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柴火是古代最主要的燃料来源。

  传统的中医典籍和实践中,许多炮制药物、熬制药膏等操作都是基于柴火进行的,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此外,不光是中医,在道家文化中,火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柴火被视为一种自然的、与天地相通的能量载体,与道家追求的自然、和谐的理念相契合。

  在道医理念中,使用柴火进行治疗或养生活动,可以更好地承接和传递这种自然的能量,达到身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且在一些外公流传下来的老何家道医养生食疗方子中,柴火烹饪和柴火灶一样,被认为能给食物增添独特的风味和能量。

  这是一种所无法替代的“烟火气”,这种“烟火气”具有一定的滋养身心的作用。

  此外,方言也向老范打听过,其实他们道医也认为,万物皆有能量,而柴火作为一种源于自然的燃料,蕴**自然的生机。

  在燃烧过程中,这种能量会传递到所烹饪的食物或药物中,使其具有更丰富的“气”,从而更好地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不过虽然柴火好,但是奈何煤气方便啊。

  一拧,“啪”一下,直接就燃起来了。

  而且烧柴火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对环境的影响。

  出了城过后,主要是人多一点的地方,那周围真是连一棵高一点的树都很难看到。

  所以,某种程度上也需要做出妥协。

  当然了,如果后面自己有那个条件,方言还是愿意多烧点柴火的。

  不说别的,就光是炒出来的菜,大家就感觉特别香。

  等到所有人上桌后,二姐第一句话就是:

  “诶,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怎么感觉老三今天这顿饭,比之前做的都要好吃啊?”

  周围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那应该不是你的错觉,我也有这种感觉,他这菜确实是比之前的要好吃。”

  “没错没错,每个菜都感觉好吃了一些,但就是说不出是多了什么。”

  “我知道!这锅气要比之前的要足!”

  “……”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方言说道:

  “今天用的是柴火灶做的。”

  二姐好奇的对方言询问:

  “柴火灶做出来的饭菜有什么说法吗?”

  “当然有了。”方言点点头。

  接着他就把关于柴火和道家以及中医的故事说了一遍。

  在场的其他人听完后,也露出个恍然大悟的神色。

  二姐点点头:

  “原来如此,居然还有这种故事……”

  “本来我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呢。”

  做完她又开始拿着筷子对着方言做出的菜连连出手。

  今天这顿过后,那可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吃到的。

  自己兄弟这手艺,那绝对堪称一绝,随便一个简单的菜,他做出来都格外的好吃,自己怎么做都做不到他这个样子。

  也不知道明明都是一样的操作,为什么他的就更好吃?

  这时候二姐大口的咀嚼着饭菜,同时含糊的对着方言开玩笑道:

  “不过我认为,根据科学的角度来看,更大概率是因为柴火灶火力旺,所以做出来才比煤气灶做出来的好吃。”

  方言也没和二姐讨论科学和玄学,而是对着她问道:

  “那你干嘛不认为是我今天这顿饭格外用心?”

  二姐听到这话微微一怔,然后大笑起来:

  “哈哈……这个更有道理。”

  周围其他人也跟着乐呵了起来。

  等到一家人乐乐呵呵的吃完了午饭时间也来到了十二点四十。

  二姐下午两点半的车,从家里到车站还有一段时间。

  所以检查一下行李,然后再往里面放点吃的东西,就该送她去车站了。

  方言给二姐准备了一些路上吃的东西,都是一些方便直接拿出来就吃的干货,虽然车上也能够吃到东西,但是绝对没有他做的好。

  在能够照顾到的时候,方言还是尽量照顾二姐的。

  给二姐装好了路上吃的东西后,方言拿出自己打包好的犀牛角粉末:

  “对了,这是我上午在医院里买的犀牛角,已经弄成粉末了,这个东西有很好的清热凉血,解毒定惊,还有清心安神的作用,你带在身上,如果遇到什么发烧,神昏惊厥,抽搐,红肿热痛,高热不退,都可以服用它。”

  二姐看着递上来的那瓶东西,说道:

  “嗐,你可盼点我好吧,而且上海又不是没中医了,我需要的时候直接去买就行了。”

  方言对着二姐说:

  “你去买还真不一定有,你不是我们这个行业都不清楚,这玩意儿已经不好买了。”

  “是嘛?上海都买不到?”二姐有些诧异。

  这年头上海这牌子就相当于是金字招牌,那边什么东西没有?

  现在方言居然说上海还有买不到的东西?

  方言对着她解释道:

  “嗯,我们国内的犀牛已经没了,犀牛角全靠进口,我不是说上海没有犀牛角,只是说你不太可能买得到。”

  就像是天然牛黄一样,这玩意儿都是各家医院派人去乡下打听。

  属于是抢购的程度,犀牛角国内越来越珍贵,大部分医院都是留着自己开方子用的。

  所以想要买,除非你是业内人士或者有关系才能买得到。

  二姐在那边有个什么关系?

  她过去两眼一抹黑,连个熟人都没有。

  医院大门朝哪个方向开她都不知道,到时候急用,她唯一能够去的地方也就只有南通那边了,虽然南通没多远,但也架不住自己手里有,更加快啊。

  方言将东西塞到了二姐手里,对着她说:

  “反正你拿着有备无患,总归是没错的。”

  二姐当然知道方言这方面是专业的,也不再质疑当即就收了下来。

  接着就是送二姐去车站了,家里不少人都打算去送她,所以方言也没办法骑摩托车了,只能和大家一起挤公交车。

  方言和小老弟拿着二姐的两个包,然后家里老爹老娘,还有大姐,朱霖,都跟在后面,一家人浩浩荡荡的去送二姐赶车。

  本来方言没想让媳妇儿去的,不过媳妇儿说,二姐这次出了门,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才回来,自己这个当弟妹的,趁着这会儿身体还利索,就得去送送。

  于是一家人就上了公交车,朝着火车站而去。

  其实女王大人怀孕以后,作息饮食上都是按照之前方言给她排的养生模式,总体上来说没有多大的改变,体重并没有明显增加,身材保持的很好。

  没有选择把她吃成个大胖子。

  主要是方言知道,那种吃成大胖子似的养胎,并不符合中医理论。

  在中医理论中,孕期养胎强调“平衡调养,以和为贵”,而不是盲目追求营养过剩体重激增。

  中医认为,胎儿依赖母体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生长。

  若过度进食滋腻、高热量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脾虚湿困,反而影响营养吸收。

  《黄帝内经》提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强调过量饮食损伤脾胃。

  气血贵在流通,孕期需气血充盈且运行顺畅。

  过度肥胖易导致痰湿瘀滞,阻碍气血流通,会引发妊娠水肿、气短乏力,甚至增加难产风险。

  所以中医主张“动则生阳,静则养阴”,适度活动可促进气血循环,避免壅滞。

  另外,还讲究一个阴阳平衡的原则,“阳化气,阴成形”,胎儿发育需要阴阳协调,盲目进补易打破平衡。

  过补阳气可能引发胎热,导致孕妇口干、烦躁、胎动不安。

  过补阴血可能滋腻碍胃,反而耗伤阳气,形成虚胖。

  所以养胎方言的方针是,避免焦虑进补,保持情绪平和。

  只要媳妇心情好,健康状态下为胎儿提供优质生长环境就行。

  不过这个理论,在大多家庭里,并不太被人理解。

  好多都是胡吃海塞,生怕孕妇没营养孕育孩子似的。

  结果最后老婆吃不下了,反倒是老公遭殃。

  怀孕几个月,孩子都还没生下来呢,老公就跟着胖了几十斤了。

  说什么婚后男人发福,大部分都是这段时间搞出来的。

  ……

  公交车每一站都要停,等到车站的时候已经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就开车了。

  家里一个个人都和方宁依依惜别。

  老爹方振华这会儿也不和她生气了,叮嘱着她到了那边一个人一定要保重身体,有什么事情多和家里说,发电报发勤快点,别和之前一样。

  说着还害怕她没钱发电报一样,又给二姐塞了一些钱。

  二姐本来说带多了钱不方便,但是现在老爹塞到手里,她也不舍得拒绝了。

  接着就是老娘和大姐告别了。

  差不多也是老爹叮嘱的话,又在她嘴里重复了一遍。

  二姐连连点头。

  接着就是大姐,她就比较实在了,让二姐在那边好好学习,争取也做出成绩来。

  二姐听到这话非但没有感觉压力反倒是斗志昂扬。

  “保证做出点成绩来!”二姐非常肯定的说道。

  虽然大家都不太清楚,她是怎么打算的,不过都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性格,也就可以期待一下了。

  轮到方言和朱霖的时候,两口子就没上压力了。

  和她说了些轻松的事儿,然后方宁说朱霖生孩子的时候,她肯定要回来的。

  到时候要第一时间见到自己的侄儿或者是侄女。

  “放心吧,你放暑假的时候,孩子都还没出生呢。”朱霖的预产期早就算好了,听到二姐这话,她当即就笑着对二姐说道。

  二姐一想也是,自己七八月就放暑假了。

  接着就是小老弟和二姐道别了,这位小时候可是二姐的小迷弟,现在他在三哥方言的帮助下,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年轻作家。

  目前二姐的光环已经没法照亮他了。

  反倒是他发现自己比二姐耀眼多了。

  其实他这会儿很想劝二姐留下来,不过最终还是选择尊重二姐的决定。

  小老弟对着二姐一顿祝福。

  让她再现当年“雌风”。

  当场被二姐捶了一下胸口以示警告。

  每个人告别都说上几句。

  时间不知不觉的就从指缝中溜走,随着车站广播里响起:

  “各位旅客同志,今天下午两点三十分,将有一趟从BJ开往甘肃武威的列车发车。”

  “乘坐这趟列车的旅客同志,请您赶紧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物品,马上前往指定的检票口排队检票,请大家相互转告……”

  闻言,二姐对着众人说道:

  “我该出发了。”

  方言对众人说道:

  “走吧,一起去站台,建业叔送了不少站台票。”

  电影里经常能看到有人在站台边送人,这是后世高铁时代不可能看到的景象。

  因为在这个年代交通不太方便,火车是人们长途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且相对车次较少,人们出远门往往需要携带大量行李,携带起来非常不便,所以就有了站台票,方便送行的人可以帮助出行的人,把行李送上车,还能帮忙安置好行李,让出行的人更加省心。

  另外,这年代的铁路管理模式和后市也有所不同,因为客流量相对较少,车站管理压力没有那么大,通过售卖站台票让送行人员进入站台,不会给车站的秩序和安全带来太大的问题。

  最后当然还有感情因素了,这年代没有后世那么方便的通讯工具,人们一旦出远门,长时间无法和家人朋友取得联系。

  离别对于这个年代的人们来说更加伤感,亲朋好友之间有很多不舍和叮嘱。

  站台票能让送行的人进入站台,与将远行的人在列车启动前,有更多时间相处,这也是一种精神感情上的支持和安慰,对于这个年代的人们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

  不过站台票也要5分钱一张。

  一般来说送人的只有一两个家属,而不是方言他们这种全家出动。

  他们这一大家子送人也引起了不少人注意。

  不过没看到他们上普通车厢,而是到了卧铺车厢,就知道这一家子人肯定不一般了。

  卧铺那不是一般人坐的。

  只是,等到上了车,方言还是对卧铺的环境有些不太满意。

  因为这地方是硬卧,不是软卧。

  其实火车上干部是有软卧的,但只有达到一定级别才可以乘坐,部队必须达到行政 14级或副师级以上,地方则需达到地厅级及以上级别。

  首都火车站为特等站,朱建业虽然是书记,但是只是正处级。

  按照这会儿的规定,正处级的首都火车站书记,不符合购买软卧车票的条件。

  卧铺是沿着车厢的两侧排列,通道在中间,采用敞开式的隔间布局,每个隔间内有上、中、下三层卧铺。

  每个铺位配有一个小枕头和一条薄被子,被子是棉质的,颜色是军绿色。

  床铺的宽度大约在 60厘米左右,长度在 180厘米至 190厘米之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能够满足休息的需求。

  在卧铺的侧面端部设有一个小挂钩,方便旅客挂放衣物等小件物品。

  在隔间的侧面会有一个小桌子,供旅客放置一些随身物品或用餐使用。

  车厢的墙壁是米黄色,地面是木质的地板,车厢内的照明是通过天花板上的白炽灯提供,光线相对比较昏暗。

  二姐的位置在下铺,下铺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可以方便放置行李物品。

  方言和小老弟就将东西放置在这里。

  刚放进去后,这边列车工作人员就来了。

  “方言同志,你好!”

  “你好。”方言转过身看到一个三十出头的列车员,他点点头和对方打了招呼。

  列车员看了一下方言这一大家子人,对着方言问道:

  “要坐车去武威的是您哪位家人?”

  方言指了指一旁的二姐说道:

  “我二姐方宁。”

  列车员点点头,挺直腰板,双手交迭在**前襟,用带着河北口音的普通话对着方宁说道:

  “方宁同志你好,我是列车员郭德超,朱书记给我说过,这次是方言同志的家里人在这节车厢,让我一定照顾下。”

  说完压低声,说道:

  “您这趟去武威要两天两夜,途中有啥需要尽管找我……”

  “谢谢郭同志!”方宁对着列车员郭德超说道。

  列车员郭德超拜拜手,压低声说道:

  “诶,不用客气,我先跟你讲,这趟车,热水管够,餐车锅炉房每天烧三回,我给您留两壶军用水壶的,过了郑州站有猪肉白菜馅包子,我提前半小时给您送过来,晚上乘警小刘跟我搭班,后半夜重点巡这节车厢,您尽管安心睡觉。”

  说完还掏出一个印着铁路标志的搪瓷杯子递了过来:

  “另外这个茶缸子你拿着,我们的人看到就知道,你是自己人了。”

  “其他人坐车的人问你,你就说家里有亲戚是车上列车员。”

  “哦,对了,还有你要是在经停站想下车透透气,你就来找我,我给你说时间。”

  二姐和家里其他人都有些懵,实在没想到硬卧这待遇还这么好。

  二姐方宁对着郭德超说道:

  “这……这真是太感谢你了。”

  列车员郭德超摆摆手说道:

  “嗐,没事,朱书记交代了,本来就是自己人嘛!照顾照顾是应该的,谁来了都一样。”

  说罢他对着方言他们说道:

  “好了,我就不打扰你们告别了,有事儿随时找我。”

  “郭同志,谢谢了!”方言也对着列车员说了一句感谢。

  人家这态度其实是相当不错了,对待自己家里人也不过就是这种态度了吧。

  老爹方振华说道:

  “行了,有这么个列车员帮忙,我也就放心多了。”

  二姐放好茶缸,然后对着方言说道:

  “托你的福了。”

  方言摆摆手:

  “嗐,你还跟我客气这个,而且他说的朱书记,就是上次到我们家的建业叔,算起来也是咱们家亲戚,照顾点没啥毛病。”

  “借过借过!”这时候其他人也开始上车了,陆陆续续的人就多了起来。

  二姐对着方言他们说道:

  “行了,我这里没问题,你们下车回去吧。”

  方言看了一下手表点点头,然后家里其他人又不厌其烦的和二姐说了两句,接着一个个都跟在方言身后下了车。

  不过下车后大家都没走,就站在站台边和其他送行的人一起,对着车里的家人继续说着话。

  一直到火车拉动汽笛开始缓缓向前,众人才挥手告别。

  火车一会儿就离开了站台,朝着前方开去。

  火车上的人还在对着身后站台上的家人挥手告别,直到消失在视野尽头。

  等到人走了之后,好多人都还在眼巴巴的望着列车远去的影子。

  这时候老爹方振华对着家里人说:

  “行了,回家吧。”

  家里人也一个个回过神来。

  这会儿二姐走了,家里其他人也就该开学了。

  等过完元宵节,年就算是过完,到时候方言四合院就要冷清起来了。

  毕竟大姐和小老弟还有小姨子到时候就要去海淀那边读书了。

  肯定不可能天天回来。

  到时候家里人就少了。

  不过正义明珠肯定是会继续留在这里的。

  还有大姐夫也会在这里待着,毕竟上班上学近嘛。

  其实算起来也不会冷清太多,就是大姐和小老弟小姨子会住校。

  其他人基本不变。

  ……

  时间很快到了第二天,方言一大早上班的时候,就收到个消息。

  老胡同志从国外运来的十二辆救护车和除颤仪,现在已经到塘沽港了。

  同行的还有他收藏的那辆奔驰300SL Gullwing。

  那边通过检查后,会直接走铁路方式运到京城来。

  也就是京山铁路,那些车在塘沽港的铁路货运站装车后,沿着京山铁路运往首都的货运站,在首都东站接货。

  不过这会儿铁路货运速度相对较慢,加上装卸车等作业时间,整个运输过程可能需要二十个小时左右。

  也就是说明天凌晨的时候就会到。

  等到明天上班那会儿车应该就到医院了。

  到时候医院会举行一个隆重的接收仪式,同样的,方言也会收到胡道虎送给他的车。

  成功从三轮摩托迈入有奔驰跑车车主的行列。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月票又多了100,所以更完这章,还欠大家96000字。

  晚点还有加更。

  今天会更一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