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让贤 第二百三十九章 没想到的结果!姚广孝的建议!

小说:退位让贤 作者:姜阿山小树 更新时间:2025-01-06 04:55:22 源网站:2k小说网
  弹劾三法司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入通政司。

  除了上陈朝廷,请求对他们三人进行严惩之外,许多奏章中,还翻出了不少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

  朱允熥看到的时候,都被吓了一跳。

  这些朝中大臣,几乎个个都化身成了查案的高手。

  杨靖、袁泰、周志清三人的过往,都被查了一个底朝天。

  从前与什么人说过什么话,抱怨过谁,对谁谁谁的态度不好,可见人品不佳。

  曾经出言骂过人,说过恶语,足以证明其无教养,无德行。

  与兄嫂不睦……小时候读书便不听老师的话,可见品性顽劣。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连三岁尿裤子的事,都被翻了出来,还言词凿凿,这一定是故意的,是为了折磨父母,可见其生来便对父母不孝!

  很快,大臣们就给杨靖、袁泰、周志清等三人都编织了几十条大罪。

  与黄子澄狼狈为奸,勾结倭寇,阴谋造反,这自然是第一大罪。

  其他还有诸如贪污受贿,不孝,结党营私,与民争利……等等。

  总而言之,凡是能想到的罪名,全部都给安上了。

  就差没有说他们还在襁褓中时曾经哭过,那也是不孝的父母大罪了。

  偏偏还写得有模有样,条理分明,言词慷慨激昂,说服力极强,可信度拉满!

  “到底是读书人,罗织罪名的功夫确实到家!”

  朱允熥由衷感慨。

  不过,这也让他多了几分警惕之心。

  日后看这些大臣对别人的弹劾,乃至审案问罪的结论,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要不然,就很容易被误导,信了他们的鬼话!

  与这帮朝廷大臣编假话瞎话的本领相比,后世电信诈骗啥的,简直是弱爆了!

  不过,朱允熥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黄子澄关在守卫森严的刑部大牢里面,齐泰是怎么与他私下暗通的呢?

  这一点,他肯定是要查得清清楚楚的。

  “所以,带齐泰进入狱中,与黄子澄密谋一事,并非集体犯案,只有袁泰一人?”

  看着姚广孝上交的调查报告,朱允熥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之前齐泰说朝中官员集体反叛他,所以自己才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随意出入刑部大牢……

  朱允熥心中亦是这般猜测。

  此案涉及的官员,必定不少。

  不料,姚广孝进入深入调查之后,得到了结果,却与他的猜测大相径庭。

  自黄子澄案开审之后,左都御史袁泰几乎每天都会带一个人,进入刑部天牢,给黄子澄送酒送菜。

  而这个人,正是齐泰所扮。

  刑部守卫天牢的狱吏狱卒,因为见前来的人乃是堂堂的左都御史,且他又是朝廷钦定的黄子澄主审官,对他带人进入监牢,自然不会阻拦。

  于是,齐泰便得以与黄子澄串通密谋,写出那么多栽赃陷害的供状!

  自始至终,刑部尚书杨靖、大理寺卿周志清,都被蒙在鼓里。

  只因袁泰向狱吏交待了自己乃奉密令来办事,不得透露给外人,包括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

  听到朱允熥的疑问,姚广孝点了点头,道:“正是。”

  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调查。

  “我审问了刑部所有狱吏和狱卒,以及一干官员,所得的结论,亦是一般无二。”杨士奇也在一旁道。

  一切水落石出!

  朱允熥长长叹了口气。

  所谓的层层防范措施,仅仅因为一名高官自称有密令,便荡然无存。

  但细想起来,却又合情合理。

  就好比后世巡捕,抓了一个重犯,关在监牢中。

  严禁其与任何人见面。

  而这时候,省公安厅厅长亲自跑过来要见重犯,谁又真的敢拦呢?

  官大一级压死人。

  更何况还是大很多很多级!

  所谓的办事程序,对于阻拦普通人,确实非常有效。

  但在权力面前,其实又是不堪一击的。

  都察院是什么样的存在?

  毫不夸张的说,里面随便一个御史出来,都是见官大**!

  满朝文武官员,谁不怕都察院?

  更别说袁泰还是左都御史,都察院的老大!

  刑部的低阶官员,狱吏,又怎么敢不听堂堂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命令呢?

  而且,他本身就是来审案的官员啊!

  袁泰身为主审官,要见黄子澄,本来就是合情合理的要求。

  只有带人进去这一点,在程序上有些瑕疵。

  但是,这种事情,对普通人肯定是严格要求。

  然而,对他这种级别的官员,就多半会睁只眼闭只眼了。

  更别说,齐泰还自称是奉太孙殿下的命令。

  这就更不可能阻拦了。

  在这个时代,奉密令办事,还真的非常普遍。

  而且,往往是只有口谕的密令。

  谁又会真的去找堂堂的太孙殿下,核实密令的真假呢?

  刑部办事的官员和看管监狱的狱吏,级别很低,他们也没有资格来见太孙殿下。

  “这种事情,永远也无法避免。”杨士奇笑道:“我现在不办任何手续,去六部里任何一个部门,自称奉太孙殿下的口头命令,前来调取文件,没有一个部门会拒绝我,也没有一个部门敢拒绝。”

  朱允熥张了张嘴,最终啥也没说。

  杨士奇说的是事实。

  所谓的印章,签字,文件,令牌……等等,都是为了认证这个人的身份。

  说到底,人,才是最高凭证!

  如果朱允熥派身边的普通随从去办事,是一个生面孔,那对方一定会仔细核实,光有令牌不行,还得朱允熥亲手签发的命令。

  甚至看了签字的命令,都不一定相信,仍要通过其他渠道再核实。

  但杨士奇亲自去的话,那便没有谁会怀疑,也没有谁会去核实什么。

  因为,谁都知道杨士奇是太孙殿下身边的得力助手。

  甚至,杨士奇不直接说是太孙命令,别人也会默认对方是奉太孙殿下的命令前来办事。

  这就好比后世领导身边的秘书,给下面的人打招呼,下面的人一定会默认这就是领导的指示!

  “只要事后能够追责就好。”姚广孝道:“没有办法避免,却可以事后追责。”

  “下面的官员无法拒绝,但能做好登记,朝廷适时派官员巡查相关的记录,一旦发现,立即追查情况,问明原委,这是其一。”

  “其二,对于关系重大的案件,一开始便要采取特别的措施。”

  “黄子澄在朝为官多年,与朝中诸多官员皆极为熟悉。”

  “他获重罪入狱,那些官员自然害怕牵涉到自己。”

  “便会想尽办法钻营。”

  “恕贫僧直言,当初太孙殿下将黄子澄关进刑部大牢,并命令三法司去审黄子澄,就应该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

  “太孙殿下若想避免,只需将他换一个地方看管。”

  “无论是将其交由功勋武将看管,还是由新军关押,再或者直接关入东宫,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太孙殿下偏偏将其关入刑部大牢,还令三法司主审此案,也没有宣布要采取任何特殊措施,不就是想看到这样的结果?”

  朱允熥不由得笑了笑。

  当初他这么做,确实是抱着“钓鱼”的思想。

  看看朝中是不是会有人去暗中营救黄子澄,看看还有谁敢和自己作对。

  否则,即使关进刑部大牢,只要再签发一道即使三法司要见黄子澄,也必须三人齐至的命令,将黄子澄的关押进行提级管理,一开始便宣布采取特殊措施和程序,不许任何官员单独与其会面,那便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朱允熥偏偏没有这般行事,自然有他的用意。

  只不过,朱允熥预想过很多方案,比如对方杀了黄子澄,让黄子澄在狱中自尽……再比如,利用黄子澄的口供咬几个政敌等等。

  这些都没有发生。

  后面发生的事情,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好在最终的结果,却是极好的。

  “此事该怎么处理呢?”朱允熥问道。

  杨士奇道:“眼下朝廷大臣皆曰三人该杀,弹劾他们的奏章堆积如山,太孙殿下可以在此时将他们三人都明正典刑。”

  “也正好借此将三法司都控制在手。”

  “这一回,太孙殿下可是收获颇多啊。”

  三法司是极为重要的机构。

  刑部和大理寺也就罢了。

  它们一个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另一个对案件进行复核。

  于普通百姓而言,都是极有权势的部门。

  但从**角度考虑,最重要的显然是都察院。

  都察院全程监督办案,并且参与审判,还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

  不仅如此,都察院还有监察百官之权。

  看哪个官员不顺眼,便参他一本。

  都察院随便一个御史,哪怕级别不高,但到了外面,那也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存在。

  如果是派遣出京巡查,正七品的御史,有时候比三品,二品大员还要威风。

  在此之前,都察院的权力一直掌握在文官清流手中。

  而今,袁泰作死,朱允熥终于可以将都察院牢牢抓到自己手中了。

  让都察院成为自己的耳目和刀剑,将极大的巩固他的权力地位。

  “阿弥陀佛!”姚广孝念了一声佛号:“杀他们三人不难,可太孙殿下想过,杀了之后,又该启用谁吗?”

  朱允熥微微皱眉。

  他手底倒并非没有能用的人,科学派系和大明军事学院里面,都有许多忠心于他的年轻人。

  但这些人还缺少历练,骤然之间,担不起三法司这样的重任。

  “袁泰是必须是杀的,但杨靖和周志清可以不杀。”姚广孝一开口,就让朱允熥深感意外。

  在他心中,早已将这三人都判了死刑。

  “一则杨靖和周志清并未涉案,只是失职之责,这么一查,反而说明两人对太孙殿下并无敌意。”

  姚广孝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两人的过往都翻了一个底朝天,可他们也没有犯过多大的罪,足以称得上清廉。”

  “眼下朝中几乎所有的大臣,都上奏折要处死他们。”

  “如果太孙殿下能法外开恩,赦免他们的死罪,那他们往后必定对太孙殿下感恩戴德,忠心不二。”

  “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要置他们于死地,那他们两个,即使放出来了,在朝中也再也没有了朋友。”

  “虽然说‘人情似纸张张薄’,但是不念过往交情,不伸援手去救,对其不闻不问是一回事,请求朝廷将其诛杀又是另外一回事。”

  “前者可以弥补,可以不计较,可以一笑而过。后者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杨靖和周志清放出来,两人从此便是朝廷中的‘孤臣’!”

  “满朝文武,皆不可能再和他们结交。”

  “他们也不可能再与任何曾经要置自己于死地的人结交。”

  “他们二人将不得不做‘孤臣’。”

  姚广孝双方合什道:“私以为,太孙殿下需要这样的‘孤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