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厅内竟无人再提那帕子之事,傅颖芝暗暗皱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帕子。
想来在这个时代,权贵子弟纵有几个红颜知己,只要不闹得太过分,岳家多半也会睁只眼闭只眼过去。这婚姻嫁娶之事,说到底不过是门第间的权宜之计,可怜那些深闺女子,只得将韶华付与不爱之人,在后宅的四方天地里蹉跎一生。
思及此处,傅颖芝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她将原书情节在脑中细细筛过,欲要寻个转圜之机——除却“那桩事外”,可还有什么法子能即刻断了这荒唐姻缘。
"还有一事。“王世杰突然起身,对着敬文伯深深作揖道,”日后我与明月妹妹成婚,不需要伯爵府置备嫁妆。王某会单独支取些银子,供明月妹妹日后使用。"
温氏与敬文伯目光交汇,彼此心照不宣。昨日密谈时便已商定之事,今日经王世杰当众宣之于口,便已是板上钉钉。
温氏与敬文伯对视一眼,心下了然。昨日三人密谈之事,今日被王世杰当众宣告,便是已成定局。
温氏藏在袖中的手激动地攥紧了帕子,自打从傅静安处得了消息,她便与敬文伯暗中筹谋——虽说傅静安进国公府的手段不甚体面,但若能将傅明月的嫁妆尽数挪给她,让傅静安风风光光嫁到国公府,这样一来,不仅展示了敬文伯府的“实力”与诚意,若是运作得当,说不定还能给伯爷在官场上添个台阶。
岂不是两全……三全其美!
话说有这想法的可不止他二人,王家世代经商,到王世杰这辈才勉强挤进官场,可若还想再进一步谈何容易?王世杰脑海中华不由想起那日萧二公子拍着他肩膀说的话,“世杰啊,只要你把傅家大小姐娶到手,嫁妆的事按我的意思做得漂亮,那礼部侍郎的位置……”他咽了口唾沫,眸中闪过一丝精光。
“这怎好意思。”敬文伯嘴上推辞,脸上笑意更甚。
王世杰会意,立即挺直腰板朗声道,“伯爷有所不知!能与萧二公子成为连襟,那可是祖上积德!不如这样——”他假意思忖一二后,故意提高声调,“由王某做主,就将明月妹妹的嫁妆都给傅家二小姐添妆!听说国公府老夫人最看重媳妇的嫁妆体面。”
敬文伯与温氏听罢,不禁相视莞尔,连连点头称赞王世杰明理豁达。
傅颖芝冷眼旁观,不由轻笑出声,悠悠道,“王大人既如此为国公府考虑,为何不求娶国公府的小姐?这样一来岂不省了中间这些弯弯绕绕?”
“胡闹!”温氏厉呵一声。随即像是意识到失态一般,忙又堆起笑容,柔声道,“颖芝你年纪小不懂,这婚姻大事讲究门当户对……”
这话刚出口便觉不妥,温氏连忙噤声,看向敬文伯。
王世杰闻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当然不敢肖想国公府的千金,这次能搭上萧二公子还是多亏温氏牵线。
“王某自是真心爱慕傅大小姐。"王世杰定了定神,朗声道,“但若能与我素来敬仰的萧二公子攀亲,实在是……”他声调陡然提高,语气激动道,“王某每每想起萧二公子在一月宫宴上作的《文安赋》,都恨不能抄录百遍贴在床头!”
敬文伯眉头越皱越紧,他也在官场沉浮多年,这般谄媚之态见得多了,但若放在这个场合……他余光瞥了眼温氏,正满眼放光地盯着王世杰,心头不由一阵发闷。
“王大人,”敬文伯轻叩茶盏,有些不悦道,“听你这意思,对小女的喜爱,好像还比不上对国公府的仰慕啊?"
王世杰额头顿时沁出冷汗,他急中生智,突然面向敬文伯正色道,“伯爷明鉴!萧二公子不过是个榜样,王某真正想的是……”他眼珠一转,看向敬文伯,谄媚道,“是成为朝廷栋梁,为岳家门楣增光。”
这话果然戳中敬文伯,他神色渐缓,微微颔首。
温氏见状连忙帮腔道,“老爷您看,世杰真是个好孩子!”
傅颖芝不由嗤笑一声,这王世杰每说一句就要提“萧二公子”,活像那萧煜的狗腿子一般,如此攀炎附势,油嘴滑舌,能是什么好人!
厅内气氛渐渐热络起来,敬文伯被哄得眉开眼笑,竟当场要管家去取黄历来择吉日。傅颖芝急得手心冒汗,正欲开口,却见温氏已经热络地拉着王世杰讨论起聘礼单子。那热切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自己要出嫁。
傅颖芝看着面前的一幕,实在是坐立难安,她原本打算晚些时候再去那小巷找那位妇人的,可眼下这般情势……只怕那边也尚未准备好,再说,若是圣上还未曾批阅那封奏章……
罢了,死马当活马医吧!傅颖芝暗自叹息道,正欲起身告辞,忽听得门外一声通传,“靖王殿下到——”
厅内霎时鸦雀无声,众人慌忙起身相迎。
只见一袭玄色锦袍的男子摇着手中的折扇,信步而入。
他凤眸微眯,环视众人,唇角噙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道,“今日这敬文伯府好生热闹。”
王世杰第一次如此近距离见到宋修远,激动不已,当即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恭敬行礼,身子几乎要贴到地下,谄媚道:"靖王殿下金安!下官礼部郎中王世杰,仰慕殿下才学已久,今日得见天颜,实在是三生有幸!"
宋修远剑眉微挑,意味深长地看向一脸尴尬的敬文伯,笑得“这位......是伯爷新收的门客?”
王世杰闻言脸色一变,结结巴巴道,“下官、下官是来提亲的……”
"哦?"宋修远轻笑一声,悠悠道,“来求娶傅二小姐的?”
温氏顿时面如土色,傅颖芝连忙以帕掩唇,强压下笑意。
见众人神色各异,宋修远满意地点点头,转向敬文伯开口道,“不知伯爷可否借一步说话?本王有些要事相商。”
敬文伯受宠若惊,连连作揖恭敬道,“殿下请随老臣往书房叙话。”
说罢,引着靖王向书房走去,留下厅内众人面面相觑……
想来在这个时代,权贵子弟纵有几个红颜知己,只要不闹得太过分,岳家多半也会睁只眼闭只眼过去。这婚姻嫁娶之事,说到底不过是门第间的权宜之计,可怜那些深闺女子,只得将韶华付与不爱之人,在后宅的四方天地里蹉跎一生。
思及此处,傅颖芝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她将原书情节在脑中细细筛过,欲要寻个转圜之机——除却“那桩事外”,可还有什么法子能即刻断了这荒唐姻缘。
"还有一事。“王世杰突然起身,对着敬文伯深深作揖道,”日后我与明月妹妹成婚,不需要伯爵府置备嫁妆。王某会单独支取些银子,供明月妹妹日后使用。"
温氏与敬文伯目光交汇,彼此心照不宣。昨日密谈时便已商定之事,今日经王世杰当众宣之于口,便已是板上钉钉。
温氏与敬文伯对视一眼,心下了然。昨日三人密谈之事,今日被王世杰当众宣告,便是已成定局。
温氏藏在袖中的手激动地攥紧了帕子,自打从傅静安处得了消息,她便与敬文伯暗中筹谋——虽说傅静安进国公府的手段不甚体面,但若能将傅明月的嫁妆尽数挪给她,让傅静安风风光光嫁到国公府,这样一来,不仅展示了敬文伯府的“实力”与诚意,若是运作得当,说不定还能给伯爷在官场上添个台阶。
岂不是两全……三全其美!
话说有这想法的可不止他二人,王家世代经商,到王世杰这辈才勉强挤进官场,可若还想再进一步谈何容易?王世杰脑海中华不由想起那日萧二公子拍着他肩膀说的话,“世杰啊,只要你把傅家大小姐娶到手,嫁妆的事按我的意思做得漂亮,那礼部侍郎的位置……”他咽了口唾沫,眸中闪过一丝精光。
“这怎好意思。”敬文伯嘴上推辞,脸上笑意更甚。
王世杰会意,立即挺直腰板朗声道,“伯爷有所不知!能与萧二公子成为连襟,那可是祖上积德!不如这样——”他假意思忖一二后,故意提高声调,“由王某做主,就将明月妹妹的嫁妆都给傅家二小姐添妆!听说国公府老夫人最看重媳妇的嫁妆体面。”
敬文伯与温氏听罢,不禁相视莞尔,连连点头称赞王世杰明理豁达。
傅颖芝冷眼旁观,不由轻笑出声,悠悠道,“王大人既如此为国公府考虑,为何不求娶国公府的小姐?这样一来岂不省了中间这些弯弯绕绕?”
“胡闹!”温氏厉呵一声。随即像是意识到失态一般,忙又堆起笑容,柔声道,“颖芝你年纪小不懂,这婚姻大事讲究门当户对……”
这话刚出口便觉不妥,温氏连忙噤声,看向敬文伯。
王世杰闻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当然不敢肖想国公府的千金,这次能搭上萧二公子还是多亏温氏牵线。
“王某自是真心爱慕傅大小姐。"王世杰定了定神,朗声道,“但若能与我素来敬仰的萧二公子攀亲,实在是……”他声调陡然提高,语气激动道,“王某每每想起萧二公子在一月宫宴上作的《文安赋》,都恨不能抄录百遍贴在床头!”
敬文伯眉头越皱越紧,他也在官场沉浮多年,这般谄媚之态见得多了,但若放在这个场合……他余光瞥了眼温氏,正满眼放光地盯着王世杰,心头不由一阵发闷。
“王大人,”敬文伯轻叩茶盏,有些不悦道,“听你这意思,对小女的喜爱,好像还比不上对国公府的仰慕啊?"
王世杰额头顿时沁出冷汗,他急中生智,突然面向敬文伯正色道,“伯爷明鉴!萧二公子不过是个榜样,王某真正想的是……”他眼珠一转,看向敬文伯,谄媚道,“是成为朝廷栋梁,为岳家门楣增光。”
这话果然戳中敬文伯,他神色渐缓,微微颔首。
温氏见状连忙帮腔道,“老爷您看,世杰真是个好孩子!”
傅颖芝不由嗤笑一声,这王世杰每说一句就要提“萧二公子”,活像那萧煜的狗腿子一般,如此攀炎附势,油嘴滑舌,能是什么好人!
厅内气氛渐渐热络起来,敬文伯被哄得眉开眼笑,竟当场要管家去取黄历来择吉日。傅颖芝急得手心冒汗,正欲开口,却见温氏已经热络地拉着王世杰讨论起聘礼单子。那热切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自己要出嫁。
傅颖芝看着面前的一幕,实在是坐立难安,她原本打算晚些时候再去那小巷找那位妇人的,可眼下这般情势……只怕那边也尚未准备好,再说,若是圣上还未曾批阅那封奏章……
罢了,死马当活马医吧!傅颖芝暗自叹息道,正欲起身告辞,忽听得门外一声通传,“靖王殿下到——”
厅内霎时鸦雀无声,众人慌忙起身相迎。
只见一袭玄色锦袍的男子摇着手中的折扇,信步而入。
他凤眸微眯,环视众人,唇角噙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道,“今日这敬文伯府好生热闹。”
王世杰第一次如此近距离见到宋修远,激动不已,当即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恭敬行礼,身子几乎要贴到地下,谄媚道:"靖王殿下金安!下官礼部郎中王世杰,仰慕殿下才学已久,今日得见天颜,实在是三生有幸!"
宋修远剑眉微挑,意味深长地看向一脸尴尬的敬文伯,笑得“这位......是伯爷新收的门客?”
王世杰闻言脸色一变,结结巴巴道,“下官、下官是来提亲的……”
"哦?"宋修远轻笑一声,悠悠道,“来求娶傅二小姐的?”
温氏顿时面如土色,傅颖芝连忙以帕掩唇,强压下笑意。
见众人神色各异,宋修远满意地点点头,转向敬文伯开口道,“不知伯爷可否借一步说话?本王有些要事相商。”
敬文伯受宠若惊,连连作揖恭敬道,“殿下请随老臣往书房叙话。”
说罢,引着靖王向书房走去,留下厅内众人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