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当人 第172章 学派!

小说:都重生了谁还当人 作者:云少陵 更新时间:2025-04-01 00:18:31 源网站:2k小说网
  “老师,这么说,您也很认可许?”

  德利涅试探地冲着还盯着电脑屏幕里那视频内容发呆的格罗腾迪克问道,他这是明知故问。

  “不然你让我认可你?”

  格罗腾迪克斜了德利涅一眼,眼神中的不屑不言而喻。

  “老师,我觉得你有时候说话也不用这么直白。”

  德利涅苦笑的揉了揉自己的脸。

  别人大多数是因为这辈子摊上了一个倒霉学生,所以难受的要死,可他偏不是,他是因为摊上了这小老头。

  格罗滕迪克实在是让人太不省心了。

  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德利涅又一直把他奉为头号恩师。

  这些年格罗腾迪克在外面得罪的人都是德利涅和其他师兄弟们帮忙到处缓和关系的。

  这糟老头子一直认为只有能够理解他学术理念和思想的人才有资格让他和颜悦色的对待,而这种资格的门槛已经高到了世人难以跨越的程度,没看到德利涅这样的学术大牛在糟老头子面前也要被肆意的嘲讽么?

  “说话简单直接一点,能够节省很多的时间,提高效率。”

  格罗滕迪克撇了撇嘴。

  “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种明明不喜欢对方,还要装着一张虚伪的笑脸去迎合的态度了。”

  “说吧,你们来这里到底想让我干嘛?总不能只是让我看这个视频吧。”

  不过,老爷子还是松了口。

  他倒也不是真的不懂人情世故,只是他不屑去做那些罢了。

  在他看来跟一帮蠢货虚与委蛇,那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是这样的.”

  德利涅见老爷子松了口,打蛇上杆,大致地说了自己的想法。

  格罗滕迪克听完了德利涅的话,突然有些鄙夷的看了他一眼,很是无语地吐槽道。

  “你们几个现在都混得这么差了吗?怎么这种事情还要我一个退隐的人出来站台呢?再说了,我现在就是个没用的老东西,人家可不一定认得我。”

  “嘿?老师,你刚刚可不是这么说的。”

  “我之前和华夏人聊过,学了一句话,叫什么来着,莱茵河的波浪一波拍一波,前面那一波会被后面那一波拍在莱茵河岸。”

  格罗滕迪克虽然嘴上是这么说,可东想西想,琢磨了一下,回头看了看自己这一座山中小别墅,有些留念。

  “行吧,那我就试试吧。”

  四个年轻的小老头对视一眼,脸上满是喜色。

  这下总算是把老师这固执的小老头说动了,如果这件事成功的话,那老师的那些著作就能够继续在人间流传。

  这其实也是他们自己的私心。

  在某种程度上,格罗腾迪克也算是他们这些世界顶尖数学家的源头,老爷子在过世之前能够保持越高的影响力,他们也同样能够在这粗壮的大树下获得更多的养料,向外伸展。

  虽然他们一个个的都是已经能够在数学研究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顶尖学者。

  但这远远不够他们所追求的,还有更加庞大的东西。

  学派。

  一个能够横决时间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新学派。

  还是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数学界也好,还是物理界也罢,这个理论依然可以饮用。

  提起学派的时候,或许更多人会想到的是近代物理学界和数学界两大世纪之争斗。

  物理界,爱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学派的战斗。

  数学界,罗素与哥廷根学派的战斗。

  前者的普及度似乎更高,但对于在场的人来说,后者的故事要更加耳熟能详。

  哥廷根学派的起源,是在将近300年前,也就是1734年,换算成华夏的时间线,应该是在雍正十二年。

  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决定在哥廷根创办一所能够弘扬欧洲启蒙时代学术自由理念的大学。

  这所传奇性的大学,也确实如同他的创始人乔治二世,也是戈廷根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所认的那样,成为了引领整个欧洲科学发展的创新源流。

  在这里孕育了无数影响整个人类发展史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前后有46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读书或教学。

  而哥廷根数学学派的辉煌,则起源于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高斯。

  从数学天才高斯的横空出世之后,黎曼、狄利克雷、雅克比和克莱因等数学巨星相继涌现,一直到大卫·希尔伯特的出现,哥廷根学派正式进入了全盛时期。

  而在物理学领域,哥廷根大学也是量子物理学的源头之一,可以称之为物理圣地也不为过。

  包括普朗克、赫兹、海德堡、费米、泡利和奥本海默等顶级物理巨匠,也都在此发展。

  可以说,哥廷根学派完全影响了整个近现代科学的发展。

  你跑到任何一个学校的图书馆里,在理工科分区的书架上抽一本教材出来。

  无论是什么学科,什么领域,什么方向,在这本教材里肯定有源自哥廷根学派的公式或者理论。

  一直到二战,哥廷根学派才在世界动乱的影响下四分五裂,化作了废墟。

  而这些哥廷根学派的优秀学者们大多都逃亡到了美国去,在美国短暂的发展进程中,这些学者或多或少都产生了重要的成果和贡献。

  哪怕现在许青山在外面搅和得沸沸扬扬的,解决了黎曼猜想。

  但其备受追捧的本质原因,也和哥廷根学派的余荫密切相关。

  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历史级的学派,需要上百年时间的不断耕耘,而摧毁掉其寄存的肉身只需要战争中的几个命令。

  但其拥有的灵魂却会被继续承载。

  不过,在哥廷根学派的末期和被瓦解后的百余年时间里。

  学界还是冒出了一些初具影响力的新学派,其中包括继承了部分哥廷根遗产的普林斯顿学派、游离在世界主流边缘但和哥廷根一样拥有历史的莫斯科学派、昙花一现的波兰学派、在法国的拥有新潮主义的布尔巴基学派等等。

  可要像哥廷根学派一样拥有横压同代、承前启后气势的,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他们在座的几人算不上哥廷根学派的人。

  但格罗滕迪克在最巅峰时候的成就,被世人视为了能和戈廷根学派领头人希尔伯特,以及罗素、布劳威尔相提并论的领袖。

  也就是说他们曾经拥有开创出新数学学派的希望。

  事实上,格罗腾迪克也确实在一段时间里,被奉为了新数学学派的领袖,

  可这种趋势在学派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就因为格罗滕迪克的退出而烟消云散。

  所谓的新数学学派,在学术界根本没有什么落笔的机会。

  比起1900年到1930年,罗素、希尔伯特、布劳威尔他们三位代表人物所产生的逻辑、形式、直觉三大流派大战的那种大场面。

  格罗腾迪克他们这直接胎死腹中的新数学学派就像是在学术史里丢了一块小石头,根本没有波澜。

  但现在他们在许青山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那是有可能继续开创出新数学学派的希望。

  在他们的理解里,新数学学派并不仅仅会被局限于什么样的条件和限定。

  而是能够区别于传统数学,将纯数与应数再度推向大一统的存在。

  他们不会被局限于任何一个学派的研究领域,他们可以研究所有学派的研究方向。

  但就如同当年哥廷根学派贯彻的统一性原理一般。

  他们所要追求的是数学的大一统。

  这可能是每个数学家能够做梦的极限。

  想要在群星璀璨的数学学术史上占据住自己的位置,那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齐平当年的成果,还要超越,要统一。

  德利涅他们自然不可能是要把格罗滕迪克拉出来继续作为新学派的领袖,这不太现实。

  因为格罗腾迪克的年纪已经够大了,别说是格洛腾迪克了,就是他们四个,也不太能在这个时候成为一个新学派的领袖。

  想要成为一个世界级新学派的创始领袖,其必要条件之一。

  那就是要足够年轻。

  因为足够年轻,就意味着他还有很长的时间能活,同样意味着拥有更久的学术生涯和产出时期。

  就如同当年的哥廷根学派一般。

  真正让哥廷根学派创立成功并且源远流长的传承的决定性因素,是高斯的高产。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理论广为传播。

  【不可能三角】

  这是指经济社会在发展的时候,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例如资本的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这个理论被沿用到了各种各样的领域。

  例如健身圈里的训练不可能三角,谈恋爱的对象不可能三角,男人不可能同时具备帅、有钱、专一这三种属性,女人不可能同时具备美、脾气好、有能力这三种属性。

  而在数学领域也有这么一个不可能三角。

  高水平、高产、超长待机。

  很多天才数学家都是英年早逝,毕竟学术研究这种事情是一种很折寿的事。

  过度用脑很容易让人提前衰老。

  但高斯就是历史上罕见的同时具备了不可能三角的存在。

  他活了78岁,从17岁就开始有学术产出,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一直到临终前,他依旧在写最后一篇论文。

  长达60年的学术研究生涯,冠绝古今。

  德利涅他们就是在许青山的身上看到了高斯的影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许青山已经超越了同样20岁的高斯。

  高斯24岁的时候才发表了数论名著《算术研究》,但许青山那边的《数学全本·数论篇》已经开始进入上市阶段了。

  当然,这么比起来有点太无赖了。

  可能被这些顶尖数学家拿来和高斯相提并论,就足以证明了许青山未来的可能性。

  赢麻了。

  如果你是一个年事已高的数学顶级学者,在你的学术生涯末期,你认识了一位背后金光闪闪的传奇UR。

  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德利涅他们的选择,是拉上老师一起把当初他们没有做到的新数学学派作为投资的初始基金。

  在许青山起家阶段,为他注入最为关键的一笔创业资金。

  格罗滕迪克现在已经失去了逐鹿天下的雄心,但机会摆在眼前,他觉得自己当个吉祥物还是不错的。

  更主要的,是他能够近距离亲眼看到一个超越自己的年轻人一步一步地闪闪发光。

  特别是他也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或许格罗滕迪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太久,已经有很多人忘记了当初的老爷子最擅长的也是把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变成生动有趣的故事。

  而当初他所创立的上同调理论,在代数和拓扑之间架起了一座彩虹桥,让两个原本交集不深的领域紧密相连。

  他在看着许青山演讲的时候,仿佛看到年轻的自己。

  看到了自己的学术在延续,在更加华丽。

  否则他也不会轻易的答应,得一脸的要求走出这片深山。

  许青山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普林斯顿的这几位好友在筹划着这件可能会惊动整个数学界的大事。

  他现在正在高兴自己的小小成果。

  当然并不是学术上的成果,而是在人事招聘上的成果。

  他见到了自己物色好的顶尖人才,一位正处于迷茫和困顿的机器学习领域的顶尖人才。

  “约书亚,我想你可以放松一些。”

  许青山看着眼前这位长着一张长脸,顶着一头不怎么修剪的蓬蓬头,眼神看起来颇为惆怅忧郁的老男人,安慰道。

  “我很看好你的工作,真的,他们没有通过你的申请是他们的损失,这次通过杰西卡邀请你过来,我也更多的是想和你交流交流关于神经网络的开发方向。”

  许青山一脸共情地安慰着约书亚·本吉奥,实际上心里却在琢磨着怎么把这老登和他的团队都直接留在华夏。

  “感谢你的肯定,许,不过或许明年我就没法在蒙特利尔继续待下去了。”

  约书亚苦涩地笑道。

  哪怕此时眼前这座传闻中不是好男人就到不了的长城看起来确实很雄伟,他也提不起多少兴致来。

  “约书亚,我想你不用那么气馁。杰西卡可是告诉我,你一直都是加拿大机器学习领域的核心,我也看了很多遍,你写的那篇神经概率语言模型,我懂你。”

  许青山拍了拍约书亚的肩膀。

  “不,许,其实我在怀疑我是不是真的走错了。”

  约书亚抬头望天,言语中满是自我怀疑。

  “深度学习的开创是辛顿的成果,杨也已经靠着卷积神经网络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他们现在似乎都在和企业接触,我已经失去了我学术路上的伙伴,只剩我还在追逐这最不可能获利的道路。”

  “我不知道我的研究是不是真的还有价值了,真的。”

  约书亚感激地看了许青山一眼。

  “很感谢你的邀请,但是”

  “不要急着说但是。”

  许青山笑道。

  我最怕的就是你现在被蒙特利尔大学重视充满了信心和**,可你要是说你现在自我怀疑?这就好办了!

  “约书亚。”

  “你要始终相信,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未来的东西,一定是最为纯粹的东西。”

  “你说你是一位向往乌托邦的学术纯粹主义者,那你觉得,黎曼猜想,不够纯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