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从南方采购了粮食,首先要保证宫内的用度,然后再保证京城的稳定。
多出来的部分,才会放给地方。
他们想学宋爵爷去年的方式,在地方上卖平价粮来稳定民心。
“臣认为此事不妥!”一直不怎么说话的狄尚书突然说话了。
他不过是小小的三品官,站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要是按照前朝的规矩,三品官都得站在门外边候着,几乎听不到皇上说的话。
也就是在当朝得到了重视,才勉强够资格在殿内候着。
“狄爱卿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这次没等皇太后说话,皇上就先发话了。
他毕竟比之前长大了一些,也有自己的想法了。
“若朝廷在地方出售平价粮,难免会被那些贵族给收购去。”
“到时候贵族手中的粮食更充足,而百姓照样还是饿着肚子。”
他这话说得有道理,就连端王爷听了也陷入沉思。
若有便宜的粮食,贵族们肯定会买,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上次宋爵爷卖平价粮的时候贵族们不抢,是因为上次闹饥荒离着下一季收获并不远。
贵族们已经屯够了当季的粮食,不需要囤积更多了。
而眼下旱灾遥遥无期,贵族们必定会不计成本的大量收购粮食。筆趣庫
高家粮他们都舍得买,更何况是平价粮。
“臣认为,可以按照户籍限量出售,这样就避免了贵族大量屯粮。”庞太师迫不及待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皇太后听了以后,也深以为然的说道:“庞爱卿所言极是,就按照你的方法来吧。”
话音刚落,狄尚书就反驳道:“臣认为不妥!”
“有何不妥?”皇太后直接反问了一句,被臣子反驳她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狄尚书不急不躁的解释道:“那些贵族的封地内,本来就有很多农户。”
“他们可以利用农户们的户籍,大量的收购粮食,然后屯在自己手中。”
听了他的话,庞太师立马反驳道:“那我们不卖给贵族封地内的农户粮食,只卖给外面的农户就是了。”
“太师的意思是,在贵族封地内干活儿的农户就该饿死吗?”
这一句话,把庞太师给堵得说不出话来了。
农户们给贵族干活儿赚工钱,也是为了生存而已,他们何罪之有。
更何况各地的贵族以及官员,有点是办法搞到农户的户籍。
到时候用他们的名额把平价粮买了,转手再高价卖掉,农户们照样吃不上饭。
“既然这样不行,那你说怎么办吧?”
庞太师把袖子一甩,赶紧将难题抛给对方。
“臣认为,此事可以问问宋爵爷。”
这话一出,朝廷上下好多大臣都笑了。还以为狄尚书有啥妙计,原来甩锅给宋爵爷啊。
“臣附议!”不曾想,端王爷第一个站出来表示附议。
他也觉得此事,必须得找宋爵爷商量一下了。
皇上感觉自己好没面子啊,满朝文武都想不出个办法来,竟然又要依靠那个宋爵爷。
他现在长大了,也知道要脸面了,感觉自己这个皇上当的太窝囊了。
“你们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整天宋爵爷宋爵爷的,这个皇帝干脆让他来当好了。”
说完皇上一甩袖子,直接离开龙椅走人了。
弄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别人不知道如何是好,端王爷可是清楚得很。
退朝之后他立即让人联系宋小川,相约在烟州封地见面。
宋小川近期本来就在烟州封地呆着,正打算去往宋家庄那边。
一听说端王爷要来,干脆就不走了,等不了几天对方就能赶过来。m.bīQikμ.ИěΤ
四天之后一支护卫队到达了烟州封地外,由宋家军士兵带路,绕过地雷带进入到封地内。
自从被暴民袭击以来,烟州封地外的那条路就一直布置着地雷,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
任何想要进入封地内的人,必须得报备才行,否则不允许通过。
“宋爵爷,还真小心啊,如今谁还能闯进你的地盘儿啊?”
端王爷看了看扩张过后的封地,围墙变得更高更厚,都要赶上京城的城墙了。
炮台上的大炮更是多的吓人,这里就是一处坚不可摧的堡垒啊。
“王爷说笑了,小心驶得万年船嘛,我也是怕再出事儿。”
“不知王爷远道而来,找宋某何事啊?”
宋小川其实知道端王爷来的目的,他是明知故问。
“不瞒宋爵爷,此次北方大旱饥荒成灾,朝廷想要从南方调集粮食赈灾。”
哎呀,朝廷竟然能在灾难刚来临的时候,想到主动赈灾还真是不容易啊。
要是换了以前,非得各地灾民大批量饿死,到处都有人揭竿而起,朝廷才会重视此事。
“眼下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还希望宋爵爷给出个主意。”
端王爷把朝堂之上,狄尚书和庞太师提出来的想法都给说了出来。筆趣庫
宋小川听得也是频频点头,心想这个庞太师也算是有点脑子的,总比那些啥主意都没有大臣强。
这位狄尚书确实是个为民的好官,留在朝堂可惜了,要是能来自己这里帮忙就好了。
端王爷还不知道,他来找宋爵爷出主意,结果宋爵爷在打狄尚书的主意。
“如果我猜的没错,这位狄尚书已经有主意了,他只是想借我的口说出来而已。”
“朝廷若真想解决眼前的危机,就不能直接赈灾,而是以工代赈。”
“啥叫以工代赈,还请宋爵爷明说。”端王爷连忙请教道。
所谓的以工代赈,就是让灾民们来给朝廷做工,然后朝廷根据劳动量给他们发粮食发钱。
只有干了活儿的人,才有资格领到粮食和钱,不干活儿的一分钱不给,就算饿死也不管。
“这能行吗?”端王爷有点犹豫,因为这听起来很残忍。
灾民之中有很多老人孩子,他们根本就干不了活儿啊,难道就活该饿死?
“你以为直接把粮食发下去,他们就不会饿死了吗?”
宋小川这句话反问,还真得把端王爷给问住了。
他对大靖国的官僚腐朽程度了解的很,哪怕朝廷给每个府衙、县衙都发放了足够的粮食。
也不够他们吃私贪污的,发到灾民手里的粮食寥寥无几,不只老人小孩儿会饿死,青壮年照样饿死。
多出来的部分,才会放给地方。
他们想学宋爵爷去年的方式,在地方上卖平价粮来稳定民心。
“臣认为此事不妥!”一直不怎么说话的狄尚书突然说话了。
他不过是小小的三品官,站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要是按照前朝的规矩,三品官都得站在门外边候着,几乎听不到皇上说的话。
也就是在当朝得到了重视,才勉强够资格在殿内候着。
“狄爱卿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这次没等皇太后说话,皇上就先发话了。
他毕竟比之前长大了一些,也有自己的想法了。
“若朝廷在地方出售平价粮,难免会被那些贵族给收购去。”
“到时候贵族手中的粮食更充足,而百姓照样还是饿着肚子。”
他这话说得有道理,就连端王爷听了也陷入沉思。
若有便宜的粮食,贵族们肯定会买,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上次宋爵爷卖平价粮的时候贵族们不抢,是因为上次闹饥荒离着下一季收获并不远。
贵族们已经屯够了当季的粮食,不需要囤积更多了。
而眼下旱灾遥遥无期,贵族们必定会不计成本的大量收购粮食。筆趣庫
高家粮他们都舍得买,更何况是平价粮。
“臣认为,可以按照户籍限量出售,这样就避免了贵族大量屯粮。”庞太师迫不及待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皇太后听了以后,也深以为然的说道:“庞爱卿所言极是,就按照你的方法来吧。”
话音刚落,狄尚书就反驳道:“臣认为不妥!”
“有何不妥?”皇太后直接反问了一句,被臣子反驳她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狄尚书不急不躁的解释道:“那些贵族的封地内,本来就有很多农户。”
“他们可以利用农户们的户籍,大量的收购粮食,然后屯在自己手中。”
听了他的话,庞太师立马反驳道:“那我们不卖给贵族封地内的农户粮食,只卖给外面的农户就是了。”
“太师的意思是,在贵族封地内干活儿的农户就该饿死吗?”
这一句话,把庞太师给堵得说不出话来了。
农户们给贵族干活儿赚工钱,也是为了生存而已,他们何罪之有。
更何况各地的贵族以及官员,有点是办法搞到农户的户籍。
到时候用他们的名额把平价粮买了,转手再高价卖掉,农户们照样吃不上饭。
“既然这样不行,那你说怎么办吧?”
庞太师把袖子一甩,赶紧将难题抛给对方。
“臣认为,此事可以问问宋爵爷。”
这话一出,朝廷上下好多大臣都笑了。还以为狄尚书有啥妙计,原来甩锅给宋爵爷啊。
“臣附议!”不曾想,端王爷第一个站出来表示附议。
他也觉得此事,必须得找宋爵爷商量一下了。
皇上感觉自己好没面子啊,满朝文武都想不出个办法来,竟然又要依靠那个宋爵爷。
他现在长大了,也知道要脸面了,感觉自己这个皇上当的太窝囊了。
“你们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整天宋爵爷宋爵爷的,这个皇帝干脆让他来当好了。”
说完皇上一甩袖子,直接离开龙椅走人了。
弄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别人不知道如何是好,端王爷可是清楚得很。
退朝之后他立即让人联系宋小川,相约在烟州封地见面。
宋小川近期本来就在烟州封地呆着,正打算去往宋家庄那边。
一听说端王爷要来,干脆就不走了,等不了几天对方就能赶过来。m.bīQikμ.ИěΤ
四天之后一支护卫队到达了烟州封地外,由宋家军士兵带路,绕过地雷带进入到封地内。
自从被暴民袭击以来,烟州封地外的那条路就一直布置着地雷,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
任何想要进入封地内的人,必须得报备才行,否则不允许通过。
“宋爵爷,还真小心啊,如今谁还能闯进你的地盘儿啊?”
端王爷看了看扩张过后的封地,围墙变得更高更厚,都要赶上京城的城墙了。
炮台上的大炮更是多的吓人,这里就是一处坚不可摧的堡垒啊。
“王爷说笑了,小心驶得万年船嘛,我也是怕再出事儿。”
“不知王爷远道而来,找宋某何事啊?”
宋小川其实知道端王爷来的目的,他是明知故问。
“不瞒宋爵爷,此次北方大旱饥荒成灾,朝廷想要从南方调集粮食赈灾。”
哎呀,朝廷竟然能在灾难刚来临的时候,想到主动赈灾还真是不容易啊。
要是换了以前,非得各地灾民大批量饿死,到处都有人揭竿而起,朝廷才会重视此事。
“眼下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还希望宋爵爷给出个主意。”
端王爷把朝堂之上,狄尚书和庞太师提出来的想法都给说了出来。筆趣庫
宋小川听得也是频频点头,心想这个庞太师也算是有点脑子的,总比那些啥主意都没有大臣强。
这位狄尚书确实是个为民的好官,留在朝堂可惜了,要是能来自己这里帮忙就好了。
端王爷还不知道,他来找宋爵爷出主意,结果宋爵爷在打狄尚书的主意。
“如果我猜的没错,这位狄尚书已经有主意了,他只是想借我的口说出来而已。”
“朝廷若真想解决眼前的危机,就不能直接赈灾,而是以工代赈。”
“啥叫以工代赈,还请宋爵爷明说。”端王爷连忙请教道。
所谓的以工代赈,就是让灾民们来给朝廷做工,然后朝廷根据劳动量给他们发粮食发钱。
只有干了活儿的人,才有资格领到粮食和钱,不干活儿的一分钱不给,就算饿死也不管。
“这能行吗?”端王爷有点犹豫,因为这听起来很残忍。
灾民之中有很多老人孩子,他们根本就干不了活儿啊,难道就活该饿死?
“你以为直接把粮食发下去,他们就不会饿死了吗?”
宋小川这句话反问,还真得把端王爷给问住了。
他对大靖国的官僚腐朽程度了解的很,哪怕朝廷给每个府衙、县衙都发放了足够的粮食。
也不够他们吃私贪污的,发到灾民手里的粮食寥寥无几,不只老人小孩儿会饿死,青壮年照样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