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刘夫人果然怀的双胎

  “这是解毒的方子。”

  姜雨笑着拿出银钱,放在桌案上,别的没有再解释。

  祁大夫是个医痴,最喜欢研究疑难杂症,唯独对毒药不感兴趣。

  果然说完这话,祁大夫就对这方子失去兴趣。

  姜雨拿起药包打了招呼准备去找姜朗汇合,谁知刚到门口,就被人撞的趔趄,扶住门框才勉强站稳。

  耳中传来女眷的尖叫:“祁大夫救命,求求你救救我们家夫人。”

  祁大夫唬了一跳,看着丫鬟仆妇抬着位大腹便便的妇人进来,妇人脸色惨白,汗水打湿的长发贴在身上,整个人同水里捞出来似得。

  不用瞧,这妇人不是难产就是动了胎气。

  祁大夫不敢耽误,接了人就要往后院走,想到自己是男子,有时候不方便接触女眷,喊住要跨出门的姜雨:“小姑娘,先别走,快来帮忙。”

  丫鬟仆妇闻言,看向姜雨,以为她是祁大夫的徒弟,想都没想就拉她去了后院。

  “姑娘,我们夫人若是没事,必有重谢。”

  姜雨一听,顿时收起挣扎的心思。

  有钱不赚**,何况他们家缺钱。

  一行人来到后院的厢房,祁大夫问诊、把脉、开药一气呵成,姜雨则边观察妇人的情况,边竖起耳朵听他们谈话。

  这妇人原来是刘府夫人,刘家主的续弦,好不容易怀上孩子,但怀相不好,保胎药和补品流水一样进了肚子才勉强留住。

  今儿发生意外,是原配的孩子故意吓她所致。

  祁大夫擦了把头上的汗水,皱着眉道:“刘夫人快生了,怎么会贸然带着她出门?”

  刘夫人的保胎药是他开的,而且府上早就请好产婆,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急急忙忙来医馆求医。

  丫鬟仆妇回答不出,面面相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恰好刘夫人醒了,嘴里发苦的开了口:“祁大夫,是我让她们带我来找你的。”

  祁大夫气道:“胡闹。”

  家丑不可外扬,刘夫人抚着高耸的肚腹,半个字不敢吐露,她哪里敢说家主的心尖尖,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加一起都比不上前头那位生的孩子。

  好在她早就习惯了,也不想着去争抢,只想安安稳稳把孩子生下来,抚养长大。

  “刘夫人,你怀的是双胎,恐要早产。”

  姜雨的突然出声惊住了屋里人,祁大夫神情凝重,再次摸上刘夫人的脉,可不管怎么摸依旧没摸出双胎的脉象,疑惑的问:“雨丫头,你如何知道?”

  当然是上辈子听过传闻!

  姜雨抿着唇,上辈子刘府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刘夫人受惊后没两日,提前发动,好不容易产下的男婴,刚出生就夭折了。

  她受不了刺激大出血,最后也没有救过来,收敛尸骨时才发现她腹内还有一名婴孩,母子三人皆亡。

  如果只是这样不至于传的人尽皆知。

  而是母子三人死后,刘府觉得晦气,直接裹了草席丢弃在乱葬岗,连坟冢都没有一座,被刘夫人娘家打上门来,强硬的要来和离书夺回嫁妆,给母子三人立了衣冠冢。

  “祁大夫,刘夫人的肚子太大,不像是单胎,不如您再瞧瞧。”

  姜雨解释道:“我曾听我师父说,有一种双胎脉象是隐脉,想必您也察觉,刘夫人脉象有异,只是刘夫人怀像不好,您没往那方面想。”

  “腹内胎儿一强一弱,弱的那一脉应该是怀孕初期碰到过意外,导致差点夭折,强的一脉为保护它有意识减弱它的存在,导致您没发现。”

  经姜雨提醒,刘夫人身边的丫鬟惊呼一声:“姑娘,我家夫人孕初期摔过一回,那次差点流产。”

  刘夫人同样想了起来,惊得心都漏跳两拍:“对,那次过后我就一直喝药保胎。”

  祁大夫沉默片刻,凝神细听,这回当真听出些许不同,他惊异的睁开眼:“雨丫头,你说的不错,刘夫人果然怀的双胎!”

  刘夫人一听,立刻道:“姑娘能否入府护我生产?”

  “若我顺利诞下麟儿,必有重谢。”

  姜雨一愣,她以为刘夫人会让祁大夫入府,毕竟自己年纪尚幼,很难叫人信任,没想到刘夫人这么有魄力,直接让她入府坐镇。

  刘夫人侧头,视线落在姜雨身上,神情诚恳:“姑娘有什么顾忌,不妨直说。”

  “您太高看我了,其实您也明白,哪怕入府我也帮不上您的忙。”

  “祁大夫如今知道您的情况,再加上您注意些,想来平安生产不会有问题。”

  “我去与不去并没有太大关系。”

  姜雨说的都是心里话,两辈子她都没有给人接生的经验,对刘夫人生产之事还不如一个稳婆有用。

  刘夫人略显失望的垂下眼,叹口气道:“如此我也不强求姑娘。”

  她摘下身上玉佩递出,又让人取了五十两银票:“姑娘,这是我送你的谢礼。”

  “我姓季,家里做的粮食生意,你拿着我的玉佩去季家粮铺买粮,他们不会为难你。”

  姜雨惊讶的瞪大眼,上辈子只听说刘夫人娘家来头不小,真不知道她娘家姓季。

  季家的粮店遍布大黔朝,有了这信物,以后买粮岂不是不用愁了。

  “不是本家,是季家在这边的分支。”刘夫人像是知道她的想法,笑着解释道:“我的信物在关城到柳河府都能用,再远就不行了。”

  “谢季夫人,您帮了我很大的忙。”

  姜雨点点头,有这么大的范围已经很好了,而且都是逃荒的必经之路,有了这块玉佩,家里粮食不够可以随时补充。

  她收下这么大的好处,投桃报李的提醒道:“在您心安的地方,想来更有助于生产。”

  季夫人若有所思的看她一眼,笑着应下:“谢姑娘提醒。”

  她等下去就收拾东西回娘家,没有哪里有娘家更能让她安心。

  至于别人说闲话,季夫人眼底冷光一闪,家主眼里既然没有她,自己又何必委曲求全,为他们遮掩。

  经过这一遭,她算是想明白了,名声哪有自己的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