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永安二年。
这已经是新皇帝登基的第二年了。
这一年,也许是百姓愿力感动了上天,老皇帝死后,耗费民力的大型工程停了,男人们也能纷纷回家种地。
虽然贪官并没有减少分毫,赋税依旧很高,但好在老天有眼,风调雨顺,庄稼都获得了不错的收成,日子虽然紧,却也不至于饿死人。
北边的梁国,秦国,还有南边建国不到十年的楚国,竟也消停了许多,妇人们不用再担心半夜官府来抓丁,孩子们晚间也睡得更香了。
浮萍一般的大宋迎来了久违的平和日子。
国中相安无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如果非要说什么大事的话,金陵才女意图弑君皇帝算得上是一件。
人间四月,柳絮纷飞。
金陵的春天来的要比其他地方慢一些,最近几天,淫雨霏霏,直到昨日才停,俗话说的好,大雨之后艳阳天。
这一日,天刚刚放亮,吹着口哨准备去城外田野放牛的牧童惊奇地发现,城门洞子边上,一连张贴着三张用白底红字书写的告示。
牧童远远地躲开了,因为家里人告诉过他,这种样子的告示是要死人了,见了得远远躲开,不然晚上会梦到索命的鬼魂。
他不知道的是,不止城门洞子有杀人用的白纸红字,金陵城的每一条街道上露布下都张贴的满满当当。
裁缝店的老板一边催促小二去搬昨日新进的绸缎,布匹,一边走到卖包子的摊位跟前。
“王家婆娘,给我来四个包子,多弄些馅啊,别拿干菜糊弄我,再来一碗豆汁。”两家店铺做了十几年的邻居,都已经是老熟人了,说话浑一些也不在意。
“这些年,我要是都拿干菜来糊弄您,您这百十斤的肥膘子肉也长不出来啊,您瞧瞧,啧啧...都快赶得上六婶家的“二壮”了。”妇人嘴里也不客气,笑骂道。
“二壮”是隔壁街刘婶家的一头老母猪,长的膘肥体壮,去年一次就下了十三只猪崽,都轰动整个金陵城了。
王老板哈哈一笑,“您别胡说,我这一身肉,那是我那浑家一口水,一口饭喂出来的。”
言罢,他又叹道:“哎,老天爷保佑啊,今年事事平安,生意也好了不少,不用再东奔西跑,这人啊,一闲就长肉。”
卖包子的妇人也笑了,又给他舀了一碗豆汁“闲还不好啊,我恨不得每天都这样呢,我家那小子昨日拜了师傅,也进学了,我啊,现在就盼着,官府少折腾几次,这样平平安安的。”
“你们听说了没有,林侍郎还有他家的小姐就要被吊死啦!”街对面福来客栈的伙计迎面走了过来,恰巧听到了二人的对话,随口插话道。
“王婶,来两包子,一碗豆汁。”
“哎,好嘞。”
裁缝店掌柜抹了抹嘴说道:“朝廷的判决已经下了。”
伙计道:“下了,今早就下了。满城的露布上都是告示。”掌柜唏嘘道:“这林侍郎是个好官啊,可惜了。”
“谁说不是呢,这林家小姐也不知怎地如此糊涂,我听说,本来按照律法,林小姐和其父兄都是要被游街后凌迟的,林府三族都要被株连,最后还是太后娘娘仁慈,凌迟改成了绞,也就是吊脖子,林家其他人也改成了流放。”
卖包子的王氏妇人道:“那是,林大人毕竟是对朝廷有功的。虽说犯了国法,但要是真落得个千刀万剐的下场,想想就觉得不忍心。”
店掌柜压低了声音问:“告示上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行刑?”伙计犹豫不定道:“好像是四月初九。我也记不清了。”
“钱三儿,吃完没有,还不赶紧过来招待客人?”福来客栈的掌柜不满的呼唤。
“哎,马上就来!”伙计三下两下将一个包子塞进嘴里,含含糊糊地说了两句就跑回去干活。
店掌柜自言自语道:“四月初九?那岂不就是这个月?”
“四月初九...”刘季生在得知行刑时间后,也在自言自语。
按照大宋律法的规定,各地的死刑犯在被判完刑后,一般都是集中在冬天才会被拉到菜市口,验明正身,明正典刑。
冬主肃杀。这是一条很人道的法律规定,不过,有几类罪犯却不在此列当中。
一是犯了十恶不赦之罪的犯人。通俗意义上的十恶就是指:谋反、大逆、叛国、大不敬、恶逆、不道、不孝、不睦、不义、通奸。
二是被皇帝亲自下旨,明确要被处死的罪犯。
林嫣算是属于第一种。
今天是四月初二,离行刑日期只有七天时间。
刘季生此刻心里也不由有些焦躁起来“时间太短了,也不知道安漱那里有没有准备好。”
想去宜阳殿问问吧,但玉萍已经明里暗里强调了很多次,以后还是少见安漱。正琢磨着该怎么办,忽听王忠在外面禀报道:“陛下,阴阳师韩嬷嬷来了。”
“她倒是来的准时,让她进来吧。”
韩嬷嬷是太后新派过来教刘季生所谓“敦伦之礼”的阴阳使。人长的老实,看她双手上的茧子就知道,年轻的时候没少下过苦。
对于劳动人民,刘季生素来是心生敬意的,只是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和玉萍待的时间久了,她走路,说话,表情,都有几分玉萍的影子。
这就让刘季生有些不爽了。
玉萍那娘们,绝对不是什么好货色,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端的是笑里藏刀。
韩嬷嬷今日还带着两个穿着宫装的丫鬟,年龄不大,大约十三四五岁的样子,模样也算得上俊俏,只是有些拘谨。
她们跟在韩嬷嬷后面一起给刘季生磕头行礼“奴婢韩张氏,参见陛下。”
刘季生背着手道:“起来吧。”
“谢陛下。”
“你这是?”刘季生指着她身后的两个丫鬟问道。
韩嬷嬷莞尔一笑道:“陛下,娘娘叫奴婢来教陛下“房中术”,奴婢不带来两个用得上的奴才可怎么教啊?”
“房中术?”刘季生愕然。“不是敦伦之礼吗?”
“这敦伦之礼,人伦大道也,前面的礼法,规矩,公主殿下都已经教给您了,这后面的“房中术”她可教不了。”
挖了个大槽...刘季生骂了一句,韩嬷嬷不解其意“陛下,您说什么?”
“没什么”
“那陛下,我们这就开始吧?”
“在这里?大白天?”
韩嬷嬷捂着嘴笑道:“知道您不好意思,王小公公,烦请您关上门,任何人都不许来打扰。”
王忠看刘季生的脸色,刘季生对他点点头,王忠便躬身退下,关上了房门。
“陛下,您坐下瞧着就行。”说着,还从袖子里神秘兮兮地掏出一张图卷交给刘季生。
刘季生打开一看,饶是开放如他,也不由脸红耳赤,这分明就是一幅制作精良,刻画生动的古代版春宫图嘛。
韩嬷嬷的脸色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冷着脸对那两个丫鬟道:“你们这两个婢子,还不脱掉衣服?”
“脱...脱衣服?”刘季生一口水差点没呛在嘴里。
韩嬷嬷谄媚道:“陛下,这男女之事,就和天地万物一个样子,暗合阴阳,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唯有阴阳交融才能和谐,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见那两个丫鬟犹犹豫豫不肯动手,啪!韩嬷嬷挥手,一人一记耳光,那两个丫鬟白嫩的脸颊上红色手印清晰看见,下手不可谓不重!
刘季生的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他干咳了一声“在朕面前,你这样做有些太过了吧?”
韩嬷嬷忙跪地请罪,嘴里辩解道:“这些人都是奴婢从掖庭带过来的罪臣家的女眷,陛下没必要可怜她们。”
“掖庭?”这已经不是刘季生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了。
安漱的生母,舒妃,在栾坚下狱以后,就被发配到了掖庭,难怪舒妃会自尽,只看眼前这两个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丫头的遭遇,就能知道,那里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简直就是犯罪啊。
刘季生只觉得有一股无名之火往上冒。
而那韩嬷嬷见小皇帝不说话了,又狠狠瞪了身后的那两个丫鬟一眼,两丫头颤巍巍地开始解身上的衣服。
“给朕滚!”刘季生忍无可忍,随手抄起桌上的一个瓷瓶狠狠地砸了下去,瓷瓶砸在韩嬷嬷的脸上,破成了碎片。
韩嬷嬷惊呼一声,额头上、鼻孔里不断有鲜血流出来,整个人显的十分可怖。
这已经是新皇帝登基的第二年了。
这一年,也许是百姓愿力感动了上天,老皇帝死后,耗费民力的大型工程停了,男人们也能纷纷回家种地。
虽然贪官并没有减少分毫,赋税依旧很高,但好在老天有眼,风调雨顺,庄稼都获得了不错的收成,日子虽然紧,却也不至于饿死人。
北边的梁国,秦国,还有南边建国不到十年的楚国,竟也消停了许多,妇人们不用再担心半夜官府来抓丁,孩子们晚间也睡得更香了。
浮萍一般的大宋迎来了久违的平和日子。
国中相安无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如果非要说什么大事的话,金陵才女意图弑君皇帝算得上是一件。
人间四月,柳絮纷飞。
金陵的春天来的要比其他地方慢一些,最近几天,淫雨霏霏,直到昨日才停,俗话说的好,大雨之后艳阳天。
这一日,天刚刚放亮,吹着口哨准备去城外田野放牛的牧童惊奇地发现,城门洞子边上,一连张贴着三张用白底红字书写的告示。
牧童远远地躲开了,因为家里人告诉过他,这种样子的告示是要死人了,见了得远远躲开,不然晚上会梦到索命的鬼魂。
他不知道的是,不止城门洞子有杀人用的白纸红字,金陵城的每一条街道上露布下都张贴的满满当当。
裁缝店的老板一边催促小二去搬昨日新进的绸缎,布匹,一边走到卖包子的摊位跟前。
“王家婆娘,给我来四个包子,多弄些馅啊,别拿干菜糊弄我,再来一碗豆汁。”两家店铺做了十几年的邻居,都已经是老熟人了,说话浑一些也不在意。
“这些年,我要是都拿干菜来糊弄您,您这百十斤的肥膘子肉也长不出来啊,您瞧瞧,啧啧...都快赶得上六婶家的“二壮”了。”妇人嘴里也不客气,笑骂道。
“二壮”是隔壁街刘婶家的一头老母猪,长的膘肥体壮,去年一次就下了十三只猪崽,都轰动整个金陵城了。
王老板哈哈一笑,“您别胡说,我这一身肉,那是我那浑家一口水,一口饭喂出来的。”
言罢,他又叹道:“哎,老天爷保佑啊,今年事事平安,生意也好了不少,不用再东奔西跑,这人啊,一闲就长肉。”
卖包子的妇人也笑了,又给他舀了一碗豆汁“闲还不好啊,我恨不得每天都这样呢,我家那小子昨日拜了师傅,也进学了,我啊,现在就盼着,官府少折腾几次,这样平平安安的。”
“你们听说了没有,林侍郎还有他家的小姐就要被吊死啦!”街对面福来客栈的伙计迎面走了过来,恰巧听到了二人的对话,随口插话道。
“王婶,来两包子,一碗豆汁。”
“哎,好嘞。”
裁缝店掌柜抹了抹嘴说道:“朝廷的判决已经下了。”
伙计道:“下了,今早就下了。满城的露布上都是告示。”掌柜唏嘘道:“这林侍郎是个好官啊,可惜了。”
“谁说不是呢,这林家小姐也不知怎地如此糊涂,我听说,本来按照律法,林小姐和其父兄都是要被游街后凌迟的,林府三族都要被株连,最后还是太后娘娘仁慈,凌迟改成了绞,也就是吊脖子,林家其他人也改成了流放。”
卖包子的王氏妇人道:“那是,林大人毕竟是对朝廷有功的。虽说犯了国法,但要是真落得个千刀万剐的下场,想想就觉得不忍心。”
店掌柜压低了声音问:“告示上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行刑?”伙计犹豫不定道:“好像是四月初九。我也记不清了。”
“钱三儿,吃完没有,还不赶紧过来招待客人?”福来客栈的掌柜不满的呼唤。
“哎,马上就来!”伙计三下两下将一个包子塞进嘴里,含含糊糊地说了两句就跑回去干活。
店掌柜自言自语道:“四月初九?那岂不就是这个月?”
“四月初九...”刘季生在得知行刑时间后,也在自言自语。
按照大宋律法的规定,各地的死刑犯在被判完刑后,一般都是集中在冬天才会被拉到菜市口,验明正身,明正典刑。
冬主肃杀。这是一条很人道的法律规定,不过,有几类罪犯却不在此列当中。
一是犯了十恶不赦之罪的犯人。通俗意义上的十恶就是指:谋反、大逆、叛国、大不敬、恶逆、不道、不孝、不睦、不义、通奸。
二是被皇帝亲自下旨,明确要被处死的罪犯。
林嫣算是属于第一种。
今天是四月初二,离行刑日期只有七天时间。
刘季生此刻心里也不由有些焦躁起来“时间太短了,也不知道安漱那里有没有准备好。”
想去宜阳殿问问吧,但玉萍已经明里暗里强调了很多次,以后还是少见安漱。正琢磨着该怎么办,忽听王忠在外面禀报道:“陛下,阴阳师韩嬷嬷来了。”
“她倒是来的准时,让她进来吧。”
韩嬷嬷是太后新派过来教刘季生所谓“敦伦之礼”的阴阳使。人长的老实,看她双手上的茧子就知道,年轻的时候没少下过苦。
对于劳动人民,刘季生素来是心生敬意的,只是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和玉萍待的时间久了,她走路,说话,表情,都有几分玉萍的影子。
这就让刘季生有些不爽了。
玉萍那娘们,绝对不是什么好货色,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端的是笑里藏刀。
韩嬷嬷今日还带着两个穿着宫装的丫鬟,年龄不大,大约十三四五岁的样子,模样也算得上俊俏,只是有些拘谨。
她们跟在韩嬷嬷后面一起给刘季生磕头行礼“奴婢韩张氏,参见陛下。”
刘季生背着手道:“起来吧。”
“谢陛下。”
“你这是?”刘季生指着她身后的两个丫鬟问道。
韩嬷嬷莞尔一笑道:“陛下,娘娘叫奴婢来教陛下“房中术”,奴婢不带来两个用得上的奴才可怎么教啊?”
“房中术?”刘季生愕然。“不是敦伦之礼吗?”
“这敦伦之礼,人伦大道也,前面的礼法,规矩,公主殿下都已经教给您了,这后面的“房中术”她可教不了。”
挖了个大槽...刘季生骂了一句,韩嬷嬷不解其意“陛下,您说什么?”
“没什么”
“那陛下,我们这就开始吧?”
“在这里?大白天?”
韩嬷嬷捂着嘴笑道:“知道您不好意思,王小公公,烦请您关上门,任何人都不许来打扰。”
王忠看刘季生的脸色,刘季生对他点点头,王忠便躬身退下,关上了房门。
“陛下,您坐下瞧着就行。”说着,还从袖子里神秘兮兮地掏出一张图卷交给刘季生。
刘季生打开一看,饶是开放如他,也不由脸红耳赤,这分明就是一幅制作精良,刻画生动的古代版春宫图嘛。
韩嬷嬷的脸色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冷着脸对那两个丫鬟道:“你们这两个婢子,还不脱掉衣服?”
“脱...脱衣服?”刘季生一口水差点没呛在嘴里。
韩嬷嬷谄媚道:“陛下,这男女之事,就和天地万物一个样子,暗合阴阳,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唯有阴阳交融才能和谐,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见那两个丫鬟犹犹豫豫不肯动手,啪!韩嬷嬷挥手,一人一记耳光,那两个丫鬟白嫩的脸颊上红色手印清晰看见,下手不可谓不重!
刘季生的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他干咳了一声“在朕面前,你这样做有些太过了吧?”
韩嬷嬷忙跪地请罪,嘴里辩解道:“这些人都是奴婢从掖庭带过来的罪臣家的女眷,陛下没必要可怜她们。”
“掖庭?”这已经不是刘季生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了。
安漱的生母,舒妃,在栾坚下狱以后,就被发配到了掖庭,难怪舒妃会自尽,只看眼前这两个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丫头的遭遇,就能知道,那里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简直就是犯罪啊。
刘季生只觉得有一股无名之火往上冒。
而那韩嬷嬷见小皇帝不说话了,又狠狠瞪了身后的那两个丫鬟一眼,两丫头颤巍巍地开始解身上的衣服。
“给朕滚!”刘季生忍无可忍,随手抄起桌上的一个瓷瓶狠狠地砸了下去,瓷瓶砸在韩嬷嬷的脸上,破成了碎片。
韩嬷嬷惊呼一声,额头上、鼻孔里不断有鲜血流出来,整个人显的十分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