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世间第一流

小说: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作者:放羊小星星 更新时间:2023-04-10 01:11:56 源网站:新笔趣阁
  >

  福宁殿。</p>

  看到范仲淹奏疏,李杰不由莞尔一笑。</p>

  这个范希文,真是能给他找麻烦。</p>

  上一次修浚河道时,他就给范仲淹挡了一次。</p>

  如今,上次的余波还未平息,范仲淹又交上了一个威力巨大的炸药包。</p>

  道统之争,历来最是血腥。</p>

  在看不见的地方,其血腥程度丝毫不亚于大规模的战场。</p>

  文人的笔,不知要名,还要命!</p>

  李杰几乎可以预见,一旦这份札子公之于众,必定会激起滔天巨浪。</p>

  「六哥?」</p>

  另一边,眼看李杰面露无奈之色,刘娥不由心生好奇。</p>

  和年初那会相比,宫中出现了一个极为明显的改变。</p>

  虽然入宫的札子仍然会先通传至宝慈殿,但阅示之所已经从宝慈殿,转移到了福宁殿。</p>

  「大娘娘,你看看这个。」</p>

  李杰微微一笑,将范仲淹的札子转交给了刘娥。</p>

  「咦。」</p>

  接过札子,当刘娥看到范仲淹的署名时,她忽然惊讶出声。</p>

  范仲淹,一介选人,本不该进入她的视野,但六哥对此人似乎多有青睐。</p>

  因此,刘娥才正视起这个小官。</p>

  「这小官,当真是好大的胆子。」</p>

  看完这份札子后,刘娥终于明白了六哥为什么会面露无奈。</p>

  札子的前面倒是没什么问题,不仅没问题,反而很有借鉴意义。</p>

  应天书院中的‘应天,二字是先帝亲赐,对于这所书院,刘娥亦是有所耳闻。</p>

  毕竟,应天书院为国朝育养了大批的人才。</p>

  笑骂过后,刘娥疑惑道。</p>

  「对了,六哥,你似乎对范仲淹很是?」</p>

  「嗯。」</p>

  李杰点了点头,轻笑道。</p>

  「此人和名儒戚同文的经历颇为相似,皆是幼年失怙,同文先生是父母皆丧,由祖母养于外氏。」</p>

  「或许,正是因为幼时际遇相似,范仲淹深感于怀,应天书院的子弟中,他应该是最像同文先生的那一个。」</p>

  听到官家这般夸赞,刘娥心中大为震动。</p>

  范仲淹何德何能,竟然能和同文先生相提并论?</p>

  看到刘娥惊讶不已的样子,李杰暗道。</p>

  就这,他还是收着夸奖的。</p>

  戚同文固然名耀一时,但若是和名传千古的范仲淹相比,两人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p>

  后世之人,谁不知道范仲淹?</p>

  岳阳楼记,了解一下?</p>

  至于,戚同文?</p>

  想必绝大多数人都是不知道的,虽然戚同文是范仲淹的‘偶像,。</p>

  世上有多少人会去了解偶像的‘偶像,?</p>

  其实,不止是后世,很多宋人的精神偶像也是范仲淹。</p>

  如王安石曾盛赞范仲淹,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暇。</p>

  ‘无暇,二字,有几人能担之?.c0m</p>

  范仲淹的小迷弟朱熹更是直言,范仲淹乃是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p>

  大文豪苏轼同样是范仲淹的迷弟一枚,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p>

  「看大娘娘的样子,似乎很震惊?」</p>>

  「且观后效吧。」</p>

  李杰呵呵一笑,自动略过这个话题,反正时间会证明一切。</p>

  「抛开书同文那点,大娘娘觉得范仲淹的奏疏,有几分可取之处?」</p>

  刘娥闻言也不在纠结官家的评价,转而回忆起了奏疏中的内容。</p>

  她的记忆力很好,即便年纪大了,依然能维持年轻时的状态。</p>

  因此,哪怕只是大致的看了一遍,奏疏中的内容,她扔是了然于胸。</p>

  没过多久,刘娥直言道。</p>

  「学田制,倒是谋国之言。」</p>

  穷苦出身的刘娥,很清楚没钱的难处。</p>

  钱,固然无法解决所有的人,但有了钱,却能摆脱世间九成的烦恼。</p>

  官学的废弛和钱,也不无关系。</p>

  五代时期,各方势力乱战不休,今日打这个城,明日打那个州,不止是人被打废了,教育同样被打废了。</p>

  如四大书院的嵩阳书院,这所建立于后周的书院,为什么要建立在太室山上?</p>

  躲避战乱而已。</p>

  教书育人,从来都不是短期见效的,五代时期的诸侯,一门心思只想着抢人,抢粮。</p>

  几乎少有注重教育的,即使有,也只是心血来潮。</p>

  动荡的环境下,学院也很少能有恒产,没有固定的产出,不说学院扩大,便是生存下去都成问题。</p>

  故而,官学也就慢慢废弛。</p>

  刘娥不是那种无知民妇,纵观历朝历代,想要缔造盛世,少不了人才的辅助。</p>

  教育的初衷,就是为国养才。</p>

  而学田制,无疑是维系学院稳定的基础!</p>

  此乃良言!</p>

  其实,仔细回忆了札子中的内容,刘娥对范仲淹的认识,不知不觉间,已经产生了变化。</p>

  抛开最后那段注定‘备受争议,的建言,只看前面的内容,刘娥能感知到范仲淹的拳拳之心。</p>

  此人有风骨!</p>

  纵览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那股‘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p>

  念及此处,刘娥忽然提议道。</p>

  「待到明年春天,苏湖那边的事差不多便收尾了,不若调范仲淹去应天书院?」</p>

  「既然大娘娘觉得合适,那便这般定了。」</p>

  调范仲淹去应天书院,肯定不是担任山长,以范仲淹的年纪,只能担任教授。</p>

  虽然教授一职,品级不高,但能让太后和官家亲自下诏,其中代表着什么,朝中的大臣,岂会不明白?</p>

  范仲淹,这是入了官家和太后的眼!</p>

  平步青云,指日可待!</p>

  刘娥提拔范仲淹,一是卖官家几分面子,二来也是觉得这人是个有才学的。</p>

  培养一下,没什么问题。</p>

  反观李杰那边,他赞同这一调动,只是把这次拔擢,当成一次考验。</p>

  调范仲淹去应天书院的诏书一出,范仲淹不一定会闻名天下,但有一点是必然的。</p>

  他即将进入执政班子的视线!</p>

  能让官家/太后,连续两次点名的,以后会默默无闻吗?</p>

  绝对不是!</p>

  基于现在的情况,执政班子多半会认为,范仲淹是太后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是太后为官家选择的宰辅之臣。</p>

  官家今年十三岁,范仲淹今年三十四岁,待到官家及冠(二十及冠),范仲淹恰好四十多岁。</p>

  如此一算,一个宰相之位,妥妥的跑不掉啊!</p>

  在那些善于投机的人眼中,范仲淹绝对是一只潜力股,各种诱惑,必然纷至沓来。.</p>

  放羊小星星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wap.,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p>sxbiquge/read/8/8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