
因为姜镶知道,这次将是中原最后一战,未来的荣耀,富贵,皆在这一战,对姜镶而言,能不能打下北京城另说,只要他的军队能够抵达北京城下,这北伐中,收复北都的名字上,必然有自己的大名。
拜音图也是领兵多年的老将,他知道直接正面冲突,胜负难料,而自己深负摄政王重托,拜音图不敢,也不能孤注一掷,因此,拜音图利用自己的骑兵优势,实施机动打击。
在拜音图的部署下,四千八旗兵四处游弋,专门针对姜镶的薄弱环节下手,清军成群结队的截杀姜镶所部斥候,逼的姜镶只能扩大斥候队伍,但姜镶的骑兵,在战力上,显然无法和八旗骑兵相抗衡,每每都要付出两到三骑的代价才能换掉一个八旗兵。
不仅如此,拜音图还将骑兵分成数十队,频繁袭击姜镶的后勤补给线,拜音图的骚扰,迫使姜镶不得不分派更多兵力用于保护粮道的安全。
姜镶对此头痛不已,但他又不得不加强沿线的防守,增派军力防护粮道。
虽然过程痛苦了一些,但姜镶大军一路缓慢行军,还是抵达了良乡,再往前一步,就能抵达北京城下。
良乡之战,成为双方首次正面交锋的地点,拜音图拖延了这么久,他也不能再拖下去了,因为姜镶已距京师,仅咫尺之遥。
拜音图将汉军组成圆阵,形固守之势,拜音图则亲率骑兵在外游弋,寻机破敌。
良乡之战,一时之间,战鼓擂动,剑拔弩张。
姜镶见此,豪气顿生,其立马横刀,回望部下,高呼道:“男儿生于乱世,当持三尺青锋,破敌阵,方显莫当之勇!”
姜镶部下,俱振臂高呼,士气为之一振,一时间,战意沸腾,似有摧枯拉朽之势。
随后一声令下,其部汹涌向前,步阵蜂拥而至,姜镶也知道拜音图的骑兵在外,因此,所部骑兵紧盯着拜音图的动向。
姜镶所部数倍于清军,战斗一开始,清军步兵便落于下风,只能勉力维持,虽然前排接阵人数只能那么多,但是后排的箭矢掩护却是清军拍马所不能及。
箭矢如雨般坠下清军圆阵,许多清兵甚至身中数十箭而倒毙,拜音图见状,不再迟疑,立率骑兵,往外绕行,试图侧击姜镶所部。
姜镶部下骑兵立刻出击,阻拦清骑,拜音图扬鞭跃马,身先士卒,以冲骑阵。
拜音图左冲右突,其部下也知到了拼命之时,“随我冲,破敌就在今日!”拜音图厉声大喝。
满达海问道:“可若是假装剃发,实则心中暗藏反意,又该如何?”
博洛冷哼一声,说道:“这等人数不胜数,反又不敢反,只敢在心中腹诽,这等人,皆无胆之人,唯有敢在剃发令一出时,便举械反抗者,这才是最为不安之要素。”
随后博洛正式命令**全境,悉数剃发,行新朝之雅政,一时间,无数的官绅哀嚎一片,反抗者有,剃发者亦有,正所谓,板荡之时,方显人心。
多少曾经高举华夷之辩大旗的人,剃了头发,也有曾经沉默寡言之人,毅然举起反旗。
此前李淏未反时,**虽是清廷的属国,但是清廷只是要求**称臣,并没有过于干涉其内政。
即便博洛洗劫了一波,清廷上下也没把**当回事,哪知清廷穷途末路,便连**这块没多少收益的破地也不放过。
这次博洛的剃发令,**上下自然也有举义反抗者,很多从汉江之战溃败的义兵,在返回乡里后,很快又相继在当地官绅的组织下,高举反抗剃发令的大旗。
不过很可惜的是,李朝的战力一直很感人,当年萨尔浒之战,明朝征讨努尔哈赤时,**君臣便想着当年明朝的再造之恩,因此派出一万五千余人的军队,去配合明军,进攻努尔哈赤。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这一万五千余人的军队,枪都没放几轮,便吓的跪地乞降,此后五百八旗兵,就杀到汉城,逼迫**求和。
等皇太极登基后,清军再次出兵**,一月时间,**北面数道,全面沦陷,最后被迫向皇太极称臣。
**军队的战力,从万历援朝,到清军崛起,再到如今清廷衰弱,周军北伐之时,战力极为稳定,从未变过,即便是号称精锐的内禁军,一遇上真正的战斗,立刻便露出其真实的水平。
这些义兵的反抗连个大点的浪花都翻不起来,除了少部分硬骨头外,需要八旗兵出马,其余大部皆被投靠清廷的**绿营兵所平灭。
但这不代表**就变的平静,许多人躲在山区中,拒绝接受博洛的统治,这些民众,或为匪,或号义军,平日里在山里务农,一有消息,便出山袭杀官府人员,劫掠商队,一时间乱象纷纷,**几无太平之地。
………………
关内。
而姜镶这一路,面对拜音图所部一万六千汉兵,四千八旗兵,姜镶觉得如今优势在己,所行之策略,与孟浚截然相反。
孟浚一路上,结硬寨,打呆仗,把多尔衮耗的都没脾气,而姜镶却是大开大合,出浑源后,先取蔚县,再夺涞源,随后在易县分兵两路。
一路是偏师以姜镶部将王辅臣为主,率骑兵千人,步卒万余人,经浃县,涿州,固安,永清,东安,随后进入天津,以汇合周军主力。
一路则是姜镶主力,六万步兵,近三千骑,经浃水,涿州,随后北上良乡,直接威胁北京城。
而拜音图的应对之举也和多尔衮截然不同,多尔衮折腾那么久,就是试图与孟浚进行一场大规模的野外决战,而拜音图却是小心谨慎,不寻到良机,绝不轻易出击。
姜镶在面对拜音图麾下一万六千汉兵与四千八旗精锐,心中并无畏怯,反而涌起一股壮志。
因为姜镶知道,这次将是中原最后一战,未来的荣耀,富贵,皆在这一战,对姜镶而言,能不能打下北京城另说,只要他的军队能够抵达北京城下,这北伐中,收复北都的名字上,必然有自己的大名。
拜音图也是领兵多年的老将,他知道直接正面冲突,胜负难料,而自己深负摄政王重托,拜音图不敢,也不能孤注一掷,因此,拜音图利用自己的骑兵优势,实施机动打击。
在拜音图的部署下,四千八旗兵四处游弋,专门针对姜镶的薄弱环节下手,清军成群结队的截杀姜镶所部斥候,逼的姜镶只能扩大斥候队伍,但姜镶的骑兵,在战力上,显然无法和八旗骑兵相抗衡,每每都要付出两到三骑的代价才能换掉一个八旗兵。
不仅如此,拜音图还将骑兵分成数十队,频繁袭击姜镶的后勤补给线,拜音图的骚扰,迫使姜镶不得不分派更多兵力用于保护粮道的安全。
姜镶对此头痛不已,但他又不得不加强沿线的防守,增派军力防护粮道。
虽然过程痛苦了一些,但姜镶大军一路缓慢行军,还是抵达了良乡,再往前一步,就能抵达北京城下。
良乡之战,成为双方首次正面交锋的地点,拜音图拖延了这么久,他也不能再拖下去了,因为姜镶已距京师,仅咫尺之遥。
拜音图将汉军组成圆阵,形固守之势,拜音图则亲率骑兵在外游弋,寻机破敌。
良乡之战,一时之间,战鼓擂动,剑拔弩张。
姜镶见此,豪气顿生,其立马横刀,回望部下,高呼道:“男儿生于乱世,当持三尺青锋,破敌阵,方显莫当之勇!”
姜镶部下,俱振臂高呼,士气为之一振,一时间,战意沸腾,似有摧枯拉朽之势。
随后一声令下,其部汹涌向前,步阵蜂拥而至,姜镶也知道拜音图的骑兵在外,因此,所部骑兵紧盯着拜音图的动向。
姜镶所部数倍于清军,战斗一开始,清军步兵便落于下风,只能勉力维持,虽然前排接阵人数只能那么多,但是后排的箭矢掩护却是清军拍马所不能及。
箭矢如雨般坠下清军圆阵,许多清兵甚至身中数十箭而倒毙,拜音图见状,不再迟疑,立率骑兵,往外绕行,试图侧击姜镶所部。
姜镶部下骑兵立刻出击,阻拦清骑,拜音图扬鞭跃马,身先士卒,以冲骑阵。
拜音图左冲右突,其部下也知到了拼命之时,“随我冲,破敌就在今日!”拜音图厉声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