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退守关外,虽然从关内掠夺了大批的物资,但是坐吃山空,哪里还能有多余的物资来援助蒙古诸部,东蒙古科尔沁部由于已经深度的和清廷上层绑定,还能时不时得到一些物资。
至于漠南诸部,那只能靠自己了,因为从清廷这得不到好处,而且清廷的影响力也逐渐衰落,所以漠南许多部落,名义上,还臣服清廷,但实际上,暗中都有和乾国商队进行贸易往来。
孟浚为了搜集草原的情报,也鼓励商人走出去,也让青鸾卫准备了一些人手,跟随各个商队,或刺探驻军情报,或绘制地图,或收买暗探等等。
新朝刚立,各边镇的守军还无人敢将战略物资流入蒙古以及清廷之中,主要的商品也就是铁锅,茶叶,棉布,绢布。
这几样商品都是紧俏物,茶叶是蒙古诸部的必需品,铁锅和棉布也能换取马匹和牛羊。
明朝时,铁料禁止出口,因此有明一朝,蒙古的实力逐渐削弱,就连铁锅这样的商品,草原都无法打造出来。
而对铁锅出口一事,孟浚持有限支持态度,也就是对数量进行限制,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断了清廷的臂膀,还跟以前一样,那还怎么得到草原诸部的信任。
孟浚在占据北京后,倒是想起了曾经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的晋商八大家,不过,等孟浚派人查抄时,那些曾靠贩卖物资,情报以资敌的大商人,在清廷退出关内时,就带着金银细软追随清廷逃出山西。
不过,这些人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到了关外,就好比是小儿闹市持金,祸虽未至,然福已远去。
………………
柳州城下。
吴三桂已经没了脾气,大军已经连攻五日,柳州城,巍然不动,吴三桂的心情可谓跌至谷底,每一天,他的部下都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可依然未能攻破城池。
是吴三桂保存实力,假装不出力吗?至于林士奇所派前锋将,王富贵认为在他抵达后的那两日,吴三桂是出了力的。
吴三桂这几日脸色没一天是好的,军中伤员两千多人,阵亡三千余人,伤亡如此之大,若是打下柳州也就罢了,结果柳州城的兵力看起来依旧充足。
直到王富贵所部抵达柳州城下,两日后,才有青鸾卫密报,柳州城中有李成栋心腹,吴文献一万七千守军,而且军将的家眷都被李成栋控制在手中,并下严令,有降者,家眷尽斩,李成栋的威胁,没有人会认为他是在开玩笑。
王富贵难得的安慰了一番吴三桂,道:“平西侯,胜败乃兵家常事,别太放在心上。我老王会替你跟林帅说,你尽力了。”
吴三桂听的有些憋屈,心里想着,老子用的着你替我说,林士奇算什么,他爱信不信。
但吴三桂也从王富贵的语气中,听出了好意,好一会,他才闷闷的说道:“那就多谢王将军了。”
“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王富贵摆摆手,表示不用客气。
吴三桂看了一眼王富贵,问道:“王将军是陛下爱将,不知可有破城之方略?”
“这……”王富贵思考片刻后,说道:“说实话,破城之法,关键在于知己知彼,吴文献是李成栋的心腹,守军又被李成栋所钳制,强攻,恐怕代价巨大,不如围城吧,围到城中断粮,反正李成栋就这么几个地方,先围死柳州,看谁能耗的过谁。”
听完王富贵的废话,吴三桂点头赞道:“好计!王将军果然不愧是陛下爱将!”
王富贵虽然说的是废话,但现在吴三桂还真没别的法子,至于炸城之法,那支屡立奇功的土兵,现在还在关中赵用平的手下,等土兵来了,那吴三桂自己已经把柳州围死了。
炸城是个技术活,不是随便谁都可以效仿的,挖掘地道没挖好,地道会塌,位置没算准,说不定没炸到城墙,反而炸到城外空地,就算是位置准了,地道也没塌,火药没堆好,城墙照样炸不塌。
在王富贵抵达的第三日后,林士奇率军兵临柳州,作为乾朝中,军方中的第一人,天子钦定的征南主帅,吴三桂心里虽不屑此人,但还是上前参拜。
林士奇对这个曾经的上司,毫无客气之言,问道:“平西侯声名赫赫,何以顿兵柳州小城?”
吴三桂道:“回大帅,柳州城中有守军一万七千众,而末将手中仅有三万人,敌有坚城固守,末将强攻五日,部众伤亡近两成,将士们已经尽力了。”
林士奇点点头,表示接受吴三桂的解释,其实林士奇早就得到吴三桂在柳州城下的战况细节,林士奇看出了吴三桂归降,有些心不甘,因此率大军而来,顺便敲打一番吴三桂。
大军临城,十余万众,城中的吴文献从信心满满,到现在的惶惶不安,不过,吴文献也算机智,在林士奇抵达的当日,在乾军驻营后,当夜,便率柳州城中剩余的一万五千余人,遁逃出城。
吴三桂部将孙文焕闻讯,率骑兵趁夜追击,不过刚追没多久,黑夜,马失前蹄者甚多,孙文焕只能停下追击的脚步。
不过,吴文献也没好到哪去,等天亮后,吴文献所部也已经跑散了编制,但吴文献也不敢停下脚步,只能粗略的整编一番,随后大军继续向南逃窜。
直到吴文献逃至南宁时,才清点部众,竟然跑散了部众四千余人,吴文献虽恼怒,但也不敢继续呆在南宁等到溃兵集合,而是一股脑的逃往李成栋所在的边境忠州府。
而李成栋对吴文献万余有人逃出柳州一事,也并不在意,吴文献的任务大体上已经完成了,挡住了孟浚的部队十余日,给自己争取了更充足的撤退时间。
于是,在集合了吴文献的部队后,李成栋率部下朝着安南方向而去,在边境时,李成栋回望了一眼北方,随后却是毫不留恋的朝南面而去。
如今的天下,虽然永历还存在,可已经逃入缅甸,李成栋也率大部退入安南,在传统的汉地诸省中,仅存郑家,这时,孟浚的使者,也来到了泉州。
(感谢大佬的大神认阵^O^,道人飘零半生,未逢明主,如蒙不弃………………)
至于漠南诸部,那只能靠自己了,因为从清廷这得不到好处,而且清廷的影响力也逐渐衰落,所以漠南许多部落,名义上,还臣服清廷,但实际上,暗中都有和乾国商队进行贸易往来。
孟浚为了搜集草原的情报,也鼓励商人走出去,也让青鸾卫准备了一些人手,跟随各个商队,或刺探驻军情报,或绘制地图,或收买暗探等等。
新朝刚立,各边镇的守军还无人敢将战略物资流入蒙古以及清廷之中,主要的商品也就是铁锅,茶叶,棉布,绢布。
这几样商品都是紧俏物,茶叶是蒙古诸部的必需品,铁锅和棉布也能换取马匹和牛羊。
明朝时,铁料禁止出口,因此有明一朝,蒙古的实力逐渐削弱,就连铁锅这样的商品,草原都无法打造出来。
而对铁锅出口一事,孟浚持有限支持态度,也就是对数量进行限制,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断了清廷的臂膀,还跟以前一样,那还怎么得到草原诸部的信任。
孟浚在占据北京后,倒是想起了曾经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的晋商八大家,不过,等孟浚派人查抄时,那些曾靠贩卖物资,情报以资敌的大商人,在清廷退出关内时,就带着金银细软追随清廷逃出山西。
不过,这些人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到了关外,就好比是小儿闹市持金,祸虽未至,然福已远去。
………………
柳州城下。
吴三桂已经没了脾气,大军已经连攻五日,柳州城,巍然不动,吴三桂的心情可谓跌至谷底,每一天,他的部下都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可依然未能攻破城池。
是吴三桂保存实力,假装不出力吗?至于林士奇所派前锋将,王富贵认为在他抵达后的那两日,吴三桂是出了力的。
吴三桂这几日脸色没一天是好的,军中伤员两千多人,阵亡三千余人,伤亡如此之大,若是打下柳州也就罢了,结果柳州城的兵力看起来依旧充足。
直到王富贵所部抵达柳州城下,两日后,才有青鸾卫密报,柳州城中有李成栋心腹,吴文献一万七千守军,而且军将的家眷都被李成栋控制在手中,并下严令,有降者,家眷尽斩,李成栋的威胁,没有人会认为他是在开玩笑。
王富贵难得的安慰了一番吴三桂,道:“平西侯,胜败乃兵家常事,别太放在心上。我老王会替你跟林帅说,你尽力了。”
吴三桂听的有些憋屈,心里想着,老子用的着你替我说,林士奇算什么,他爱信不信。
但吴三桂也从王富贵的语气中,听出了好意,好一会,他才闷闷的说道:“那就多谢王将军了。”
“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王富贵摆摆手,表示不用客气。
吴三桂看了一眼王富贵,问道:“王将军是陛下爱将,不知可有破城之方略?”
“这……”王富贵思考片刻后,说道:“说实话,破城之法,关键在于知己知彼,吴文献是李成栋的心腹,守军又被李成栋所钳制,强攻,恐怕代价巨大,不如围城吧,围到城中断粮,反正李成栋就这么几个地方,先围死柳州,看谁能耗的过谁。”
听完王富贵的废话,吴三桂点头赞道:“好计!王将军果然不愧是陛下爱将!”
王富贵虽然说的是废话,但现在吴三桂还真没别的法子,至于炸城之法,那支屡立奇功的土兵,现在还在关中赵用平的手下,等土兵来了,那吴三桂自己已经把柳州围死了。
炸城是个技术活,不是随便谁都可以效仿的,挖掘地道没挖好,地道会塌,位置没算准,说不定没炸到城墙,反而炸到城外空地,就算是位置准了,地道也没塌,火药没堆好,城墙照样炸不塌。
在王富贵抵达的第三日后,林士奇率军兵临柳州,作为乾朝中,军方中的第一人,天子钦定的征南主帅,吴三桂心里虽不屑此人,但还是上前参拜。
林士奇对这个曾经的上司,毫无客气之言,问道:“平西侯声名赫赫,何以顿兵柳州小城?”
吴三桂道:“回大帅,柳州城中有守军一万七千众,而末将手中仅有三万人,敌有坚城固守,末将强攻五日,部众伤亡近两成,将士们已经尽力了。”
林士奇点点头,表示接受吴三桂的解释,其实林士奇早就得到吴三桂在柳州城下的战况细节,林士奇看出了吴三桂归降,有些心不甘,因此率大军而来,顺便敲打一番吴三桂。
大军临城,十余万众,城中的吴文献从信心满满,到现在的惶惶不安,不过,吴文献也算机智,在林士奇抵达的当日,在乾军驻营后,当夜,便率柳州城中剩余的一万五千余人,遁逃出城。
吴三桂部将孙文焕闻讯,率骑兵趁夜追击,不过刚追没多久,黑夜,马失前蹄者甚多,孙文焕只能停下追击的脚步。
不过,吴文献也没好到哪去,等天亮后,吴文献所部也已经跑散了编制,但吴文献也不敢停下脚步,只能粗略的整编一番,随后大军继续向南逃窜。
直到吴文献逃至南宁时,才清点部众,竟然跑散了部众四千余人,吴文献虽恼怒,但也不敢继续呆在南宁等到溃兵集合,而是一股脑的逃往李成栋所在的边境忠州府。
而李成栋对吴文献万余有人逃出柳州一事,也并不在意,吴文献的任务大体上已经完成了,挡住了孟浚的部队十余日,给自己争取了更充足的撤退时间。
于是,在集合了吴文献的部队后,李成栋率部下朝着安南方向而去,在边境时,李成栋回望了一眼北方,随后却是毫不留恋的朝南面而去。
如今的天下,虽然永历还存在,可已经逃入缅甸,李成栋也率大部退入安南,在传统的汉地诸省中,仅存郑家,这时,孟浚的使者,也来到了泉州。
(感谢大佬的大神认阵^O^,道人飘零半生,未逢明主,如蒙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