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人,别来无恙乎?”
“是娘娘叫你来的吗?”林清徐声音平淡,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是。”李珏顿了顿又道:“太后命我来查林大人您涉嫌谋逆一案。”
“谋逆?”林清徐仰天长笑“真是荒唐,我虽教女不方,酿成大错,但我林氏一族世代忠于陛下,忠于大宋,这谋逆的罪名可安不到老夫的头上。我劝你不要浪费心机了,子虚乌有的事情,老夫断不会认。”
李珏不慌不忙道:“林大人的忠心,晚辈自然是清楚的。不过...林大人就这么肯定,您府上的其他人没这样的心思吗?”
林清徐放下手上的书“公道自在人心,陛下迟早会还我清白的。”
李珏像是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笑的几乎喘不过气来“您也一大把年纪了,怎地如此糊涂,事到如今,您还看不清形势吗?如今做主的可不是陛下,而是太后娘娘!此案一旦盖棺定论,没人能翻得了!”
“哎!你走吧。”林清徐神情有些萧索,叹息道。
“先不论这谋逆,只凭林嫣弑君这一条罪名,就足够您满门抄斩了,大宋律条对大不敬之罪是如何惩治的,想必您不会不清楚吧?您死了,您的家眷,亲族何辜?”
李珏绕了一大圈,终于说到了主题上:“只要您认了这份供词,我对天发誓,一定向娘娘美言,饶您家眷亲族不死,就是您和林小姐,也能有个体面的死法。”
“你以为老夫会做第二个越国公?老夫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你...”李珏接连两次碰壁,心中气急,不曾想,这林府的人果真都是硬骨头,小的如此,老的也是如此。
“不过,当真以为不松口,我就拿你没办法了吗?我们走着瞧!”李珏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转眼间,三日已过。
按照大宋规定,每三日一小朝,俗称小朝会,每七日一大朝,俗称大朝会。
小朝会由宰相主持,主要是讨论政事的具体细节,拟定解决方案,参加朝会的人员也由宰相圈定。
而大朝会则由皇帝召开,七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主要是向皇帝汇报工作,提交工作报告,解决方案,由皇帝和其他臣子商议,然后确定,发布执行。
永安二年,四月初一。
这一日正好是小朝会。本来,对于皇帝而言,小朝会是可来可不来的。但今日林嫣弑君的案子就会有个结论,事关林府上下一百多号人的脑袋存留,刘季生不得不来。
因为是小朝会,所以没有那许多繁杂的礼节。众大臣拜完皇帝太后,就直接进入主题。
太后道:“李珏?”
“臣在!”
“上次让你查的案子,可有结论了吗?”
李珏恭敬地呈上奏折道:“回娘娘,臣已查明,林清徐及其长子杰,次女嫣确有谋逆之心,相关人证,物证,臣皆在折子上写明,请娘娘查验。”
帘子后的太后翻阅完奏折,问道:“林清徐未曾认供?”
李珏表情微微有些不自然道:“启禀娘娘,林清徐拒不认罪。”
“既然当事人都未曾认罪,你缘何认定林府有谋逆之心?”太后有些不满道。
大理寺卿顾让出列拜道:“娘娘容禀,微臣认为林清徐虽然死不认罪,但其府上差役,管事对林杰结交绿林道,私藏兵甲一事却供认不讳,且都水卫也在林府地窖中搜出了手弩十具,边军制式甲胄十五具,刀枪剑戟若干,再加上林杰至今仍逃在外,不肯归案,有此三项,基本可以断定,林府暗藏祸心的事实。”
“玄英,是这样吗?”
之前在兰台有过一面之缘的曺玄英从武官班列中出来拜道:“回娘娘,确实如此。”
“哦...”太后哦了一声就没了下文。过了许久她才问道:“顾大人,据孤所知,李珏是你的女婿吧?”
女婿?刘季生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个顾让总是时不时帮着李珏说话,原来是有这层关系在里面。
顾让神色不动回道:“是的,娘娘。”
“你相信李卿调查的结果吗?”
“微臣统管大理寺,断案判决凭的是证据以及大宋律条。”
太后感慨道:“好一个铁面无私的大理寺卿啊,有卿坐镇大理寺,孤心可安矣。”
“臣愧不敢当。”
“其他卿家,你们认为当如何?宰相,你先说。”
错觉吗?便宜老娘是不是和宰相有过节啊,怎么感觉事事都想着针对一下这个低调的宰相。
霍政出列拜道:“回娘娘,微臣以为,林嫣弑君是实,但林侍郎谋逆之事,还有待商榷,毕竟...就连林侍郎本人都未曾认供,搜出几具兵甲弓弩,就说林府有谋反的心思未免太牵强了一些。”
刑部尚书蔡商道:“宰相大人所言,微臣不敢苟同。按我大宋律法,强弩,制式甲胄都是违禁品,常人若私藏超过五具以上,即为犯法,当流放三千里,若私藏十具以上,则视为谋逆,从林府搜出来的强弩,甲胄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这不是谋逆是什么?”
“微臣附议!”又有几个官员出班应和。刘季生暗自将这些人的名字都一一记下,既然要夺权,就得知道,谁是他的敌人,谁又是他的朋友。
大理寺卿顾让,刑部尚书蔡商,还有那个刑部员外郎李珏,这三个人是铁了心要置林清徐于死地的。吏部尚书陈予暂时还无法判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换言之,假如刘季生最后能够证明,林清徐确实是一个好人,而且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那这三人就肯定是和自己立场对立的。
这样想着,只听太后又道:“其他卿家的意思呢?”
刘季生的目光投在班列后面的司农寺太仓署令赵廉身上,上一次大朝会的时候,是他第一个为林清徐求情的。
只见赵廉站在班列中一动不动,看起来像是上次被人反咬了一口,吓的够呛。刘季生不免有些失望。
反倒是礼部尚书吴应哲出班道:“微臣以为不妥,国法不外乎人情,林府上下三代皆忠烈,林侍郎本人又是先帝钦封的顾命大臣,长子林杰酷爱习武,生性豪爽,结交几个江湖上的朋友,家里收藏几件兵器,虽说僭制,却也无可厚非,倘若因此就判定林侍郎谋逆,让天下人觉得皇家薄凉,寒了有功之臣的心不说,恐伤先帝之明,让百姓议论。”
“是啊,所言极是...”吴应哲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国法无情,岂能因有功而废之?”蔡商不依不饶。
“没错!不能因人废法!”
两方持不同态度的人立刻议论起来,朝堂之上一时之间有些喧哗。
王忠面无表情道:“肃静!”
太后拍板道:“吴卿家所言甚是有理...”
“娘娘!”蔡商,顾让,李珏都有些急了。
太后又道:“林府对大宋是有功的,林清徐又是先帝的顾命大臣,虽说犯了国法,但于情于理,都不能让功臣最后落下个谋逆不臣的名声。林府谋逆一事就此作罢!毋需多言!”
场下肃静一片。
“林嫣弑君,罪在不赦。按律法,林嫣其父、其兄凌迟,余者三族,斩。然,孤念先帝天恩浩荡,林府曾为忠义之家,为不伤先帝之德,也为褒奖忠臣之心,林嫣及其父、其兄皆判绞,余者徙三千里,遇赦不赦,终身不得还乡。诸卿,可还有异议吗?”
太后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判决,此事便成了铁案。谁还能说不是呢?
“娘娘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大臣跪地拜服。
“就这样?”刘季生若有所思。本以为林清徐一家下场会极为凄惨,没想到最后,竟是这样一个结果。
“看来,便宜老娘也并非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啊。”刘季生刚这样想着,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隔着帘子,刘季生清晰地看到了太后嘴角露出的那一抹冷笑。
不对!
刘季生猛的惊醒过来。
恐怕,从一开始,她就不相信“林清徐想造反”这样的鬼话吧?
让李珏去查,不过是想把这件事情闹的更严重一些,好增加她手里的筹码。
群臣一看,谋逆的事情太后不追究了,连原本的凌迟也改成了绞,三族株连改成了流放。
都已经这样了,谁还敢再为林清徐求情,饶他一命?
百姓以及那些不知情的大臣们看了,也只会说,娘娘仁慈,娘娘英明。
但林清徐却是死定了。
“轻轻松松就将所有人都玩弄于鼓掌之间,杀了人,别人还只能心悦诚服地说杀的好。高啊,实在是高。”
“是娘娘叫你来的吗?”林清徐声音平淡,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是。”李珏顿了顿又道:“太后命我来查林大人您涉嫌谋逆一案。”
“谋逆?”林清徐仰天长笑“真是荒唐,我虽教女不方,酿成大错,但我林氏一族世代忠于陛下,忠于大宋,这谋逆的罪名可安不到老夫的头上。我劝你不要浪费心机了,子虚乌有的事情,老夫断不会认。”
李珏不慌不忙道:“林大人的忠心,晚辈自然是清楚的。不过...林大人就这么肯定,您府上的其他人没这样的心思吗?”
林清徐放下手上的书“公道自在人心,陛下迟早会还我清白的。”
李珏像是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笑的几乎喘不过气来“您也一大把年纪了,怎地如此糊涂,事到如今,您还看不清形势吗?如今做主的可不是陛下,而是太后娘娘!此案一旦盖棺定论,没人能翻得了!”
“哎!你走吧。”林清徐神情有些萧索,叹息道。
“先不论这谋逆,只凭林嫣弑君这一条罪名,就足够您满门抄斩了,大宋律条对大不敬之罪是如何惩治的,想必您不会不清楚吧?您死了,您的家眷,亲族何辜?”
李珏绕了一大圈,终于说到了主题上:“只要您认了这份供词,我对天发誓,一定向娘娘美言,饶您家眷亲族不死,就是您和林小姐,也能有个体面的死法。”
“你以为老夫会做第二个越国公?老夫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你...”李珏接连两次碰壁,心中气急,不曾想,这林府的人果真都是硬骨头,小的如此,老的也是如此。
“不过,当真以为不松口,我就拿你没办法了吗?我们走着瞧!”李珏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转眼间,三日已过。
按照大宋规定,每三日一小朝,俗称小朝会,每七日一大朝,俗称大朝会。
小朝会由宰相主持,主要是讨论政事的具体细节,拟定解决方案,参加朝会的人员也由宰相圈定。
而大朝会则由皇帝召开,七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主要是向皇帝汇报工作,提交工作报告,解决方案,由皇帝和其他臣子商议,然后确定,发布执行。
永安二年,四月初一。
这一日正好是小朝会。本来,对于皇帝而言,小朝会是可来可不来的。但今日林嫣弑君的案子就会有个结论,事关林府上下一百多号人的脑袋存留,刘季生不得不来。
因为是小朝会,所以没有那许多繁杂的礼节。众大臣拜完皇帝太后,就直接进入主题。
太后道:“李珏?”
“臣在!”
“上次让你查的案子,可有结论了吗?”
李珏恭敬地呈上奏折道:“回娘娘,臣已查明,林清徐及其长子杰,次女嫣确有谋逆之心,相关人证,物证,臣皆在折子上写明,请娘娘查验。”
帘子后的太后翻阅完奏折,问道:“林清徐未曾认供?”
李珏表情微微有些不自然道:“启禀娘娘,林清徐拒不认罪。”
“既然当事人都未曾认罪,你缘何认定林府有谋逆之心?”太后有些不满道。
大理寺卿顾让出列拜道:“娘娘容禀,微臣认为林清徐虽然死不认罪,但其府上差役,管事对林杰结交绿林道,私藏兵甲一事却供认不讳,且都水卫也在林府地窖中搜出了手弩十具,边军制式甲胄十五具,刀枪剑戟若干,再加上林杰至今仍逃在外,不肯归案,有此三项,基本可以断定,林府暗藏祸心的事实。”
“玄英,是这样吗?”
之前在兰台有过一面之缘的曺玄英从武官班列中出来拜道:“回娘娘,确实如此。”
“哦...”太后哦了一声就没了下文。过了许久她才问道:“顾大人,据孤所知,李珏是你的女婿吧?”
女婿?刘季生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个顾让总是时不时帮着李珏说话,原来是有这层关系在里面。
顾让神色不动回道:“是的,娘娘。”
“你相信李卿调查的结果吗?”
“微臣统管大理寺,断案判决凭的是证据以及大宋律条。”
太后感慨道:“好一个铁面无私的大理寺卿啊,有卿坐镇大理寺,孤心可安矣。”
“臣愧不敢当。”
“其他卿家,你们认为当如何?宰相,你先说。”
错觉吗?便宜老娘是不是和宰相有过节啊,怎么感觉事事都想着针对一下这个低调的宰相。
霍政出列拜道:“回娘娘,微臣以为,林嫣弑君是实,但林侍郎谋逆之事,还有待商榷,毕竟...就连林侍郎本人都未曾认供,搜出几具兵甲弓弩,就说林府有谋反的心思未免太牵强了一些。”
刑部尚书蔡商道:“宰相大人所言,微臣不敢苟同。按我大宋律法,强弩,制式甲胄都是违禁品,常人若私藏超过五具以上,即为犯法,当流放三千里,若私藏十具以上,则视为谋逆,从林府搜出来的强弩,甲胄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这不是谋逆是什么?”
“微臣附议!”又有几个官员出班应和。刘季生暗自将这些人的名字都一一记下,既然要夺权,就得知道,谁是他的敌人,谁又是他的朋友。
大理寺卿顾让,刑部尚书蔡商,还有那个刑部员外郎李珏,这三个人是铁了心要置林清徐于死地的。吏部尚书陈予暂时还无法判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换言之,假如刘季生最后能够证明,林清徐确实是一个好人,而且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那这三人就肯定是和自己立场对立的。
这样想着,只听太后又道:“其他卿家的意思呢?”
刘季生的目光投在班列后面的司农寺太仓署令赵廉身上,上一次大朝会的时候,是他第一个为林清徐求情的。
只见赵廉站在班列中一动不动,看起来像是上次被人反咬了一口,吓的够呛。刘季生不免有些失望。
反倒是礼部尚书吴应哲出班道:“微臣以为不妥,国法不外乎人情,林府上下三代皆忠烈,林侍郎本人又是先帝钦封的顾命大臣,长子林杰酷爱习武,生性豪爽,结交几个江湖上的朋友,家里收藏几件兵器,虽说僭制,却也无可厚非,倘若因此就判定林侍郎谋逆,让天下人觉得皇家薄凉,寒了有功之臣的心不说,恐伤先帝之明,让百姓议论。”
“是啊,所言极是...”吴应哲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国法无情,岂能因有功而废之?”蔡商不依不饶。
“没错!不能因人废法!”
两方持不同态度的人立刻议论起来,朝堂之上一时之间有些喧哗。
王忠面无表情道:“肃静!”
太后拍板道:“吴卿家所言甚是有理...”
“娘娘!”蔡商,顾让,李珏都有些急了。
太后又道:“林府对大宋是有功的,林清徐又是先帝的顾命大臣,虽说犯了国法,但于情于理,都不能让功臣最后落下个谋逆不臣的名声。林府谋逆一事就此作罢!毋需多言!”
场下肃静一片。
“林嫣弑君,罪在不赦。按律法,林嫣其父、其兄凌迟,余者三族,斩。然,孤念先帝天恩浩荡,林府曾为忠义之家,为不伤先帝之德,也为褒奖忠臣之心,林嫣及其父、其兄皆判绞,余者徙三千里,遇赦不赦,终身不得还乡。诸卿,可还有异议吗?”
太后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判决,此事便成了铁案。谁还能说不是呢?
“娘娘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大臣跪地拜服。
“就这样?”刘季生若有所思。本以为林清徐一家下场会极为凄惨,没想到最后,竟是这样一个结果。
“看来,便宜老娘也并非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啊。”刘季生刚这样想着,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隔着帘子,刘季生清晰地看到了太后嘴角露出的那一抹冷笑。
不对!
刘季生猛的惊醒过来。
恐怕,从一开始,她就不相信“林清徐想造反”这样的鬼话吧?
让李珏去查,不过是想把这件事情闹的更严重一些,好增加她手里的筹码。
群臣一看,谋逆的事情太后不追究了,连原本的凌迟也改成了绞,三族株连改成了流放。
都已经这样了,谁还敢再为林清徐求情,饶他一命?
百姓以及那些不知情的大臣们看了,也只会说,娘娘仁慈,娘娘英明。
但林清徐却是死定了。
“轻轻松松就将所有人都玩弄于鼓掌之间,杀了人,别人还只能心悦诚服地说杀的好。高啊,实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