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句交谈,已经让陆熙清楚,眼前这是个聪明人。
聪明人跟聪明人之间,很多话就不必多说了。
“当年我与颜白兄同朝为官,志愿相同,意气相投。他晚景凄凉,绝非我所愿。”
说完这句,陆熙起身,却是对眼前的晚辈作了一揖,恭恭敬敬,诚心诚意。
纵然只是立场不同,对于当年之事,自己终究不能说是问心无愧。
颜典未动,生生受了这一礼。夜凉风寒,他素来身子弱,以手掩口,轻咳了几声。
“陆伯伯见谅,早年落下的病根,一直未能好全。”
对方这一声陆伯伯,令陆熙心头百感交集。
他也明白,颜典当年随族人从京师遣返回乡时,才是几岁的孩童,沿途本就艰辛,滁州又乃边境苦寒之地,想必是那时落下病根了。
“当年我爹的案子,事关国选,兹事体大,小侄心中清楚,若非有人从中斡旋,是不会轻判的。”当年此案虽然证据确凿,但案中最重要的一名证人,却在最后上堂的关头,自尽身亡。这消息虽是对外封锁了,但皇帝到底心生了疑惑。所以导致这宗案子,最后在皇帝的默许,和主审官有意的袒护之下,从轻发落,只判了流放之罪,后来再因为华妃娘娘的求情,家中孩童女眷,都从流放改为了遣返原籍。只有他爹,素来为人正直,承担不了莫须有的罪责,为了颜家百年清誉,甘愿以死明志,于狱中自尽身亡。
此案告发之人乃当时的翰林院直学士,陈昱,而主审之人正是当时的大理寺卿,陆熙。所以世人都道,以颜白当时的身份地位,平素为人,没必要也不会做出舞弊之事,这案子根本是四大家族为了争权夺势,铲除异己的手段。
“从小到大,我娘一直跟我说,京中有我家的许多仇人,嘱我务必寒窗苦读、勤奋向学,如若老天有眼,终有一日能平复我父冤屈,恢复我颜家声誉,还要我们的仇人,声名扫地、血债血偿。”颜典轻描淡写地陈述完,平静笑道,“她老人家,岂非天真得很?说她天真,不是因为我们的仇人手握重权,实难撼动,而是她不知道,便算有一日,给我做到了她期盼的那些事,坐上她想要我坐的位置,将我的仇人们,都一一践踏在脚下,但是,那又如何呢?”他的声音越发低了下来,虽是低沉,却清清楚楚、字字可辩,每个字都似铁锤般,重重敲打在陆熙的心头——“小侄想问陆伯伯,坐于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上,可曾有过一日安寝?”
院中似一潭死水般的沉寂下来,过了许久,只有几道咳嗽声响起。
这初冬的夜,似乎又冷上几分了。
这个时辰,丞相府内,有人也没睡,院落中,月色下,望着同一片星空。
小姑娘托腮,还在想着之前颜典跟她说的话。
颜典说,阿澜没变,人长大了,会各有立场。阿澜的立场是薛家人,所以才会欺骗她,说自己出远门探亲,其实偷偷潜伏回京城了。那么,淮远哥要杀自己的事情,阿澜知情么?
小姑娘心中这样想,又要唾弃自己——实在没义气得很!就算阿澜有事情瞒着自己,也断不会坐视淮远哥要杀自己而不管的!
她心中笃定,自己与薛澜是一辈子的好兄弟,不管日后立场如何,只要对方有危险,都一定是会奋不顾身去相救的!
薛盈的事情,对陆昭冲击很大。她打小与薛澜玩在一处,不仅和薛澜是形影不离,与薛家上上下下,都好得跟一家子似的。但是就算再亲密的关系,如果自己不小心发现了薛家的秘密,薛家人一样会杀自己灭口。
所谓立场,到底是什么?真的会让原先亲密无间的人,转眼之间便能刀剑相向么?
“冬至,你的立场是什么?”
骑坐在院墙上的某个人,抬头望着明月,想也未想便道:“义父。”她从小便跟随义父,是义父收养她,将她抚养成人,教她武功。所以,义父做什么,她便做什么,一生一世,生死相随。
“那我的立场呢?……”
冬至觉得这根本不是个问题,自己追随义父,薛澜选择薛家,每个人的立场都是自然而然,从出生那天就注定的,就像他们大郁朝的人,和捭阖人打了几百年的仗,天生就该是死敌。
“你是陆家人。”这就是她的立场,毋庸置疑。
“所谓立场,就是某一日,哪怕要你背弃其他所有的东西,你也一定要守住的。”
既然如此的话,陆昭觉得,陆家是她的出生,却不是她的立场,“倘若有一天,我说假使哦,假使你发现九王爷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而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坏蛋。那你还要坚守自己的立场,助纣为虐吗?”
墙头上的人一下子僵住了,随即怒道:“你胡说什么!”
义父就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绝不容许任何人玷污他声誉!
但陆昭打这个比方,也绝没有半分对九王爷不恭敬的意思,九王爷在她心中也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她只是针对冬至所说的立场,想说明心中越来越澄明的一个道理:“如果九王爷当真是那样的人,你也绝不会助纣为虐吧。”所以立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份,更不是盲目地听从和跟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余怒未消的白衣少女还是板着脸不理她,过了片刻,她忽然偏头朝陆昭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自己从墙头跃下来,正巧也有人从下方的狗洞里探出头来——
薛澜被自己脖子上多出来的刀吓了一大跳,双膝跪地,维持着钻洞过来时的狗爬势,愕然地抬起眼:“是你!”
冬至微皱眉,显然也认出来薛澜,想起来他没武功——可不是,否则也不必钻狗洞了。
她收了剑,没一点和他打招呼的兴致,纵身跃回了围墙。
陆昭走过来搀扶人。薛澜仍在看冬至,许久才从震惊中回神,联想起昨夜韩王府的动静:“先前夜探韩王府的另一个人,是她?”听说原先除了陆昭,还有另个贼人在韩王府的藏书阁出现,还触动了王府内的机关。如果是冬至,能全身而退并不奇怪,毕竟自己曾亲眼见识过她的轻功。
陆昭未置一词,只仔细盯着薛澜的额头看,他现下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帽檐长长地盖住了额头,但仔细看的话还是能看到帽檐下的白色绷带。
薛澜对上她视线,笑道:“没事儿,很浅的口子,皮外伤。”
陆昭眉头紧锁:“你留了好多血。”当时她翻墙跑的时候,他的血都染红了绷带。
她的声音饱含愧疚,少年便抬手,在她额头轻轻敲了一记,轻声笑道:“打回来啦。”
他一副和往常相同的样子,说着嘻嘻哈哈的玩笑话来安慰她,这次陆昭却笑不出来。
“我知道你今天会来。”昨天夜里她从韩王府跑出来,他不方便跟出来,否则会惹来别人怀疑,暴露她行踪。但是他一定会来找她的,不是今天,也是明天。
他现下一个人出现在这里,陆昭肯定道:“你没把昨夜的事情告诉薛伯伯。”
薛澜面上的笑收敛了。
两人就这样默默对视了很久,都不知道要怎么开口。
以前在一起,无需说话,彼此一个眼神就能明白,现如今呢。
薛家的人要对付九王爷和威远将军,她爹爹必然不会答应,薛家与韩王爷联手,淮远哥还要杀她——所以,薛家早就准备背弃四大家族了。
“薛伯伯为何要这么做?”小姑娘悲怒交加,不解质问道,“薛家已在权力之巅,还不满足吗?九王爷和威远将军驻守边关多年,战功赫赫,如若没了他们,大郁如何抵抗捭阖人的侵略!四大家族向来同气连枝,共享荣辱,难道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不可吗!”
薛澜听着她的质问,眼中的光亮慢慢暗了下去,他现下整个人灰心丧气的样子,是陆昭以前从未见过的。
过了许久,陆昭才听到他的回答。
“皇帝早就想拆分四大家族了,陆家作为四大家族之首,却一点都没抵抗,因为你爹心中清楚,太子还需要依靠你哥,便算现下皇帝培植了曹家的人来制衡,你们陆家总还是会被仰仗的。” 少年的声音中,带着深重的哀伤、无奈、隐隐还有一丝怨恨,“阿昭,不是薛家背弃了四大家族,而是你爹,早就想好明哲保身,要牺牲我们另外三家了。”
聪明人跟聪明人之间,很多话就不必多说了。
“当年我与颜白兄同朝为官,志愿相同,意气相投。他晚景凄凉,绝非我所愿。”
说完这句,陆熙起身,却是对眼前的晚辈作了一揖,恭恭敬敬,诚心诚意。
纵然只是立场不同,对于当年之事,自己终究不能说是问心无愧。
颜典未动,生生受了这一礼。夜凉风寒,他素来身子弱,以手掩口,轻咳了几声。
“陆伯伯见谅,早年落下的病根,一直未能好全。”
对方这一声陆伯伯,令陆熙心头百感交集。
他也明白,颜典当年随族人从京师遣返回乡时,才是几岁的孩童,沿途本就艰辛,滁州又乃边境苦寒之地,想必是那时落下病根了。
“当年我爹的案子,事关国选,兹事体大,小侄心中清楚,若非有人从中斡旋,是不会轻判的。”当年此案虽然证据确凿,但案中最重要的一名证人,却在最后上堂的关头,自尽身亡。这消息虽是对外封锁了,但皇帝到底心生了疑惑。所以导致这宗案子,最后在皇帝的默许,和主审官有意的袒护之下,从轻发落,只判了流放之罪,后来再因为华妃娘娘的求情,家中孩童女眷,都从流放改为了遣返原籍。只有他爹,素来为人正直,承担不了莫须有的罪责,为了颜家百年清誉,甘愿以死明志,于狱中自尽身亡。
此案告发之人乃当时的翰林院直学士,陈昱,而主审之人正是当时的大理寺卿,陆熙。所以世人都道,以颜白当时的身份地位,平素为人,没必要也不会做出舞弊之事,这案子根本是四大家族为了争权夺势,铲除异己的手段。
“从小到大,我娘一直跟我说,京中有我家的许多仇人,嘱我务必寒窗苦读、勤奋向学,如若老天有眼,终有一日能平复我父冤屈,恢复我颜家声誉,还要我们的仇人,声名扫地、血债血偿。”颜典轻描淡写地陈述完,平静笑道,“她老人家,岂非天真得很?说她天真,不是因为我们的仇人手握重权,实难撼动,而是她不知道,便算有一日,给我做到了她期盼的那些事,坐上她想要我坐的位置,将我的仇人们,都一一践踏在脚下,但是,那又如何呢?”他的声音越发低了下来,虽是低沉,却清清楚楚、字字可辩,每个字都似铁锤般,重重敲打在陆熙的心头——“小侄想问陆伯伯,坐于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上,可曾有过一日安寝?”
院中似一潭死水般的沉寂下来,过了许久,只有几道咳嗽声响起。
这初冬的夜,似乎又冷上几分了。
这个时辰,丞相府内,有人也没睡,院落中,月色下,望着同一片星空。
小姑娘托腮,还在想着之前颜典跟她说的话。
颜典说,阿澜没变,人长大了,会各有立场。阿澜的立场是薛家人,所以才会欺骗她,说自己出远门探亲,其实偷偷潜伏回京城了。那么,淮远哥要杀自己的事情,阿澜知情么?
小姑娘心中这样想,又要唾弃自己——实在没义气得很!就算阿澜有事情瞒着自己,也断不会坐视淮远哥要杀自己而不管的!
她心中笃定,自己与薛澜是一辈子的好兄弟,不管日后立场如何,只要对方有危险,都一定是会奋不顾身去相救的!
薛盈的事情,对陆昭冲击很大。她打小与薛澜玩在一处,不仅和薛澜是形影不离,与薛家上上下下,都好得跟一家子似的。但是就算再亲密的关系,如果自己不小心发现了薛家的秘密,薛家人一样会杀自己灭口。
所谓立场,到底是什么?真的会让原先亲密无间的人,转眼之间便能刀剑相向么?
“冬至,你的立场是什么?”
骑坐在院墙上的某个人,抬头望着明月,想也未想便道:“义父。”她从小便跟随义父,是义父收养她,将她抚养成人,教她武功。所以,义父做什么,她便做什么,一生一世,生死相随。
“那我的立场呢?……”
冬至觉得这根本不是个问题,自己追随义父,薛澜选择薛家,每个人的立场都是自然而然,从出生那天就注定的,就像他们大郁朝的人,和捭阖人打了几百年的仗,天生就该是死敌。
“你是陆家人。”这就是她的立场,毋庸置疑。
“所谓立场,就是某一日,哪怕要你背弃其他所有的东西,你也一定要守住的。”
既然如此的话,陆昭觉得,陆家是她的出生,却不是她的立场,“倘若有一天,我说假使哦,假使你发现九王爷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而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大坏蛋。那你还要坚守自己的立场,助纣为虐吗?”
墙头上的人一下子僵住了,随即怒道:“你胡说什么!”
义父就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绝不容许任何人玷污他声誉!
但陆昭打这个比方,也绝没有半分对九王爷不恭敬的意思,九王爷在她心中也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她只是针对冬至所说的立场,想说明心中越来越澄明的一个道理:“如果九王爷当真是那样的人,你也绝不会助纣为虐吧。”所以立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份,更不是盲目地听从和跟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余怒未消的白衣少女还是板着脸不理她,过了片刻,她忽然偏头朝陆昭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自己从墙头跃下来,正巧也有人从下方的狗洞里探出头来——
薛澜被自己脖子上多出来的刀吓了一大跳,双膝跪地,维持着钻洞过来时的狗爬势,愕然地抬起眼:“是你!”
冬至微皱眉,显然也认出来薛澜,想起来他没武功——可不是,否则也不必钻狗洞了。
她收了剑,没一点和他打招呼的兴致,纵身跃回了围墙。
陆昭走过来搀扶人。薛澜仍在看冬至,许久才从震惊中回神,联想起昨夜韩王府的动静:“先前夜探韩王府的另一个人,是她?”听说原先除了陆昭,还有另个贼人在韩王府的藏书阁出现,还触动了王府内的机关。如果是冬至,能全身而退并不奇怪,毕竟自己曾亲眼见识过她的轻功。
陆昭未置一词,只仔细盯着薛澜的额头看,他现下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帽檐长长地盖住了额头,但仔细看的话还是能看到帽檐下的白色绷带。
薛澜对上她视线,笑道:“没事儿,很浅的口子,皮外伤。”
陆昭眉头紧锁:“你留了好多血。”当时她翻墙跑的时候,他的血都染红了绷带。
她的声音饱含愧疚,少年便抬手,在她额头轻轻敲了一记,轻声笑道:“打回来啦。”
他一副和往常相同的样子,说着嘻嘻哈哈的玩笑话来安慰她,这次陆昭却笑不出来。
“我知道你今天会来。”昨天夜里她从韩王府跑出来,他不方便跟出来,否则会惹来别人怀疑,暴露她行踪。但是他一定会来找她的,不是今天,也是明天。
他现下一个人出现在这里,陆昭肯定道:“你没把昨夜的事情告诉薛伯伯。”
薛澜面上的笑收敛了。
两人就这样默默对视了很久,都不知道要怎么开口。
以前在一起,无需说话,彼此一个眼神就能明白,现如今呢。
薛家的人要对付九王爷和威远将军,她爹爹必然不会答应,薛家与韩王爷联手,淮远哥还要杀她——所以,薛家早就准备背弃四大家族了。
“薛伯伯为何要这么做?”小姑娘悲怒交加,不解质问道,“薛家已在权力之巅,还不满足吗?九王爷和威远将军驻守边关多年,战功赫赫,如若没了他们,大郁如何抵抗捭阖人的侵略!四大家族向来同气连枝,共享荣辱,难道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不可吗!”
薛澜听着她的质问,眼中的光亮慢慢暗了下去,他现下整个人灰心丧气的样子,是陆昭以前从未见过的。
过了许久,陆昭才听到他的回答。
“皇帝早就想拆分四大家族了,陆家作为四大家族之首,却一点都没抵抗,因为你爹心中清楚,太子还需要依靠你哥,便算现下皇帝培植了曹家的人来制衡,你们陆家总还是会被仰仗的。” 少年的声音中,带着深重的哀伤、无奈、隐隐还有一丝怨恨,“阿昭,不是薛家背弃了四大家族,而是你爹,早就想好明哲保身,要牺牲我们另外三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