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以工代赈,青壮年们干活儿多,可以领到多一些粮食,这样就能分给家里的老人、小孩儿吃。
哪怕是不够全家吃饱,但起码不会饿死。
即便是家里没有青壮年,只剩老人、小孩儿的情况,也可以让他们干一些轻松的活儿,多少分一点粮食。
千万不能培养灾民们不劳而获的心态,那样他们会全部躺平,张着嘴等着天上掉下饭来吃。
“宋爵爷所言极是,赵某受教了!”
端王爷竟然少有的,向宋爵爷行了个礼。以他王爷的身份给一个公爵行礼,可以说是破天荒头一遭。
他这一个礼,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天下苍生而行的。
“你们不是搞过一个造船大赛吗,现在朝廷应该有一些大船了吧?”宋小川随口问道。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呃……听到这里端王爷又有些为难。
当时造船大赛确实搞得风风火火,民间也确实来了一些高手。
可大家谁也不服谁,都是奔着奖金来的,根本就不肯合作。
虽然最后船是做出来了,但是并不理想。
还好的是端王爷让人,把他们的图纸都给留了一份儿,又用自己培养的匠人日夜研究。
大船是造出来一些,但数量不算大,而且还达不到战船的水准,只能算是大型货船。
“货船就够了,让灾民们参与运粮、运水,修堤坝、通河道、打深井。”
宋小川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可以干的活儿。而且这些活儿,对于解决眼下的问题都有帮助。
说白了就是让灾民们,用劳动解决困难的同时,还能赚口饭吃。
如此一来就不用朝廷出人运粮了,也不用朝廷组织人到处设立粥铺了。
端王爷突然发现,朝廷以前沿用下来的那些方式都很蠢啊。
除了给国库增加压力之外,对于赈灾并无实际效用,反而是把灾民们越养越懒。
有些灾民耗到最后领不到赈灾粮,喝不到救济的粥了,干脆躺在大街上等着饿死也不愿意劳动。
现在想想这些恶习,其实都是朝廷给他们培养的。
“宋爵爷你刚才说,狄尚书也有此意?”端王爷不太相信,狄尚书会有如此远见。
“哈哈哈,王爷要是不信,就让他辞官跟着我干。”宋小川半开玩笑的说道。
端王爷一听也笑了起来:“哈哈哈,宋爵爷要这么说,那我必须得重用他才行。”
“此次以工代赈之事,就让狄尚书负责好了。”
得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端王爷急匆匆的往回赶。
到了京城之后都顾不上回家,第一时间就去宫里找皇太后汇报此事。
“以工代赈,这是宋爵爷想出来的办法?”
皇太后听完之后,也觉得此事可行,自己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切,有什么了不起,宋爵爷不是说了嘛,狄尚书也想到此法了。”
“朕的臣子里面也是有能人的,不用事事都依赖宋爵爷。”
皇上听了之后还是有点不服气,觉得这个宋爵爷管的太多了。
特别是看到母后,每次提到宋爵爷就两眼放光的样子,内心十分的不爽。
要不是朝廷确实用得到他,真想下旨把那个什么宋爵爷给砍了。
“陛下英明,此事不如就让狄尚书全权负责吧。”
端王爷来了个顺水推舟,正好让皇上给授权。
“那是自然!”
皇上想到自己的臣子当中还有狄尚书这种能人,心里高兴的很,当即同意了让他负责以工代赈之事。
第二天狄尚书接到圣旨的时候,一点儿都不吃惊。
他已经想到了,宋爵爷肯定会提以工代赈之事,并且最终这件事情肯定会推到自己身上。
因为现在是大靖的天下,赈灾是朝廷的事情,宋爵爷不可能啥都管。
人家给出了主意,但实施还得朝廷这边安排。
以端王爷的聪明睿智,马上就能想到,谁去做这件事情最合适。
凭着王爷跟皇太后的关系,此事肯定能定下来,于是他一早就收到了圣旨。筆趣庫
以工代赈说起来容易,真真实实起来难度也不小。
首先需要当地官府的配合,否则事情无法进行下去,狄仁杰连每个地区灾民有多少人都不知道。
他不但需要了解各地的灾情,以及灾民人数。还需要知道灾民的年龄、性别,以及他们的职业等等信息。
因此皇上册封他为钦差大臣,到了地方代表的是皇家威严。
各地官府见到钦差大臣,必须得全心全意的配合工作,否则就是藐视皇权。
还给他配备了令牌和护卫队,给了用于采购粮食和在各地活动的经费。
狄尚书皮肤黑黑的,人胖胖的,背地里大家都叫他狄胖子。
没到这个狄胖子,摇身一变成为了钦差大臣。筆趣庫
之前排挤的他的那些大臣们,态度顿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全都腆着脸凑了上来。
“狄大人,您过几天就要出京了,我这里准备了一些薄礼还请笑纳。”
一位二品大员,亲自到狄府来给他送礼。
钦差大人虽然代表着皇家威严,但其实并没有具体的官职,他还是以前的三品官职。
那为何二品大员,要来给一个三品官员送礼呢?
因为钦差大人有权处置地方上,不听管教的那些官员。
京城的这些大官们,在地方上那可是都有门生和亲戚当官的。
狄大人就算收拾不了他们,难道还收拾不了他们的亲朋好友嘛。
到时候随便找个理由,查一查他们都做了哪些坏事,那还不是一查一个准。
因此京城内甭管多大的官儿,除了那些真正的皇亲国戚职位,其他官员都来给狄大人送礼。
有亲自来的,也有派子女过来的。为了表示足够的尊重,没人敢派管家来。
谁要是敢派管家过来打发狄大人,那真是纯纯的找刺激。
当然也有那种不把狄大人放在眼里的人,比如说庞太师。
他虽然不是赵家人,但是太皇太后的近.亲,而且在朝中势力很大,根本就不在乎什么狄大人。
狄胖子此人记性好的很,他把每个人的表现都记在了心里,只是没说而已。
哪怕是不够全家吃饱,但起码不会饿死。
即便是家里没有青壮年,只剩老人、小孩儿的情况,也可以让他们干一些轻松的活儿,多少分一点粮食。
千万不能培养灾民们不劳而获的心态,那样他们会全部躺平,张着嘴等着天上掉下饭来吃。
“宋爵爷所言极是,赵某受教了!”
端王爷竟然少有的,向宋爵爷行了个礼。以他王爷的身份给一个公爵行礼,可以说是破天荒头一遭。
他这一个礼,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天下苍生而行的。
“你们不是搞过一个造船大赛吗,现在朝廷应该有一些大船了吧?”宋小川随口问道。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呃……听到这里端王爷又有些为难。
当时造船大赛确实搞得风风火火,民间也确实来了一些高手。
可大家谁也不服谁,都是奔着奖金来的,根本就不肯合作。
虽然最后船是做出来了,但是并不理想。
还好的是端王爷让人,把他们的图纸都给留了一份儿,又用自己培养的匠人日夜研究。
大船是造出来一些,但数量不算大,而且还达不到战船的水准,只能算是大型货船。
“货船就够了,让灾民们参与运粮、运水,修堤坝、通河道、打深井。”
宋小川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可以干的活儿。而且这些活儿,对于解决眼下的问题都有帮助。
说白了就是让灾民们,用劳动解决困难的同时,还能赚口饭吃。
如此一来就不用朝廷出人运粮了,也不用朝廷组织人到处设立粥铺了。
端王爷突然发现,朝廷以前沿用下来的那些方式都很蠢啊。
除了给国库增加压力之外,对于赈灾并无实际效用,反而是把灾民们越养越懒。
有些灾民耗到最后领不到赈灾粮,喝不到救济的粥了,干脆躺在大街上等着饿死也不愿意劳动。
现在想想这些恶习,其实都是朝廷给他们培养的。
“宋爵爷你刚才说,狄尚书也有此意?”端王爷不太相信,狄尚书会有如此远见。
“哈哈哈,王爷要是不信,就让他辞官跟着我干。”宋小川半开玩笑的说道。
端王爷一听也笑了起来:“哈哈哈,宋爵爷要这么说,那我必须得重用他才行。”
“此次以工代赈之事,就让狄尚书负责好了。”
得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端王爷急匆匆的往回赶。
到了京城之后都顾不上回家,第一时间就去宫里找皇太后汇报此事。
“以工代赈,这是宋爵爷想出来的办法?”
皇太后听完之后,也觉得此事可行,自己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切,有什么了不起,宋爵爷不是说了嘛,狄尚书也想到此法了。”
“朕的臣子里面也是有能人的,不用事事都依赖宋爵爷。”
皇上听了之后还是有点不服气,觉得这个宋爵爷管的太多了。
特别是看到母后,每次提到宋爵爷就两眼放光的样子,内心十分的不爽。
要不是朝廷确实用得到他,真想下旨把那个什么宋爵爷给砍了。
“陛下英明,此事不如就让狄尚书全权负责吧。”
端王爷来了个顺水推舟,正好让皇上给授权。
“那是自然!”
皇上想到自己的臣子当中还有狄尚书这种能人,心里高兴的很,当即同意了让他负责以工代赈之事。
第二天狄尚书接到圣旨的时候,一点儿都不吃惊。
他已经想到了,宋爵爷肯定会提以工代赈之事,并且最终这件事情肯定会推到自己身上。
因为现在是大靖的天下,赈灾是朝廷的事情,宋爵爷不可能啥都管。
人家给出了主意,但实施还得朝廷这边安排。
以端王爷的聪明睿智,马上就能想到,谁去做这件事情最合适。
凭着王爷跟皇太后的关系,此事肯定能定下来,于是他一早就收到了圣旨。筆趣庫
以工代赈说起来容易,真真实实起来难度也不小。
首先需要当地官府的配合,否则事情无法进行下去,狄仁杰连每个地区灾民有多少人都不知道。
他不但需要了解各地的灾情,以及灾民人数。还需要知道灾民的年龄、性别,以及他们的职业等等信息。
因此皇上册封他为钦差大臣,到了地方代表的是皇家威严。
各地官府见到钦差大臣,必须得全心全意的配合工作,否则就是藐视皇权。
还给他配备了令牌和护卫队,给了用于采购粮食和在各地活动的经费。
狄尚书皮肤黑黑的,人胖胖的,背地里大家都叫他狄胖子。
没到这个狄胖子,摇身一变成为了钦差大臣。筆趣庫
之前排挤的他的那些大臣们,态度顿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全都腆着脸凑了上来。
“狄大人,您过几天就要出京了,我这里准备了一些薄礼还请笑纳。”
一位二品大员,亲自到狄府来给他送礼。
钦差大人虽然代表着皇家威严,但其实并没有具体的官职,他还是以前的三品官职。
那为何二品大员,要来给一个三品官员送礼呢?
因为钦差大人有权处置地方上,不听管教的那些官员。
京城的这些大官们,在地方上那可是都有门生和亲戚当官的。
狄大人就算收拾不了他们,难道还收拾不了他们的亲朋好友嘛。
到时候随便找个理由,查一查他们都做了哪些坏事,那还不是一查一个准。
因此京城内甭管多大的官儿,除了那些真正的皇亲国戚职位,其他官员都来给狄大人送礼。
有亲自来的,也有派子女过来的。为了表示足够的尊重,没人敢派管家来。
谁要是敢派管家过来打发狄大人,那真是纯纯的找刺激。
当然也有那种不把狄大人放在眼里的人,比如说庞太师。
他虽然不是赵家人,但是太皇太后的近.亲,而且在朝中势力很大,根本就不在乎什么狄大人。
狄胖子此人记性好的很,他把每个人的表现都记在了心里,只是没说而已。